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的衰落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作者:【美】詹姆斯·希恩  页数:259  译者:黄公夏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暴力的衰落》中,詹姆斯·希恩记录了欧洲史上也许最剧烈的一次变迁的前因后果:从一片破碎的战场到一个和平繁荣的社会。
  战争曾定义了欧洲几个世纪的叙事史,影响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每个方面。但二战后,欧洲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定位,弃绝国防预算膨胀,着重物质福利、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斯坦福大学知名教授希恩揭示了这一变化发生的方式和原因,以及对美国和整个世界的意义所在。
  以非凡的深刻和明晰,希恩包罗了过去百年问欧洲的重大思想和政治事件,从20世纪早期的和平主义和军事主义运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到柏林墙的倒塌、伊拉克问题的激烈辩论。他的叙述使人兴趣盎然,分析鞭辟入里,两者结合,展现出暴力的消弭如何令一块大陆转变、令新欧洲成为可能。
  《暴力的衰落》纵览了欧洲动荡不安的20世纪,提供了一份亟需的背景文本,帮助我们理解这一身处其中的时代断层。

作者简介

  《暴力的衰落》用读来轻松愉快的明晰笔法,向我们娓娓道来欧洲是如何逃脱恐怖又宛如英雄史诗般的全面战争,进入安全而波澜不兴的时代,有如康德笔下之‘永久和平’盛世。一部横跨20世纪的杰作……所有试图对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和战略疏离加以理解的人都不可不读。

书籍目录

致谢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卷一 在和平中准备战争(1900-1914)
1.“没有战争,就不会有国家”
2.和平主义与军事主义
3.身处暴力世界的欧洲人
卷二 一个战争造就的世界(1914-1945)
4.战争与革命
5.20年的休战期
6.最后的欧战
卷三 没有战争的国家
7.战后世界的基础
8.平民国家的兴起
9.为何欧洲不会成为超级霸权

平民国家的未来
参考书目
索引

章节摘录

  看起来,欧洲不太可能改变其平民化认同。为何要这么做呢?使人们为国家战斗和牺牲的献身精神及高压强制已一去不返。被其他欧洲国家侵略的威胁同样一去不返:俾斯麦马车上的乘客不再携带武器。欧洲已成为一个“非战争共同体”,也就是说,其民众生活在爱德华·勒特韦克(Edward Luttwak)所称的“后英雄主义时代”,这个时代以私人抱负和个体愿望维系。在21世纪之初,国防再不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操心国防的是专业人士,他们领取报酬、承担其工作所伴随的风险和压力。职业士兵就像警察和消防员,应对威胁平民生活的紧急事态。这些专业人士是必要的,甚至值得敬佩,但没有人会觉得他们是理想公民的代表,或觉得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岗位是某种“培养国格的学校”。保卫平民国家已成为一种职业,与别的职业同然。  大部分欧洲人现在不愿承担英雄主义的代价、不愿拿已经建成的家园冒险、不愿牺牲个人成就,以过去100年的欧洲史为鉴,这难道令人惊讶吗?欧洲人知道战争的真实面目,美国人很少能用同样的方式认识。虽然亲身经历过世界大战的那几代人慢慢凋零,对那些可怕时光的共同记忆——伦敦空袭、法国被占、柏林战火、华沙起义者的苦难、东线无尽的炼狱——仍保留着。以这些记忆而非其他任何时期的欧洲历史为背景来看,平民国家的创立是一件值得珍视、庆贺和维系的事情。  这种平民国家需要和平与秩序。因此,它们的未来取决于曾长期占据欧洲历史中心位置的政治暴力是否会卷土重来。当前,各国相互开战是很难想像的状况。哪怕没有了冷战这位助产士,和平一体化的进程也已表明有足够的力量自我成长。如果欧洲当真发生暴力,它不会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来自这个动荡危险、欧洲人的平民化生活所离不开的世界。  总有人希望暴力的消弭会从欧洲扩散到全世界。例如,较早开始研究欧洲一体化的学者厄恩斯特,哈斯( Emst Haas)*在1958年称欧洲是“有生命的实验室”,他可身处其中观察经济一体化、政治合作和国际交流之间的必然联系。很多人至今还认同这点,相信欧洲一体化项目是一种实验。最近,美国作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宣称:“欧洲已成为一座新的‘山上之城’。全世界都看着这场伟大的跨国家政府新实验,希望它或可提供一些急需的指引,告诉人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应往何处去。”这番言论因遭到美国国内的反感而更加响亮。  如我们从前文所见,欧洲确实是许多周边国家的榜样。欧洲价值观、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给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成功民主转型带来强烈影响。苏维埃帝国西部边境一带也感受到欧洲成就的强烈吸引力,尤其在帝国的末日危机期间。同样重要的是,欧盟的惊人扩张纳入了大部分前共产主义东欧国家,有助于巩固民主政体和平民化价值观。我们不该对欧洲“软实力”的这一和平扩张视而不见,它为在欧洲大片土地创建繁荣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暴力的衰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