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漆嘛黑的中古世纪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泰瑞·狄利  页数:136  译者:余黛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古世纪的欧洲有混乱的政权更迭,连绵的讨伐战役、腐败的宗教信仰、肆虐的传染疾病,使许多历史学家将此视为一段文明倒退低迷的“黑暗时代”。中古世纪的封建制度将各个阶层划分得井然有序。国王、骑士、自由民和奴隶,而被层层剥削的农民曾多次起义争取权益;基督教会是中古世纪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但过于扩张的神权也衍生出许多弊病,使得人民对宗教逐渐丧失信仰,直到都铎王朝统一英国,以及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中古世纪逐渐落幕。想知道中古世纪美味的玫瑰布丁食谱,各种恐怖又有趣的医疗偏方,可能致死的恐怖游戏,请翻开这本书继续看下去吧!

书籍目录

前言大事年表恶劣的诺曼人封建制度要命的传染病卑鄙的骑士跋扈的安如人恐怖的饮食令人讨厌的兰开斯特家族女人真命苦悲惨世界的小孩中古世纪的脑力激荡腐败的信仰尾声名词对照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乌漆嘛黑的中古世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410罗马人离开
      851北欧海盗留在英格兰过冬
      871阿尔弗列的大帝成为韦塞克斯国王
      1017北欧海盗获胜,克努特成为英国国王
      1066诺曼骑士从法国入侵,杀死英王哈罗德。中古世纪后期的起点
      1086征服者威廉《土地调查清册》(末日书),以便征税
      1099十字军东征
      1215约翰国王《大宪章》
      1264亨利三世与上议院冲突,叛变首领西蒙独揽政权1年
      1291:十字军东征结束
      1303:波罗的海结冰,小冰河时期持续到1700年
      1315年:洪水
      1337:英王爱德华三世自称法国国王,百年战争开始
      1349:黑死病
      1431:圣女贞德
      1435:百年战争结束
      1459:玫瑰战争。兰开斯特家族(红玫瑰)约克家族(白玫瑰)
      1485:亨利都铎夺得王位
      149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征服者威廉征服英格兰
    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以“征服者”闻名于世,他一生其实只做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后来被称为诺曼征服,他的动机也许只是来源于自己的野心,但却对英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   征服者威廉的征服,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使英国自罗马帝国时代以来再次被卷入了欧洲中心地区的复杂关系中(此前征服英国的,不过是文明程度比英国还落后的诺曼人),由于英王在法国拥有领地,英法两国王室成为一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冤家,此后数百年中两国的交流和碰撞成了西欧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这次征服改变了英格兰的历史进程,甚至连英语都发生了改变,大量新的词汇加入到英语中。他将许多新事物带入了这个孤岛,如陪审制度,后来英国法律自成体系,就是以此发端的。   威廉一世将诺曼底传统的集权统治和军事立国带入了英国,是英国历史上一大转折。在此之前,英国一直是被入侵,被征服的对象,而从他开始,英国转守为攻,以后的战争主要只在别人的国土上进行,尽管此两项传统在英国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淡化了
  •   在评价威廉的重要影响时,人们首先不应忘记,如果没有威廉,诺曼人对英国的征服就不可能发生。威廉不是王位的自然继承人。离开他的个人能力和野心,诺曼人既无理由也无能力征服英国。自从罗马人在威廉1000年前征服英格兰后,英格兰从未受到过来自法国的侵略。威廉之后的10个世纪中,法国(或其他地方)对英国的侵犯无一成功。   问题在于威廉征服英国后,其统治英国的效率如何?诺曼底入侵者的人数并不多,但他们对英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诺曼人统治前的五六百年中,英国反复遭到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斯堪的那维亚人的进犯,其文化基本上是日耳曼型的。诺曼人虽是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维京人的后裔,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是属于法兰西型的。因此,威廉征服英国,使英格兰文化同法国文化发生紧密的联系(今天,这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在威廉一世之前的几百年间,英格兰文化大多只同北欧文化接触)。其结果是,法兰西文化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在英国融为一体。如果没有威廉,这种融合不会发生。   威廉将当时先进的封建主义带入了英国。诺曼底国王与之前的英国国王不同,他亲自指挥一支几千人的武装骑士队伍,按中世纪的标准,这是一支强大的军队。诺曼人善于行政管理,使英国政府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和最有效率的政府。   有趣的是,威廉的征服促进了英语的发展。大量新的词汇加入到英语之中。实际上,在现代英语字典中,起源于法语和拉丁语的词汇,多于源于盎格鲁-撒克逊的词。而且,就在威廉征服英国的三四百年间,英语语法变化很大,在很大程度上朝着简化的方向发展。今天的英语,可能同低地德语和荷兰语没有多大差别。这是惟一一个由于个人原因而出现一个大语种的例子(值得一提的是,英语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
  •   作为一个外来政权,威廉在初期遭到英格兰人的坚强抵抗。威廉在残酷镇压了各地反抗的同时,也铲除了各地的地方力量,为他实行集权统治做好了准备,到1171年,各地抵抗基本平息。威廉下令没收英格兰贵族的地产,将其七分之一留给自己,其他的分封给随他来的诺曼贵族,并仿照诺曼底公国的制度改组了英格兰的中央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同时抵制罗马教皇的压力,顽强地保留了对英格兰各主教的任命权。英格兰形成了当时西欧国家中最为强大的王权。   威廉对英格兰内政方面影响最大的举措是他临终前两年所完成的两件事。一是1086年的“索尔兹伯里盟誓”,威廉要求各级封建主都必须向他本人行臣服礼,确立了“我的附庸的附庸还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另一个则是《末日审判书》,为掌握全国的土地、财产和收入状况,为征收赋税提供依据,确保王室收入,他派人到全国各地清查。由于他派出的调查员个个如凶神恶煞,调查内容又极细致,使被调查者如履薄冰,好像在接受上帝使者的末日审判一样,所以调查结果被称为《末日审判书》,其正式名称应是《土地赋税调查书》或《温彻斯特书》。这种大规模的“刮户运动”,在中世纪的欧洲是极为罕见的。
  •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拉丁文:Cruciata,1096-1291)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持续了近200年的宗教性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尽管如此,十字军东征使西欧直接接触到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种接触,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   1035年,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宽宏的)在去耶路撒冷朝圣的归途中去世。由于他没有婚生子女,因此唯一的私生子威廉被立为诺曼底公爵。英格兰第一位诺曼人国王。生于1028年,8岁时继承父亲的公爵位,15岁时被封骑士,开始在领地执政。1046年至1055年间多次平息贵族的叛乱。1054-1060年间反对国王享利与安茹的马特的同盟。1063年征服曼恩。1066年向英格兰开战并于同年9月引兵渡海,首先攻占了佩文西和哈斯丁斯镇。10月,击败了英格兰国王哈罗德的抵抗。圣诞节,威廉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为了确保边疆的安定,威廉于1072年入侵苏格兰,1081年入侵威尔士,并在边境设立特殊的居民地。他一生的最后15年多住在诺曼底,任命老友兰弗朗克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把英格兰朝政交给主教掌管,有5年或7年时间,他根本未到英格兰一次。1087年,死于诺曼底。
  •   《大宪章》(拉丁文Magna Carta, 英文Great Charter),1215年6月15日(一说1913)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的宪法性的文件。其宗旨为保障封建贵族的政治独立与经济权益,不利于加强王权。又称《自由大宪章》或《1215大宪章》。这张书写在羊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日后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
  •   理查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君主。即位不久,由于伊斯兰英雄萨拉丁攻下了耶路萨冷,引起欧洲基督世界的震惊。1190年他与腓力二世一起发起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91年占领塞浦路斯,并与法军一起攻下了阿克。在进军耶路撒冷时,遭到萨拉丁的抵抗而未果,但他与萨拉丁之间英雄惜英雄的情操与风范,仍被后人传为美谈。   1192年9月,理查以基督徒可自由进出耶路撒冷为条件,与萨拉丁议和回国。中途理查被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俘虏,并把他转交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亨利六世将其监禁在特里斐尔丝的山上城堡。传说,在他被关押期间,一次亨利六世将他扔进有狮子的房间,想让他被狮子吃掉。没有想到,理查抢先一步,手从狮子喉部伸进,将狮子心脏取出,并且,在众人的眼皮底下将狮子心脏生吃掉,狮心王理查由此得名。   理查不在国内时,政事由坎特伯雷大主教华尔特(Hubert Walter)治理。在理查一世的母后艾琳娜与的奔走和多方斡旋下,亨利六世于1194年同意英国用15万英镑赎回理查一世。当时英法有很深的矛盾,理查一世回来就准备和法王腓力二世发动战争,在军事上法王不是对手,但是战争的庞大支出导致了1196年的伦敦抗税起义。   理查本身并不懂英语,在英格兰的时间亦甚为短暂,而由于四处征战以及遭俘作囚的缘故,在位期间给英格兰人民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但他本人的行事作风充满了中世纪骑士的风范,深为英格兰人民所爱戴。另外,由于他长期在外,使得英格兰贵族取得更大的权力,也间接促成了日后英格兰的大宪章。
  •   欧洲小冰期
      在欧洲小冰期之前的几百年内气候环境适宜,很少荒年和饥饿;北极的积冰远在北部,12世纪前斯堪的纳维亚、冰岛、格陵兰之间的通讯较容易;粮食作物可生长在冰岛,甚至格陵兰;北方的渔业繁荣,欧洲主大陆的葡萄园远在现代界限以北500km。这种适宜的环境到公元1200开始终结,海冰和风暴使得挪威、冰岛和格陵兰之间的通航十分困难,割断了与冰岛的联系,最后到14 世纪末从历史上消失;在冰岛粮食不再收割;由于北方冬季变得较冷,鱼群改变迁移的路径,渔民和农民的生活变得艰难。在欧洲大陆,13世纪后半叶和14 世纪初经历了频繁灾害荒年,寒冬和异常湿热的夏季等极端天气增多,耕作的范围不断收缩。这一切表明小冰期气候变化在高纬地区从13世纪开始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16世纪开始,在欧洲的高山区、斯堪的纳维亚、北部地区普遍出现冰川的膨胀和冰舌的前进,破坏了农田,毁灭了山村。冰川补给的河流,经常出现灾害性洪水,还伴随着滑坡和崩坍。英格兰中部1500-1650年间冬天的温度比现今低约1.5℃,17世纪最后10年特别冷。瑞士中部的山丘(海拔900m)到5月份还被雪覆盖。阿尔卑斯山冰川扩张,冰舌延伸到2000m的草地。气候的异常寒冷,战争、饥荒和流行病使日尔曼人口从1600万减少到900万。
  •   英国对法国的这场战争,虽说一部分原因是受弗兰德商人的挑拨,但更多的则是英国对法国长期积累的怨恨所致。   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之后,大部分官员都是由法国贵族担任。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对法国人的憎恶越来越深,认为法国人得到英国来当主人。近200年间王公贵族上等人士只使用法语,英语成了农夫或商人使用的语言。渗透到英国的法国的语言、文化很自然地收到了英国平民百姓的厌恶,并且英国作为法国的臣民只能向法国低头。对于瞧不起英国人、事事干预英国并且总是高高在上的法国人,不仅是英国百姓,连已转变为英国人的诺曼底王和贵族也感到很愤恨。英国已痛下决心,要摆脱与法国的君臣关系,平等地与法国对话。这也是百年战争爆发的很大一个原因。
  •   英国在百年战争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丧失了几乎所有在法国的领地,结果迫使其放弃大陆制霸的企图,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而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路……战争的结果:把英国人赶出法国对两个国家都是幸事:若英国人继续留在法国,那么法国人在领土和财富上所占的优势必然会阻碍分离的英国民族的发展;而法国民族被外国势力占领了众多的领土,发展更会长期受阻。
  •   兰开斯特王朝(Lancaster,House of),金雀花王室的幼支。在15世纪中出现3位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 、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 。1267 年亨利三世的幼子驼背埃德蒙( 1245~1296 )被封为兰开斯特伯爵时 ,这个家族的名称第一次出现。兰开斯特王室统治英格兰60多年
  •   约克王朝是英国的一个王朝,该王朝于15世纪后半叶与兰开斯特王朝争夺王位,其起因在于约克王朝和兰开斯特王朝均是金雀花王朝的旁支,最后这场争夺导致了玫瑰战争。战争命名的原因是两个王朝的家徽上均有一朵玫瑰:约克王朝的是一朵白玫瑰,兰开斯特王朝的是一朵红玫瑰。
  •    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以伦敦坦普花园的两朵玫瑰被拔标志战争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
    开始。   该战争大部分由马上骑士和他们的封建随从组成的军队所进行。兰开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国家的北部和西部,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东部。玫瑰战争所导致的贵族的大量伤亡(男爵以上贵族阵亡约65人,中小封建主数以千计,家兵80000余人),是贵族封建力量的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了都铎王朝控制下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的发展。
  •   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卡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英国从此在150年内宫廷里全是说法语的盎格鲁—诺曼贵族。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但直到百年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们仍然控制着法国英吉利海峡沿岸的一些地区。   1154年,法国最强大的贵族——安茹伯爵亨利(兼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因其母亲的血缘关系,得以继承英格兰王位,是为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扮演着十分罕见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他是英格兰的国王,尊贵无上的英国君主;另一方面,作为法兰西的安茹伯爵、兼诺曼底公爵、兼阿基坦公爵,亨利二世无可否认是一个法国人,是法兰西国王无可非议的臣子。作为国王,他是英国的统治者;作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国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愿放弃法国国籍、放弃在法国的一切权利,否则他作为一个法国公民理所当然必须对法兰西国王唯命是从。如果他那样做就意味着:他必须向法国国王交还他作为法国贵族时所继承的,比整个英格兰还要富庶的大片法国领土——安茹、诺曼底和阿基坦等等。   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采取的是『耍赖战略』,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严和权利欲的封建君主一样,把亨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战胜亨利,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   英法之间这种君不君、臣不臣,利害关系纠缠不清的混乱局面,在双方的后代之间一直延续下去,直到百年战争的来临。   历代金雀花王朝的英国君主,理论上都是法国臣民,理应为法兰西国王效犬马之劳。不仅如此,无论作为与法国王室历代通婚的姻亲之家,还是作为法国最强大的封建领主,一旦法兰西王位出现空缺——老国王没有儿子,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合法的王位继承人——法兰西大大小小的贵族们为争夺王位而明争暗斗的时候,金雀花王朝的君主毫无疑问地拥有参与游戏的资格!英国国王身兼法国贵族,同时还要是法国国王的姻亲,参与法国王位的竞争可以说是既合理又合法!于是在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死后,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   在14世纪时,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因为佛兰德斯表面上属于法国,但实际上却独自行政,并经常与英国进行羊毛贸易。而战争的导火线则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乘法国卡佩王朝绝嗣之际,欲以近亲的关系继承法国王位,但最后却由腓力六世所获得,因此爱德华三世对法国宣战,以夺取法国王位。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而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