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赏析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芸 编  页数:249  

内容概要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地风土人情有着很大差异,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方言俗语和民歌。中国戏曲艺术从诞生起就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早期戏曲产生于民间,采用当地方言土语及民间小调演唱。随着戏曲腔调向各地散播流传,受各地方言小调影响,形成带有地方特色的新的腔调或剧种。
  中国戏曲音乐的特点、结构、性能完全寓于戏曲声腔之中。戏曲音乐史,说到底就是一部戏曲声腔衍变、发展、兴衰、更替史。因此,了解、认识戏曲声腔的概念、内涵和性质,并进行系统、科学的分类梳理,将有助于我们进步探究戏曲音乐流布、衍变、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百戏之师——昆曲
 第一节 昆曲艺术的源流、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昆曲音乐
 第三节 舞台美术
 第四节 百戏之师——昆曲对地方戏的影响
 第五节 名段赏析
第二章 京腔雅韵——京剧
 第一节 京剧艺术的源流、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音乐与表演
 第三节 名段赏析
第三章 北方新腔——评剧
 第一节 评剧艺术的源流、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唱腔音乐
 第三节 名段赏析
第四章 古调独弹——秦腔
 第一节 秦腔艺术的源流、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名段赏析
第五章 三晋天音——晋剧
 第一节 晋剧艺术的渊源、发展及衍变
 第二节 名段赏析
第六章 中州妙韵——豫剧
 第一节 豫剧艺术的渊源、发展及衍变
 第二节 名段赏析
第七章 燕赵金声——河北梆子
 第一节 河北梆子的源流、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音乐与表演
 第三节 名段赏析
第八章 徽州神韵——黄梅戏
 第一节 黄梅戏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黄梅戏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名段赏析
第九章 越地雅音——越剧
 第一节 越剧艺术的源流、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音乐与表演
 第三节 名段赏析
第十章  巴蜀奇声——川剧
 第一节 川剧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声腔系统
 第三节 器乐发展
 第四节 名段赏析
第十一章 齐鲁祥音——吕剧
 第一节 吕剧产生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吕剧音乐
 第三节 名段赏析
第十二章 荆楚风韵——楚剧
第十三章 湘江欢歌——花鼓戏
第十四章 岭南古韵——粤剧
附录 乐谱各种记号说明
参考文献
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藤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好姐姐】进一步抒写了杜丽娘的惆怅情怀。远处的杜鹃花开得灿烂无比,而庭园之内的牡丹虽然是国色天香,但等到牡丹开花之时,春光已将流逝。那些只知道牡丹花好看的人,哪里懂得春天在生命的更早时刻已经降临人间了呢?一声声的燕语莺声,也在清脆地透露出春天来临的消息。而隐藏在惜春、叹春的表面文字背后的多重情绪,包含的是杜丽娘对自己美好青春得到完整实现的期待,以及这种愿望或许会落空的隐忧。昆曲的南曲字少腔多,字疏而曲调流利,曲情抒情柔和,委婉秀丽,善于展现人物细致的内心感情。这一段唱腔通过几支不同曲牌,充分展现了南曲含蓄抒情、延绵舒展的特点。虽然音域较宽,但高音不多,以中低音区为主。演唱时在气息的把握上,应注意连贯并灵活,声音要自然。第一句“原来”二字是散唱,“姹”字中眼上板。“雨丝风片”的“丝”字在嗓子内唱。此外,还要注意旋律中各种不同的装饰音的使用,即各种润腔手法,表现出“水磨腔”的韵味。

编辑推荐

《大学通识课系列教程:戏曲艺术赏析》编辑推荐: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从萌芽、成长、成熟,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发展过程。关于她的起源,学术界众说纷纭,历来有巫优说、原始歌舞说、百戏说、傀儡说、综合说及外来说等多种不同观点,迄今尚无定论。中国戏曲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作为古代戏曲要素之的歌舞(古称“乐”),在当时已经非常兴盛,先民“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场面《书经舜典》、《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描写的“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口谷之音以歌,乃以糜口冒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馨之音,以舞百兽”,以及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的古葛天氏之乐等游戏作乐,庆贺狩猎、驯养、收获的热烈歌舞场面都被视为戏曲艺术的萌芽。(史记•滑稽列传)记载的春秋时以讽谑表演为主的“优孟之为孙叔敖衣冠”,也被视为包含了戏剧些表演因素的典型事例。《诗经》中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即是祭神仪式中的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歌舞由娱神逐渐演变为娱人。从汉魏到中唐,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角抵”(即百戏、散乐)、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且步且歌”的“踏摇(谣)娘”,以及盛行民间的“俗讲”、“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这些表演技艺和歌舞形式较前代更为丰富,都可视为正在孕育中的戏剧形态。“且步且歌”的“踏摇(谣)娘”,不但边歌边舞,在歌唱中分别有独唱、合唱形式,且有乐器伴奏,唐代的“参军戏”,在继承先秦俳优以动作、说白为主的讽谑表演基础上,加入了歌舞表演和音乐伴奏。更重要的是,唐代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为戏曲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诗歌的声律规范和叙事诗的成熟对表演艺术影响深刻,教坊梨园的设立及正规化训练,提高了艺人的伎艺水平,这些都加快了歌舞戏剧化的进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戏曲艺术赏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常识性的戏曲知识普及,有点失望,很浅显
  •   通识特色,专业性不够,泛泛读读,闲时翻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