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李贵录  页数:290  字数:20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王槐王氏是北宋崛起的家族,真宗时王暗无天日身为宰相,为皇帝所倚重,声誉鹊起。以后代有闻人,成为北宋引人注目的望族。学术界虽然注意到三槐王氏,然而研究薄弱。李贵录博士的新著《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以北宋时期为中心加以专论,其选题是有意义的。本书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系统考证了三槐王氏的北宋世系,以四章的篇幅论述了三槐王氏从第一世到六、六世的著名人物,可以视为家族群传。    二是考察了三槐王氏的艺文。    三是论述了三槐王氏家族生活以及姻亲关系。    本书是作者在广泛搜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地考析写成的,自有其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李贵录,男,汉族,1960年12月生于河北井陉,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现任韶关学院人事处副处长、研究员。兼任韶关市历史学会秘书长、韶关学院岭南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引言  宋代家族史研究的现状开篇  北宋三槐王氏世系考  第一章  三槐王氏的崛起  第二章  声名彰显    第一节  第二代的王懿、王旭    第二节  王旦——家族的辉煌  第三章  家声不坠    第一节  名相之子、甘守澹泊的王雍    第二节  名扬庆历的王素    第三节  饶有风骨的王质    第四节  著书立说有王巩    第五节  帝寄心膂有王靖    第六节  第三、四代的其他优秀成员  第四章  率有显誉    第一节  王震事迹考述    第二节  经历坎坷的王古    第三节  千古冤案说王伦    第四节  第五、六代的其他人物  第五章  三槐王氏艺文征略  第六章  三槐王氏的家族生活    第一节  “文正遗训”    第二节  家族成员的日常生活与关系    第三节  北宋三槐王氏的门风  第七章  王氏姻亲考    第一节  王祜与其儿孙辈的姻亲关系    第二节  第四代以后的姻亲关系    第三节  王氏与范氏、吕氏的姻亲关系    第四节  王氏与韩氏、苏氏、张氏的姻亲关系结语  三槐王氏在北宋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六、三槐王氏的第四代  三槐王氏第四代,包括王睦二子、王谅三子、王雍二子、王冲三子、王素九子、王质三子、王徽四子、王端二子,共计二十八人。  1.王睦之子,只在《宗谱》中有记载,云:“妾生二子:贤、宣。”  王贤,“字应征,生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辛丑四月,博通经史,孝友称焉。卒嘉佑元年(1056年)丙申闰三月二十一日。年五十六。配范氏”。  王宣,“字启贤。生祥符二年(1009年)己酉九月二十八日。弱冠举秀才,范文正公荐于朝,不起,乐居邱园。卒嘉佑二年(1057年)丁酉七月十一日,年四十九。合兆先茔。配贾氏”。 2.王谅(淳)有“子三人,颐、克、鲁”。  王颐,“字养正,宋虞部郎中,合兆先茔。配麻氏,继李氏,皆封县君”。  王克,字希仁。据沈括《王君墓志铭》记载:“赠工部侍郎谅之子。”而《宗谱》以为“王淳”,看来是因字形相近而致误。当以沈括《墓志铭》所记为确。“荫补太庙斋郎,历调  (开)封府太康尉、庐州慎县主簿、扬州江都令。母忧去,丧除,起监镇戎军拆博务。迁大理丞,知蕲州鼓城县事,移泉之晋江,还监富国仓,累迁水部员外郎”。因宰相推荐他有武略,  “改内园使,都监泾原路兵马”,后“权知仪州,又知丹州,迁东作坊使,知隰州以卒。是时熙宁十年(1077年)二月乙未。君之年五十有四”。“夫人张氏,封金华县君。”  王鲁,“字文叔,宋池州司法参军,历都曹员外郎。配冯氏,封令人”。   3.王雍有二子:“恰,大理丞;整,太常寺太祝。”《宋会要辑稿》作“王恪”,是。《宗谱》:“字广渊,以荫补将作监主簿,历司门郎中。配向氏,丞相文简公敏中之孙,龙图阁直学土传式女,封汴梁郡君。”  王整,“秘书省校书郎,为辽奉贺使。配赵氏,慕宪王元佐之孙,筠州团练使安陆侯宗讷女”。  4.王冲,“子三:庆、吉、靖”。  王庆,《宗谱》记载:“字进叔,少有志节,荫补西头供奉,召除南海部刺史。庆历初,赵元吴反,韩魏公安抚泾原,副总管任福将兵,公为前锋。福恃勇蹈伏,公力战而死。上闻,深悼之,赠武胜军节度副使,赐祭葬。传略见《宋史·任福传》。配周氏,赠晋平郡君。”《宋史》卷三二五《任福传》,亦提到“西头供奉官王庆……亦战没”,当是此人。  王吉,“字利叔,少负器识,有声江表。举茂才,为鄂县主簿,迁眉州彭山令,通判荣州,边守河东。召以殿中丞知台州。卒于官”。“配阎氏,赠万年县君。”  王靖,字詹叔,“未龀而官,十岁而孤,资性粹愿,不群戏弄。好学少言,若有所负”。“自力于学,好讲切天下利害。”以祖荫补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阆州,知滁州,主管北京御史台。擢利州路转运判官,提点陕西刑狱,徙知河东长子县,有政绩。迁开封府推官。徙广南转运使。拜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人为度支副使。卒年五十八。“配李氏,赠渤海郡君。”  5.王素有九子,“厚,将作监主簿,早世;固,大理评事;坚,光禄寺丞;巩、本、硕,大理评事;凝,秘书省正字;常、奥,将作监主簿”。  王厚,“字裕国,生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己巳八月口日。嘉佑六年(1061年)登王俊民榜进士及第。终将作监主簿,早世”。“配张氏,文定公方平之侄女,矢志守贞。”   王固,“字持国,宋承事郎。因守祖茔,世居开封府之旧宅。以曾孙女为后,封太原郡公,加封楚国公。配赵氏,迫封楚国夫人”。  王坚,“字许国,居官廉介守法。终朝散郎,赠朝散大夫。配夏氏,郑国文庄公竦之孙,枢密直学士安期之女。赠建阳郡君”。  王巩,字定国,自号清虚居士。在王素的这些儿子中,最为著名。其生年,据陆游云,王巩与神宗同生于戊子年,即庆历八年(1048年)。至于《宗谱》云:“生于皇佑二年(1050年)庚寅十月二十七日”,当误。其卒年,则《宗谱》云:“政和七年(1117年)丁酉十二月初一日。”王巩特为苏轼兄弟所激赏。官终宗正丞。事迹附见《宋史·王素传》及《东都事略》。在家族中,他留下的著述最多,有《闻见近录》、《随手杂录》、《甲申杂记》等。其妻张氏,据王巩为张方子所作的《张公行状》:“三女,……次适右朝奉郎王巩,端明殿学士、工部尚书素之子。”  王本,“字安国。宋奉直大夫。配李氏,太尉璋之女。赠硕人”。   王硕,“字镇国,宋朝散郎。配刘氏。秘书监几之女”。  王凝,“字宁国。生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乙未十月初一日。以荫补试授秘书正字,调广陵主簿。元佑中人为国子监直讲,改秘书郎。卒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癸巳三月初五日,年五十九。配陈氏,丞相英国公执中之孙,国子博士世儒之女,封令人”。  王常,“字治国,生宋嘉佑五年(1060年)庚子二月十三日。通直郎。知济州临邑县。卒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癸巳四月十三日,年五十四。配孙氏,左谏议大夫锡之女。赠令人”。  王奥,“字道国,生宋嘉佑八年;(1063年)癸卯九月二十五日。荫补太庙斋郎,教授荆州。四迁至朝请大夫。卒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七月十八日,年六十二。配李氏,丞相防之元孙,赠巨鹿郡君”。苏轼的文章中提到过,云:“文正之孙、懿敏(王素谥号)之子奥。”    一、初试啼声  王旦,字子明,生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年)。据说,他自小就表现出一种不凡的气质,其孙王巩记载:“先晋公之谪华州也,一日,召伯祖、叔祖同诣陈希夷,希夷不出户而接之,坐久不语,忽问日:‘更有子乎?’晋公曰:‘仲子在舍。’希夷曰:‘召之。’及至门,希夷出门迎,顾先文正曰:‘二十年太平宰相。’顾伯祖曰:‘进士及第。’叔祖曰‘倚兄作官。”咽王祜贬谪华州,是在太祖开宝六年(973年),时王旦十七岁,其风骨已令人如此惊叹。甚至更有记载说:“公幼时,尝见天门开,中有公姓名二字,弟旭乘间问之,公曰:‘要待死后,墓志上写,吾不知。’此言虽云拒之,亦可见实尝有是事矣。”不过,这两个故事的真伪却难以查考,与其说是夸耀王旦的不平凡,毋宁说是造作舆论,让人相信王旦的前程不可限量,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更大的可能是他身居高位后,后人附会以至神化他。而其父王枯,对这个儿子倒是另眼相看,期望很高。当别人为他未能致身宰辅而叹息时,他却很自信地回答:“祜不做,儿子二郎必做。”  王旦于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这一榜,被人称为“龙虎榜”,出宰相四人(李沆、寇准、王旦、向敏中)及一大批名臣。  王旦中进士后,即除授岳州府平江县。对他的到来,仍然有神奇的传说:“官舍旧有物怪凭戾,前后令居多不宁。旦将至前一夕,守吏闻群鬼啸呼云:相君至矣,当避去。自是遂绝无  影响。”  在平江县,王旦有不俗的表现,显示了他的政治潜力。也是在此地,他结识了时任两湖转运使的赵昌言。赵昌言“喜推奖后进……王旦宰岳州平江,昌言一见,识其远大,以女妻之”,成为赵昌言的女婿,这对王旦在仕途上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前文笔者曾论及王旦之父王祜,已经为王旦织就了一张颇大的关系网,特别是保护了太宗岳父符彦卿,使太宗一直感念。现在,王旦既是名臣之后,又成了现任高官的乘龙快婿,加上他本人的品学与才干,自然更易得人青眼。  赵昌言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进士,早王旦一期。赵昌言颇为太宗所赏识,淳化四年(993年)宫至参知政事。且太平兴国三年一榜进士,是宋初最早结党的同年党,颇喜攻讦,王旦为此榜赵昌言之婿,减却了许多麻烦。  王旦在知县任满后,升任监潭州银场。知潭州何承矩很器重他。《宋史·何承矩传》云:“典长沙日,李沆、王旦为佐,承 矩厚待之,以为有公辅器。”他推荐王旦入朝为著作佐郎,参与著名的大型类书《文苑英华》的编修。端拱中(988——-989),“通判郑州事,月余,徙濠州”,出知蓬州。王旦在郑州的时间虽短,也有章奏,向朝廷建言,“请天下置常平仓以  抑兼并,咽。这两年中,王旦先后丧父、丧母,但皇帝不许他终丧,都“追出供职”或“诏复故任”了。  淳化初(990年),“王禹偶荐旦才,任转运使。驿召人京,命试,直史馆”。第二年就拜右正言、知制诰。从这个履历看,他在地方任职的时间不长,此后也再未出知过地方州郡。  他在京任职期间,得到不少人的赏识。史载:“钱若水有人伦鉴,见旦曰:‘真宰相器也。’与之同列,每曰:‘王君凌霄耸壑,栋梁之材,贵不可涯,非吾所及’。”王旦的同年、最早显达的李沆,是真宗前期极为信任的宰相,后世也有很好的口碑。他对王旦也十分赏识,“推重为远大之器”。另一同年张咏也说:“深沉有德,镇服天下,无如王公。”而此科状元苏易简,对王旦也期许很深,“太宗一日问苏易简:‘卿看两制,谁当大用?’苏公云:‘臣见同年王某,有器识,远大不可量也。’太宗曰:‘朕志亦先定矣’”。朝中公卿已经把他看做未来宰相的当然人选。   淳化四年,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会妻父赵昌言参知政事,旦上奏,以知制诰中书属官,引唐独孤郁避权德舆故事,固求解职,上嘉而许之,以礼部郎中充集贤院修撰,掌铨课如故。”第二年,赵昌言罢参知政事,太宗于当日就迫不及待地恢复了王旦知制诰的官职,并且“令复班在知制诰之首”。到太宗逝世前,王旦已官至兵部郎中。  ……

编辑推荐

  序一 张其凡  贵录的《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一书交付出版,无疑是令人高兴的事,谨表祝贺。  《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是在他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以修订而成的,其中包含了贵录近三年的辛勤与努力。  早在1982年,贵录即已从著名高等学府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十年浩劫后,南开大学历史学科的力量,在全国高校中不是首屈一指,也是名列前茅。在这样一个名校名系中经过四年熏陶,贵录打下了良好的史学基础。其后,在僻处粤北的韶关大学执教十八载,作育桃李无数。繁重的教学任务,又缺少学术氛围与图书资料,虽说是大学教师,但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显然提高甚慢。而与贵录大学同班留校执教的李治安、常建华诸君,在此期间已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学者了。  2000年,由李治安、常建华二教授推荐,经过严格考试,贵录来到暨南大学,跟我研习宋史。虽说是在职学习,但贵录非常勤奋,不仅读完了我指定的几十种书籍,而且翻阅了大量的宋代史籍,写下了几十篇文章,刊发者已达十余篇。2003年7月,他以优良成绩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可谓功夫不负苦心人。我也甚感欣慰。  在选择博士论文题目时,贵录与我反复讨论,才最后定下以“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为题。  我本人在研究宋代人物方面着力尤多,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注意及宋代的几个大家族,如相州韩氏、三槐王氏、澶州晁氏等,惜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研究。因此,在贵录放弃原有选题时,我郑重推荐了“三槐王氏”作为选择。除了早已有志于此课题外,也因为贵录的人物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在余靖及其相关问题已有五六篇论文,都已刊发。  贵录选择“三槐王氏”为博士论文课题后,即开始了艰苦的资料搜集工作,期间几次去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终于完成了资料较为充实的《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这篇博士论文。“北宋”为时间界定,是因为考虑到无论是从宋代至清代的三槐王氏之研究,还是宋代的三槐王氏研究,其分量都相当大,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很难完成。同时,三槐王氏在北宋时期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是“三槐王氏”发展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其分量已足以达到博士论文之要求。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仅北宋时期“三槐王氏”的研究,其宇数已逾20万。由于时间紧迫,作者与导师学力的限制,相信《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必定存在着不少的缺憾。此次付印时,虽也根据答辩专家的意见做了一些修改,但是缺憾仍然不少。非常希望能在本书出版后听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家族社会史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外正方兴未艾,而在国内则似乎论著还不太多。贵录此书的出版,在这方面可说是一个贡献吧!  贵录已结束博士阶段学习,进入了人生新的历程。我希望,以此书的出版为起点,他能够在今后有更多的佳作问世。我相信他是有此能力的。  2003年10月30日于广州暨南花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