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阿瑟·米勒  页数:379  字数:192000  译者:英若诚,梅绍武,陈良廷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描写的主人公是有三十余年推销经历的威利,一直被美国商业文化虚幻的光晕所笼罩,盲目估计自己的能力,幻想通过商品推销得到名望以及并不现实的美好前景,以至他常处于吹嘘、夸耀、谎言连篇的心态,直到临死都以为一定能达到功成名就,而对自身毁灭的原因却浑然不知。该书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悲剧性的一生,揭露了美国富有神话的欺骗性。

作者简介

阿瑟·米勒(1915—2005)美国杰出的戏剧家,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出生于纽约商人家庭做过技工,卡车司机,侍者。一九三八年毕业于密歌根大学。成名作《都是我的儿子》一九四七年上演,两年后《推销员之死》为其赢得国际声誉。其他作品有戏剧《萨勒姆的女巫》、《两个星期一的回忆》,《桥头眺望》和《美国时钟》,以及回忆录《时移世变》等。曾两次获纽约剧评界奖,一九四九年获普利策奖,一九九五年获奥利弗最佳戏剧奖。

书籍目录

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幕  可以听见用长笛演奏的一支旋律。乐声低微而优美,使人想到草原、树木和一望无际的天边。幕启。  观众面前出现的是推销员的家。可以感觉到这个家背后和周围四面都是高耸的见棱见角的建筑。照耀着这所房子和舞台前部的只有从天上来的青光,周围区域则笼罩着一种愤怒的橘红色。灯光再亮一些以后,观众可以看清,这所小小的、脆弱的房子被包围在周围坚实的公寓大楼之中,因此这个地方有一种梦似的情调,从现实中升华起来的一场梦。房子中央的厨房确实很真实,有一张厨房的桌子,三把椅子和一个电冰箱,但是看不见别的设备。在厨房后墙上是一个挂着帘子的门,通向起居室。在厨房右边,比厨房的地面高出二尺,是一间卧室,其中只有一张铜架床和一把直背椅子。在床上方的格架上放着一个银制的体育竞赛奖品。卧室有窗,窗外就是旁边的公寓大楼。  在厨房后面,地面比厨房高出六英尺半,是两个儿子的卧室。现在这里几乎全在暗中,只能模糊看到两张床和后墙上的一扇小顶窗。(这间卧室处于那问看不见的起居室的上层。)左边有一道弯曲的楼梯,从厨房通上来。  整个布景全部或者某些地方部分是透明的。这座房子的屋顶轮廓线是单线画出的,在轮廓线下面和上面都可以看到那些公寓大楼。在房子前面是一片台口表演区,越过舞台前部,伸展到乐池上方,呈半圆形。这个表演区代表这家的后院,同时威利的幻想场景以及他在城里活动的场面也都发生在这里。每当戏发生在现在时,演员都严格地按照想象中的墙线行动,只能通过左边的门进入这所房子。但是当戏发生在过去时,这些局限就都打破了,剧中人物就从屋中“透”过墙直接出入于台口表演区。  [威利·洛曼,推销员,手里拎着两个装样品的大箱子,从右方上。笛声在继续。他听得见笛声,但并没有注意。他六十多岁了,穿着朴素。仅仅从他横穿舞台走到房子大门的几步路也看得出来他累极了。他打开门锁,进入厨房,深呼了一口气,放下手里的负担,抚摸着累疼了的手掌。他情不自禁地长吁一口气,感叹地说了句话——可能是“够呛,真够呛”。他关上了门,然后通过挂帘子的门,把手提箱拿到起居室去。在右边的屋里,他的妻子林达在床上翻动了一下。她起床,披上一件睡袍,倾耳听着。她通常是个乐呵呵的人,但多年来已经形成克制自己的习惯,决不允许自己对威利的表现有任何不满——她不仅仅是爱威利,她崇拜他;威利的反复无常的性格,他的脾气,他那些大而无当的梦想和小小的使她伤心的行为,似乎对她只是一个提醒,使她更痛心地感到威利心里那些折磨他的渴望,而这些渴望在她心中也同样存在,只不过她说不出来,也缺少把这些渴望追求到底的气质。  林达 (听到威利在卧室外的声音,有些胆怯地叫他)威利!  威利 别担心,我回来了。  林达 你回来了?出了什么事?(短暂的停顿)是出了什么事吗?威利?  威利 没有,没出事。  林达 你不是把车撞坏了吧?  威利 (不在意地,有些烦躁)我说了没出事,你没听见?  林达 你不舒服了?  威利 我累得要死,(笛声逐渐消失了。他在她身旁床上坐下,木木地)我干不了啦。林达,我就是干不下去啦。  林达 (小心翼翼地,非常体贴地)你今天一天都在哪儿?你的气色坏透了。  威利 我把车开到扬克斯过去不远,停下来喝了一杯咖啡。说不定就是那杯咖啡闹的。  林达 怎么?  威利 (停了一下)忽然间,我开不下去了。车总是往公路边上甩,你明白吗?  林达 (顺着他说)噢。可能又是方向盘的关系。我看那个安杰罗不大会修斯图贝克车。  威利 不是,是我,是我。忽然间我一看我的速度是一小时六十英里,可是我根本不记得刚刚的五分钟是怎么过去的。我——我好像不能集中注意力开车。  林达 也许是眼镜不好。你一直没去配新眼镜。  威利 不是,我什么都看得见。回来的路上我一小时开十英里。从扬克斯到家我开了差不多四个钟头。  林达 (听天由命)好吧,你就是得歇一阵子了,威利,你这样干下去不行。  威利 我刚从佛罗里达休养回来。  林达 可是你脑子没得到休息。你用脑过度,亲爱的,要紧的是脑子。  威利 我明天一早再出车。也许到早上我就好了。这双鞋里头该死的脚弓垫难受得要命。  林达 吃一片阿司匹林吧,我给你拿一片,好不好?吃了能安神。  威利 (纳闷地)我开着车往前走,你明白吗?我精神好得很,我还看风景呢。你想想看,我一辈子天天在公路上开车,我还看风景。可是林达,那边真美啊,密密麻麻的树,太阳又暖和,我打开了挡风玻璃,让热风吹透了我的全身。可是突然间,我的车朝着公路外边冲出去了!我告诉你,我忘了我是开车呢,完全忘了!幸亏我没往白线那边歪,不然说不定会撞死什么人。接着我又往前开——过了五分钟我又出神了,差一点儿——(他用手指头按住眼睛)我脑子里胡思乱想,什么怪念头都有。  林达 威利,亲爱的,再去跟他们说说吧,为什么不能叫你在纽约上班呢。  威利 纽约用不上我。我熟悉的是新英格兰,新英格兰这边离不开我。  林达 可是你六十岁了,他们不能要求你还是每个礼拜都在外边跑。  威利 我得给波特兰打个电报。原来说好了的,我应该明天早上十点钟见布朗和莫里森,给他们看这批货。他妈的,我准能把它卖出去!(他开始穿外衣)  林达 (把外衣拿到一边)你何不明天一早就到霍华德那儿去,告诉他你非在纽约上班不可。亲爱的,你就是太好说话了。  威利 要是老头子瓦格纳还活着,纽约这一摊早归我负责了!那个人真是好样的,有肩膀。可是他这个儿子,这个霍华德,这小子不知好歹。我头一次往北边跑买卖那会儿,瓦格纳公司还没听说过新英格兰在什么地方呢!  林达 亲爱的,你干吗不把这些话告诉霍华德呢?  威利 (受到鼓舞)我是要告诉他,一定告诉他。家里有奶酪吗?  林达 我给你做个三明治。  威利 不,你睡吧。我去喝点牛奶,说话就上来。孩子们在家吗?林达他们睡了。今天晚上哈皮给比夫约了女朋友,带着他玩去了。  威利 (感兴趣)真的?  林达 看着这两个孩子一块儿刮脸,真叫人高兴,两个人在洗澡间,一个挤在另一个后面。然后一块出去。你闻见了吗?满屋子都是刮胡子膏的味儿。  威利 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干了一辈子为这所房子付款。最后房子算是归你了,可是房子里没人住了。  林达 唉,亲爱的,过了时的东西就扔掉了,生活就是这么回事。  威利 不,不对,有些人——有些人就能创出点儿事业来。我今天早上走了以后比大说了什么没有?  林达 你不该责备他,威利。尤其是他刚下火车。你不应该对他发火。  威利 我他妈的什么时候发火来着?我就是问问他赚到钱没有,这就叫责备?  林达 可是亲爱的,他上哪儿赚钱去?  威利 (又着急又生气)他身上憋着股子情绪。他变得那么阴郁,我走了以后他道歉了吗?  林达 他可垂头丧气了,威利。你知道他多么崇拜你。我看等到他真能够发挥他的长处的时候,你们两个就都高兴厂,就不打架了。

编辑推荐

  《推销员之死》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嗤嗤发笑,主要是针对威利那种彻头彻尾自相矛盾的心理,正是在这种笑声中突然有一天下午冒出了这出戏的剧名。以往有些剧本,诸如《大主教面临死亡》,《死亡和处女》四部曲等等——凡是剧名带有死亡这个字眼儿的戏素来都是既严肃又高雅的,而现在一个诙谐人物,一大堆伤心的矛盾,一个丑角,居然要用上它啦,这可真有点叫人好笑,也有点刺目。对,我的脑海里可能隐藏着几分政治,当时到处弥漫着一个新的美利坚帝国正在形成的气氛,也因为我亲眼见到欧洲渐渐衰亡或者已经死亡,所以我偏要在那些新头目和洋洋自得的王公面前横陈一具他们的信徒的尸体。在这出戏酋演那天晚上,一名妇女,我姑且隐其名,愤恨地把这出戏称作“一枚埋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面的定时炸弹”,我倒巴不得它是,至少是埋在那种资本主义胡扯的谎言下面,埋在那种认为站在冰箱上面便能触摸到云层、同时;中月亮挥舞一张付清银行购房贷款的收据而终于成功之类的虚假生活下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推销员之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美国戏剧大师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真实地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社会不过是一场大骗局,人就像一只柠檬,榨干以后就会被无情抛弃。生命也失去了意义。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全剧,那么这个词就是“谎言”。剧中有各式各样的谎言——善意的、恶意的、自慰的、期待的。而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谎言。人想要在社会之中生存就必须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谎言打交道。推销员靠谎言牟取利益,靠谎言自我慰籍,靠谎言维持自己的地位,并且靠谎言激励后代——尽管他们并不是那么优秀。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人已经失去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优秀品质,而沦落为说慌机器。然而谎言毕竟不是真理,当它被揭穿的时候,一切都烟消云散。推销员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本书由我国已故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先生翻译,由于英先生和原作者有过广泛的接触,故而译文的质量是勿庸质疑的,同名的经典话剧也正是按照这个译本排演的。愿诸君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深刻体会作者和译者所倾注的心血,认识到西方社会的实质。
  •   书好,翻译好,印刷好
  •   写的太精彩了
    翻译的也非常的精彩
    推荐大家看看哦
  •   书本还不错,就是封皮感觉有些旧,有磨损的痕迹。
  •   书刚刚拿到书,翻开书一看居然是剧本,令人失望.在好几个地方看到这本书的介绍,结果却是这样.只好看看内容怎么样了.
  •   推销员之死
  •   经典戏剧作品
  •   我年轻时读过的书!
  •   与想象不一样
  •   东西不错很好很好东西不错很好很好
  •     碎梦——浅析《推销员之死》剧中人威利•洛曼悲剧命运的根源
      
       透过《推销员之死》,我们看着威利•洛曼的美国成功梦如何被时代一点点撞击得面目全非。
      
       威利原本笃信依靠个人魅力和不懈的努力足可获得成功,他抱着最热切的“人人都能成功”的梦想为老板拼命奔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家庭的完整,人格的健全,可是他为老板辛劳一生竟在年老时被无理解雇,被逼上了绝境,走投无路。
      
       这是一个普通美国人被“人人都能成功”的梦想所戕害的悲剧,威利整个一生只是盲目地把讨人喜欢和得到财富作为错误的目标去为之努力,却似乎对自己所处的那个无情的世界全然不知。
      
       导致威利悲剧结局的个人性格缺陷之一,是他不能划清现实与幻觉的界线:几年来他一直都沉溺于对过去日子美好的回忆之中,并一直坚信他和他的儿子们有一天会取得巨大的成功。虽然他只是一个不太受人尊敬的推销员,却把自己称作“新英格兰人”并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对于给其打工的公司来说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缺少的作用。他脑海中充斥的满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他通过回忆过去的自然景色来表达他对目前生活的不满。“我越来越惦记那些日子,林达。到这个季节该是丁香和紫藤开花了,然后是牡丹,还有黄水仙。这间屋里多么香呀!”威利感觉到他已被这样一个到处充满砖块与玻璃的城市所封闭窒息,因此,他向往着古老、自由而又开放的庭院生活,在那里,他可以重温那令人愉快的过去时光。就商场经历而言,虽然他现在为美国商人—霍华德•瓦格纳工作,但又总是记着过去在霍华德父亲手下推销商品的日子。他成了走不进“当下”,做不进现实生活里的人。
      
       威利一无所有,推销员没有工资,只领佣金。他们推销的只是别人的东西、他相信,人只要讨人喜欢,具有魅力,世界的大门就朝他敞开。他把自己的生活建筑在这样的梦想之上。由于他总是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把幻想当作现实,所以又常常说大话。他不顾自己推销不受欢迎的事实,吹牛说自己在新英格兰如何重要,说自己的销售额如何高,他就这样陷进自己的谎言中不能自拔。连起初林达劝他求老板给他在城里的差使,他也只能拒绝,因为“他在新英格兰很重要”,而事实却是,老板把他解雇了。由于性格中骄傲的因素如此膨胀以至于最终不能接受成为成功推销员的梦想永远不会实现的残酷现实。他也永远意识不到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最适合于社会中的哪种生活。
      
       导致威利悲剧命运的另外一个性格上的弱点是他对“美国梦”实现所持有的错误概念。威利一生一直抱有这样的观念,认为讨人喜欢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他坚信讨人喜欢可以帮助比夫吸引老师的注意而在学业上对他网开一面,在商业活动中,也可以畅通无阻。当他看到邻居的孩子们围着比夫团团转,对比夫的体育技能赞叹不已时,心中充满了自豪,而对务实的伯纳德却表现出轻视嘲笑的态度。他不明白伯纳德之所以能够成功是由于他始终坚持抱有现实的思想意识,而比夫只是顽固地强调讨人喜欢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另外,威利认为成功之人都是投机者,他总是对自己没有接受哥哥本的帮助到阿拉斯加州发展而感伤;他想像着比夫这个曾经优秀的高中体育健将会开一家体育用品公司而发迹;他甚至坚信人们会被比夫的领导气质,健将能力以及洛曼家族的名气吸引过来;就连他最后一搏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有些意义,通过在一场自制的车祸中自杀,把保险金额赔款交给比夫的举动也是出于投机的目的。
      
       然而,威利的悲剧并不是全部由于自身性格的弱点造成的,一部份原因是美国社会本身的弊病。威利终于发现,他自己就象他分期付款购买的东西一样,等你付清款后,东西便用尽或者坏了。他付清了最后一次房款,而他却只好到坟墓里去安息了。他身在一个物质主义盛行的美国社会,他感叹“人口控制不了,竞争激烈得叫人发疯。”利润的驱使成了社会的动力,而像威利这种年岁已大且思想落后的老推销员也就极易被现实所忽略,被残酷野蛮的当成了无用的果皮,推出了他为之效力一生的瓦格纳公司。
      
       不论威利如何努力去寻求一种更高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现代社会弊端的无情的社会中都是徒劳的。
      
       如林达所言“人生就是一场空忙。”这一地碎梦,也许真能折射出世界的真实色彩。
  •   Bravo.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