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大国历史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周成华  页数:407  

前言

所谓大国,主要是就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言。人类文明历史长河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大国在其中演绎着一部部或辉煌、或悲壮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有多少大国倏忽一闪、昙花短现,成为匆匆而去的历史过客;有多少大国壮志难酬、功败垂成,留下历史的遗憾让人扼腕长叹;更有多少大国叱咤风云、傲视群雄,其丰功伟绩让后人景仰评说;也有一些大国逆潮流而动、反人类良知,令生灵涂炭,为历史所不齿。在一些史学家笔下,以前的世界史似乎就是一部大国纷纷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    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无不与大江大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西北部的古印度和中国古代的黄河流域。这是因为,一个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种族的生存问题,而河流就成为种族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水息息相关,河流也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起点。    在世界文明史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凭借其强大的武力去征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但是,真正能够对历史产生影响的则是文化。古希腊的爱琴文明与文化影响深远,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都使希腊文明呈现出独特的风采,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没有古希腊,简直无法想象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在今日的西方世界,希腊传统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    当历史进入海洋文明的时代,虽然海洋文明的开创是由希腊人完成的,但是他们和接过他们文明火种的罗马人都没有真正将其发扬光大,没有真正深谙其道,将海洋文明带到了巅峰的则是地处欧罗巴西南端、濒临大西洋的两个小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是这样的两个国家,国力和资源都似乎与大国的概念无缘,但是他们却成为了日后的“海上霸主”。而这一地位的获取与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航海功绩是分不开的。正是哥伦布发现的前往美洲的航路和麦哲伦所发现的通往东方各国的航路,使得两个小国在短期之内聚集了惊人的财富。大量的财富和资本的积累,更加刺激了他们的神经,让他们愈加疯狂地进行掠夺。而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海外殖民扩张,让这两个国家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随后,海上霸权和殖民掠夺逐渐转移到了英国,使英国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特别是贩卖黑人奴隶运动的开展,更是使英国无本万利。尽管葡萄牙开创了黑奴贸易的先河,但真正获其大利的则是英国,利物浦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英国黑奴贸易的历史,为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政治的支持以及商业的繁荣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条件。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产阶级专政就是以社会化大机器生产和物质财富空前丰富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英国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传统大国之所以衰亡多是祸起萧墙,主要在于这些国家内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鲜明的政治观点的分歧与利益对立。传统大国是在少数人统治之下的,国家不是全体人民的国家,而是少数人的国家,是为少数统治者的利益服务的;反过来,作为少数人的国家,其命运的起起落落也是广大民众高度关注的。它们的兴衰往往取决于统治者自身因素,包括统治目的、统治手段、统治者的素质和才能等,但广大民众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在君主专制下的王国或帝国里,国王或皇帝君临天下,俯视一切,臣民们只能俯首仰止,唯命是从。君王是国家命运的决定者,国家的兴衰取决于他个人的睿智或愚昧,贤明或昏庸,胆识或懦弱,豁达或狭隘,仁慈或残暴,勤政廉洁或挥霍无度等,常常是明主存,则国兴;昏君临,则国衰;暴君出,则国祚要告终结。当统治者将国内矛盾激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造成国力耗竭、国势衰弱,这个国家也就走到了尽头。    而传统帝国所具有的矛盾极其多样,有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在对外扩张中,帝国统治者或是依靠征服战争直接掠取物质财富和人力资源,或是对被征服地区进行无休止的搜刮和盘剥,这样就将被征服的民族和人民之生死置于不顾,从而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抗。游牧文化民族和农耕文化民族的扩张侵略战争所具有的破坏性和掠夺性是最强的。罗马帝国在扩张中,使大量被征服者沦为奴隶,罗马帝国在获得众多的劳动人手之时,也为自己增加了巨大的对立力量——千千万万的奴隶最终成了帝国掘墓人。被征服民族的反抗运动如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高卢的巴高达运动,也给了晚期罗马帝国以极其沉重的打击。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后大肆屠城和抢掠,将游牧帝国的凶残性表现到极致。帖木儿军队铁蹄所到之处,遍地废墟,同时也是遍地反抗,反过来促使其成为短命帝国。早期西方殖民帝国如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地的极度掠夺和野蛮统治,导致拉美殖民地发生民族民主革命,直接将帝国送进了坟墓。二战后的殖民帝国如英法等虽然对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较为隐蔽,但同样不能摆脱民族矛盾激化的困境,随着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的独立,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于1990年解体。    其实,无论大国的崛起还是衰落,都是按照历史的发展规律而进行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遵守这一历史规律,就会被历史遗弃,被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代替。读大国的历史,让我们以史为鉴吧!

内容概要

所谓大国,主要是就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言。人类文明历史长河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大国在其中演绎着一部部或辉煌、或悲壮的惊心动魄的历史!
有多少大国倏忽一闪、昙花短现,成为匆匆而去的历史过客;有多少大国壮志难酬、功败垂成,留下历史的遗憾让人扼腕长叹;更有多少大国叱咤风云、傲视群雄,其丰功伟绩让后人景仰评说;也有一些大国逆潮流而动、反人类良知,令生灵涂炭,为历史所不齿。在一些史学家笔下,以前的世界史似乎就是一部大国纷纷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图说大国历史》让你了解这些曾经的辉煌。
读《图说大国历史》,让我们以史为鉴吧! 本书由周成华主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
前王朝和早期王国时期
古王国时期
古王国的衰落
中王国的兴起
贫民、奴隶大起义和中王国的衰亡
新王国时期的反喜克索斯人的斗争和再统一
古代埃及文化
第二章 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
巴比伦第二、第三和第四王朝
巴比伦文化
第三章 波斯帝国
早期的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各地经济的发展
波斯帝国的衰亡
波斯的文化
第四章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雅利安人的东来
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
帝国衰亡后的印度
第五章 古希腊
荷马史诗
希腊的黑暗时代
希腊联邦的形成
希腊联邦的海外殖民
早期僭主政治
早期希腊文化
斯巴达来库古改革
美塞尼亚战争和制度的强化
早期雅典
希腊古典文化
第六章 马其顿的兴起与扩张
马其顿的兴起
巴克特利亚王国的形成
帕提亚王国的兴起
第七章 罗马帝国
意大利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伊达拉里亚文明
对意大利的征服及其统治政策
布匿战争与对西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苏拉独裁
前三头同盟与凯撒独裁
后三头同盟与共和国的覆灭
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
弗拉维王朝
安敦尼王朝
犹太人起义和基督教兴起
罗马帝国的危机
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改革
罗马文化
第八章 拜占庭
拜占庭帝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查士丁尼重建罗马帝国的内外政策
拜占庭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拜占庭的衰亡
第九章 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的产生
阿拉伯人的扩张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倭马亚王朝的建立及其扩张
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制度
阿拉伯帝国的衰亡
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
第十章 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
蒙古的兴起
成吉思汗的统一斗争
蒙古帝国的分裂
蒙古帝国时期东西交通与文化交流
第十一章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形成和拜占庭的灭亡
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西亚的形势
第十二章 伊比利亚两大帝国
伊比利亚扩张主义的根源
葡萄牙在亚洲
瓜分世界
西班牙征服者和新西班牙
伊比利亚的衰落
第十三章 日不落的大英帝国
11世纪至15世纪的英格兰
民族国家的开始形成
两次内战和共和国建立
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原始积累过程的加速
工业革命的进程
白人自治的离心倾向
走向困境
殖民帝国土崩瓦解
第十四章 超级大国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殖民地同英国关系的恶化
独立战争
联邦政府的建立
美国内战
内战以后美国的重建
美苏从盟国到对手的演变
“冷战”的全面展开

章节摘录

埃及是亚非大干旱地区的一部分,降水量终年稀少,适于人类生活的地区只有尼罗河沿岸和下游三角洲仅占总面积3.5%。北部自开罗至地中海沿岸的三角洲地区称为下埃及,南部自苏丹边界至开罗的狭长谷地称为上埃及,它们形成埃及地理地貌上的两大不同区域。河谷地带长约750公里,宽度自20公里至50公里不等。    谷地两侧高山耸立,山外便是渺无人烟的沙漠。在南部,尼罗河上游多险滩,水流湍急,暗礁密集,航行困难。北部的三角洲是沼泽地区,西边是利比亚沙漠,东边是西奈山,只在谷地两端有通往利比亚和巴勒斯坦的道路。自然屏障把埃及和周围地区隔离起来,使古埃及在很长时期内没受到外族的侵犯。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但狭长的河谷地区因灌溉便利,物产丰饶,因此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长约65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非洲中部。每年7月初,上游地区暴雨引起山洪进发,水位高涨,大量浑浊的河水下泄,这时河水就溢出河床。9月水势最大,淹没全部谷地,形成一片泽国。直到10月底,雨季过去,水位才随之下降,河水不再溢出河床。在泛滥期间,沿河农田不仅得到充足的灌溉,而且堆积了一层肥沃的淤泥,对谷物的生长非常有利。因此这个气候干燥的地区,竟成为植物的乐园、古代著名的谷仓。    但要充分利用尼罗河雨季水量充沛的有利条件,还须付出辛勤的劳动。下游三角洲沼泽地区需要解决排涝问题,上埃及的干旱地区需要引水上岸。因此,只有兴修水库、筑坝开渠,才能保证埃及各地水源终年不竭。所以埃及人民自远古时代就已掌握了修建水利系统的技术,把上埃及大片干旱地区变成了良田沃野。另外尼罗河还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直贯南北,像一条长长的纽带一样把上、下埃及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全国的统一。    在距今约两万年前,尼罗河谷两岸高地就有人类居住。在旧石器和中石器时代(距今约12000至1万年前),埃及的气候和现在相比,相对的温和湿润,水草繁茂,宜于人类居住。后来气候日益干燥,河西一带逐渐成为大片沙砾。约自公元前6千纪至前5千纪,古埃及人民开始逐渐移居于尼罗河谷地,经营农牧。这时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新石器时代,尼罗河谷地的白达里是新石器时代古埃及农业文化的遗址。    古代埃及人大概含有东非和西亚两种不同种族的血缘基因,他们的语言属于塞姆一哈姆语系中的一个语族。从流传下来的图画和已发现的骨骼化石来判断,古代埃及人体格壮大,肤色黝暗,头发浓黑而富有光泽。现代埃及人则属于阿拉伯民族,是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与本土居民逐渐融合而成的。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形成    大约在公元前5千纪,埃及人已经进入了定居的原始农业时代,各地广泛兴修水利,种植小麦、大麦和亚麻等作物。最初使用的农具是木锄,以后又发明了木犁,用牛拉犁耕地。但是当时耕牛数量很少,且驯化、繁殖比较困难,在很长的时间里,锄头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农具。尼罗河东西两侧高山的石灰石、花岗岩和玄武岩数量庞大,古代埃及人用其制作工具和器皿,也用作建筑的材料。在尼罗河谷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石刀、石簇、石斧、石镰等工具。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进入金石并用期,出现了铜器。从这个时期坟墓中发现的刀、钻、斧、锄等工具来看,冶炼技术已相当发达。    古埃及的社会组织的单位在进入金属器时代后,已由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公社变为集体劳动为基础的农村公社。村社长期保持闭塞,所有制形式属于集体的性质。土地、水源、水利为村社所有。但是,它的管理机构已经具有凌驾于一般公社成员之上的权力。村社会议由少数富裕成员组成,长老居于支配地位。随着村社内部的贫富分化越来越悬殊,掌握领导权的上层分子经常侵犯一般成员的利益,占有较好的份地,拥有较多的财富。也有较一般成员更加穷苦的贫民,他们多半是各家族中没有份地继承权的余子,不得不为长子或富有的上层阶级劳动,还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奴隶。另外,贫富不均的现象,还可以从坟墓中的陪葬品看出。普通坟墓中往往只有几件粗糙简陋的日用品;富有者的坟墓中则有很好的墓室,藏着比较精致的用具。富人为巩固自己的支配地位,开始把村社管理机关变为剥削和压迫穷人的统治工具。    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埃及的农村公社逐渐发展为州,是由许多村社联合组成的。埃及象形文字中的“州”字,其象形的部分实际画的是一块由河渠交差划界的土地,可见州最初是一个具有独立灌溉系统的单位。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图腾和州神。在阶级分化日益严重的过程中,各州出现了军队和代表州的旗帜,各州成为一个单独的小国,这是古埃及的国家雏形。全埃及约有40个这样的州,各州之间经常战争,战俘就变成了奴隶。州长职位世袭,拥有祭祀、军事、司法诸权,实际是一个小国君。祭司、军官和在州长指挥下的其他上层人物构成州的统治阶级。这时埃及尚无统一的王朝,历史上称为“前王朝时期”。    埃及的统一    州和州之间长期战争和兼并的结果是形成了北部和南部两个独立的王国。公元前四千纪中叶,北部三角洲地区各州以布陀州为中心,形成下埃及王国。国王戴红冠,尊蛇神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徽。这个王国存在很久,有7个国王的名字留传下来。下埃及王国出现后,上埃及以尼赫布特为中心,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国王戴白冠,尊神鹰为保护神,以白色百合花为国徽。下埃及的文化发展较快,最先出现文字和书写的纸草。但在政治和军事上,它不如上埃及强大。三角洲地区有难以通行的沼泽,各州有很大的独立性,国王对它们不易控制。相比之下而上埃及对各州的控制力较强,国势也较盛。    上下埃及之间战争无止无休,约公元前3000年,最终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灭掉了下埃及,埃及实现了初步统一。统一后国王自称“上下埃及之王”,有时戴白冠,有时戴红冠,有时两冠合戴,象征上下埃及的统一。美尼斯选择他的故土——阿拜多斯附近的提尼斯为首都,以后又在上下埃及的中间建立新都,名日白城,即后来的孟斐斯。埃及统一后在很长的时期内分设南北两仓,号为白仓和红仓,象征统一前的上下埃及,分藏上下埃及的租税。这说明南北两地仍然存在着政治分歧,统一的政治基础还不巩固。    统一后的埃及历史开始有文字记录可考。美尼斯建立的王朝称为第一王朝,从这时起到公元前332年埃及被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止,一共经历了30个王朝。从第五王朝起,就有史学家开始记录各朝国王的名字及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且遵循年代的早与晚。但记录非常简单,类似中国古代的《春秋》。其中一个片断留传到现在,保存在西西里岛帕勒摩城的博物馆里,称为帕勒摩石碑。碑上的记载自前王朝时期的第五王朝,是现存的埃及最古的年代记录。到公元前3世纪,祭司马涅托汇集埃及历代编年史,辑成一书,包括30个王朝,成为后来研究古代埃及政治经济的基础史料。但是马涅托的原本早已遗失,只有经后人篡改过的片断保留下来。现今通用的古代埃及历朝的年代,是学者根据这些资料和其他资料推算的,各家的推算并不一致,时代越远差别越大。P1-4

编辑推荐

  畅游文明之海,追踪往事前尘,品味百态人生;  撷取明珠之贝,对案抚今追昔,荡涤千古风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说大国历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