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研究的多重证据法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靳永 著,山东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中心 主编  页数:192  

内容概要

本书建立在考古新发现的基础上,将传世文献、传世书迹和考古资料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对书法研究、书法史研究和书法艺术创作进行全面反思,力图反映文物、文献等多重证据综合考察下书法研究和创作的新成果。本书努力探讨新发现下书法研究的新范式,对书法史重建的前景进行了思考,对如何结合新材料进行书法创作,从而开拓新的领域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

靳永,1970年出生于山东章丘。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跟随蒋维崧教授、徐超教授攻读文字训诂与书法文化方向的研究生,获博士学位。有《艺术之旅》、《老子解说》等著作,整理过张元济先生《二十四史校勘记·新五代史校勘记》手稿,编写了两种书法、篆刻教材,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书法文字学方面有自己的见解。现任教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山东省“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业余时间从事书法创作和旧体诗词创作。

书籍目录

前言提要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材料与新学问  第二节 多重证据法与书法研究  第三节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二章  书法视野下的字体研究  第一节 古代字体的名、实和体、用  第二节 小篆、古隶“一体二用”说  第三节 对“一体二用”说的推阐第三章  多重证据法视野下的书法研究  第一节 多重证据法视野下的书法本体研究  第二节 多重证据法视野下的书法史“重建”第四章  文物研究与书法创作  第一节 学术与艺术  第二节 文物研究与书法创作——以古文字书法为例  第五章  与书法相关的物质材料的研究  第一节 文具对书法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家具对书法活动的影响参考图版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材料与新学问  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20世纪以来,新材料、新发现层出不穷,如殷周甲骨文、金文,战国、两汉简牍帛书,敦煌遗经,六朝墓志,等等。这些新材料极大地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引发了学术研究的新问题,开阔了学术研究的新视野,更新了学术研究的新方法,催生了学术研究的新学派。人们甚至说,20世纪是新材料、新方法的世纪。的确,正是因为新材料的发现和新问题的提出,20世纪的学术研究出现了新的面貌。  新材料的发现,常常促生新学问。1925年,王国维先生在《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一文中说:  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然则中国纸上之学问赖于地下之学问者,固不待今日始矣。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见有三:一为孔子壁中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今之殷墟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经卷,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此四者已足当孔壁、汲冢所出,而各地零星发见之金石书籍,于学术有大关系者,尚不与焉。故今日之时代可谓之“发见时代”,自来未有能比也。  汉代孔壁遗书的发现,引起了经古文学的产生;西晋汲冢竹书的出土,促进了文献学的繁荣;北宋对古器物的研究,导致了金石学的诞生。历史上这些大规模的学术新潮流的引发,无不发轫于新材料的发现。王国维先生清楚地认识到新材料的发现和新学问的产生之间的关系,他敏锐地把学术视野投向当时刚刚发现的殷墟甲骨、汉晋木简、敦煌遗书、大库档案等,并在这些新的学术领域拓荒,从而引发了取用新材料、研究新问题的学术新潮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书法研究的多重证据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很好,买对了地方
  •   质量很好,对我作用很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