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场景

出版时间:2009-06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理查德·罗蒂  页数:266  译者:王俊,陆月宏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哲学的场景(罗蒂自选集) 》由美国著名哲学家理查德·罗蒂在不同时期发表的作品集结而成,书中各篇论文均由罗蒂生前亲自选定。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罗蒂考察了活跃在当代哲学舞台上的分析哲学、欧陆哲学、历史主义、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等不同的哲学流派,考察和澄清了若干元哲学论题,继而提出对话哲学的崭新理念;罗蒂梳理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包括对真理的阐明和对哲学、宗教、文学以及氏主政治的理解——提出了文化发展走向文学文化的可能性,并对这种可能性进行了历史主义的分析;罗蒂还以独特的实用主义视角审视了哲学史上的普遍主义、浪漫主义和人文主义传统,并通过对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和德里达的回应,阐明了哲学的功能以及当卜时代哲学应该承担的崇高使命。  在一个普遍叫嚣哲学终结的时代,罗蒂的著作无疑会带给我们新鲜的养料,读罗蒂的著作必定会让我们重拾哲学昔日的自信和辉煌。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理查德·罗蒂 译者:王俊 陆月宏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1931-2007),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罗蒂在耶鲁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罗蒂的主要著作在国内出版的有:《哲学和自然之镜》及《后哲学文化》等。 理查德·罗蒂生前亲自选取在其学术生涯的不同时期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经过分类整理而成本套自选集,其中大多数论文是第一次在国内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书籍目录

1  关于当代分析哲学的实用主义视角  1.1  实在论与非实在论的当代论争  1.2  若干元哲学论题2  分析哲学与对话哲学  2.1  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的当代论争  2.2  分析-欧陆区分与对话哲学  2.3  历史主义或其他  2.4  当代哲学的新康德主义与新黑格尔主义分歧  2.5  小结3  纠缠于康德与杜威之间——道德哲学的当前状况4  作为过渡类型的哲学  4.1  导论  4.2  真理的存在  4.3  从宗教到哲学再到文学  4.4  哲学的顶点: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形而上学  4.5  文学文化与民主政治  4.6  文学文化的“颓废”5  哲学史的编纂:四种流派  5.1  理性重建与历史重建  5.2  作为经典形成的精神史  5.3  学说汇编  5.4  理智史6  普遍主义的宏伟、浪漫主义的深奥及人文主义的界限7  哲学-妒忌8  自然主义与寂静主义9  浪漫主义哲学家、智者及系统哲学家  9.1  赫大维与我的分歧  9.2  普遍主义、浪漫主义与人文主义有限论  9.3  小结10  哈贝马斯、德里达与哲学的功能11  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12  哲学与文化的混合  12.1  文化混合的未来前景  12.2  关于哲学使命的论争  12.3  西方知识分子理论兴趣的转换  12.4  瓦蒂默与我关于技术与形而上学  关系的不同思考附录1  理查德·罗蒂:面向后-形而上学文化附录2  理查德·罗蒂论哲学与政治

章节摘录

2分析哲学与对话哲学2.1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的当代论争“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间的区分是非常粗糙的,但提供了一种开始划分哲学教授类别的差强人意的方式。要判断将一个教授归入哪一类,看看她书架上的书和期刊就行了。如果她有大量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写的和关于他们的书,而没有戴维森和罗尔斯写的书,她将可能满足于被描述为欧陆哲学教授,或至少不被描述为分析哲学教授。如果她的书桌放满了《哲学杂志》、《哲学季刊》、《哲学评论》,她就能被安全地定为分析哲学教授。然而,你有时遇到这样的哲学教授,他参与到在那些杂志中的哲学争论,且能旁征博引地谈论,比如,哈贝马斯对海德格尔“转向”动机之解释的充分性。母语是英语和母语是非英语的很多人都能在罗尔斯和施密特之间、德里达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福柯与科斯加德之间游刃有余。但被本文作者之著作描述的这二者兼顾,仍限于世界哲学家的一个相对小的部分。做一个没有证实的猜想,即使这一猜想基于对不同国家大量哲学系的走访,我想其比例也大约是百分之十。二者兼顾是稀少的主要原因是,正努力将自己铸造为似是而非的哲学教职工作候选人的研究生只有时间阅读这么多。他们只能满足这么多的潜在雇主。在大部分欧洲国家,在他们接近市场之前,那些职位的候选人必须读大量的理智史。当有人问他们,他们怎么看霍布斯与马基雅维利问的关系,或他们怎么看尼采对索福克勒斯的偏爱超过苏格拉底时,他们不能感到一无所知。在英语国家,他们能。但他们不能不知道在主流英语哲学杂志的最近几卷中正在讨论的问题——至少知道这些问题的某些特别的子问题。无论学生有多么大的理智好奇,无论她多么喜欢阅读克尔凯郭尔和克里普克、刘易斯和谢林,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因此,如果她做到二者兼顾,它通常将只是在后来的生活中——通常是在她捞到饭碗之后。接下来,她能开始凭兴趣做事,而不是迎合面试者或资历较深的同事了。只要在各个不同地方获得工作的这些差异继续存在,哲学将继续粗糙地沿着分析哲学对比欧陆哲学的路线被“分裂”。但并不清晰的是,这一分裂是要担忧的某种东西。同文学的学术研究相同,而同自然科学的研究不同,哲学的学术研究一直是相当狭小的。就像文学研究中的研究生训练典型地是单一民族文学的研究一样,哲学研究生训练典型地是对当前正在学生自己国家的哲学系中被讨论的作品或问题的研究。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学哲学的法国学生不知道莱昂·布兰斯维克的,但很少德国人花时间阅读他;或在克罗齐的黑格尔著作正被每个意大利哲学家阅读时,很少德国人花时间阅读他。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哈佛的大部分学哲学的学生阅读了很多不同的书,而不止是被在海德堡、比萨、牛津甚或哥伦比亚的他们的同行正在阅读的那些书。的确,一个学生对哲学前沿问题的观念即对急迫的问题的观念将依据国家和她接受训练的大学而很不相同。每个国家中的多数哲学教授都从没有超越他们老师给他们设置的视域而前进。因此,如果他们在密歇根的老师使他确信德里达是一个吹牛皮的家伙,或者如果他们在图宾根的老师表示形式语义学只是一种神秘化,或认知科学只是一种无聊之举,他可能在其后来的生活中信奉这些看法。理想情况是,我们哲学家应该不断地向我们自己的前提提问。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比其他任何人做得更好。大部分分析哲学家未曾阅读多少欧陆哲学家的书籍,就朦胧地感觉到了对他们的藐视。很多欧陆哲学家没有努力理解分析哲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什么事情,就嘲笑他们。但如果分析-欧陆哲学的分裂只是常见的和极不可避免的学术褊狭的显著例子的话,那么,它为何较天体物理学和物理化学问的“分裂”,或守法的和犯罪的法律实践间的“分裂”,或意大利文学与德国文学间的“分裂’’可能产生更多的不信任和藐视呢?为何不将它简单看作在一个单一学科范围内不同人被不同专业所吸引的事情呢?答案是,我已经描述了的职业构成中的差异产生了对哲学教授值得追求的东西及哲学在文化中的位置的不同解释。以一种方式受到训练的人们较以另一种方式受到训练的人们获得了很不同的自我形象。他们经常感觉到对其训练是不同于他的人的藐视源自这样一种怀疑,即那些人都是从学科上沽名钓誉的不速之客,他们没有理解学科的功能与本性。这一失败导致他们沉湎于各种形式的理智恶习。在自我形象中的最大不同是,自然科学的模式对大多数分析哲学家较它对大多数欧陆哲学家来说仍然更为重要。在分析哲学家看来,在法国和德国,很多由哲学家做的事情看上去至多像是“纯粹”的理智史——某种完全不同于解决问题之类的东西,而解决问题是哲学家的合适事业。对大部分在西班牙、日本、波兰和巴西教哲学的人来说,在《奴斯》、《心灵》和《哲学杂志》上发表的很多东西看上去像是伪科学真空中的嗡鸣。他们更愿意将大部分在“形而上学与认识论”标题下的分析哲学群体的混杂问题群看作贝克莱称为“拍掉尘土,然后抱怨他们不能看到”的例子。对那些主题的讨论构成了母语是英语的人称为哲学“核心领域”的东西,而在他们的对手们看来,这些主题与那最初促使他们学习哲学的兴趣毫不相干。2.2分析-欧陆区分与对话哲学像它是否能被吸收进理智史的问题一样,在不涉及实际的哲学学说的情况下,哲学是否应该将自身看作科学的问题似乎可以探讨。但实际上,元哲学问题——如果存在的话,它就是关于什么是哲学值得追求的东西的问题和关于它如何是最值得被追求的东西的问题——与关于知识、真理和意义的本性的问题不可分离。在下文中,我将列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以表明对它的不同回应可能产生不同的元哲学观点及由不同的元哲学观点所产生的对它的回应之不同。问题是:概念只是词语的使用呢,或者它们是与通俗地把握它们相比能被更好地理解的实体呢——以“概念混乱”被消除和清晰性被获得的方式被理解?关于这两种选择的争论引导人们反思诸如此类的问题:存在那样一种作为“概念分析”的活动吗?或者,哲学家能否不只描述用途并且或许能对使用中的变化提出建议?维特根斯坦放弃了一种系统的意义理论,他是对的吗?奎因表明,确切的“意义”概念是亚里士多德本质主义的残余,他是对的吗?如果他们是对的,我们能保留“概念清晰”是哲学研究目标的观念吗?我们能拒斥分析-综合和语言-事实的区分的同时仍坚持哲学家拼究“概念”问题而非“经验”问题的观念吗?如果不能,我们能找到某种将哲学放在安全的科学道路上的另一道路吗?元哲学问题在关于一种判断的内容是否随表达者和听众不同而不同的争论的近旁徘徊。如果它不是,如果某种东西是固定不变的——以组成句子的词语表达的概念——那么,或许真的存在具有内在属性的实体,而哲学分析能指望确定它。但如果内容确实以这种方式变化,那么,概念就像人一样了——绝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它总在发展,总在变得成熟。你可以通过改变使用而改变一个概念,但你不能一劳永逸地使一个概念明晰。布兰顿已经证明,按处理人的模式处理概念既是黑格尔思想的中心,也是实用主义的中心。布兰顿自己推论主义的语言哲学就是围绕这样的主张建立的:即句子的内容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句子并不因此而受到影响。因为在他看来,从句子中得出的推论和由句子形成的判断构成了句子具有的惟一内容。在个体和共同体着手修改他们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模式时,推论的属性总是要被他们把握,推论的属性不是被筑进语言的结构中的。采纳布兰顿的观点将迫使人们放弃这一观念:即诸如“知识”、“道德”、“心灵”、“正义”等概念具有永恒的结构性的特征,哲学家能分辨这一特征,而常人不可能注意到。

编辑推荐

《哲学的场景(罗蒂自选集)》包含了罗蒂生前亲自选取的在其学术生涯不同时期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以及接受媒体采访的言论集。这些论文大多数是第一次在国内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哲学的场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还没看呢,但是书的印刷质量不错,大师作用应该没问题,就是不知道翻译的怎么样
  •   非常好,质美价廉,值得入手
  •   理查德。罗蒂的书,可以当做知识库来读。他对哲学的梳理,对我这个非专业的票友,如同一场盛宴。他的书,还具有方法论的多面展示。我读他书,有如在看一位独脚戏大师在演示各类戏法。此时,我的知识库也被他全部动员起来。他的言辞,对我这个中国人来说,无不切中我内心积存的现实记忆;这类记忆在他的言辞敲打之下,如与琴键对位之琴弦,发出我未曾领略过的声音。我觉得,当代哲学的分水岭是渐渐堆积起来的。而罗蒂是这个分水岭的最高点。或许,需要时间之水退落,我们才能看清它。但是,我觉得,以后,不管是反对罗蒂或赞同罗蒂,这些反对与赞同,均为巩固罗蒂高点堆积出庞大的基础,最终均逃不脱陪衬的角色。最后,对我个人来说,罗蒂给我提供了敬仰的目标,运用的工具,今生的救赎。
  •   哲学场景
  •   罗蒂在不同时期发表的作品结集
  •   又便宜又好屯书是种病我病得很深很深
  •   写得非常精彩....
  •   不同时期论文的合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