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点评 图像与本质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耿涛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作者:耿涛  页数:173  
Tag标签:无  

前言

梅洛一庞蒂在其《知觉现象学》的前言中一开始这样写道:“什么是现象学?在胡塞尔的最初著作出版后的半个世纪,还要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是离奇的。然而,这个问题远没有解决。”①“然而”,一个世纪过去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所有的迷惑都突出地源于现象学运动内部的隐逸并且激烈的纷争,我们可以合理地将其理解为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纷争——就两者分别充分地突显出纷争的两极而言。所有的现象学家都认同这样一句话:“回到实事本身。”这句话原是胡塞尔因着当时新康德主义者的“回到康德本身”而相应地提出的。这当然不是针对康德;他的意思是,无论是康德还是哲学史上任何思想家的论说都始终处于莫衷一是的危机状态中,这个危机已经以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等思想态度明显地表现出来。既然每种思想都在坚持着自己的真理性,而所有的思想都并存于我们的思想史之中,那么显然,思想,从来都是并且只是一种(柏拉图所说的)“意见”。无可置疑,这个危机直接宣告了实体形而上学的终结。胡塞尔当然深深体会到这个危机;但是他从来没有停留于单纯地“品味”这个危机,而是始终相信:世界、以及人必得有其自身的意义。否则,人为什么还要继续活着便成了问题。

内容概要

  根据胡塞尔的分析,一个完整的图像意识是由三个客体化立义的内在统一来完成的,即图像事物立义、图像客体立义和图像主题立义。就图像事物而言,我们具有的是一个普通感知,我们得到的是一些色块、线条,画布等等。在这个立义中,我们还没有看到“图像”,而图像客体立义就使这样的一个“图像”显现出来。它使我们在面对(比如说)一幅油画时,看到一个或生动、或呆板、或清晰、或模糊的“像”。这个立义并不是一个感知,而是一种想象;但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想象——而是一种奇特的“感知性想象”。因为它被天然地编织进一个“图像主题”。图像主题立义是一种想象,它在图像意识之中也不是普通想象,因为它是一个“不显现者”,即我们并不是在看图像时直接想象到一个处于想象中的感知的“现实之物”。图像主题与图像客体立义处于一种内在的相互作用、相互成全的交织之中。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另一个也不能发生。

作者简介

耿涛,笔名屋子,1976年生。1995-2005年,保送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文史哲试验班,师从黄克剑先生,先后获文学学士(1999)、哲学硕士(2oO2)、文学博士(2oO5)。创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文学刊》。有书法、篆刻作品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展出(1996)。现为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讲授“西方文论”、“书法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专题”等课程。《问道》辑刊编委、“西方经典文论导读》编委、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图像与本质——胡塞尔图像意识现象学辨正))获2oo6年度“熊伟青年学术奖”。在((哲学研究》、《问道》、《德国哲学》、(《东南学术》等刊物发表论文十数篇。学术兴趣主要为现象学、美学、中西文化比较。

书籍目录

前言/15简要的引论/24第一章 胡塞尔图像意识理论的“三重构造”/26第一节 图像事物/27第二节 图像客体/28第三节 图像主题/31第四节 三个立义的统一:模像性/38第五节 图像与符号/46第二章 对图像主题的否定/52第一节 图像意识与表象客体化——胡塞尔对图像主题的预设/53第二节 图像意识中的两种“再现”/58第三章 修正后的图像意识结构/66第一节 “场域叠合”的失败(是否具有图像场域?关于感知的一个错误思考。对图像意识问题的一个错误解决)/66第二节 对感知立义中的“感觉材料”的再认识/73第三节 物执一象执/79第四节 模糊感知(普通感知一图像意识的中间型态)/84第五节 图像意识作为“二重构造”/85第六节 象之像化:图像意识自立/90第七节 两点重要的补充/94一、感知不能作“二重性”区分/94二、图像的“不清晰”等特性不是图像意识自立的原因/95第四章 或性保留/97第一节 现象学即本质学/100第二节 本质的谈论问题:关于柏拉图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倾向/106补充:“洞穴比喻”中的象执(想象自己成为一棵树)/114第三节 “同一性”与“这一个”/,117第四节 或性保留/121第五节 完满与祈向:价值/125第五章 图像审美/130第一节 :胡塞尔的自我修正(叙事客体问题)/134补充:一个重要的转换:戏剧舞台——+影视屏幕/138第二节 叙事艺术审美中的设定问题/140第三节 绘画的本质/,145补充:关于抽象表现主义的“描画本质”/152第四节 朴与雅/153余论/157一、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根本问题/157二、“对……的意向”与“在……之中”/159三、超拔与存在之沼/162参考文献/166后记/171

章节摘录

插图:以上的基于感知场域的“场域叠合”解释了图像意识自立。在整个解释的过程之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所谓“图像主题”的参与。那么我们问:这个解释成功地解决了图像意识自立问题并且排除了图像主题吗?对此,我们没有权利简单地回答。经常地,一些看似成功的解决方式其实已经使自身处于危险的境地之中。“明证的所与物是坚忍性很强的,它们让理论在自身中流过而依然如故。”①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这个解释。我们知道,图像主题就是一个与“图片场域”中的东西相类似地对应着的一个感知场域的想象(当下化)。这里,没有直接地让我们在场域叠合的解释之中“看”到图像主题的显身。但是,我们要在此追问:何谓图片场域?如果一个感知场域乃是“源初”的,是我们与“世界”的原始契约,如果这个概念能在我们的生存之中找到其确定无疑的根据的话,那么,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一个根据,这个根据可以使有别于感知场域的其他场域建立起来?场域是什么?场域是主体首先地已经挺身于其中的那个东西。据此,我们还能在什么其他的意义上找到其他的场域的建立呢?那么,如果说还有有别于源初的感知场域的其他场域的存在,我们必然地要将那些“其他”场域建基于我们总已经首先拥有着的并一直拥有着的我们总已经“在”其中的感知场域之上。据此,一切其他场域(包括图片场域)都必然地通过感知场域而开出。那么,这里所说的“通过感知场域开出”意指何谓?这个意思无非是意味着其他场域必然地非当下地具有着感知场域的特性。在“图片场域”这里,就意味着图片场域自身是感知场域的当下化。也就是说,我们所具有的图片场域是并且必然地是对感知场域的想象。惟有如此,我们才可能具有一个“图片场域”。

后记

几年前,藉着阅读胡塞尔我走进现象学的殿堂。胡塞尔给予哲学之“严格科学”的承诺令人神往。但是,在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的提示下,我迷惑了,对那“严格科学”的承诺也产生了根本的怀疑。那“回到事情本身”不正是因为其“回到”而根本地与“本身”产生了“距离”么?而前主题化的“存在领会”不才真正地守持着“本源”吗?思想裂变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经过了一段痛苦的日子,我义无返顾地离开了胡塞尔而走入海德格尔的“世界中”。不过,那之前的对“严格科学”的神往、兴奋也就随之云散了。我甚至觉得,哲学,不过是门艺术。于是,我依着存在哲学的思路进行着自己的科研计划。事情的再度变化出现在我对“图像”这个饶有趣味的话题的思考中。本来,所拟订的题目是“图像:现象学与后现代主义”,我准备通过图像问题对现象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内在的思想渊源进行探讨。但是当我关注到胡塞尔所讲的图像意识中的“模像”问题时,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但是这个“吸引”却源于对“模像”的怀疑。记得当时,我看着妈妈的照片,自问:我真的是只有把那不在“此”显现的亲切的妈妈之“象”内在地编织进在“此”显现着的“象”中,我才看到了“像”吗?就像着了魔一样,我整天在思考着这个“模像”的问题。甚至,在熬夜的清晨面对洗手间的镜子时也在不断地毫无自恋地盯视着那镜中的“我”。于是也就有了论文最后那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在镜子中看到了‘我’,每个人从来都没有‘直接’看到‘我’,我看到的只是‘我’的图像。

编辑推荐

《邓晓芒点评·图像与本质:胡塞尔图像意识现象学辨证》: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中国教育也是世界各国教育的最高阶段。博士论文则是博士研究生成果的最后集成。博士论文是如何写成的呢?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博士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呢?他们是如何指导博士论文写作的呢?如果你正在关心这个问题,本从书应能给你恰当的解答。本丛书所收博士论文全部由邓晓芒教授点评。邓晓芒教授,现供职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长期从事西方古典哲学研究与教学,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名师出高徒。邓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肯定是高徒。他特别推荐点评的这些博士论文当然也就绝非一般。看看这些论文研究的题目也就知道,这绝非一般学人敢轻易涉猎之领域:《论康德的知性与理性》(易晓波著),研究的是康德哲学中最重要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基本概念;《古典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朱学平著),述说的是青年黑格尔思想形成与转变过程,这对黑格尔研究极其重要;《哲学、语言与生活》(苏德超著),谈论的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这对理解20世纪西方哲学的转向意义重大;《图像与本质》(耿涛著),所做的则是胡塞尔图像意识的现象学辨证,这也是个难题,尤其对现象学来说。论文本身的高质量,加上名师进行点评,锦上添花。由名师对博士论文进行点评并汇集成书,这在国内出版界则更是首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邓晓芒点评 图像与本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大概是国内第一篇讨论胡塞尔图像意识(胡塞尔全集第23卷)的论文;但其“第一篇“的历史事实并不意味着这篇论文就是一篇合格的论文——更遑论博士论文了。
      
      首先,在第一章,虽然基本事实都交代了,但胡塞尔图像理论的核心困难并无涉及,例如图像的”物理物“与”图像对象“之间的冲突,”图像对象“与”图像主题”之间的冲突,只有说明了这三者之间的冲突才能触及胡塞尔图像理论的核心及其困难,也即在图像意识之中进行的极为复杂的意向行为或意向性。而且,该文根本就不懂Abbildung和bild之间的区分之于胡塞尔图像理论前后发展的意义,为此第五章基本上就不得要领了。
      
      其次,拜托,就算是你是美学出身的,也烦劳你下点文献的功夫好不?满篇自说自话,不行你稍微看看耿宁和马尔巴赫等人合写的《胡塞尔现象导论》的第5章第一节好不?再不行看看John Brough的论文也行啊?更别说Eugen Fink的东西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