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总按两遍铃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詹姆斯·M.凯恩  页数:191  字数:78000  译者:主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流浪青年弗兰克到公路旁的一家小餐馆去打工,看上了餐馆主人的年轻妻子,与其私通,两人策划车祸杀害店主,并通过种种办法几乎逃脱法律制裁,最后却在命运的阴差阳错中被推上了绞架。

作者简介

  詹姆斯·凯恩 James Mallahan
Cain(1892—1977)如今被公美国小说中的硬派大师之一。他出生于巴尔的摩,是华盛顿学院院长之子,曾做过巴尔的摩报界的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美国远征军。退役后,凯恩受聘于安纳波利斯的圣约翰学院。任新闻学教授,之后又效力于H.L.门肯主编的《美国信使》。后来,他还为沃尔特·李普曼主办的《纽约世界报》写过评论,并一度担任《纽约人》的总编辑。最后,他去了好莱坞,做了一名电影剧本作者。
  凯恩的第一部小说《邮差总敲两次门》(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34),一版就引起了轰动,又因被认为“有伤风化”而在波士顿受到指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学大师阿尔贝·加缪声称他的小说《局外人》便是受该书的启发创作出来的。如今该书已成为经典小说,列选“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第二年,凯恩又发表了另一部小说《加倍赔偿》(1935)。该书的出版再次证明凯恩不愧为黑色浪漫小说的艺术巨匠。凯恩一共出版了18部作品,去世前正致力于自传的写作。

章节摘录

  “好吧,要是她乐意,那就这么说定啦。”  我们回到餐厅时,有八九位顾客在那儿。科拉在后边厨房里忙个不停,尽快地洗盘子,以便有足够的盘子可以供顾客们使用。  “噶,嗨,科拉,你瞧瞧,瞧我把谁带回来了。”  “哟,天啊,他打哪儿冒出来了?”  “锇今儿在格伦代尔碰上了他,他跟咱们一块儿上圣巴巴拉去。”  “你好,科拉,这些日子好吗?”  “这儿已经没人认识你啦。”  她连忙把手擦擦干,和我握了握,可是她手上还是滑腻腻的有些肥皂。她端起顾客要的一份菜走到前面餐厅去了,我和希腊人于是坐下来。通常,他总是帮她上菜,但是这会儿,他却急于要给我看点儿什么,所以就让她独个儿忙去了。希腊人拿给我看的是一本大剪贴簿,在簿子正面,他贴上了他的入籍证书,然后是他的结婚证书,他在洛杉矶县做买卖的营业执照,他本人在希腊军队里服役的照片,他和科拉结婚当天的照片,然后是有关他那场受伤事故的所有剪报。一般报纸上的那些剪报,要说的话,主要报道的都是那只猫,而不是他,但是不管怎么说,报道中都提到了他的名字,以及他如何给送到格伦代尔医院去,最后还说他会康复的。不过洛杉矶希腊报上的那则剪报却主要是谈到他,而不是那只猫。它上面还附有一张他的照片,穿着他当侍者时那一整套燕尾服,并报道了他的生平。再往后是X光片子,大约有六七张,因为他们每天都给他拍上一张,察看他的康复隋况。他把它们固定在上面的办法是,把两页的边贴在一块儿,然后在中间挖出—个方洞,从那儿把X光片子塞进去。这样,你就可以拿起来对着亮光看清楚了。X光片子后面是住院账单收据,大夫账单收据和护士账单收据。随你信不信,他头上挨的那一下让他花去了三百二十二元。  “这样是不是挺有意思呢?”  “挺好。全在那儿啦,正在当中。”  “当然,还没有做完。我会把它涂成红、白、蓝三色,弄得漂漂亮亮的。你瞧。”  希腊人让我看了他已经涂得花花绿绿的两三页。他用墨水写了一些花体字母,然后涂上红、白、蓝三种颜色。在那张入籍证书的上方,他画了两面美国国旗和一只大鹰;在希腊军队里服役的那张照片上方,他画了一些十字形的希腊国旗和另外一只大鹰。在他的结婚证书上方,他画了—根细树枝,上面有两只斑鸠。他还没有想好,在其他的一页页上方放些什么,我说在剪报的上方,他可以放一只猫,尾巴往外喷出红、白、蓝三色火焰来。他认为这主意很不错。不过当我说他可以在洛杉矶县执照的上方放一个红头美洲鹫,爪子上抓着两面拍卖商的旗子,上面写着“今日拍卖”字样时,他没有明白我的意思,看来实在也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去向他解释清楚。不过我最终还是明白了。他为什么穿得那么神气,而且不像过去那样往餐厅里端菜,还端起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这个希腊人前些日子头盖骨破裂了,这种事情对于他那样的蠢货来说,并不是天天发生的。他就像一个移居美国、开了一家药房的意大利人那样,一天拿到上面写着“药剂师”并盖有红印的执照,就穿上一套灰衣服,背心上还绲上黑边,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甚至抽不出时间去配药,连一份巧克力冰淇淋苏打也不吃。这个希腊人打扮得那么了不起,原因也是一样的。  他的生活中出了一件大事。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没有《邮差总按两遍铃》,就不会有我的《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一则优美而迅捷的暴力故事。  ——达希尔·哈米特  一首用小报谋杀案写成的诗。  ——艾德蒙·威尔孙  有时候,追溯一种文学类型的源头轻而易举,《邮差总按两遍铃》就  为此后所有的黑色小说、黑色电影铺平了道路。  ——亚马逊网上书店星级评语  《邮差总按两遍铃》或许是美国出版史上第一部超级畅销书。  ——传记作家罗伊·霍普斯  即使在今天,在过了大半个世纪之后,《邮差》中对暴力和死亡场面  冷静、精确的描述仍然会让我们感到一种近乎生理性的震颤。  ——孔亚雷(作家,本书导读撰稿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邮差总按两遍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4条)

 
 

  •   你将读到一段犀利而黑暗的故事。世间的某些部分需要你的相信,某些部分不过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圆而已,而故事的人不得不败给命运不可测的威严,这是因果之罪。
      
      
      这是一个关于“奸夫与奸妇谋杀亲夫”的老故事。一直四处飘荡且落魄的弗兰克,又流浪到一个小店,成为店里的工人。遇见了年轻漂亮的老板娘卡拉,而卡拉嫁给了比年纪大她许多,老实的店主尼克,弗兰克与卡拉逐渐相恋,想厮守一生,于是,一场谋杀开始了。
      
      
      从开篇的弗兰克的出场以及赊账的方式,简单的几段话,就勾勒出这个浪荡子老于世故的狡猾形象,而他的出现,又是这场谋杀的缘起。卡拉早就厌倦了这场婚姻,她瞧不起尼克,身边的这个老男人,觉得和他在一起,很跌份。弗兰克,这个注定命运的男人,不早不晚的刚好碰上了,两人迅速勾搭,如胶似漆。为了以后的长久生活,不惜动了杀机。
      
      
      黑色小说,特别强调善恶划分不明确的道德观与来自性的动机的题材。一念之间,天上人间,人之一心,不可测知。
      
      
      第一次谋杀失败,因为警察的意外巡防而被迫中断,但尼克脑部受重伤住院,而弗兰克在经过一段厮磨,又离开这个小店,到其他的地方混日子了。尼克出院后,觉得这个伙计比其他的伙计负责,又把他请回来。结果两人的感情死灰复燃,更加一发不可收拾。第二次谋杀成功,两人也幸运的逃避了法律的制裁。
      
      
      至于这个故事,却与“邮差”无关,我想书名,来自于小说中的卡拉写给弗兰克的一张字条:“上帝就像邮差,他总是按两次铃。而你通常都在后院,总要等到二次按铃的时候才然能听见。”我想命运在第一次谋杀的失败,已经不知觉得给出一个善意提醒的门铃声,而弗兰克忽略了,还抱有侥幸坚持一路走到黑,那么命运的化身——邮差,会再次摁响门铃,递送给弗兰克的就是死亡。
      
      
      尽管两人在一起,却不复当初那般激情,也许偷偷摸摸更刺激。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卡拉与弗兰克开始互相陷入猜忌,既然这是一段沾血的爱情,注定要付出代价。故事的最后怀孕的卡拉死了,而弗兰克因这次谋杀罪而被执行死刑,等到了最后的审判。
      
      
      结局如同《死神来了》昭示,“你可能得到第二次活着的机会,但你无法欺骗死神。”每个起因必有结果; 每个开始必有结束。 没有巧合,是非因果,早已注定,谁都逃不掉。
      
      
      如果你坚持作恶,一直走,一直走,只是让人生被走出一个毫无意义的圆,而死神在那里,等着你,圆上这场宿命。
      
  •   由于译者都是欣赏的主万先生而买了《中性》,其实是想买这本《邮差总按两遍铃》。称得上名家名著名社名译。
  •   书里从头到尾都没出现、看似莫名的邮差其实就是命运,总按两边铃则代表命运的无法规避、逃无可逃。脆弱如我们,除了无可奈何地开门接受命定的安排,别无他法。
  •   以前的翻译是 邮差总敲两次门
  •   因为看过这部经典作品的电影,一定要找来詹姆斯•M•凯恩的原作看看。
  •   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名,完全不能凭借封皮上的几个字去判断它的类型。从书架上把它挑选出来的时候,潜意识中认定这是一柄轻柔灵巧的“倚天剑”,谁知道冥冥之中却挑中了一把黢黑凝重的“屠龙刀”!每每看完这种类型的小说,我都忍不住要猜测作者的生平经历,究竟是什么样的重大变故才能让他挖掘出人性中的如此丑恶?电光火石般的爱情在利益与生死面前不堪一击,曾经海誓山盟的恋人背叛彼此的速度连他们自己都始料不及。在终极的人生观面前(男人要流浪,女人要定居),感情便成为不值一提的水中花、雾中月。本应被绳之以法的两人因为保险公司丑陋的利益权衡被无罪释放,而当真正的意外发生时,无辜的二人却被送上了死亡的绞刑架。我总觉着书中有一种不易察觉的宿命感,可能作者并无此意,只是我的宿命论影响了我对情节的解读。阅读这些充满寒光与命运感的绝望之书,会让我对现实生活的丑陋与肮脏多一点点免疫的功能!
  •   这是我接触第一本硬派侦探小说,很棒,说直白点,感觉很爷们儿的那种直接的叙述故事,虽然一开始就给了你答案,但是还是很吸引人读下去,很棒
  •   也许它的悬疑惊悚度不如其他的一些推理书,但是细细读下这个故事,会发现它远不止是一部推理小说,在社会灰色地带中,人性、欲望、冷酷、偏执,都可以在它的故事中体现。
  •   这是一个为了证明爱却无法让对方知道的悲情 看完了小说又去看了电影觉得真的很不错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
  •   很少看第一人称的侦探小说。印象还是停留在日本系列的金阁寺之类。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开篇那句话,“大约晌午时分,他们把我从运干草的卡车上扔了下来”我就觉得特别有趣。第一人称的视角,句子特别流程干脆,非常有画面感,丝毫不拖泥带水,对自己也异常清醒和残酷,很棒的一本小说。
  •   读完这本书,越发发现,写这种犯罪小说,作者最需要的是一颗飘忽的新。意想不到的情节是小说的生命力所在。
  •   人为什么一定要给小说分类,又弄出个硬汉小说。也许连作者也不曾想过。不过小说语言简洁,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推进很快。拿上书欲罢不能。
  •   纸张、印刷、排版都不错。
    与其说,是被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着一口气看完,不如说是被作品中时时透露出的幽默、讥刺,被作者简练却无比传神的语言所吸引。
  •   很多人认为命运是突然降临
    我更相信
    他像掷向篮筐的篮球
    可能得分
    可能就此弹回砸中你的脑袋
    我们以为无法预料,无法控制
    但打过球的人都知道~
    出手的那一秒,其实就清楚自己的得分了
  •   看似平淡的叙述一个无业年轻人的生活,但最终却是因果循环的报应,貌似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作者意在直指当时的法制。
  •   经典作品 必读书目 推理百大书单上榜作品
  •   故事挺好看的,也表达了一些人生的道路与无奈。前面译者的点评真的很无聊。
  •   故事从交通事故开始后 就步入了一个阴影 爱情没有了信任 那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沉重啊

    虽然主人公都难以忍受这样的日子 但居然也坚持了6个月 实在是艰辛 总得说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对心理的刻画 都很到位
  •   作家推荐的。
  •   故事看似简单,但很清楚的显露了人之本性,值得反复品味
  •   看过电影,忘了,重温。好作品。
  •   我们组织不了命运的安排,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谁都别想侥幸
  •   这种书说不上剧情很吸引人,但就是忍不住看下去纠结的感受
  •   虽然凶手不用猜,但绝对想让人看到底!
  •   读得确实爽快,其实并没有很跌宕的节奏,甚至带点神经质的絮絮叨叨,可巧合得一丝不漏的情节就是能让人欲罢不能。
  •   好书,每一个小细节回忆起来都是有意义的,因为细节所以真实,在这一点上颇具借鉴意义,毫无赘肉,毫无冗余。
  •   故事很好,并没有引入读者去判断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只需要跟着故事最终的发展告诉我们有些就是注定的。
  •   书不厚,2天就可以看完,故事情节曲折波澜,你知道凶手是谁,除了这个你什么也不知道!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   本来凑邮费加的一本书,没想到三本书里,这本竟让我一口气看完,到凌晨。比过了九夜茴的私。
  •   帮朋友买的说很不错值得一看
  •   很喜欢这种风格的封面,内容也是我喜欢的那类╭(╯3╰)╮
  •   流畅而又到位
  •   动人的心碎。老公也喜欢
  •   现在还没有读 很期待
  •   装帧很好,留着慢慢看了
  •   书很好,就是大小有点出乎意料哈哈
  •   等了好久,终于有货,然后买到手,很好看!
  •   书序太恶心 哪里抄来的懒网文
  •   还没看,喜欢硬壳
  •   非常喜欢译文的纸张和封面。
  •   代买的书,外观质量都不错。朋友推荐说不错的。
  •   包装好,应该是正版。送货速度快
  •   挺喜欢的 推荐~
  •   书得质量还可以,性价比不错。
  •   很喜欢这种冷冰冰的文字
  •   果然没有大失所望
  •   要是你非要在这个书里发现意义,那么不建议购买
  •   包装还不错。内容待定。
  •   书还没看。。
  •   完美无缺的到手了!!
  •   里面有几张纸有褶皱,印刷、字体都不错。
  •   内容还没看。书挺小巧的
  •   朋友推荐的,买来看看。
    还不错。
  •   很多年前,在一个失眠之夜,我在半梦半醒中没头没尾地看了一部气氛阴暗、纠结着欲望和罪恶的电影,主演是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和杰西卡?兰格(Jessica Lange)。我当时并不知道那部电影的名字。最近,我开始读詹姆斯?M?凯恩(James M.Cain)的一部小说,刚读了开头,关于那部电影的记忆就被重新唤醒。读完小说后一查,发现当年看的那部电影正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名字和小说相同,叫做《邮差总按两遍铃》(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事实上,这部于1934年出版的小说曾先后五次被搬上银幕,而小说本身如今也被认为是一部经典之作。虽然此书经常被作为一本犯罪小说或侦探小说,尤其是“冷硬派”小说(Hard-Boiled Fiction)提及,但此书的文学价值不容忽视。我本人对犯罪小说、侦探小说所知甚少,在我看来,《邮差总按两遍铃》这部小说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冷叙事。 对于所谓的“冷叙事”,大概可以这样解释:以一种客观、冷静、不动声色的笔调讲故事,尽量只描述人物的动作、语言,尽量不去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不直接点明人物的感情状态和行为动机,而是让读者自己通过阅读去感知或揣测人物的内心状态。海明威大概是使用这种文风的最有名的作家,他的“冰山理论”基本上说的就是这种风格。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比如《白象似的群山》,经常被用来做此类的文本分析,而在《永别了,武器》的结尾,当男主人公独自面对在医院里死去的女主人公悲痛欲绝的时候,海明威只是用了以下简短的几句话就结束了这部长篇小说:“但是我赶了她们出去,关了门,灭了灯,也没有什么好处。那简直像是在跟石像告别。过了一会儿,我走出去,离开医院,在雨中走回旅馆。”记得很久以前第一次读加缪的《局外人》,我感觉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后来细想,发现那种震撼主要来自于作者那种极度冰冷、面无表情的叙事语气。而最近得知,加缪承认,他的写作受到过这本《邮差总按两遍铃》的作者詹姆斯?凯恩的影响。
  •   美国版金莲与西门

    偷爱警/文

    邮差与我的工作有关。第一时间,吸引我的是“邮差”两个字。翻开小说,说的所有事情,与这个行业毛关系没有。作者到底想要说啥?欲盖弥彰,蒙蔽读者的双眼,图谋个甚。按常理来看,邮差去用户家,都会按铃或敲门,按两遍铃,可能是邮差,在反复证实家里可有人否,或是催促家人赶紧出来,快点与邮差见面。一切猜测,似乎与作者的描述毫不沾边,阅读后,会发现,作者或许,在隐喻邮差的焦急与期望,停留于跑动。撕开那一封封往来的信件。小说人物,被指认为信件的传译者,翻阅每一封信件,上帝之手也就会,更靠近些。当阅读全部信件之后,那些想回头的人,那些拆阅的信件,莫名的成为,撒旦秘密的信使,想要逃离,只有留下人心的秘密,才会得到生存的平静安宁,很诡异的逻辑关系。黑色文学的笔调,还原谋杀背后的心理案底。

    文字中,找不到现代文学中的惊悚、推理、环境悬疑。简单的谋杀背后,只是纯纯的感情逃亡。弗兰克真的喜欢科拉,有妇之夫的女人,没有丰润的容貌,性格暴躁,心思也不够细腻。弗兰克怎么就喜欢上这么一个妇女。当时的爱,真的有这么单纯么,我不信。第一次谋杀侥幸逃脱,第二次谋杀成功实施。作者试图用常态下,习惯错误,引发一起场景式谋杀案。在整个谋杀过程中,有惊无险,找不到险象环生的镜头。犯罪案件设计的很精心,却没有被作者的动作画面感,淋漓带动,作者为了弥补谋杀的惊险片段。笔锋转为意外之财,撒旦的微笑,使得相信、期待、守候的承诺与欺骗,共性中远离天堂,走进地狱的鬼门关,两个人快速的走完生命罪恶旅程。

    小说使我想到水浒传里的潘金莲,看似为了爱情而谋杀亲夫,实则是为了肉欲与情感的解脱。女人对自我的评价,多是外在的完美评价,闭月羞花的美女,嫁给一个又矮又不帅的个体户,心理上总有不安分和挫败感。虽然个体户有两个钱,却满足不了美女对男才女貌的理想追求。文中尼克,油油的、矮矮的,如同武大郎形象的人物。而弗兰克比起西门大官人,没钱没地位,但不妨碍巧言舌簧的口才发挥,硬是把别人的媳妇揽入怀中。可见男人能说会道,是多么重要的一项功夫。有时候可以补缺外在的不足,个人魅力的指数,借此依托在口才之上,也会事半功倍,收到美女的橄榄枝。在此期间,科拉的遭遇,似乎有几分潘金莲的影子。命运均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任由摆布。起初的追求,无非是生活的舒适安逸些,嫁入豪门不奢望,找个体户,也算是衣食无忧的靠山。岂不知,个体户都是用双手拼争,起家的穷孩子,走过了苦日子,熬出来,现在的身份和门面。比不上富二代的西门庆,比不了游手好闲的小混混,比普通百姓过的还小富一点的勤俭商人。美女栖身门下,更多的希望在舒适中享乐,懒散惯了,也就想要得到更多的追求。爱的自由、爱的浪漫,被召唤,守着一个没情调的老公,没有风范的老公,美女开始蠢蠢欲动、春心荡漾的破浪鼓,开始咚咚作响。美女幻想着占据心中的一切,焕然一新的找到一个更高更好的归宿。

    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就连幸福也不会跳出这个圈子,弗兰克与科拉的最后,解释了缓和与快速的爱情,表达了拥有与失去的过程。欲速则不达的规律,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地打破它。善于失去的人,懂得珍惜收获的重要。
  •   从头看到尾,没有找到邮差,以为书名错了呢。翻看前言才明白。书的纸质一般,但内容很精彩,赞一个。不同于以前的阿加莎系列或福尔摩斯等,看似平铺直叙,没有倒叙、插叙等悬疑小说惯用的手法,但越看越放不下手。。。。。两遍、两次。。。。
    再去下一个同名电影看看,可能知道了情节就不好看了,但很好奇。
  •   美国六、七十年代流行的内容,谋杀小说。剧情描写的很细腻,情节也很紧凑,打发时间的不错选择,美国以它为剧本拍过2部电影。但不是很明白书名的含义,映射杀了2次么?
  •   悬疑小说,悬疑的书名。情节在如今看来不是那么出色,但它奠定了一种黑色的基调。
  •   自从读了《双重赔偿》后我一直想看这本书,《双》里面简洁有力的语言让我着迷,我几乎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而这本书我去书店找了几次,都没有这个版本的(都是双语的),这次在网上买了它,还没看,不过很期待,相信它不会让我失望。快递有点慢,书送到了,可是封面破了点,其他都还好。
  •   这个经典著作还是值得看的,与普通的侦探小说非常不同.
  •   是一本好小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问题,看起来没那么过瘾。
  •   第一次看硬汉派作品,很过瘾。
  •   未得到之前,总是向往,总是觉得美好,得到了后就变质了,大家都会互相猜忌,而且就算相爱的情况下也是不信任的,这是爱不够的表现还是信任不够的表现?以前总是听说这本书很吸引,阅读后发现真的有可人之处,作者一早就表明凶手,重点描写的是凶手作案的心理与杀人后的心态,真的很到位,值得一读的作品。
  •   先生看了电影,再看到书籍,相比较电影更精彩
  •   名著了.电影也看了.不错.
  •   封面特好,纸张质量很好,书特轻有质感。但是个人觉得翻译有点失水准,故事内容相当吸引人。
  •   故事情节很富有戏剧性,人性的丑恶诠释得非常清楚,虽然一开始就已经知道结局但还是有种想让人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想要努力看完的冲动!
  •   与东野圭吾相反的一种风格,很过瘾!
    一切符合常理而不遮遮掩掩。
  •   是看介绍买的 好奇
  •   第一人称的描写,还行
  •   也算是名著,可以购买。
  •   不怎么懂就是
  •   很好看 质量也很好 正版
  •   很短,没有想象那么好
  •   书很好,包装得很好,送货很快
  •   虽说死比生更冷。

    但其实,有勇气这般生存于世间,亦比死更冷。
  •   书的质量还满意,内容看完似曾相识。
  •   蛮有点冷犯罪的感觉,人物和心理刻画的很好,结局倒是猜到了,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书。
  •   话说看了一些书评买的,还不错,但是感觉不是那种看了很过瘾或者很感动很有体会的那种,可能这种类似的电影啊小说看太多了,如果是第一次看这种剧情可能会印象深刻些。总体来说真的不错,但是有种看完就算了的感觉....
  •   也许是看过了现代美国悬疑小说,这样的作品不太能刺激我了。。。
  •   这本书我一直都想买的,跑了两家新华都没有买到,后来到当当上买,书内容很好情节很精彩哦,很满足终于拜读了这本心仪已久的书。快递什么的很给力,送快递的师傅人也很好。但是书的文字印刷和排版都有问题,个别字体都不一样。我知道这样有点吹毛求疵,当当的书一直既实惠又好,但是这本书我真的是非常喜欢,这里面的瑕疵的确让我不能给太多星。
  •   有些过去的书和电影,今天看来、、、
  •   从犯人角度的硬汉派,基本不算推理.
  •   买了几次,终于买到了
  •   经典总是好的
  •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实在是很不好看,也或许是不太了解外国人的思维吧
  •   在新浪微博看了很多介绍,买了看看。
  •   詹姆斯M凯恩作品
  •   质量不错,速度很快,值得一看。
  •   詹姆斯·凯恩的小说
  •   邮差总按两遍铃
  •   詹姆斯·M·凯恩作品
  •   黑色文学名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