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美学

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修海林  页数:41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就其现有的著述成果而言,其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是与中国音乐美学史或审美意识的研究有关。但是,这里能否得出中国音乐美学史或音乐美学史的研究,仅仅只是对历史上音乐美学思想及其理论形态进行研究的结论?尽管音乐美学史、特别是中国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对象,对其他音乐美学理论研究而言,有其特殊的、历史的内容,但是,从任何社会科学“都是历史科学”的意义上说,任何音乐美学理论,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框架中,都是历史中产生的音乐美学理论,其研究,都是以历时过程中展现的音乐美的实践以及在此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音乐美学思想、审美意识乃至审美情感的物态化表现,作为研究的对象。从学科基础理论的角度讲,有关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无论是共时性的还是历时性的音乐美学研究、心理学角度的还是文化学角度的音乐美学研究,都是应当、而且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理论研究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作者简介

  修海林,1952年生于上海。现任绍兴文理学院蔡元培艺术学院院长、研究员。曾任中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音乐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音乐美学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乐类特邀编纂委员、《中国历代美学文库》乐论分部主编。承担和组织全国教育科学“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规划项目课题研究。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其中《古乐的沉浮》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古代音乐教育》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和《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均获教育部2002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书籍目录

导言:关于中国音乐美学研究对象的思考第一章 氏族社会时期的音乐审美意识  第一节	原始拟音工具与音乐审美听觉感知力的开发  第二节	骨笛音列结构的形式美及其美感特征  第三节	三度音程审美听觉尺度的萌生  第四节	鱼形埙的四声音列结构及其形式美感  第五节	原始乐舞审美意识的精神外观第二章 上古三代的音乐审美意识  第一节	夏、商、西周三代乐舞中的审美意识  第二节	周代雅乐的审美意识  第三节	音乐享受活动中的审美意识第三章 “乐”:上古音乐美学范畴考  第一节	“乐(樂)”的字源学考证——初义及其文化内涵  第二节	形成美的情态:“乐”之涵义三层面第四章 “和”:上古音乐美学范畴考  第一节	“和(龠禾)”的字源学考证——初义及其文化内涵  第二节	建立美的关系:“和”之涵义三层面第五章 春秋宫廷诸官的音乐审美意识  第一节	“师”“同”之辨中的音乐审美观  第二节	师旷的音乐审美观  第三节	季札的音乐评论及其审美观  第四节	医和、子大叔的音乐审美观  第五节	单穆公、伶州鸡的音乐审美观第六章 先秦诸子的音乐审美意识  第一节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第二节	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第三节	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第四节	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第五节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第六节	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第七节	《吕氏春秋》的音乐美学思想第七章 汉代的音乐审美意识  第一节	《淮南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第二节	董仲舒的音乐美学思想第八章 《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第九章 《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第十章 魏晋至隋唐的音乐审美意识第十一章	宋代音乐审美意识第十二章	明代音乐审美意识第十三章	《溪山琴况》的琴乐美学思想第十四章	清代音乐审美意识后记

章节摘录

  《大夏》以禹个人英雄功绩为赞颂对象,作乐的目的是为了“以昭其功”,突出的是奴隶制王权意识。但是从乐舞的表现和观赏讲,“以昭其功”又并非尽是王权意识,也反映有一定的审美意识。这是因为,《大夏》表现的治水工程,本身就是一项规模极大、关系民众生存的全局性事功。这样一项浩大工程的完成,对社会普遍心理情感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大禹治水的功绩,虽然可能不如《禹贡》中夸耀的,有“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同气”那般壮举,却也并非是一般的水利工程。孔子曾称禹治水“尽力乎沟洫”(《论语·泰伯》),这与考古中发现的夏遗址具相当规模的水井、沟洫是一致的。在农耕文化的社会组织结构中,通过组织奴隶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在井田中建立规整的沟洫,构成初步的灌溉系统,以疏导河流,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保证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措施。在生产力已经高度发达的当代中国,防洪和治理水患的举动尚且都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而艺术家们也用各种文艺形式给以表现、歌颂,那么,大禹治水的故事之所以历经百代而依然保持其文化魅力,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情感! 夏代的治水活动一旦以乐舞的形式表现出来(尽管是作为王者的事功被歌颂),无论是乐舞的表演者还是观赏者,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的社会传播面引起内在情感、意志的激活与震动,并且还会从乐舞的艺术形式中引发起一种社会性的、具普遍共感的审美体验。 《大夏》乐舞的编创,除了反映了“以昭其功”的功利目的与王权意识外,也包含着对治水事功的歌颂赞美,并力图用艺术化的形式给予展示。它是对乐舞的创作和观赏中产生的群体性愉悦、激奋情感的肯定。因此,“功成作乐”观念所包含的,正是通过创作乐舞来表现引起全社会普遍情感共鸣的艰巨劳动成果、并给以赞美的审美意识。人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艰巨劳动,之所以值得赞扬,并会赋予一定的艺术形式(乐舞)表现之,正是因为它在本质上证实了人自己的、作为主体的创造力量。而乐舞正是将这种创造力通过艺术形式给予再现。所以,“功成作乐”,正是这种创造要求的体现,这是那个特定时代音乐活动中产生的特定审美意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是很值得学习的,也是世界的资料库
  •   对于学习中国音乐的研究者提升理论层次的教材。
  •   特别好的书特别好的书特别好的书
  •   內容豐富.對初學者幫助很大
  •   专业性强,但是深入浅出,讲解易懂
  •   文化不高的人绝写不出来,需要好好学习。
  •   虽然还没看完,不过对想要中国古典音乐美学的人应该还是有点帮助的
  •   修老师毕竟是大家,受益匪浅!
  •   研究音乐美学的成果
  •   無甚麼新意,差強人意,堆砌材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