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巨防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王修德  页数:15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齐国的巨防是用于封锁河道、防御水军入侵的军事要塞,与齐长城齐名。巨防遗址坐落在淄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尽管过去了两千多年,但由于人迹罕至,保存还算完整,今天仍静静地躺在绿树杂草丛中。只要站在这些古堡垒上,俯视着滔滔淄河,金戈铁马的历史景象便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研究齐国历史,并多次登临马鞍山、泉河山考察古巨防遗址。《史记》和《战国策》中都有关于齐长城和齐国巨防的记载。齐长城西起古平阴城,东到胶南市的黄海岸边,有很多遗址。我曾多次到淄博市博山区境内的青石关、风门道关、原山林场等地考察齐长城遗址,也曾经到穆陵关、五莲县长城遗址进行考察。巨防是什么?不得而知。在《史记》的注释中,注明济北卢县广里有防门。齐国巨防不可能仅仅是一处防门,作为一种强大的军事要塞,在古齐国大地上一定有它的遗迹。  齐国是四塞之国,东面、北面是大海,西面有黄河、济河为天险,南面又有泰沂山脉为屏障。在两千年前的冷兵器时代,作战以兵车和步兵为主,诸侯国攻打齐国皆从南部入侵,如平阴之战、章之战、艾陵之战。齐国出兵也多从南部,如长勺之战、都郊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除长勺之战、艾陵之战在今天莱芜市境内之外,其他战争均发生在泰山以西。

作者简介

  王修德,汉族,1958年9月12日出生,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人。现任淄博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工作之余长期从事齐史和齐文化研究,主要有《齐国轶闻》、《齐国大事纪年》等专著。

书籍目录

序言齐国巨防遗址探源一、“巨防”称谓小考二、巨防的作用三、巨防的修建年代四、巨防规模存疑五、巨防的分布有关巨防的记载一、《战国策·燕一》二、《韩非子·初见秦》三、《史记·苏秦列传》四、《史记》注引五、《水经注疏·济水》历史链接一、楚国、吴国和越国水军的兴起二、春秋后期、战国初期发生在齐国南部的战争和重大事件关于巨防的几点认识一、巨防与长城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二、巨防是规模巨大的军事要塞三、巨防的作用是防御河道四、平阴之战的防门不是巨防马鞍山巨防遗址一、寨门二、东顶三、西顶四、其他遗址泉河山巨防遗址一、防御墙二、护坡三、上寨四、下寨拍摄日记齐国巨防的地理位置示意图马鞍山巨防遗址示意图泉河山巨防遗址示意图后记

章节摘录

  下是一个平坦、狭长的山脊,在这里排列着十几间房基,为第三组。古兵营周围是厚度1米左右的石墙,内高1米左右,外面顺势而建。  第一组的东南组,有三四间,如同房基,用当地山石砌成。房基残高和墙体厚度在0.5米左右,长、宽约3米。残基平整,损毁严重,石头经过打制,用黄土粘连,碎石填缝。据介绍这是指挥官的住所,处在兵营的最后面、最高处。沿着悬崖下降,又有几处房基,大致如前所述。比较特殊的是第二组的北侧组,南北并列着两排房基,北面一排共有四间,与石墙之间有1米宽的通道,与南排的四间房基间也有1米宽的通道,北排前后开门,有的左右互通,其中一间房基有四个门。经仔细考察,在每一个角落都有这样的石房子。第三组西南端是一个凸起的小山包,顺势修建了一个半圆形的烽火台,也可做嘹望台,凭高视下,可以全方位观察,尤其面对着的西南方,十几里以外看得清清楚楚。  在第二组和第三组房基之间是通往山下的另一出口,沿马鞍山主峰南边一条稍微平缓的小道,绕回到马鞍山主峰的原处,这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二条道路。在这里回望,古兵营南边有几处石砌的高墙。第三组石基左右两侧也是高高的石墙,也就是古兵营的外墙,据介绍这就是齐长城。如果是齐长城,要挡住从南面入侵之敌,入口应该在北面才对,为什么登上山顶和古兵营的两条道路均在南面?我在嘹望台地方也仔细观察过,没有向西延伸的痕迹,即使人为破坏,也不会清除得这么干净。我又考察了马鞍山的东侧,也没有向东延伸的痕迹。故此,我认为这不是齐长城,而是一座独立的兵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齐国巨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