马丁·伊登

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杰克·伦敦  页数:432  译者:吴劳  
Tag标签:无  

前言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杰克·伦敦在他文学生涯的巅峰时期,接连发表了两部长篇小说:《铁蹄》(一九0八年二月)和《马丁·伊登》(一九0九年九月)。这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前者为政治幻想小说,是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对美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反动性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路线作出科学分析后写成的革命文学作品。在主人公欧内斯特·埃弗哈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伦敦本人的社会抱负和革命热忱。伦敦并且把自己个人经历的不少方面赋予了埃弗哈德:出身于工人阶级,度过贫困的童年,过早地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依靠刻苦自学,终于以雄辩的口才、卓越的领导才能,积极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原来伦敦在一九00年前后的十多年中,曾以火样的热情为美国社会党在口头和笔头上宣传革命思想,深受同志们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拥戴。如果他以全部精力投入革命运动的话,他原可以像埃弗哈德那样成为美国无产阶级的一个杰出领袖。但是他毕竟更主要的是个富有才华的文艺作家,在当时的美国文坛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短短十六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给我们留下了近五十部著作,其中长篇小说达十九部,短篇小说和论文的结集十八部。

内容概要

  杰克·伦敦是美国最著名的工人出身的作家,《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青年水手马丁·伊登偶然结识了上流社会的罗丝小姐,受她的启发,发愤自学,并开始了艰苦的创作生涯。尽管处处碰壁,他仍不愿听从罗丝的安排,进她父亲的事务所,做个“有为青年”。后来他突然时来运转,以前被退回的稿件纷纷得到发表,成为当红作家。以前看不起他的亲友都争先恐后地请他吃饭,连已和他决裂的罗丝也主动前来投怀送抱。这使他看清了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对爱情所抱的美妙幻想也彻底破灭……作为一部青年成长小说,《马丁·伊登》受到一代代青年读者的欢迎。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杰克·伦敦(London J.) 译者:吴劳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原名为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热爱生命》《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沉寂的雪原》等。

书籍目录

译本序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杰克·伦敦在他文学生涯的巅峰时期,接连发表了两部长篇小说:《铁蹄》(一九○八年二月)和《马丁·伊登》(一九○九年九月)。这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前者为政治幻想小说,是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对美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反动性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路线作出科学分析后写成的革命文学作品。在主人公欧内斯特·埃弗哈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伦敦本人的社会抱负和革命热忱。伦敦并且把自己个人经历的不少方面赋予了埃弗哈德:出身于工人阶级,度过贫困的童年,过早地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依靠刻苦自学,终于以雄辩的口才、卓越的领导才能,积极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原来伦敦在一九○○年前后的十多年中,曾以火样的热情为美国社会党在口头和笔头上宣传革命思想,深受同志们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拥戴。如果他以全部精力投入革命运动的话,他原可以像埃弗哈德那样成为美国无产阶级的一个杰出领袖。但是他毕竟更主要的是个富有才华的文艺作家,在当时的美国文坛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短短十六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给我们留下了近五十部著作,其中长篇小说达十九部,短篇小说和论文的结集十八部。正像在《铁蹄》中那样,伦敦在这许多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他自己的经历和性格,尤其是《马丁·伊登》,可以说直截了当地再现了他的个人奋斗史,完整地反映了他早年刻苦自学、坚持写作的过程,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有良心的作家的命运,并且他给马丁安排的悲剧性的下场,最后也不幸而言中地落到他自己的头上。因此这样一部深刻的文学作品被公认为伦敦的代表作,是并不奇怪的。    《马丁·伊登》是部相当复杂的作品,因为伦敦本人的生平就是相当复杂而不平凡的。    一八七六年一月十二日,他生于旧金山,是跑码头的星相家威廉·亨利·钱尼和关亡人弗洛拉·韦尔曼芝非婚生子。他生下后才八个月,弗洛拉嫁给流落在旧金山市场街南面工人区中的破产农民约翰·伦敦。他们为了生活,经常搬家。老伦敦先后当过木匠、泥瓦工,还开办杂货铺,兴办小农场、养鸡场。 小杰克十岁时,全家定居在和旧金山隔海湾相望的奥克兰城。不久,他就起早摸黑地上街卖报,打零工,挣钱贴补家用。十三岁,小学毕业后,进罐头厂工作,经常加班苦干,往往一口气干十八到二十小时,为了省车钱,下班后还得拖着疲惫的双脚走回家去。由于一八九三年发生经济大恐慌,失业人数激增,杰克好不容易在一家黄麻厂里找到一份

章节摘录

“罗丝,这位是伊登先生。”书本合在他的食指上,他还没有转过身来,便被第一个崭新的印象弄得心里卜卜跳,这印象不是由那个姑娘,而是由她弟弟的话引起的。他这肌肉发达的身子里,是一团打着哆嗦、感觉敏锐的神经。哪怕外界对他的知觉极轻微的一碰,他的思想、感觉和情绪就会像明灭不定的火焰似的跳动、摇曳起来。他出奇地颖悟、敏感,他那万分紧张的想象力一刻不停地活动着,在分辨事物的相似和不同的地方。使他心里卜卜跳的是“伊登先生”这个称呼——他一辈子尽被人家叫作“伊登”,“马丁·伊登”,或者光是“马丁”。这一回竟是“先生”啦!他心想,这当然是了不起的事啦。他的头脑好像一下子变成了一架巨大的照相机的暗箱,他看到自己的意识周围,一望无际地排列着一幅幅自己生活里的情景:汽锅室、水手舱、野营、沙滩、监牢、酒窟、传染病院、贫民窟的街头等地方的情景,在这些不同的场合中,人家对他的称呼的方式,好比一根线,把这些情景贯串在一起。接着,他转过身来,看到了那个姑娘。一见到她,他脑海里的幻景便马上消失了。她是一个苍白、轻盈的人,长着一双大大的、脱俗的蓝眼睛和一头浓密的金发。他没有看清她穿着得怎么样,只看清那身衣裳跟她一般的出色非凡。他把她比作长在一根纤细枝条上的一朵苍白的金花。不,她是一个精灵,一个天仙,一个女神;这般超凡脱俗的美,人间哪儿找得着!要不,也许书本上说得对,上流社会里她那种人多的是。她大可以被那个家伙史文朋来歌颂一番。说不定他在描绘桌子上那本书里的那姑娘伊索尔特时,脑子里正有着像她那样的一个人呢。这许多视觉、感觉和思想方面的活动全是一下子产生的。他处身其间的现实境界可一刻也没有停顿过。

编辑推荐

《马丁·伊登》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杰克·伦敦的一部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巨著,其对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分头是。书中直截了当地再现了作者的个人奋斗史,完整地反映了他早年刻苦自学、坚持写作的过程,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有良心的作家的命运。因此此书被公认为杰克·伦敦的代表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丁·伊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喜欢杰克伦敦,尤其喜欢这本马丁伊登,让人们可以思考人生。这套文集现在很难买全了,可惜这本的翻译还是一般,许多地方不太舒服,不过至今也没找到更好的。
  •   先看了中文的,然后又看了原版,非常喜欢
  •   差不多用了一个星期的空余时间把这本书慢慢看完了,看着马丁伊登从一个缺乏知识与教养的水手开始怀抱着无限的激情和动力去从零开始学习,阅读,写作。他在这过程中的心境的变化,对周围事物的看法的变化描写的细致,有时候觉得很能引起共鸣。本书的节奏比较慢,所以也让人能很好的融入到其中,深切地感受到主角的心情。虽然开始看会觉得这本书很励志的来着,但是又有着独特的不落俗套的后续发展。而且从第四十章开始就是个转折了吧,那时起就觉得马丁这个人物真的只能有一种结局了,这也是他最好的命运吧。
  •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可以说杰克伦敦的自传性作品了,我推荐“人生的枷锁”这本书,可以一起读
  •   质量不错,全新,待细细品读。商品略有凹痕,没任何影响
  •   书不错,看着挺好的,摸着挺舒服
  •   韵达快递态度恶劣 随便把我送到别的地方就扔下了 还好那里的门卫给我打电话 害我又跑去拿 封面上一大个黑印! 懒得换
  •   大学二年级时院长为我们开一门叫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门课,还依旧清晰记得他向我们推荐这本书时激动的心情。我希望后来读者抛开阶级的视野,深刻领会伊登在爱情与现实中的双面人格以及人本我与超我的纠结。过程最美,他的陨灭不是迷茫时代的终结,而是新生。
  •   早就听说这本书了,确实值得一读
  •   纸张可以,印刷清晰,译本还算可以吧
  •   不错,好,方便,快捷,很快就看到了
  •   翻译好多处让我很迷惑,不知要表达什么,但书还是不错的啦
  •   内容不好看,晦涩。。。。
  •   内容不过多介绍了,名著名译。单说版本,装帧、排版、字体、都超级棒,就是硬皮外的软皮不耐脏,必须小心保护。
  •   书本很精致,纸张质量也好,很喜欢
  •   刚读几页,竟然好几个错字,译文社的质量竟然下滑到这样子了吗,已经申请退货了,买人文社的外国名著就没有这个问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