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寻根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长江文艺  作者:陆令寿  页数:325  字数:221000  

内容概要

叙述基层干部的忠诚和奉献,他们的困惑和苦恼;农民群众对党的感恩拥戴,他们的忧虑和期盼;巴山自然风光,土家族的人文风情,每一篇都具有赤诚的情味、浓郁的土味和较高的品味。

作者简介

陆令寿,江苏金坛人,中共党员。曾任武警镇江支队文书,公安部武警干部大队书记员等职务,现任武警湖北总队副政委。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鳑鮍郎》,报告文学《洪波卫士歌》(合作),中短篇小说集《春日迟迟》,短篇小说《根》、《米拉、班长和我》,诗歌《祝福生活》等,其长篇小说《鳑鮍郎》获全军第九届文艺新作品奖、第七届武警文艺一等奖,散文《光荣之家》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1999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银奖,中篇小说《阿根从军记》和短篇小说《米拉、班长和我》等分获武警文艺二等奖,评论《难释的情结》、《“狂雪”的震憾》获《橄榄绿》好作品奖。

书籍目录

序巴山寻根—春天里的日记
记一 2011-3-6周一 晴 一个创造历史的举动
记三 2011-3-9周四 晴 两难选择:放弃出境的机会
记四 2011-3-10周五 阴 闲谈中长知识
记五 2011-3-10周五 阴 当“学徒”从今天开始
记六 2011-3-12周日 晴 组里别开生面的村民恳谈会
记七 2011-3-13周一 晴 听一听农家“良心话”
记八 2011-3-15周三 阴 感受巴东旅游的强劲
记九 2011-3-16周五 雨夹雪 尊重农民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记十 2011-3-17周六 阴 感动着山里人的感动
记十一 2011-3-19周一 晴 喜中有忧
日记十二 2011-3-20周二 阴 入住农户,别样的体验
记十三 2011-3-21周三 雪 山里的那个女娃
记十四 2011-3-21周三 雪 基层干部的苦衷
记十五 2011-3-23周四 小雨 弥补漏缺
记十六 2011-3-25 周六 阴雨 村民大会
记十七(2011-3-26)周六 多云 浪漫的天空
记十八2011-3-27周日 晴 见证一个幸福的家庭
记十九
2011-3-27周一 阴转多云 纠结的事
记二十
2011-3-27晴 周二 意外的发现
记二十一2011-3-30晴 周三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记二十二
2011-3-27晴 周四 全县干得最长的镇党委书记
记二十三 2011-4-1周五 多云 驻点感言
记二十四 2011-4-3 周日 阴雨 镇村干部究竟有多少苦衷
记二十五 2011-4-4 多云 周一 与一个打工仔的后续接触
记二十六2011-4-5 阴 周二 天下妙处多,迷人数画廊
记二十七 武落钟离山在何方
记二十八
2011-4-6周三 阴雨 丢不下那个老太
记二十九 2011-4-7 周四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记三十2011-4-7 周四 阴雨 我只希望她临终前还是说共产党好
记三十一 2011-4-8 周五 阴雨 《毛选》让他亲切
记三十二 2011-4-8 阴 周五 学会用农民的语言与农民打交道
记三十三
2011-4-9晴 周六 我这摩托还从来没有载过你这么大的厅官
记三十四
2011-4-9 周日 晴 心连心 送温暖 表真情
记三十五
2011-4-9多云 周一 大山深处的难处
记三十六
2011-4-9阴有阵雨 周二 山里结下“穷亲”
记三十七
2011-4-15晴 周五 枫乡坡的风情
记三十八
2011-4-15阴有雨 周六 移民的诉说
记三十九
2011-4-15晴 周六 一个基层村干的心里话
记四十
2011-4-15晴 周一 给钱给物,不如感情永驻
记四十一
2011-4-15晴 周二 世界有巴西,中国有巴东
记四十二
2011-4-15阴 周四 拍摄“三万”的记者
记四十三
2011-4-15多云 周五 应对暗访
记四十四
2011-4-15晴 周六 探查十悔洞
记四十五
2011-4-24凌晨 晴 周日 烈火中留下的残疾
记四十六 2011-4-25 晴 周一 面对记者的镜头
记四十七 2011-4-26 晴 周二 酒香不怕巷子深
记四十八
2011-4-27 晴 周三 来之小神农架的呼唤
记四十九
2011-4-28 晴 周四 镇村发展靠“领头雁”
记五十
2011-4-29 晴 周五 听不到鸡鸣狗吠的羌寨
记五十一
2011-4-30 晴 周六 于清太坪镇 战友老乡同事支撑“三万”
记五十二
2011-4-30 晴 周六 截瘫后站起的“中国男人”
记五十三
2011-5-2阴 周一 毕兹卡的撒叶尔嗬撒尔嗬
记五十四
2011-5-3晚 晴 周二 春风传递旅游人的爱心
记五十五
2011-5-4晴 周三 伟大的母亲,平实的生活
记五十六
2011-5-4晴 周四 调动内心的善良
记五十七
2011-5-4晴 周五 向大书,党的大门向你敞开
记五十八
2011-5-4晴 周五 最后一位点校的乡村教师
记五十九
2011-5-4晴 周一 两个全覆盖,铁的要求
记六十
2011-5-4晴 周二 行百里者半九十
记六十一
2011-5-4阴雾 周三 笨鸟先飞
记六十二
2011-5-4晴 周五 一次让人坐不住的推进会
记六十三
2011-5-4多云 周六 抓铁留痕
记六十四
2011-5-4多云 周五 电话覆盖
记六十五 既要有土味,也要有品味
记六十六 “江”与“红”、“思”与“志”的纠错
2011-5-4晴 周一
记六十七
2011-5-17晴 周二 策划一个有意义的活动
记六十八
2011-5-18晴 周三 采访中的故事
记六十九
2011-5-19 晴 周四 天坑让人深思
记七十
2011-5-19 晴 周四 携手武警践行三万
记七十一
2011-5-21 多云 斗胆说说“三万”的得与失
记七十二
2011-5-22 阴雨 周日 奇迹正在这块热土上发生
记七十三
2011-5-23 晴 周一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记七十四
2011-5-24 周二 晴 山村里的狗
记七十五
2011-5-25 晴 周三 白沙坪的后期效应
记七十六
2011-5-26 晴 周四 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盈满泪水
记七十七
2011-5-28 多云 周六 他没有忘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记七十八
2011-5-29 晴 周日 感动三万、感恩三万
记七十九
2011-6-1 晴 周三 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八十
2011-6-3 周五 晴 漏斗户的道歉
记八十一
2011-6-9 晴 说说我们的工作组
记八十一2011-6-16都市回眸
外记一:70、80后念“三万”
外记二:带不走的热土深情
后记:光荣的代表队
2011-5-5

章节摘录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陆令寿  记一 2011-3-6周一 晴 一个创造历史的举动  这次,省里组织“万名干部走万村入万户”活动,局里定我带队。张达华局长对这项工作很重视,专门召开局党组会议研究,确定由我带政策法规处童建新处长和钱松华、周实现二位科员,组成工作组,去完成这项任务。张局作在省委、省府通知上专门签了,要我们“争当先进”。党组会上,张局要我表态。我说,这次让我带队去完成这样的任务,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虽然对当先进没有多大把握,但我一定尽力做好。一定当好旅游局的代表队,即使当不了先进,也决不垫底。  会后,张局又单独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有没有困难,并让我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我说,不会有什么,我才从部队转业下来,过去下部队是家常便饭。张局说,那就好。  3月4下午,省里召开“三万”培训大会。洪山礼堂座无虚席。大会先由省委常委张昌尔同志作了主题讲话,尔后,省纪委陈绪国、省委财经办吕江文、省委党校马哲军、省统计局赵继华作了专题讲座。他们的讲话和辅导言简意赅,很有针对性,像是临阵磨枪,不快也要发光呢。特别是张昌尔同志的讲话,听了让人解渴。在部队听领导讲话很多,大都形成了固定的套路。昌尔同志的讲话让人耳目一新。他用自己在大悟县玄坛村进村入户“实战演习”的体会,现身说法,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讲得很精彩,也很实在,举的例子都是鲜活的,像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鱼,活蹦乱跳。比如,他讲的那个残疾农民赵来昌见到工作组说的感激的话,就是农民嘴里说出来的,没有做作的痕迹。还有那个“村姑”席明利也活灵活现。如果下得不深,不实行“三同”,恐怕很难了解到这些真实的人和事。昌尔同志不仅教了思想,还教了方法。特别是怎样与农民兄弟打交道,既要遵守规定和原则,又不能死板教条。比如,在农民家吃饭,你如果当场给钱,农民兄弟就觉得太见外,事实上,现在的农民也不缺一顿饭钱,你去他家,他感觉很是荣耀,毕竟是省上的领导。倒不如记好账,临走时交由支书去办。还有规定不准喝酒,人家那么盛情,弄一桌子菜,你楞是不喝,这不是不给面子吗?但不喝高档酒,就喝农民自家酿的苞谷酒。喝酒里面也有学问,也是工作哩。一顿酒喝得好,能喝出感情和友谊。但不能喝高失态。还有,如何办实事的问题,昌尔同志说,不搞“规定动作”,只有“自选动作”,不能许诺过多、过高,说了就要办到,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一上来就把群众的胃口吊得很高,事后又做不到,那不是开空头支票吗?这样的事不能做。  昌尔同志的体会是深刻的,在讲到这次要“两个覆盖”时,动情地说:“解放这么多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应该把所有老百姓家访一遍,应该把党的关怀送给每一个农民家庭,不是要让他们感动,而是要尽我们的责任”。这话讲得多好,简直振聋发聩!还让我感佩的是,昌尔一行冒着早春的乍暖还寒,白天走访劳作了一天,晚上还坐在农家的被窝里写“民情日记”,这真的是在给我们放样子。  我们工作组所去的地方是巴东的清太平镇和沿渡河镇。这两个地方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巴东县城我在部队去过,因为那儿有我们的武警中队,可这两个镇从未涉足。但从方位上判断,那儿是深山老林,山高坡陡,路途遥远。要完成好这次走村入户的任务,正像有同志所说,是一次苦差使。不仅对我们的能力素养、思想作风是个考验,更是对我们意志难得的磨炼。虽说自己也是从农家走出来的,但离开那片土地也快有四十年了,农村的一切都已经变得十分模糊。这次有这么个机会亲近农村,零距离接触农民,也是一次寻“根”,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根在农村。苦肯定要吃,但我相信这个苦吃得值得,它将成为生命的财富储存在我记忆的仓库里。  昌尔同志说,这次走村入户是新时期湖北群众工作和农村工作的创新之举,大家做的是创造时代和历史的工作。我的认识虽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但作为一个年过半百之人,能够见证并参与这一壮举,实乃今生之大幸。  为了作好下基层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我与童建新和工作组的其他同志一起商量,制定了个详细的工作方案。今天一上班就与张局预约,向张局汇报。一是汇报省里培训的精神,二是工作的打算,三是听取张局长的意见。  张局长在听完汇报后说,这次为什么派你们几个人去,而不派其他人去?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你们几个除了陆局长以外,大都很年轻,年轻人要接受锻炼,有益于成长。下乡很辛苦,生活没有规律,有时候要到两三点吃午饭,九十点钟吃晚饭,我下去时,这是常事。要一户一户地跑,多了解一些基层的真实情况,老百姓的话要多琢磨,他们不一定直接讲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但会讲哪些事怎么办才好,实际蕴含着科学发展观的道理。关于办实事,张局说,要从实际出发,少花钱,多办事,办群众高兴和满意的事。在说到准备为残疾人买轮椅时,张局说,这个不太符合山区的特点,轮椅在山区很不适用。不要书生气,想当然。到了那儿以后,看看实际情况再拿个详细的方案。张局长是从鄂西成长起来的干部,当过县委书记,吃过农家饭,干过农家活,对农村基层情况了如指掌。他又说,陆局来的时间不长,大家要多支持陆局的工作。最后,他提了四条要求,一是生活上要优待,二是要遵守纪律,三是要带好队伍,四是要争先创优。我什么时候去,你们发个信息。  下午,我们开了个工作组全体成员会议。  建新同志详细讲解了计划,其他同志就如何搞好这次走村入户提了建议。我就如何搞好“三万”提了一些要求,一是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共事的机会,同坐一条船,同乘一趟车,凝成一条心,形成一股劲。二是要明确任务,弄清下去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要做到“五个千万”:搞“三万”,融入千军万马;送政策,道尽千言万语;办实事,吃尽千辛万苦;看实况,跑遍千山万水;送温暖,走进千家万户。大家一定要有吃苦的精神准备,心要想到,话要说到,腿要跑到。高效精干,日事日毕。三要从严管理,严肃纪律。愉愉快快下,安安全全归。  经典语段  我问老谭以前都干些啥?谭祖林呷了一口茶,把茶沫子吐到地上,说,以前做小生意,在清太坪镇摆过菜铺,开过小餐馆,有了点来源下决心养猪。我看他讲话时一副自信的样子。我说,你希望上级给为你们养殖提供什么方便。他说,最好是贴息贷款。要改变面貌,要致富,最需要什么?最需要是观念的改变,看谁好了,不能眼红。关键是大家都要好。就像一杯酒,如果大家都争着喝,必然会引发纷争,如果每人都有一杯酒,就不会去争。也像这挂着的腊肉,家家都有,就不希奇。过去大集体时,谁家有腊肉可能会被偷,现在呢,猪肉当白菜,一点也不稀奇。我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我也给你提供个信息,在白沙坪,有个150的养猪大户,叫张平,兽医出身,他的养殖各方面都成规模了,你有空去取取经。他说,求之不得。  离村委会还一段路,就见妻子坐在小桌椅上晒太阳,与小钱他们聊天。妻子见我从摩托上跳下来,看了好半天,说你怎么弄成这样,像个老农民。我拍了拍身上的灰,说,这不是挺好的吗?瘦了,瘦多了,脸盘都小一圈了。我说,正好减肥。妻子看我那样,很心疼。  昨天,我跟妻子说这儿有门“亲”要去认。她说,知道,你在电话里不是说了啊,就是那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小女孩吧。我说,是,那你陪我一起去认亲。好啊,总不能空手去吧。当然不能。妻子说,他家有两个孩子,得买两份学习用品,给个红包。我说,行,就照你办。你不支持,这门“亲”也认不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近日,省旅游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陆令寿在巴东县开展"三万"活动时写的一本民情日记《巴山寻根》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今年3月,陆令寿一行深入巴东清太坪、沿渡河两乡镇,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足迹遍及巴山深处的千沟万壑,把党的惠农政策送到了千户村民家中,并用镜头、笔记本,真实详尽地记载了巴东的人文风情、社会现状、民情民生以及自己的深切感受等,汇集成一本20余万字的民情日记,其中50余篇日记在各级报刊和网络媒体上发表。  ——《恩施新闻网》

编辑推荐

  《巴山寻根》是省旅游局副局长陆令寿所著的一本民情日记。2011年3月,陆令寿一行深入巴东青太坪沿渡河两乡镇地区,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的活动,他的足迹遍及到巴山的千沟万壑,把党强农惠农的政策送至1104户村民的家中,并且用镜头和笔记本记录了这次活动的情况。《巴山寻根》一书中真实详尽地记载了巴东的人文风情和社会的现状,展现了巴东地区的民情民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书中部分内容曾被人民网、荆楚网和《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刊载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巴山寻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