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大传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治亭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主人公吴三桂,集明清改朝换代诸矛盾于一身,反复无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夺天下,功高震主;后反清自立,威震华夏。他不断改写历史,最终自取灭亡。本书是吴三桂丰富多彩的人生翔实记录,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说到底,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的警示和启迪,不知要用过多少口头说教!    新颖,奇特,宛转起伏,有时像长江大河,奔腾澎湃;有时如涓涓细流,曼语轻声,不管读到哪里,都扣人心弦。这就是本书给人的强烈感受。

作者简介

李治亭,1942年1月生,山东莒南人。196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分配到原东北文史研究所研究明清史。现为吉林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历任副所长、所长。从事专业研究近30年,出版《吴三桂大传》、《清太宗全传》等专著与主编《关东文化大辞典》等各项成果15部,发表《康熙处理三藩问题辨》等论文共100余篇。其中两项获国家、三项获省优秀成果奖。以优异成绩于1985年破格晋升研究员,1994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喜读文学名著,好览古迹,寄情山水。广交朋友,热情豪放,以诚相待,助人为乐。

书籍目录

卷上 明末悍将  一、辽东豪族  二、武功世家  三、登坛拜将  四、松山之败  五、婉拒诱降  六、赎买圆圆  七、孤守宁远  八、应诏勤王  九、徘徊关上  十、关键选择  十一、接引清兵  十二、血战关门  十三、封平西王  十四、畿南逞威  十五、弘光赐封  十六、追剿山陕  十七、还镇锦州卷中 清初藩王  一、千里西迁  二、汉中战守  三、略定四川  四、子贵妻荣  五、征剿贵州  六、驰骋南疆  七、留镇云南  八、请兵进缅  九、计擒永历  十、晋封亲王  十一、独擅特权  十二、广殖货财  十三、崇奢纵欲  十四、丽宫藏娇  十五、挥金养土  十六、边疆构衅卷下 独树一帜   一、猜忌日深  二、宸衷独断  三、弄假成真  四、撤藩逼反  五、哭陵倡乱  六、圣祖决策  七、自号“周王”  八、广西从叛  ……附:吴三桂大事年表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三桂命书吏起草了一封自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请兵的信,全文如下:    三桂初蒙我先帝拔擢,以蚊负之身荷辽东总兵重任。王之威望,素所深慕,但春秋之义,交不越境,是以未敢通名,人臣之谊,谅王亦知之。    今我国以宁远右偏孤立之故,令三桂弃宁远而镇山海,思欲坚守东陲而巩固京师也。不意流寇逆天犯阙,以彼狗偷乌合之众,何能成事!但京城人心不固,奸党开门纳款,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今贼首僭称尊号,掳掠妇女财帛,罪恶已极,诚赤眉、绿林、黄巢、(安)禄山之流,天人共愤,众志已离,其败可立而待也。我国积德累仁,讴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晋文公、汉光武之中兴者,容或有之;远近已起义兵,羽檄交驰,山左江北,密如星布。    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今无故而遭国难,北朝应恻然念之,而乱臣贼子亦非北朝所宜容也。夫锄暴剪恶,大顺也;拯顺扶颠,大义也;出民水火,大仁也;兴灭继绝,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况流寇所聚金帛子女,不可胜数,义兵一至,皆为王有,此又大利也。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诚难再得之时也。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本宜上疏于北朝皇帝,但未悉北朝之礼,不敢轻渎圣聪,乞王转奏。    书毕,三桂特遣副将杨坤、游击郭云龙为使臣,大约在四月十一二日,离开山海关,星夜疾驰沈阳请兵。    这封信颇形诸于绘声绘色,把三桂对农民军的仇恨和请兵急切而诚恳的心情都写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封请兵或“借兵”的信,不是请降的信。何以见得?    第一,三桂以“亡国孤臣”的名义,恳请清朝出兵,帮助他报君父之仇,以图明朝“中兴”,恢复其统治。此无意降清甚明。    第二,三桂称清为“北朝”,与“我国”——明朝对称,南北两政权“通好”二百余年,但泾渭分明,即使明朝已亡国,他仍属明朝,与清无涉,这又明确自己的立场不容混淆。    第三,三桂给清兵规定了进兵路线,一从“中协”即喜峰口、龙井口等处,一从“西协”即墙子岭、密云等处入口。这两条路线是清兵经年屡次人口征明的旧路,三桂却牢牢地控制着“东协”即山海关与界岭口等重要关隘。从山海关至京师便捷,独当正面进兵。从西协、中协走,已属侧翼,要绕路,误时日。显然,三桂自为主,而把清兵置于“客兵”的地位。从三桂的这个安排,也看不出他与清为一家之意。    第四,最后,三桂郑重声明,“我朝”报答清兵“兴亡继绝”的扶助之功,不只给财物,还将“裂地”即割让领土酬谢。三桂俨然以明朝的代言人许以优厚的条件,此与降清毫无共同之处。    通览全信,丝毫也看不出三桂欲降清的蛛丝马迹,迄今,有的把三桂的请兵说成是降清,未免言之过早。    且说李自成在北京为三桂降而复叛已深感不安。及至他的使臣被杀、三桂斥父的信传来,知道事已无法挽回。这时,每天都有一次、多至四次快马飞报三桂募兵声言“规复京师”的消息,他更是心烦意乱。百官多次“劝进”,他也无心即位,一再展期,他最担心的是,如果三桂投向清朝,造成吴军与清军的合势,直人北京,后果不堪设想。招降的路已堵死,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以军事手段解决吴三桂问题。于是,他调集部分骑兵先行。    李自成决策出师山海关,遭到他的几位重要谋臣将领的反对。李岩提出四项主张,其中一项主张是:“吴三桂兴兵复仇,边报甚急,国不可一日无君。择吉已定,官民仰望登极。主上不必兴师,招抚三桂,许以父子封侯,仍以大国封明太子,奉明祭祀,世世朝贡,与国咸休,则一统之基可成,干戈之乱可息矣。”力主政治解决,不宜派兵攻打。自成看了他的奏疏,很生气,拒绝了他的劝告。牛金星也劝自成:“我新得京师,人心震叠,彼必不敢轻动,亟即真而颁爵赏,示激劝,编师往击,未晚也。”宋献策一言挑明:“皇爷(指自成)去,皇爷不利;三桂来,三桂不利。”这些意见,自成都不听。开始,自成并没有想到与吴三桂打仗,更没想到与清军打仗,乃至决定出师,也没有做认真准备,对打大仗缺乏足够的估计。他以为占领北京,大局已定,“天命”归己,只需再派一支部队去山海关,便可马到成功,三桂束手就擒。因此,他打算派刘宗敏、李过出征。不料“诸伪将耽乐,殊无斗志”,在讨论出师时,“仓皇无定”。四月十二日,自成集群臣再议东征吴三桂,“刘宗敏等逡巡未应”。自成无法,只好“亲行”出征。他授明降臣张若麒为“兵政府尚书”,随他到刘宗敏等诸帅处,敦促他们出征。这些因素已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在自成决策出师的当天即十二日晚,为“绝内患”,将勋戚大臣、锦衣卫堂上官、大学士陈演、定国公徐允贞、新建伯王光通、博平侯郭明振、清平伯吴遵周、永宁伯王长锡、平江伯陈治、都督袁祐、周,铭、周铎、周铉等共60余名明朝大员,斩于西华门外。李过将“中吉营”拷讯的明官员彭瑭、李逢甲、申济芳等53人全部绞死。自成将尚未处决的原明诸官员都集中到刘宗敏处,“紧紧坐路侧,按籍次第杀之。”到二更时,才停刀,释放了其余的人。就在这天夜里,北京城外到处张贴吴三桂讨伐农民军的檄文,约“士民缟素复仇”,有的人秘制素农,准备迎接三桂进京。    吴三桂檄文至北京,“近京一路尽传”,人心越发惶惶。同时,谣言纷起,更助长了人心不稳,连自成的谋士宋献策也私下对人说:“我主马上天子,惜其杀戮太过,益造祸耳。尚有三年富贵,过此恐予术未必验也。”此话一传,“贼心益摇”。    十三日,天刚亮,李自成正式出师,共计马步兵六万,先出东长安门,他亲率精兵七千,“擎刀牵马,列长安街”。在大将刘宗敏、李过等一批将领的簇拥下,自成出正阳门,留守京师的牛金星、宋企郊等官员送至金水桥。百姓闻讯,多跑到东西长安街上观看……    在李自成和他的重要将领后面,还有几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们是崇祯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娘、永王、定王,以及三桂的父亲吴襄,各骑一匹马,随后而行。自成把他们挟往山海关,目的还是指望利用这几个重要的人质,对三桂作最后一次的争取。自成要让三桂亲眼看到亲生父亲还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中,如念父子之情,投降还不算晚。同时,他也暗示,如仍迷途不返,他会随时将吴襄处决。自成携带明太子及二王,也是出于同样的用意。三桂通过使臣和散发檄文,已向自成提出索要他们的强硬要求。三桂意在把太子控制在自己手里,以为“中兴”之计,一旦把太子朱慈娘拥上皇帝宝座,他自然就成了拥戴的元勋。自成是要三桂确信,太子及二王还健在,如愿效忠故主,就乖乖归顺。他们各怀有个人的政治目的,能否如愿,还是让事实做出回答吧!    李白成率大军经通州,至密云,过永平,浩浩荡荡,朝山海关进发。一场关系命运的决战正在日益临近。P.97-101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吴三桂大传》的可贵之外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翻几百年的历史旧案,全书采取了写实的笔法,尽量让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再现于读者眼前,使读此书的人的可以直接看到吴三桂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命运的追求和思考。    吴三桂这个人,在明叛明,在清叛清,因其反复无常、见利忘义而备受人们谴责。然而明清之际的历史相当复杂,他处在这个历史大环境中,又有着那样特殊的经历,所以在思想上也不可能那么单一明了。    从康熙时代开始,一直把这场战争的责任全推到吴三桂身上,这有违历史事实,是不公道的。而康熙又因这次事变而全部抹杀吴三桂前期所做的贡献,同样是不公正的,倒是他的孙子乾隆颇有点求实精神,他对吴三桂的评价是:“功者功之,罪者罪之”。

编辑推荐

吴三桂,在明叛明,在清叛清,因其反复无常、见利忘义而备受人们谴责。然而明清之际的历史相当复杂,他处在这个历史大环境中,又有着那样特殊的经历,所以在思想上也不可能那么单一明了。    从康熙时代开始,一直把这场战争的责任全推到吴三桂身上,这有违历史事实,是不公道的。而康熙又因这次事变而全部抹杀吴三桂前期所做的贡献,同样是不公正的,倒是他的孙子乾隆颇有点求实精神,他对吴三桂的评价是:“功者功之,罪者罪之”。    本书的可贵之外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翻几百年的历史旧案,全书采取了写实的笔法,尽量让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再现于读者眼前,使读此书的人的可以直接看到吴三桂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命运的追求和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吴三桂大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史实清晰,吴三桂是被历史创造的英雄,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所以最后失败了。
  •   吴三桂大传——清史别丛
  •   李文亭写明清史很好!吴三桂被句真实甘反映!
  •   就内容来说还是详实的,但作者好像还是挺同情吴三桂的,其实吴三桂的败亡是注定的,无所谓成王败寇。
  •   李治亭巅峰之作!!
  •   挺好的,和想象中的一样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作者是想表达这意思吗.怎么看都觉得作者蛮同情三桂的.
  •   有思想深度,内容也很有趣,读之不厌,是一部不错的历史人物传记作品!
  •   对于一般读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相反作者似乎比较同情民族败类吴三桂。
  •     吴三桂,
      历史中太渺小,以至于让很多人不知他。
      也是一位反叛人物,以至于很多人不屑于谈论他。
      可是在那样外族外强团结,汉人内部勾心斗角腐败不堪的历史条件下;
      他已经做得算好的了。
      他可以说是顺应了时势,但是他又左右不了时势。
      盖因武将出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剧
      
  •     跟本书无关,只是写写吴三桂而已
      
      崇祯年间,叛乱四起,李自成横行于河南甘肃陕西,张献忠横扫湖南四川。
      大明已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了。
      
      早期的李自成和土匪没什么两样,破城即大肆劫掠,后被明军击溃,几乎覆灭。
      痛定思痛之后,开始广布“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四处人心归附,天命已然渐渐从大明转向了李自成。
      
      至1644年,闯军进逼宣化时,巡抚登城据守,居然无一人听命,巡抚亲自发炮,却发现大炮的线孔都被手下钉死,这帮手下人想得真是周全。
      
      李自成进逼北京,守城太监曹化淳开门投敌,闯军终陷北京。
      这段情节香港电视剧《帝女花》有大段描述,把曹化淳自称要挂白(显示必死决心)出战,却即刻投敌的忠心秀表演得栩栩如生,煞是好看。
      
      就在李自成进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之后,吴三桂也曾犹豫再三,关内大局已定,李自成统一天下在所难免。但如若归附,由于重兵在握,李自成的信任是绝不可能的,拖延再三还是会落个满门抄斩的命运。
      
      此时,关外还有雄才大略的皇太极虎视眈眈。
      洪承畴、祖大寿这些明朝赤胆忠心的边防重将,被俘后本应尽节,但最后都对皇太极归顺降服,由此可见皇太极确实具有非凡的魅力与气度,即便重臣良将,一见之下也是折服。
      
      考虑再三,吴三桂还是和李自成兵戎相见。
      双方大战于山海关,而皇太极则携重兵于关外观战。
      吴三桂苦战不支,于是剃发降清,清兵终于得以顺利入关。
      
      李自成部,苦战之后又遇到了更加强劲的对手,终于不支溃败。
      天命就此一下又转到了阿骨打的后人皇太极那边。
      
      由此,女真人指挥一帮汉人军队,横扫中原,最终全面占领了中国,进而控制蒙古,胁迫西藏,而后远征新疆,占据了远超现在的国土。
      
      如果吴三桂没有引清兵入关,又会如何?
      
      以李自成的格局,大顺朝的疆土也不过局限在长城以南,面对关外雄心勃勃的女真雄兵,倾全国之力守成尚可,开疆辟土是绝无可能了。
      
      新疆西藏是不再可能加入中国版图,东北也更加不会是中国土地,荷兰人占据的台湾,自然也是待得好好的,不会再去动他了。
      
      那到1900年代,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东北,也就是后金这个国家,已经被胃口硕大的俄罗斯吞并了。朝鲜,也被明智维新之后的日本给吞并了。
      当然,日俄战争还是照常发生,日本还是赢家。
      不过,甲午海战,是没有机会了。
      
      新疆,其中林立的小国已经被俄罗斯全部蚕食了。
      西藏,名义上归附中国的藩属,也已经完全变成英国的殖民地了。
      
      到了1930年代,又会如何?
      不会有9.18事变了,因为东北根本就跟我们没有关系。
      这个时候,在西北,我们被疯狂扩张的俄罗斯紧紧的压住
      在东北,强大而幅员辽阔的日本已经对我们虎视眈眈了。
      
      请看图片
      http://demoguo.blogbus.com/files/1154613366.jpg
      
      看看图上的这些红线
      没有吴三桂放清兵入关,现在你去沈阳,都得办签证了。
  •      我们民族历朝历代的“汉奸”群体中声名最为显赫的莫过于秦桧和吴三桂,提到吴三桂,稍有历史知识或者经常看电视剧的皆知其引满清入关,导致华夏亡国268年的滔天罪行。
       “吴三桂”便被逐渐建构起来了,后世对他的描写和评价与他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各取所需的建构着“吴三桂”,满足不同的政治需要和个人情感需要。
       有亡国之恨的明朝遗老和一些夷狄思想强烈的士大夫眼中的吴三桂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罪大恶极,人人得而诛之。近代以来,民族危机深重,每当与外国发生冲突时,吴三桂就会被作为一个“汉奸”的“标准器:被提出来,警告那些理性对待外国势力的人。最近,又有人站在今天民族大一统的立场,说吴三桂是推动祖国统一的有功之臣(那位施琅的事迹更是被拍了电视剧)。
       可见,你觉得吴三桂是什么,他就是什么。
  •     但是文字还是基本尊重历史来写的,比那个一分历史三分猜测,六分心理分析的张宏杰要强太多了。
      
      看完这书,我对王辅臣感兴趣了,又想好好了解一下孙可望,李定国等几位张献忠的干儿子。
      
      吴三桂,就是个军阀,不是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坏人,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利益为重。
  •   千万别假设一事件的未发生加上貌似逻辑的发展来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因为历史是一系列偶然的结果。
  •   宁投外国,不投族人。
    大家都学一下哈,不然早联邦了~~~
    专制的国土从来比民主的国土大。
    我对LZ的国土大小说深恶痛绝!!!
  •   问题是,李自成不可能在位子上做得下去
    即使没有吴三桂——必须得说,假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为
    历史不是偶然,或者说偶然本身,就不存在
  •   强调吴三桂的贡献毫无意义
    因为历史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缔造者
    我也说了历史就是必然,吴三桂如果有贡献,吴三桂时代的每一个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对吴三桂的行动有贡献,包括李自成,更甚至每一个分子都可以分析出贡献来
    之所以今天要强调某人
    是因为今天,而不是昨天,今天需要某人的精神做宣传,今天就要强调某人,需要说明,这不仅仅是政府的需要
  •   中国自古历次的边疆开拓都得力于少数民族入侵
    如果二战日本战胜了中国。。。。
    56个民族又会多加好几个了,日本朝鲜东南亚诸国都纳入进来。。。
  •   赵行德这篇太反动了,落后的游牧渔猎民族统治优越的农业民族,是对汉族发展的一次大倒退。至于领土说,东北西北地区几易其手,什么时候落到汉族手里也不一定的,难道需要满族送过来吗。而且就拿俄罗斯来讲,宁要西方文明之彼得堡,不要鞑靼之西伯利亚。
  •   吴三桂可百变,精彩无比。
  •   吴国贵那段写的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