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谈诗二十年

出版时间:2001-8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胡适记念馆 编  页数:47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40年代,胡适卸任驻美大使后,在哈佛结识了一批后辈学友,包括周一良、杨联升等人极受胡适器重,准备延揽他们回北大任教。其中杨联升更是相知与日弥深而且终身不渝的一位。    1949年胡适重返美国时,杨联升在西方汉学界已如旭日初升。胡适对他治学的精博,极为推重,每有述作必与往复讨论,这一点在他们的通信中表现得很清楚。胡适在“遗嘱”中指定杨联升为他的英文著作的整理人,可见他对杨联升的信任。    本书收录胡、杨往来书札205通,时间从1943年起,止于1962年2月胡适逝世前夕。论学谈诗二十年,寓隽永于平淡之中,印证两人师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已经达到了相悦以解、莫逆于心的至高境界。这些书信,为中国现代学术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新资料。

书籍目录

论学谈诗二十年——序《胡适杨联升往来书札》编印缘起凡例1.杨联升致胡适(1943年10月26日)2.胡适致杨联升(1943年10月27日) 附:(双橡园追忆)诗3.杨联升致胡适(1943年11月1日)4.胡适致杨联升(1943年11月18日)5.杨联升致胡适(1943年11月日)6.胡适致杨联升(1943年11月28日)7.杨联升致胡适(1943年u月30日)8.胡适致杨联升(1943年12月11日)9.杨联升致胡适(1943年12月14日)10.杨联升致胡适(1944年1月11日)11.胡适致杨联升(1944年1月17日)12.杨联升致胡适(1944年1月22日)13.胡适致杨联升(1944年1月24日)14.杨联升致胡适(1944年1月26日)15.胡适致杨联升(1944年1月29日)16.杨联升致胡适(1944年1月31日)17.杨联升致胡适(1944年3月14日)18.胡适致杨联升(1944年6月16日)19.杨联升致胡适(1944年6月17日)20.胡适致杨联升(1944年6月21日)21.胡适致杨联升(1944年6月29日)22.胡适致杨联升(1944年7月4日)23.杨联升致胡适(1944年7月6日)24.胡适致杨联升(1944年7月17日)25.杨联升致胡适(1944年7月23日)26.胡适致杨联升(1944年8月23日)27.胡适致杨联升(1944年8月30日) 附:旧作诗28.杨联升致胡适(1944年9月11日)29.杨联升致胡适(1944年9月14日)30.杨联升致胡适(1944年9月27日)31.杨联升致胡适(1945年6月28日)32.杨联升致胡适(1945年7月26日)33.杨联升致胡适(1945年9月10日)34.杨联升致胡适(1946年2月10日)35.杨联升致胡适(1946年2月19日)   附:杨联升致张其昀(晓峰)(1946年1月8日)36.杨联升致胡适(1946年3月15日)37.杨联升致胡适(1946年4月5日)   附:杨联升履历38.杨联升致胡适(1946年5月28日)……附录:杨联升〈道教之自搏与佛教之自扑补论〉(1962年9月3日)

章节摘录

书摘联升兄:  谢谢十七日的信。  这个note是因为国会图书馆要赶在六月印成《名人传记》下册(否则印刷费得交还国会!)所以我在五月卅一夜赶‘打’此稿,由朱士嘉徐大春②和我三人分“打”,所以错误甚多。我只改了一本,寄给Dr.Hunamel;以后我又继续写我的长文,就没有工夫改那副本了。不意反劳你作勘误,多谢多谢。  承你夸奖此文“大有举重若轻之妙”,又说,“读过好像看过一场干净利落的戏法,舒服之至”。古人说,“成如容易最艰辛”(荆公读张籍诗),我写此notC,大有此感。从十万字中,缩写为此短文,其艰难真有非外人所能喻者。屡次起稿,最后始决定先撇开一切“官司文字”,先从十六世纪写起,写到十八世纪的三大家,作为史实的叙述。然后写下篇,分叙十九世纪张穆、王梓材以下的“官司”。    最大困难,在于剪裁,在于割爱。如我作,凡举十五条铁证,而此notC中只举一证,恐不足以服读者之心。有许多绝妙的证据,放进去,又删了,真有点舍不得!试举一证,供你们几位一笑:    《全校》本卷四,叶七,注文“立碑树桓”,有伪全氏校云:    按桓多误作柏,何本疑之。今以《隶释》校。桓即碑也。    果如此说,此句岂不成了“立碑树碑”了!此句黄省曾本初出时,杨慎已指其误。何焯校云:    柏,《隶释》作垣,疑是桓字,谓树表也。    全氏曾跋《何校本》三次,岂至看不懂这十三字的校语!    赵氏(二,5)有长考,先节引何氏此条,次引《说文》,“邮亭表也”,又引徐锴《系传》“表双立为桓”。最后指出宋人写本避讳缺笔作“柜”,转讹为“栢”。    全谢山何至不通如此!而作伪之人并赵书亦不读,真可谓大胆妄为了!《全校本》之为伪造,最易证明。前人如王静安、孟心史岂非治学谨严之大师,所以不肯认此为伪书者,一因他们有打戴的成见,故不肯抛弃此一大堆打戴的武器;二则他们都没有费工夫去审查《全校本》,他们只读书尾张穆一跋而已;三则百年来学者多震于那五千字的,是用心伪造的,很不易看破,故丁山敢疑《全校本》而不敢疑。    我到今年三月才寻到铁证,证明之伪。大谈经注互混,历举明例,真“像煞有介事”!而尾题“乾隆庚午仲夏……卒业于篁庵”。此真是“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全氏发明经注互混,乃在赵氏在北京之时,故“三千里驰书”至京师告赵氏。而赵氏自言他“庚午六月十三”离家人都。(见他的)若全氏发明在“庚午仲夏”,则他们两人同在杭州,何必“三千里驰书”呢!  此条证据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妙。有此一证,然后中种种漏洞都可以看破了。  前人都不肯费四个月的工夫去研究这四十三卷《全校本》,故此伪书案百年不破。  我研究此案,整整费了七个月,始能有定论O我极力撇开一切成见,不敢使这一百年来的成见影响百六十年前的史实。后来我才明白此案真相必须从十六世纪叙述起,必须先明白朱谋玮、黄仪、胡渭、何焯诸人的《水经》成绩,然后可以明白十八世纪三大家的“不谋而合”乃是不得不然之现象。  此如海王星(NeptunC)之发现,决不能从一八四六年二月廿三日德国Galle发见此星说起,也不可从一八四五年英国J.C。Adams与法国U.J.Leverrier同时独立的发表他们计算此星的方位说起O若求懂得此三个不同国的天文家何以能在一年之中,两个推算得此星的方位,一个窥见此星的存在,我们必须回头叙述一七八一年(六十五年前)天王星(UranuS)发见之后,如何天文家渐渐发见理论的计算与实测的方位不相符合,如何这个天王星的动向问题成为天文学界的一个聚讼的问题,如何先有人假定天王星的动向所以不合理论的计算也许是因为此星的动向受了别一星球世界的吸力牵引。必须先明白一八三。一一八四五年间的天文学界大家都注意到这一个疑难问题的解答,然后可以懂得Adams、LeverriCr、GallC三人之“不谋而合”的结果乃是不得不然(ineVi亡ablC)的现象。  (第九行星的发现,其历史与此正同。)    中国学术史上,此类独立的研究而得同样结果的例子太少,故百年来学者对于《水经注》案都不免有“见骆驼谓马肿背”的情形。只有段玉裁是自己做OrInal reSCarCh的人,懂得学术研究自有此种“不谋而合”的事,他自己这一门学问(古音)就有他亲见江有诰的新发见与戴震、孔广森“不谋而合”,  (见他的及。)所以他晚年作《东原年谱》,就完全抛弃他早五年的疑心,而明白承认赵、全、戴三家为“不谋而合”。    江有诰的发见,最可供比较。戴虽是段师,而段氏在古韵学上先发见之、脂、支之分,戴至晚年始接受其说;故在古韵部的分别,顾为一期,江永为二期,段为三期,而戴与孔广森、江有诰、王念孙父子同属于段氏后之第四期,同建筑于段氏基础之上,独立有所发见,而结果互相同。此与全、赵、戴同从朱谋玮、胡渭的基础上出发,而结果相同,最可借鉴。治《水经》者工具相同,与治古韵者同用《三百篇》为工具,正相同。“古音之学以渐加详”与《水经注》之学以渐加密,亦正相同。    此为历史的方法,正是“戏法”巧妙,说破了不值半文钱也!康桥诸公定能赏识此理,故不惜辞费,写此节本供诸公大吃中国菜之后的谈助而已。    周一良兄得博士学位,乞先代道贺。    并问安好,并问康桥诸公安好    适之    卅三,六,廿一…………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论学谈诗二十年  一一序《胡适杨联升往来书札》  1976年初,我还在哈佛大学和杨莲生师共同讲授中国史。在我生日那一天,莲生师忽然笑吟吟地持一包东西相赠,说是特别为我准备的生日礼。从礼包的外形看,我猜想是一本书,打开一看,原来是胡适之先生给莲生师五十多封信的复印本,共1 73页。我当时不仅惊喜出于意外,而且十分感动。因为我知道这都是他在哈佛燕京社的复印机上一页一页地亲手印制的。莲生师并且告诉我:他一共复印了两份,一份赠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一份赠我。我生平所收到的生日礼,以这一件最为别致,也最不能忘怀。    在他亲手装订好的信册扉页上,莲生师还有下面的题辞:何必家园,柳灼然狮子儿,英时贤弟存念,联升持赠。一九七六年一①月廿一日即丙辰元月廿二日时英时不惑已六年矣他在另一页的上端又题曰:  “胡适之给杨联升的信,一九四三至一九九五八。”这就是说,册中包括了这十六年中胡先生给他的信。这当然不是全豹,但大致可以说:这些信最能表示胡、杨两公之间的私人交谊,因此许多专门论学的长信都没有收入此册。    这些信都是适之先生在旅美时期写的,1943和1944两年属于前期,即在他卸任驻美大使,移居纽约的时期;1949至1958年属于后期,即他在大陆政局遽变后流寓纽约的十年。1958年他回台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后,便没有太多的空闲和莲生师通信了。    由于莲生师这一番赠信的因缘,今天我特别高兴能看到《胡适杨联升往来书札》的问世。本书所收双方往来书札已十分完备,为中国现代学术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新资料。陶英惠先生收集之功和刘国瑞先生的大力支持,是我们必须深深感谢的。陶、刘两先生嘱我为此书写一篇序,我自然义不容辞。    在这篇序文中,我想叙述一下胡、杨(以下皆省去敬称)交游的经过,以为读者提供一点背景的知识。他们相见始于何时今已不可考,但彼此熟识起来,奠定了终身的师友情谊大概是在1943年。这一年二月,胡适到哈佛大学参加远东文明学系的“访问委员会”。(Conlmit.tee 0n Far Eastern CiVIZatiOn),先后住了5天,2月14日的晚上曾在赵元任家中和一些中国学生长谈(见《胡适的日记》,台北,远流影印手稿本,第l 5册,1943年2月11日至1 5日)。杨联升是赵元任最欣赏的一个学生,想必是其中之一。所以本年10月初胡适再到哈佛为美国陆军训练班(当时的正式名称是“ThC Sct工00l。{Overseas AdminiStrati。n”)作六次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讲演时,他似乎已和杨很熟了。《日记》本年10月lO日条写道:    与张其昀(晓峰)、金岳霖、杨联升同吃午饭,饭后同到Dunster House(晓峰寓)大谈。10月14日的《日记》又记:    晚上在周一良家吃晚饭。同坐的杨联升、吴保安、任华,都是此间最深于中国文学历史的人。周夫人也是有学问的。…………在纽约作考证文字,无人可与讨论,故我每写一文,就寄与王重民兄,请他先看。此间人颇多,少年人之中颇多可与大谈中国文史之学的。这里已可看出胡对于周、杨诸人的赏识,但语气中也露出刚刚发现一批文史界后起之秀的喜悦。    但是胡和这批青年学人的交情发展得很快,到了第二年(1944),胡已打定主意要延揽周一良和杨联升到北京大学去任教了。1944年6月29日胡在日记中写道:  喜见新黄到嫩丝,  悬知浓绿傍堤垂。  虽然不是家园柳,  一样风流系我思。    戏改杨联升的“柳”诗,却寄杨君及周一良君。  (我上周去信,约杨、周两君去北大教书,他们都有宿约,不能即来。)  (见《胡适的日记》,香港,  中华书局,1985年,页598。诗中“傍”字误印为“旁”,  已据胡同曰给杨的原信改正。)…………

编辑推荐

《论学谈诗二十年》包括了胡杨在十六年的书信往来。这些信最能表示胡杨两公之间的私人交谊,并为中国现代学术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新资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学谈诗二十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学界掌故不少,可以窥见胡适的气度,保存了49年前后一批知识分子思想状态的史料
  •   这是非常珍贵的史料汇集,从中可以看出胡与杨之间真挚坦率的关系,谈学论诗,研讨社会诸事,大都是真性情流露,不仅可以从中窥见当时学界风气,亦能考辩学术流变!
  •   令人神往的两位智者。。。
  •   了解大师的生活和学问历程
  •   这么经典的书竟然还能买到
  •   把握大师思想的脉搏
  •   有史料价值,但涉及当时整个学术界的内容少了些
  •   开放之初,杨联升先生鲜为国内学界所知.而杨胡之交,亦可谓海外学界美谈.他们之间诗书契阔,全然超越了地域与年龄的界限.一方面展示了胡适先生谦和严谨的学风人格,另一方面则展现了在美华人学者的独特视角和斐然成就.不可否认,美台两地的学术成绩,与大陆相较,不仅毫不逊色,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      我以往读书对编都不是很感兴趣,最近由于对胡适先生的关心阅读此书,读后对杨联陞与胡适先生笔谈论学甚是向往。二百余通往来信件有对《水经注》的探讨,有对语法的研究,有对诗词的切磋,也有对身体的关心……杨先生“尊师”之情已属罕见,胡适先生爱才、惜才更是难得,两人畅谈之乐令我心驰神往。建议有闲心的学生均可读一读这本书,于两人书信之中定能体会出别样的治学之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