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

出版时间:2007-7  出版社:湖北长江文艺  作者:司汤达  页数:527  字数:404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司汤达,原名玛利·亨利·贝尔,1783年1月23日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市一个富裕家庭。父亲谢吕班·贝尔是个思想守旧的大理院律师;母亲昂丽埃特·加尼翁是意大利人后裔,能阅读但丁和阿里奥斯托的原著。贝尔13岁进本市中心学校接受近代科学和资产阶级思想教育,尤其是在数学教师格罗的教导下,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99年1月,贝尔来到巴黎,准备投考著名的综合工科大学,但奇迹般地卷入了革命洪流,1800年随拿破仑大军进入意大利米兰,1802年又离开部队来到巴黎,专心钻研哲学和文学,对人文主义者拉伯雷、莎士比亚,古典主义散文家拉布吕耶尔,启蒙哲学家和作家爱尔维修、孔狄亚克、卡巴尼斯、卢梭等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06年贝尔重返部队,直到1814年,一直随拿破仑大军征战欧陆,先后参加过德国、奥地利战役,并在拿破仑政府中担任总监、皇室动产和不动产审核员等职。他的笔名司汤达就是普鲁士一个小镇名字的法文译音,该镇是著名古典艺术评论家温克尔曼的故乡。1812年,他随大军抵达俄国,亲眼目睹了莫斯科上空的熊熊烈火和法军败退的情景。拿破仑的赫赫战功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成为他心目中的英雄,他为拿破仑写过一部传记。  拿破仑帝国垮台以后,他侨居米兰,并开始了创作生涯。第一部作品是艺术家传记《海顿、莫扎特、梅塔斯塔斯的生平》(1815),接着出版文艺评论《意大利绘画史》(1817)、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1817)。游记出版时,第一次署上了“司汤达”这个笔名。1821年意大利革命受挫,司汤达被奥地利政府的警告,被迫离开米兰回到巴黎。从1821年至1830年,司汤达在巴黎没有固定职业,他曾两次旅游英国,并在英国报刊上发表批评文章,同时出版《论爱情》(1822)、艺术家评传《罗西尼的生平》(1823)和游记《罗马漫游》(1829)。当时法国文坛正发生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争,司汤达以其艺术家的敏感和胆识,发表文章为业已兴起的浪漫派辩护,抨击守旧的古典主义,矛头直指代表官方立场的法兰西学院。之后,他把文章汇成小册子,以《拉辛与莎士比亚》书名出版(1823—1825).该书被称为现实主义的宣言书。接着,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1827),后又出版代表作《红与黑》(1830)。1831年作者被任命为教皇管辖下的海滨小城契维塔维基亚的领事,从此开始了处境最艰难但也是创作丰收的十年。他在经济困难、疾病缠身、被人监视的情况下,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1839),还有未完成的《吕西安·娄凡》、《拉米埃尔》,自传体小说《亨利·布吕拉》、《自我主义者回忆》等。1841年底,司汤达回巴黎休假。翌年3月20日,从巴黎外交部出来时摔了一跤,跌倒在地,从此与世长辞。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也是法国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两起情杀案。一是1828年10月《司法公报》刊载的格勒诺布尔家庭教师安托万·贝尔德枪杀女雇主;二是他在《罗马漫步》中谈到的巴黎木匠拉法格杀死企图用金钱勾引他妻子的资产者。从拉法格身上,司汤达看到了“闪光”的东西:上层阶级的人们,似乎已失去了伟大感情和行动能力,而在下等阶级里,却保留了这一切。于是他决定将这两个案件融合起来,并加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创作一部有深刻意义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法国弗朗什一孔泰省维利埃尔城为背景,主人公为当地木匠的儿子于连,他自小聪颖好学,深受启蒙思想熏陶,具有反抗精神。19岁那年,他在市长德·瑞那家当家庭教师,因与市长夫人有暧昧关系,被迫离开小城,进了贝尚松神学院学习,后又因院内党派斗争离开省城来到巴黎,给德·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因才华出众,他颇受侯爵赏识,并博得其女儿玛蒂尔德的好感。但正当他沉醉于名利双收的美梦时,一封来自市长夫人的揭发信使之成为泡影。气愤之下,他试图枪杀夫人。但事后得知夫人的揭发信是在忏悔教士强迫下写的,他痛悔不已。在监狱里,他不愿申诉,而且拒绝接待探监的玛蒂尔德小姐,只喜欢与市长夫人相处,最后终于上了断头台。三天后,市长夫人也离开了人世。  小说原取名《于连》,出版时改为更具象征意义的《红与黑》,一般认为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从整体构思来看,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作者旨在“细心地描绘”“19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压在法国人头上的历届政府给法国人带来的社会风气”,可以说,“红”象征着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血和丰功伟绩;“黑”意味着复辟时期的王朝和教会的黑暗统治。第二,从于连的一生来看,他实际上走过了一条“之”字形的道路:作为一个有抱负、有才华的平民青年,他曾想通过“兰工”踏上社会;但是,正如法国作家阿拉贡所说,在复辟时期,贫民子弟三十而立功于战场,跃升将军的愿望已无法实现。而与此同时,他又亲眼目睹了圣职人员的荣耀,萌发了通过披上道袍赫身社会的念头,并身体力行地为之奋斗。但于连本质上是纯真、善良的,所以他没有一直堕落下去,而是在经历了风雨以后,悬崖勒马,回到了最初的“红”上来。如果说,于连最初“红”的理想还带有更多青年人的浪漫色彩,那么在他短暂人生的最后时刻对“红”的认识则已有了升华。第三,从作品的“预言性”场景来看,于连到德·瑞那家当家庭教师前在教堂里看到溅在地上圣水的颜色,以及后来在原先他坐过的地方枪杀夫人,小姐在每年4月30日全身披黑,于连在监狱里关于猎人的“黑”靴子踢翻蚂蚁窝时发出的“火光”的思考等,都带有“红”与“黑”的描写,并富有寓意和哲理含义。  这部作品是19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画卷,全面地展现了当时法国从小城到省城直至京城的贵族、教会、资产阶级和贫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尽管司汤达对拿破仑的事业有这样和那样的看法,但在写作过程中,拿破仑的天才和活力,不断地在他脑海里浮现,不知不觉地,他对拿破仑的崇敬和对波旁王朝的憎恨便在小说中凸现了出来。他看到复辟归来的国王、贵族和教士们,试图用刺刀制止社会舆论,使人民变得愚蠢与顺从,但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一座最使保守派害怕的新的革命火山正在酝酿爆发。法国有三千万人没有选举权,他们在密谋策划,等待暴动机会,这中间有“20万个于连·索雷尔”,因为他们曾目睹“律师的书记员”变为帝国的参议员和伯爵。于连在公共马车上听到有人公开赞扬拿破仑,侯爵小姐也已预感到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  《红与黑》又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性的小说,它描绘了王政复辟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如小说中有个进入监狱和乞丐收容所活动的阿尔佩,此人并非虚构,而是当时的一个改革家,极端右翼分子对他十分敌视。1817年,他受到指控,说他利用到监狱去的机会,放跑两个政治犯。小说大胆地提到了他的活动经历。又如,小说指出圣体会在波旁王朝复辟中起了重要作用,述说它如何在巴黎和外省暗中支持极端右翼分子,巩固天主教会的地盘。弗利赖副主教、马斯隆本堂神父和卡斯塔奈德神父都属于圣体会,瑞那夫人的告密信就是在圣体会教士的唆使下写出来的。《国王驾临维利埃尔》一章也来自当时的事实:1830年初,查理十世到博莱一勒欧向圣徒遗物祈祷,以扩大宗教影响。小说着力描绘了这个浩大的场面,不能不说是对国王朝圣的辛辣的讽刺。另外,小说大量提到保王派报纸《日报》、《法兰西报》和反对派报纸《宪政报》,从侧面反映了这些报纸的政治作用和影响。复辟王朝时期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向往拿破仑,而统治者却视拿破仑和他的《回忆录》为洪水猛兽。小说对于连偷偷阅读拿破仑的《回忆录》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阶级坐立不安、草木皆兵的精神状态和政治气氛。  《红与黑》对当时社会现实最猛烈的抨击,是在二十二章至二十三章中影射1818年的“币必密备忘录”。当时,极端保王党商议,要求列强对路易十八政府施压,特别是反对通过宪章。同年夏天,极端保王党又策划了所谓“水边阴谋”,企图迫使国王改组内阁,强迫国王让位给阿尔都瓦伯爵未来的查理十世。司汤达将这一史实融入小说,仅将日期改至1830年,内阁首相波利涅克则成为与会者奈瓦尔。他们提出用暗杀或大屠杀的手段来维持政权,最后一致同意让神圣同盟进行军事干预,复辟王朝的卖国行径于此暴露无遗。小说对神学院的种种描写,也是最有揭露性的篇章之一。神学院和教会充满着阴谋及勾心斗角。于连因是正直的天主教会彼拉神父的心腹,便成了另一派的眼中钉,受到种种打击和迫害。一次,狡黠的神父诱使于连背诵维吉尔、贺拉斯等不敬神诗人的诗篇,但反过来却指责他在无用和有罪的研究中浪费时间。这无疑是对传统宗教及其罪恶的绝妙讽刺。作者对侯爵府第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社会的画面。作为这幅图画中心人物的侯爵,上通宫廷,得到国王恩宠,下连省城和小城,是贝尚松最富有的地主;一方面与国外反动势力勾结,企图引狼入室,另一方面又与反动教会势力有着密切联系,试图对人民实行暴虐统治。另一贵族人物德·瑞那市长,兼有贵族的狂妄和资产者的贪得无厌。他发现夫人与于连有暧昧关系,本想一休了之,但转念一想,妻子是一笔可观财产的继承人,便忍气吞声,甘戴绿帽。  《红与黑》的突出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主人公于连的形象。于连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的性格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历了反抗一妥协一反抗这样的变化。初出茅庐的于连,虽说也羡慕贵族的豪华生活,看到圣职人员的荣耀也曾产生过仰慕之心,但由于他出身卑微,从小被父兄视为累赘,又受过谢朗神父和拿破仑退休军医的熏陶,有较多的平民意识和自尊心。他不仅不愿接受别人的恩赐,无法忍受市长的训斥和蔑视,还敢于提出请假,并以占有市长夫人作为报复。神学院内的派系斗争、相互猜忌和尔虞我诈,使他逐渐地认识到社会的丑恶,并决心伪言矫行、忍辱负重,用两面派手法对抗社会。进入巴黎以后,于连的内心矛盾斗争更为激烈。为了往上爬,他攀龙附凤,煞费苦心地博得侯爵小姐的爱情;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甚至参加黑会,出卖灵魂。仕途的顺利,侯爵的重用,女人的青睐,使他飘飘然陶醉在“音乐、花朵、美女”之中,愿为给他勋章的政府肝脑涂地。但是,于连不可能彻底出卖灵魂,在“阴谋伪善的中心”,他仍然保持一定的清醒。他深知,侯爵虽然‘器重”自己,却只不过把他当做一只好玩的“长毛猎狗”,小姐对他也并无真情实意,他不得不时时提防明枪暗箭。监狱中的反省,是他浪子回头的转折点,他终于认清了社会的本质,最后选择了死而不是生,表明了与上流社会决裂的决心。  于连也是‘性格分裂”的人物。他是十分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他既充满激情而又冷静,既要确立自主,又时时表现出屈从和依附。他带着受过教育但又很穷的小资产阶级年轻人的独特情欲和冷酷感情踏入社会,曾以不凡的勇气、激情、自尊和胆量与命运进行抗争。但他不是命运的宠儿,每一次努力都在即将达到胜利彼岸时成为泡影。于连的失败,除了社会、时代因素之外,正是这种复杂性格所致。截然矛盾的性格的相互冲哭、相互消长、相互转化,既能鼓起他的勇气与激情跟社会抗争,同时,也牵制了他的斗争力度。所以,有时他会像躁动不安、举足奔腾的烈马,毫无畏惧地为实现欲望而奋不顾身;有时却像十足的懦夫自暴自弃;当他为自己以咄咄逼人的姿态打进贵族圈子而沾沾自喜时,一种纯真之情便立即谴责自己因野心而丧失了天良。于连是有才华的,种种迹象说明,他有可能跻身于上流社会;他也曾想改变初衷,投靠他们,但理智最终使他认清了社会的丑恶,真诚促使他保持了纯洁的本性。  于连还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典型.但他既不同于只求温饱的庸人,也不属于甘愿出卖灵魂、最终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的渣滓,他是有理想、有抱负、不满现状、要求民主平等、富有反抗精神的‘理想型”青年。于连的悲剧告诉我们:在复辟时期,一个有进取心的平民青年,试图通过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却又不愿厚颜无耻地讨好主子,丧尽天良地利用他人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肩章,最终只能成为上流社会的‘局外人”。于连在法庭上的一席话,揭示了这一真理。  《红与黑》的杰出艺术成就还表现在一系列写作手法的革新。其一,在结构上,小说继承了《汤姆·琼斯》的布局手法,以于连一生的仕途、爱情为发展线索,重点描写了他在小城、省城、巴黎和监狱四个场景,在写法上又克服了《汤姆·琼斯》拖沓的弊病,而形成了主干明显、疏密得当的结构特征。而且,《红与黑》已摆脱了纯粹按照“时间的延续”安排情节的格局,向着“空间”长篇小说过渡,显示出作者对“传统情节”的藐视和对作品“内在节奏”的重视。作品所表现的是1830年这样一个“特定时代”的“空间”的“心灵变化”,而时间、地点的迅速变换,人物的忽隐忽现,对话的紧张不连贯等,更增添了作品的现代因素。于连得知夫人的揭发信,一怒之下赶往家乡教堂枪杀夫人,在当时的交通情况下,从巴黎到小城,非得三四天,甚至一周才能到达,而一个人的亢奋情绪怎能持续如此之长?这一情节所造成的时空多层化,无疑使小说平添了现代小说‘心理结构”的特征。其二,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说采用了个性化手法,展现了于连这个经典人物形象之外的众多既有个性又有某一类型性格的人物。如在市长、瓦尔诺、老索雷尔等人的利欲熏心、拜金主义、市侩习气中,又可以发现市长的迂腐,瓦尔诺的飞扬跋扈,老索雷尔的锱铢必较。在同是与于连有恋情的夫人和小姐之中,我们看到,由于年龄、地位、处境的不同所造成的性格差异,有三个孩子的夫人,她的爱情是在封建和宗教观念的恐惧、挣扎中度过的;而浪漫、任性的小姐,她大胆、疯狂,反复无常,追求的是不同寻常的爱情。作品也十分重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于连所以对教会发生兴趣,是与他亲眼目睹复辟王朝时期圣职人员的荣耀分不开的。其三是杰出的心理描写。《红与黑》的主要艺术魅力,是对人物行动时的深刻心理分析。作者将他的小说当作思索的媒介,时而发表反论,时而又用他的道理进行挑战。他的‘心理分析”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小说的特点,作者大体上是站在“主宰”的地位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但与此同时,作者也有意无意地退出“主宰”的地位,或让作品里的人物自己说话,或通过登场人物的观察来展现另一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一变化是不可忽视的。  在今天,《红与黑》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一百多年来,它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多次被改编为戏剧、电影。有关它的研究文章和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费迪曼教授所说:“司汤达的《红与黑》已显示了20世纪小说的方向,进入这本书中,我们就会感受到只有第一流的心理小说家才能给予的震撼,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富真实感的精神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教授  许光华  2006年7月

内容概要

《红与黑》的杰出艺术成就还表现在一系列写作手法的革新。其一,在结构上,小说继承了《汤姆·琼斯》的布局手法,以于连一生的仕途、爱情为发展线索,重点描写了他在小城、省城、巴黎和监狱四个场景,在写法上又克服了《汤姆·琼斯》拖沓的弊病,而形成了主干明显、疏密得当的结构特征。而且,  《红与黑》已摆脱了纯粹按照“时间的延续”安排情节的格局,向着“空间”长篇小说过渡,显不出作者对“传统情节”的藐视和对作品“内在节奏”的重视。作品所表现的是1830年这样一个“特定时代”的“空间”的“心灵蛮化”,而时间、地点的迅速变换,人物的忽隐忽现,对话的紧张不连贯等,更增添了作品的现代因素。于连得知夫人的揭发信,一怒之下赶往家乡教堂枪杀夫人,在当时的交通情况下,从巴黎到小城,非得三四天,甚至一周才能到达,而一个人的亢奋情绪怎能持续如此之长?这一情节所造成的时空多层化,无疑使小说平添了现代小说“心理结构”的特征。其二,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说采用了个性化手法。展现了于连这个经典人物形象之外的众多既有个性又有某一类型性格的人物。如在市长、瓦尔诺、老索雷尔等人的利欲熏心、拜金主义、市侩习气中,又可以发现市长的迂腐,瓦尔诺的飞扬跋扈,老索雷尔的锱铼必较。在同是与于连有恋情的夫人和小姐之中,我们看到,由于年龄、地位、处境的不同所造成的性格差异,有三个孩子的夫人,她的爱情是在封建和宗教念的恐惧、挣扎中度过的;而浪漫、任性的小姐,她大胆、疯狂,反复无常,追求的是不同寻常的爱情。作品也十分重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于连所以对教会发生兴趣,是与他亲眼目睹复辟王朝时期圣职人员的荣耀分不开的。其三是杰出的心理描写。《红与黑》的主要艺术魅力,是对人物行动时的深刻心理分析。作者将他的小说当作思索的媒介,时而发表反论,时而又用他的道理进行挑战。他的“心理分析”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小说的特点,作者大体上是站在“主宰”的地位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但与此同时,作者也有意无意地退出“主宰”的地位,或让作品里的人物自己说话,或通过登场人物的观察来展现另一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一变化是不可忽视的。    在今天,《红与黑》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一百多年来,它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多次被改编为戏剧、电影。有关它的研究文章和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费迪曼教授所说:“司汤达的《红与黑》已显示了20世纪小说的方向,进入这本书中,我们就会感受到只有第一流的心理小说家才能给予的震撼,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富真实感的精神内涵。”

作者简介

  司汤达,(1783年-1842年),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

书籍目录

上卷  第一章 小城 第二章 市长 第三章 穷人的福祉 第四章 父与子 第五章 买卖成交 第六章 烦闷 第七章 亲和力 第八章 小小风波 第九章 乡间一夜 第十章 身为下贱心比天高 第十一章 夜色茫茫 第十二章 旅行 第十三章 网眼长袜 第十四章 英国剪刀 第十五章 鸡鸣 第十六章 翌日 第十七章 首席助理 第十八章 国王驾临维利埃尔 第十九章 思想招致痛苦 第二十章 匿名信 第二十一章 与当家人的对话 第二十二章 1830年的行为方式 第二十三章 一位官员的苦恼 第二十四章 省会 第二十五章 神学院 第二十六章 人世间富人缺少的是什 第二十七章 初试人生 第二十八章 迎圣体 第二十九章 第一次提升 第三十章 野心家下卷  第一章 乡居的快乐  第二章 初入上流社会  第三章 第一步  第四章 德·拉莫尔府  第五章 敏感的少年,虔诚的贵妇  第六章 说话的腔调  第七章 痛风病发作 ……

章节摘录

  一位品行端方、光明磊落的神父,对于众村民来说,实在是上天的恩赐。  ——弗勒里①  维利埃尔的神父,虽然已年逾八旬,然而由于山区清新的空气,依然身板硬朗、意志坚强。他有权随时巡视监狱、医院,甚至贫民收容所。时钟刚敲过六下,阿佩尔先生就带着一份巴黎方面写给神父的介绍信来到了小城。他很机敏,知道这儿的居民喜欢寻根问底,所以将抵达的时间安排在清晨,而且一到,就直赴神父的宅邸。  读着法国贵族院议员,本省最大的富豪,德·拉莫尔侯爵的来信,谢朗神父陷入了沉思。  “我年事已高,又颇受百姓爱戴,”他低声自语道,“谅他们也不敢对我怎样!”  他立即转身望着巴黎来的先生。神父虽然已八十高龄,两眼却依然炯炯有神,闪烁着神圣的光芒。那神情表明他乐意接受一个多少要冒点风险的高尚行动。他说:  “请跟我来吧,先生,但是不管我们会看到什么,当着监狱看守,特别是贫民收容所管事的面,千万别发表意见。”阿佩尔先生明白他遇上了一个刚毅、坚强的人。他跟着这位可敬的神父,参观了监狱、济贫院和贫民收容所,询问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尽管回答常常是风马牛不相及,他还是默默听从,不敢有半点异议。  参观持续了好几个小时。谢朗神父邀请阿佩尔先生与他共进午餐,但阿佩尔先生推说要写一些信件,因为他不想再麻烦这位豪爽仗义的朋友了。约莫三点钟,两位先生参观好贫民收容所后,又折回监狱。在大门口,他们碰上了监狱看守,一个六英尺高,长着两条罗圈腿的巨人。由于恐惧,他那张本来就不甚雅观的脸显得更加难看了。  “哟!神父,”他一见谢朗神父便开口说道,“您身边的这位不就是阿佩尔先生吗?”  “是又怎么样?”神父说。  “是这样的,昨天我接到一道最严厉的命令,是警察局长派一名宪兵骑着马,估计是跑了一整夜送来的,命令中说,不准阿佩尔先生进入监狱。”  “我承认,努瓦鲁先生,跟我在一起的这位旅行者确实是阿佩尔先生。但是我有权在任何时候进入监狱,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而且我还有权让任何人陪同。这一点难道你不知道吗?”  “是的,谢朗神父,”监狱看守垂着头低声说道,那情形活像一条怕挨棍子而勉强屈从的巴儿狗,“不过,谢朗神父,我是有老婆孩子的,如果有人告发我,我的饭碗就砸了,我可是全指望它养家糊口的呀。”  “要是我丢失了职位,也会很难过的。”心地善良的神父答道,声音已变得焦虑不安了。  “那可大不一样!”监狱看守反驳道,“众所周知,谢朗神父,你每年有八百法郎的收入,还有一份上好的产业!”  这就是事情的原委。然而维利埃尔的居民却喜欢添枝加叶、妄加评论,使这一故事传出了许多不同的版本。两天来,这些故事已激起了人们种种怨恨的情绪。此刻,它们又成了德·瑞那夫妇争论的主题。那天早上,德·瑞那先生与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先生一起来到神父的家里,用最强烈的措辞表达了他们的不满。没有后台庇护的谢朗神父听出了他们话中的全部含义。  “好吧,先生们!我将成为附近地区第三个在八十高龄被革除职务的神父①。我来这里已经五十六年了。当初,这儿还只是一个小镇。我几乎给城中的每一个居民行过洗礼。我曾经为年轻人的祖辈主持婚礼,现在又天天给这些青年人主持婚礼。维利埃尔就是我的家。一见到这个客人,我就想到:‘这个巴黎人可能真是个自由党人,这些人实在是太多了,但他对穷人和囚犯又有什么害处呢?’”  德。瑞那先生,尤其是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先生的谴责越来越激烈,终于使老神父忍无可忍。他以颤抖的声音喊道:  “好吧,先生们!你们撤我的职好了!撤了职我还是要住在这儿。众所周知,四十八年前,我继承了一份地产,每年有八百法郎的进款。我可以靠这份收入谋生。先生们,我担任这份职务,没攒下分文钱财。因此,当有人谈到要撤除我的职务时,我并不感到害怕。”  德·瑞那先生与夫人的关系一向是相当和睦的,但是却不知如何回答她好几次怯生生地向他提出的问题:“这位巴黎来的先生究竟会给罪犯造成什么危害呢?”  他正想发作,却听到夫人惊叫了一声。原来他们的第二个儿子此时已爬上了挡土墙,并在墙面上撒腿奔跑,全不顾墙面比另一侧的葡萄园高出二十多尺。德·瑞那夫人不敢朝孩子喊叫,生怕受惊的孩子摔下墙去。孩子却觉得自己武功了得,扬扬得意。当看到母亲已吓得脸色惨白时,他急忙跳到散步道上,向她奔了过去,照例挨了母亲一顿臭骂。  这一意外的插曲使夫妇俩改变了话题。  “我决定把锯木匠的儿子小索雷尔雇到家里来,”德·瑞那先生说,“让他来照管孩子,那些孩子越来越淘气,我们已管不住了。他是个青年牧师,懂拉丁语,孩子们可以向他学到许多东西。而且据谢朗神父说,他性格坚强。我准备给他三百法郎,而且兼管膳宿。只是对他的品行,我一直心存疑虑。因为他是那个老外科医生的宠儿。此人得过荣誉勋章,靠着一点表亲关系寄宿在索雷尔家。实际上这家伙很可能是自由党人的一个密探。他曾说我们山区的空气有益于他哮喘病的康复,但我们却没有看到过确凿的证据。他曾参加过拿破仑在意大利的各次征战。据说,还对拿破仑称帝投过反对票①。这个自由党人教小索雷尔学拉丁文,还把随身带来的许多书籍赠送给他。因此,本来我是做梦也不会想到让一个木匠的儿子来管教我们的孩子的。但就在我和神父之间爆发了那场使我们永久为敌的争吵的前一天,他告诉我,小索雷尔为了进神学院,研究神学已经有三年了。所以他不会是自由党人,而且他真的懂得拉丁语。”  “我这样安排,还有别的妙处呢,”德·瑞那先生以一种老谋深算的神情瞟了夫人一眼,“瓦尔诺刚给他的敞篷马车买下了两匹诺曼底骏马,你瞧他那神气劲儿。然而他却没给孩子请家庭教师。”  “兴许他会把我们这位夺走呢。”  “这么说来,你已同意我的计划了。”德·瑞那先生微微一笑,以感谢夫人刚才那个妙不可言的想法。  “好吧,就这么说定了。”  “天哪!亲爱的,你下决心可够快的!”  “这是因为我有气魄。这一点,神父是最清楚不过的,不瞒你说,我们周围尽是自由党人。所有那些布商都嫉妒我,这一点我确信无疑。其中的两三个已发了财。我希望让他们见识一下德·瑞那先生的孩子如何在家庭教师带领下散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与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总体还可以,书的纸张不好!
  •   不错挺好的。。都挺好。。
  •   看透人生,世间虽不至于百态,也可略观其二。
  •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印刷品真不错,上次买的基督山伯爵也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质量都很好。
    当当网从购物到送货整个服务过程都很好,愿意来当当买书!!!
  •   不错,不愧是名著。质也很好,也不是盗版经常在这买书,很合算,而且质量绝对没问题^^
  •   都还不错,是那种文字较多的,所以不建议年龄低的学生读
  •   书还是可以的,印刷也很好,就是封面实在是太旧了,表面有明显的划痕,不过内容印刷还是非常不错的,总体来说还可以,很好。
  •   虽然封面有点旧,但内容也很好。纸质也不错!
  •   很不错!谢谢
  •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世界文学名著典藏本的质量要比全译本差很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