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弹子球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日)村上春树  页数:165  字数:63000  译者:林少华  
Tag标签:无  

前言

  村上或“我”在找什么?  村上春树有个“青春三部曲”,《且听风吟》率先,《寻羊冒险记》殿后,这部《1973年的弹子球》居中(以下称《球》)。《球》写于1980年,和前一年的《且听风吟》一样,都是开酒吧期问半夜趴在厨房餐桌上写的,每晚吭哧吭哧写一两个小时,同时也是除《挪威的森林》外唯一有直子出现的长篇。写《且听风吟》,大体是由于心血来潮,还没有创作自觉;但写《球》的时候,则已明显意识到自己想写的东西,即有了创作主题,有了创作自觉。  村上后来在《球》收入作品全集时写的后记中这样回顾道:  这部作品夹在处女作《且听风吟》和第三部长篇《寻羊冒险记》之间,感觉上总好像有些模糊(至少我是这样感觉的),但这里首次出现了在我以后小说中展开的种种要素。在总体上它固然和《且听风吟》同样未能走出习作阶段,不过我自己对这部小说还是有些偏爱的。在这部作品中,我第一次得以将自己的情思聚敛于一个对象,那就是虚拟的弹子球机。主人公“我”外出寻找那台游戏机。这样的构思或结构同我的心情一拍即合。  这部作品也是一边开店一边写的。和写《且听风吟》时一样,都是半夜伏在厨房桌子上写的。全然没有写得辛苦的记忆,越写越想写。和写《且听风吟》那时不同,感觉上写得十分顺畅。一个命题(在结果上的命题)在此得到释放——因为已经写得无需命题了。随着命题的淡出,自发性情节(story)开始支配我的脑袋,小说开始自立、开始独立行走。我已经知道该做什么了。当然,知道做不到的地方也许许多多。可是有一种让人心里温暖(heart warming)的乐观情绪——文学新手是需要这个的——在它的支撑下,我顺顺利利写完了这部小说。小说本身的力量那样的东西开始破壳而出。那里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手感。  而且,这是我半夜在厨房餐桌上写的最后一部长篇。此后我彻底改变了生活,走上全职专业作家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我对最初这两部小说怀有深切的个人挚爱。这两本书里沁有我种种样样的回忆。有的愉快,有的则不太愿意想起。收入全集之际,大部分短篇都多少有所改动,但这两部原封未动。一来一旦动起来就没完,二来也不想动,不想动的心情要更强些——前面也写了——我认为这两部作品的成立是同某种不完美性互为表里的。读者朋友或许也有所不满,但希望理解我——这就是我,我只能是这样的我。(《村上春树全作品·创作谈》,讲谈社,1990年)  如果说,村上在《且听风吟》中把自己的情思、意念、体验和思考之网任其自然地、消费f生地散向四周,在《球》中则渐渐收拢起来,而将其集中抛向或“聚敛于”弹子球机这一对象——“我已经知道该做什么了”。也就是说,创作开始由不自觉向自觉过渡,由无主题向有主题过渡。那么,其作品的主题或自觉旨趣是什么呢?就是寻找!  村上在1985年接受川本三郎的特别采访(《文学界》1985年8月号)和1991年在《文学界》增刊号“村上春树BO()K”中以《我这十年》为题撰文当中两次提到寻找,说自《球》开始出现寻找什么这一模式(pattern),寻找是《球》的着眼点,明确表示以寻找什么为中心是受到了雷蒙德·钱德勒(Raimond Chandler)的影响。“钱德勒的菲力浦·马洛为寻找某条线索见一个人,往下再见一个人——我的确如法炮制来着,因为我非常喜欢钱德勒。结果一发不可遏止,见此人之后,往下去哪里自然水到渠成。”  其实,寻找是很寻常的行为模式。小时候找妈妈,上学后找老师,长大了找对象,毕业后找工作找房子找车子找票子找门路……应该说,人的一生就是寻找的一生。在文学世界中,寻找也是最初的形态和模式。但村上笔下的寻找——方式也好目标也好结果也好——大多不具有通常意义上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基本与生计无关。比如在《球》中,一开始是找狗。不是自家走失的狗也不是朋友委托的狗,而是火车站月台上的狗——直子一次提起小镇车站月台上总有狗从这头走到那头,于是“我”来了兴致,无论如何都想找那条狗。“为此我剃了胡须,扎上半年没扎的领带,换上科尔多瓦新皮鞋”。当然,寻找内容主要还是找弹子球机。三年前“我”上大学时曾迷上弹子球游戏:“我真正陷入弹子球这个可诅咒的世界是在1970年冬天。那半年感觉上我好像是在黑洞中度过的。我在草原正中挖一个大小同自身尺寸相适的洞,整个人钻进洞去,塞起耳朵不听任何声响,什么都引不起我半点兴致。”“我”玩得很好,“是我唯一能怀有自豪的领域”。后来“我”不再玩了,常去的娱乐中心突然倒闭了,自己玩的那台名叫“宇宙飞船”的弹子球机随之去向不明。于是“我”在1973年的某一天忽有所感,决心去找那台弹子球机,找弹子球机上的“她”:  某一天有什么俘获我们的心。无所谓什么,什么都可以。玫瑰花蕾、丢失的帽子、儿时中意的毛巾、金·皮多尼的旧唱片……全是早已失去归宿的无谓之物的堆砌。那个什么在我们心中彷徨两三天,而后返回原处……黑暗。我们的心被掘出好几口井。井口有乌掠过。  那年秋天一个黄昏俘获我的心的,其实是弹子球。  ……  不难看出,这不长的一段文字里容纳了村上文体几乎所有要素。新颖别致,洗尽铅华,节奏明快,一气流注,而又峰回路转,机警诙谐,曲尽其妙。简约、韵律和幽默联翩而出各呈风姿,日本式抒情和美国风味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没有川端康成低回缠绵的咏叹,没有三岛由纪夫近乎自恋的执著,没有大江健三郎去而复来的滞重,没有村上龙无法稀释的稠浓——确如村上所说,“日本语性”基本被“冲洗”干净,了无“赘疣”,从而形成了在传统日本文坛看来未尝不可以说是异端的异质性文体——来自日语又背叛日语,是日语又不像日语。而村上作品之所以成为国人阅读视野中一道恒常性迷人风景线,之所以从中学生放学路上偷偷交换的“涉黄”读物跃入主流文坛和学术话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文体的异质性。读村上,明显有别于读以往的日本小说及其同时代的日本文学作品,却又和村上师承的欧美文学尤其美国当代文学不尽相同。而作为中文译本,无论行文本身多么纯粹,也并不同于中文原创,不混淆于任何中国作家。近乎王小波的知性,但比王小波多了一分绅士般的从容;近乎王朔的调侃,但比王朔多了都市人的优雅。这就是村上,就是所谓村上文体。  2008年4月15日于窥海斋  时青岛晴空丽日绿柳樱花

内容概要

这还是一个入口与出口的故事。就象那只进入捕鼠器的小老鼠,因为出口已经关闭,第四天早上死掉了。小老鼠就是城市青年的例子,男主角也即是鼠,他在寻找出口。    详尽的细节描写,对弹子球机的迷恋,无不透出深深的寂寞和迷茫。曾在挪威森林出现的直子在这里只在第一节中提到,但感觉她的影子深深地笼罩住了全文。鼠忘不掉对直子的爱。他把自己封存在一个只容自己容身的洞里面,封存在弹子机游戏里面。持续不断的弹子机游戏把他与周围的世界隔绝了。     本书为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描述一青年为寻找少年时代的弹子机,又返回到无边的孤独之中的故事。这也是一部寻找的小说。一方面叙述者讲述了“我”和“鼠”如何努力摆脱异化,寻求人生的出口;另一方面叙述者通过讲述这段往事,也在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寻找出口。小说蕴涵着作者希望人类通过写作获得拯救的美好心愿。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 ),日本小说家。京都府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1979年,他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问世后,即被搬上了银幕。随后,他的优秀作品《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等相继发表。的创作不受传统拘束,构思新奇,行文潇洒自在,而

章节摘录

  一九六九——一九七三  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  有一段时间——十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  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有的说得洋洋自得,有的则怒气冲冲,有的说得头头是道,有的则自始至终令人不知所云。而说的内容,有的枯燥无味,有的催人泪下,有的半开玩笑信口开河。但我都尽最大努力地洗耳恭听。  原因固然不得而知,反正看上去人人都想对一个人、或者对全世界拼命传达什么。这使我联想到被一个挨一个塞进纸壳箱里的猴群。我把这样的猴们一只只从箱里取出,小心拍去灰尘,“呼”一声拍打屁股放归草原。它们的去向我不知道。肯定在哪里嚼着橡树子什么的,然后一只只死掉——命运是奈何不得的。  这的的确确是一桩事倍功半的活计。如今想来,假如那年举办“热心听他人讲话者世界大赛”,毫无疑问我将荣获冠军。作为奖品,大概至少能得到一盒炊用火柴。  我的交谈对象中有一个火星出生的和一个金星出生的。两人的话给我以极深的印象。最先讲的是土星。  “那里嘛……冷得不得了。”他呻吟似的说,“一想都发、发晕。”  他属于某个政治性团体,该团体占据了大学校园的九号楼。他的座右铭是“行动决定思想,反之则不可”。至于什么决定行动,却无人指教。可九号楼里有饮用水冷却器、电话和洗澡的热水,二楼甚至有蛮别致的音乐室,里边有两千张唱片和A5阿尔特克唱机,堪称天堂(较之有一股自行车赛场厕所那种味道的八号楼)。他们每天早上用热水齐刷刷刮去胡须,下午兴之所致地一个接一个打长途电话。到了晚上,聚在一起听唱片,以至秋天结束的时候他们个个成了西方古典音乐爱好者。  十一月间一个天晴气朗的午后,第三机动队冲进九号楼时,据说里边正用最大音量播放威瓦尔弟《谐调的幻想》。真假弄不清楚,却是围绕一九六九年的温馨传说之一。  我从堆得摇摇欲坠的用来作路障的长椅下面钻过时,正隐约传来海顿的G短调钢琴奏鸣曲。那撩人情怀的气氛,同爬上开满山茶花的山坡小路去女朋友家时一模一样。他劝我坐在最漂亮的一把椅子上,把温吞吞的啤酒倒进从理学院弄来的宽口瓶子里。  “而且引力大得很。”他继续讲土星,“一个家伙踢在口里吐出的香口胶残渣上,竞踢裂了趾甲。地、地狱啊!”  “是够意思。”我隔了两秒附和道。那时候我早已学到了各式各样——不下三百种——附和方式。  “太、太阳小得很,小得就像从外场看放在本垒上的一个稿子,所以总黑麻麻的。”他叹息一声。  “大家干吗不离开呢?”我问,“容易生活的星球另外也是有的嘛,何苦……”  “不明白。怕是因为生在那上面的吧——是、是这么回事。我大学毕业也回土星。建、建设一个美好的国家。搞、搞、搞革命。”  总之我喜欢听遥远地方的故事。我像冬眠前的熊一样贮存好几个这样的地方。一闭上眼睛,眼前就浮起街衢,现出房舍,传来人语,甚至感觉得到人们那大约永远一成不变的、徐缓然而实实在在的生之潮流。  直子也跟我讲过好几次。我一字不差地记得她的话。  “不知道怎么称呼才好。”  直子坐在阳光明朗的学校休息室里,一只手支着脸颊不无厌烦地说着,笑了笑。我耐住性子等她继续下文。她说话总是慢悠悠的,总是字斟句酌。  我们面对面坐着。中间一张红色塑料桌,桌上放有一个满满装着烟灰头的纸杯。从高高的窗口如鲁本斯的画一般射下的阳光,在桌面正中间画出一条线,将明暗截然分开。我放在桌面的两手,右手在光照中,左手在阴影里。  一九六九年春天,我们都正二十岁。休息室给我们这些穿着新皮鞋、夹着新讲义、脑袋里灌满新脑浆的新生挤得再无插足之地,身旁始终有人因碰撞而互相埋怨,或互相道歉。  “那根本算不上城市。”她继续道,“有一条笔直笔直的铁路,有个车站。车站不成样子,下雨天司机恐怕都看不见。”  我点下头。尔后两人一声不响地茫然看着在光照中摇曳不定的香烟的烟。  “车站月台上总有狗从这头走到那头。就这么个车站,明白?”  我点点头。  “出了站,有块小小的交通岛,有汽车站,有几家店铺……店铺都傻呆呆的,一直走过去就是公园。公园有一架滑梯三座秋千。”  “沙坑呢?”  “沙坑?”她慢慢想了一会儿,然后确认似的点下头,“有的。”  我们再次陷入沉默。我把燃到头的香烟小心碾死在纸杯里。  “那座城市真个无聊透顶!建造那么无聊的城市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呢?无法想象!”  “神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的。”我试着说了一句。  直子摇摇头,一个人笑了起来。那是成绩单上清一色A的女大学生常有的笑法。笑得活像《艾丽丝漫游奇幻记》里边的波斯猫。她消失后那笑也没消失,在我的心里留了很久,不可思议。  对了,无论如何我都想见见月台上跑来跑去的狗。  四年后,一九七三年五月,我一个人找到那座车站,为了看狗。为此我剃了胡须,扎上半年没扎的领带,换上科尔多瓦新皮鞋。  我从车上——从只有眼看就要生锈的凄凄惶惶的两节车厢的市郊电气列车上下来,最先扑鼻而来的是令人怀念的青草气息,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效游气息。五月的风一如往昔从时间的远方阵阵吹来。若扬起脸侧耳倾听,甚至可以听见云雀的呜叫。  我打了个长长的哈欠,坐在车站长椅上,以很无奈的心情吸了支烟。清早走出宿舍时那兴冲冲的劲头已经荡然无存。似乎一切不过是同一事情的周而复始而已。永无休止的de ja vu,且重复一次恶化一次。  以前有一段时间,我曾跟几个朋友横七竖八地挤唾在一起;天亮时有人踩我的脑袋,道一声对不起,随即传来小便声。周而复始。  我松了松领带,嘴角仍叼着香烟,用尚未合脚的皮鞋咔嚓咔嚓使劲地蹭水泥地面,目的是为了减轻脚痛。痛倒是没那么厉害了,却持续带给我一种乖戾感——就好像身体被另外分成了几部分。  狗没出现。  乖戾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973年的弹子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9条)

 
 

  •   故事很好看,一天就可以读完,“对弹子球机的迷恋,无不透出深深的寂寞和迷茫。曾在挪威森林出现的直子在这里只在第一节中提到,但感觉她的影子深深地笼罩住了全文。鼠忘不掉对直子的爱。他把自己封存在一个只容自己容身的洞里面,封存在弹子机游戏里面。持续不断的弹子机游戏把他与周围的世界隔绝了。”
  •   一直很喜欢村上。本书为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描述一青年为寻找少年时代的弹子机,又返回到无边的孤独之中的故事。这也是一部寻找的小说。一方面叙述者讲述了“我”和“鼠”如何努力摆脱异化,寻求人生的出口;另一方面叙述者通过讲述这段往事,也在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寻找出口。小说蕴涵着作者希望人类通过写作获得拯救的美好心愿。
  •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网上推荐的动画短片,叫做《迷失之物》,整部片子弥漫着淡淡的忧伤,结局温暖。《1973年的弹子球》这本书,与动画的感觉如出一辙。本书是村上春树青春小说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主题明确,风格清晰。主人公寻找青春时期自己被遗失的一部分,终于找到,并向自己的青春郑重道别的故事。都说80后是迷茫的一代,所以80后喜欢村上,我们正是在这种迷茫之中,在这种遗失和寻找之中,遇见了村上,认识了村上,喜欢村上。愿所有人都能找到那再不知不觉中被遗失在时间之流的碎片……
  •   我读过的小说不多。也许是性格和认知观念原因,本该沉迷“琼瑶”“金庸”的年龄,我却洁癖似的把它们排斥在外(这么说未免不恭)。不惑之年了,却没来由地迷上了村上。从《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到《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到这本《1973年的弹子球》。他的书具体好在哪里,说不清,想不透。反正就是耐读。它不象好莱坞大片,你看的是过瘾,他想的是票房,一锤子买卖。打个比方,村上的小说好比传统的手工馒头,有嚼头且百吃不厌。一百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心目中的村上春树是一个手工馒头制作者,守着一间不起眼的作坊,日复一日地揉面。不加增白剂,也不用纯净水和面。但,就是好吃、耐吃。
  •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弹子球机,我们穷极一生都在寻找。
    于我看来,“迷失”、“寻找”是村上春树文字的主旋律,一个人的多面性在他的笔下尽现。因此,我喜欢村上的每部作品,喜欢林少华的译本。
    “因为没有人可以理解,因为没有人可以包容,因为没有人可以安慰……”
  •   是青春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任务依旧是我,酒吧老板杰,鼠,此书大概有两条线,这是村上的一贯写作手法,两条故事线各自发展,最后回合到一个点上。此书中一条是描写我对弹子球的深深怀念,并相继各种办法来寻找它,另一条则是鼠的生活以及内心的各种发杂变化,其中仍旧富有隐喻,同时也讲故事引至寻羊冒险记。
  •   1973年的弹子球(新版)(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身而过的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
  •   喜欢村上春树的说~~~弹子球虽然很短 很薄 但是很真实我们都在寻找 曾经玩过的弹子球
  •   阅读的刚开始,像是读一本剥除一切观念内核的纯意识流小说,荒诞但充满会心一笑的那种触感。而后的阅读则越来越像一步现代主义笔法包裹下的现实主义小说,带有自嘲,带有反讽,带有暗示,带有表现。然而再往下看,便又发现,这所谓的主题不过是“无”。有主题,但主题是“无”,仿佛是某种现代思想的古典架构。这样的反表征特质,带有强烈的诱发性,导致阅读进展缓慢,往往想到的内容远远超过了读到的内容。以至一本5万字的小说读起来像是在读普鲁斯特50万字的《追忆似水年华》。内容上,“寻找弹子球”的隐喻无时无刻地与现实的空洞,寒冷,麻木遥相呼应。有些东西,就算细微如弹子球,也许在某一瞬间会俘获我们的心,然而当你逼近他时,便又发现他本身不过是一个幻象,一个“无”。小说内在的矛盾折射出现实的悲哀与荒诞。既然归根结底,最终只会换来一个“无”,那么我们的生活又意义何在?只能是在不断地寻找“无”的过程中循环往复,从一个虚空过度到另一个虚空。正如主人公的工作一样,不断地翻译“泡沫。”这篇小说的结构让我想起德里达的解构。从哪儿来就得回到哪儿去。一方面试图建立起某种明确的意义,一方面其行为本身又构成了对其意义的消解。以自身精巧的结构,去结构自身。这同样也是后现代小说永恒的手段。在自我构建与消解的无限往复中,获得更高层面上的永恒的意义。
  •   村上在寻找1973年的弹子球机,为此他颇费了些心思。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寻找,至于寻找什么,找到了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我们倒是很少思考。但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什么时候寻找停止了,我们的人生也就中止了。
  •   我想说,这是真正的经典。离奇的情节,完美的文字,无果的结局,青春的回忆。和且听风聆比,它情节更饱和,伤情更含蓄了。和挪威的森林比,它更悠长,更值得回味。:),不是中年人,怕是读不深,但应该也能一口气读下去;如果没有读过很多本村上的书,怕是比较不了。好书,建议你可以买2本,一本自己读,一本留给你的下一辈读,或是送给心爱的人,比如告诉她,她就是你的弹子球。
  •   重新寻找弹子球,很不错哦。
  •   弹子球成了抹不掉的情结,非要找到不可。如乡愁,时间越久愁绪越浓,非要亲自踏上归乡路才能释怀。
  •   跟弹子球的那段对话,让我一直念念不忘。感动的差点掉眼泪········
  •   弹子球不好找。因为青春太迷茫。读到一半被老师没收了==
  •   弹子球代表着失落的年代。
  •   这是村上春树成长三部曲之一,人生中的第二部作品,融合了他之后作品的框架,相较于《且听风吟》的生涩,村上对于文字基本的驾驭以及个人风格已经成形。
    在充满爵士乐节奏风味的语言中,尽情感受村上独有的孤独
  •   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身而过的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
  •   这是村上春树自己与自己喊话的一本小说。
    也许我们在有意无意中都在那么做着。
  •   喜欢村上春树的小说风格。
  •   一如既往的喜欢村上春树的书,尤其是小说。他的小说除了个别短篇外,我全看过了
  •   如果说我只能推荐村上的一本书那么必定是这本1973进口与出口的讨论人和机器的互换这是村上早期最为哲学的一本而且比且听风吟更有故事性
  •   村上春树从未让我失望过,他的作品永远都是那么精彩
  •   还没看哦,不过看过村上春树的其他作品,应该很好看哦~
  •   喜欢村上春树 收集他的作品
  •   村上春树的书很深邃,却又十分让人着迷
  •   喜欢村上春树的书,值得一看。
  •   很有村上春树的风格 赞
  •   心里有些压抑的看完了 村上春树啊
  •   书是村上春树写,是林少华翻译的,出版社是上海译文的,都没得说的。书的印刷很好。建议喜欢的朋友赶紧出手!
  •   喜欢村上春树。
  •   村上春树总让我们回忆起我们青春的岁月,他又展现给我们优美的文字,总是没有任何的结局。他的文字离我们很近又离我们很远。
  •   一直都很喜欢这位大师,描写寂寞与无奈实在很出色。另外也很喜欢林少华的翻译,他对村上和夏目漱石有相当透彻的理解,味道很足。很喜欢直子,这是唯一一本除了《挪》以外有她出现的长篇。
  •   一口气读下来觉得有些许失望,但决不乏触动内心的地方。较之寻羊冒险记少了情节,较之且听风吟少了清晰。纯属个人拙见。
  •   知道村上其人,最开始是《1Q84》,村上营造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甚至是荒诞的,却让人觉得是真实存在,并为之感动,很妙。直到后来陆续看了《世界镜头与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远方的鼓声》,《边境,近境》,《海边的卡夫卡》,每一本村上的书都让我爱不释手。知道村上还有很多好书,我还有很多读村上书的机会,就觉得很开心啊~
    当人这本也不会例外,好书!
  •   第一次读村上的“纸质书” 以前看过电子版的挪威的森林,没啥感觉。果然还是看纸质的好。村上的书写的确实很美
  •   如题,看的我那个郁闷啊,不过不得不承认,绝对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我尤其喜欢“鼠”这个人物,颇有存在感。
  •   “球”的情节凿实让人摸不到框框,但是正因如此,同样地耐人寻味。买这本书,真的是出于非常地想看、需要看。喜欢村上的人会不自觉地把他的书当作bible来读,至少我是如此。目前也正是处于这样的阶段,徘徊在此岸的码头;不知道是去彼岸探寻新生,还是该留在原地、留在熟悉的朋友亲人身边。所以很想看看村上是如何说的,想看看“球”。那么我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吗?兴许有吧。人应该利利索索地活着,不要太拖拖拉拉地停留在过去,那样不会对人生有太大的作用的。活在现在,珍惜现在。大胆地去接收完全不同的明天也是未尝不可:-)
  •   看看村上的书吧,很不错的选择,在文学上我们不分国籍和人种,第一本书《且听风吟》,这书村上的第二本青春回忆录(姑且如此),还有第三本,今天才买回来,虽然我没看完,但是第一本《且听风吟》给我的感觉很大。其实村上的回忆虽然和我们不太一样,但是值得一读
  •   在这一部书中村上对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有无尽怀恋,然而当终于寻到那与过去唯一的联系时,竟发现一切确实已经过去……
    此书同其他两本一样,反映了人生各个时期不一样的彷徨……
  •   这篇作为且听风吟的姊妹篇,在文字上毕竟进步了些,不过和他后面的作品比起来,略显混沌。
  •   人的一生当中,我们在寻找的到底是什么呢?看完这本书,这个问题又浮上心头。
  •   如果喜欢村上,一定要读一下这本书。其中有不少人物,也和后面作品中相关。当然也正如村上的其他作品一下,人生的经历不同恐怕读后的感觉也不同。村上的书也许没十年可以重读一次,一定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的。
  •   寻找好久
  •   寻找自我
  •   村上的长篇小说,真的很经典啊
  •   课看成且听风吟的剧情延续。风格依旧
  •   承袭了《且听风吟》的风格,语言简洁明快,读起来很舒服。
  •   可能是之前看的都是村上后期的作品,这一部算是早期的作品,觉得不怎么\\\\\\"成熟\\\\\\"吧
  •   他的书都挺喜欢的,有日本作家的特色。
  •   这是我读过村上作品中最爱的之一了,非常清淡的感觉,很休闲,很随意。
  •   刚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我觉得情节对于村上的书意义并不是那么大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对于生活的一种玩味孤独的感觉。很自然和贴心。。
  •   两端的孤独寂寞。时间的轴心
  •   收集村上小说,看完再写评论
  •   村上早期的作品 虽然比不上后来的 但是有种小清新的感觉
  •   这本说是最早的作品,想看看
  •   一直喜欢村上的书,今天终于读完这本书。读村上的书总是给我一种存在感,读书即是在读自己。在年少时也曾经有过一段仿徨的经历,一直在苦苦的追寻自己的归宿。最终尘埃落定的时候,得到的不是一种安定,而是一种宁静。读村上的书的最后,我得到了这样的感觉,一切终将过去,一切终将宁静。
  •   看完后有点迷茫……
  •   当今有多少青年的生存状态就是如此!
  •   青春三部曲 很经典的作品
  •   村上的作品总是值得一看
  •   当当送货很快
    很好哈
    村上的书一直很喜欢。从看了处女作后又看这本
    、感觉很好很好
    好书。
  •   一直想看的书。推荐推荐。
  •   上大学的时候看过这本书,现在买来收藏,很喜欢。
  •   早晚得得诺贝尔
  •   村上的风格 让人有清风拂面的感觉
  •   包装什么的没啥好说,反正不影响阅读。就读书的感觉来说,还是一如既往的给人舒服的心境,喜欢累的时候来阅读村上的书,就像做一次精神按摩。
  •   最喜欢的作家就是村上,喜欢林少华译本,他的书必须收了,内容还没看~
  •   浸透着孤独、无奈
  •   这本书也不错,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重新的认知
  •   包装精美,纸张优良,内容好,比那个拿文学奖的好多了,自费购买!好书!
  •   很短的故事,透着青春的感伤。
  •   村上的书 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反正就是很喜欢
  •   看过点电子版的,感觉还是纸质的好,就买了本,
  •   村上的长篇都很好看
  •   这本书很喜欢,推荐。
  •   笔法真实可读,,花了几天就看完了,,价钱也较低,,可以多买几本其他的书。。
  •   很不错的,值得推荐的一款
  •   真的是很喜欢它,赞一个~
  •   迫不及待想读
  •   村上的三部曲中决不能错过的一本书
  •   很喜歡,書的整體質量都很不錯~送人的!物流不錯,服務態度好!
  •   帮人买的,说是挺不错好看
  •   在当当买书从来就没有让人失望过,这次依然如故。
  •   读过能了解一点中国人同日本人的语言、思维之差别。
  •   追寻过往的梦,追寻生命中的最美
  •   这本书本来很喜欢,送来的时候完好无损。
  •   读过这本书,一直很难理解那时的村上还有如此怀念?
  •   包装很不错,有塑料封套,没有褶皱!
  •   村上的书 每一本都很喜欢
  •   村上的书,好看嗄!语言风格还是熟悉的那种、
  •   1973年距离我们很遥远,村上的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   书的质量不错,书还没有来得及看.
  •   好比原来厚了,赞。
  •   so great,简直没挑的
  •   果然是村上的无厘头风格,还行。
  •   受益匪浅,非常不错!
  •   被书名深深吸引了,忍不住买回来看,但幸好的是,此书没有让我失望
  •   所表达的意境比较深远,值得深思的!
  •   村上我都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