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吴俊升 著  页数:122  

内容概要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译到著,形成了具有一定风格的体系。中国教育学者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博采中西,融汇古今,或独立编写教育学科教材,应迎中国师范教育之需;或自主撰述教育学科专著,夯实中国教育学术之基。皇皇百年,朵朵奇葩。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光芒,反映了教育学术的风貌,凝聚了教育学者的卓识。站在世纪之交,我社思量有必要重树前辈们的精神财富。2003年春夏之交,时任我社副总编的黄旭赴沪,力邀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先生和郑金洲教授担任主编,诚请老中青教育学者校注和介评,郑重推出《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辑入这套《丛编》的,皆历经了50年以上时间检验的,水平较高、影响较大、领学科风骚的著作。透过这些著作,试图展现20世纪中国教育学者的学术智慧,盘点中国教育科学的世纪历程,鉴往追来,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铺设中国教育科学的桥梁。这是一项承接前人、嘉惠后学的教育学术工程。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绪论一、名辞释义二、德育与智育及体育之分野三、德育之重要四、德育之忽视五、忽视德育之原因六、德育之三方面第二篇 品格论第一章 品格之意义及其构成第二章 品格之分类第三章 品格之价值及其改变第四章 儿童品格之缺陷第三篇 道德论第五章 道德之哲学基础第六章 道德之社会的基础第四篇 德育实施论第七章 道德教学之方法(直接教学与问接教学)第八章 各科教学之德育效力第九章 惩罚与奖赏第十章 学生自治之理论与实施第十一章 性教育问题第十二章 学校训育之组织

章节摘录

  三、德育之重要  德育所根据者为社会之若干习惯准则。使无此等社会习惯准则,则德育失其目标,是无的放矢,殊属多事。但事实上无论文化程度如何低浅或如何复杂之社会,必均有一些社会风习,此社会风习,即构成所谓道德,而成为德育之根据。但假令儿童之天性,生而即与此等道德相符合,亦无德育之可言,因一切将成为自然之事,正如风吹水流行其所自然,无烦人为之努力。但据儿童心理研究之结果,儿童之本性,虽非如性恶论者之所主张,完全败坏,与社会道德不相容,但亦非如性善论者之所主张,任其自然发展,将与社会道德相符合。儿童之天性,自社会标准言之,为善恶混之物。有利己心亦有利他心,有反社会性,亦有社会性。全赖道德教育,以此天然本性为基础而加以适当之指导,然后始可求其行为之合于德性。否则听其自然,且将返于文化初开之境。自然主义教育学者,往往有一缪见,认为德性之发展,亦如植物体之发展然。植物之种子任其自然发展,可成一定形式。人为功夫,仅在排除障碍而已。故教育之事,亦仅在一本自然之计划消极排除障碍而不在于积极有所指引。殊不知社会文化,乃后天之获得,不若身体五官四肢之潜能,早存精致细胞之中,可以任其发展而成定形也。譬如智育之事离开社会环境,一任本性之天然发展,不加干预,则人类之智慧将复回于今之原始民族之状态。数目将不能超过五个。一切自然现象均将认为神怪之象征。不知须经历若干万年之进展,始可达于今日文化之程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德育原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