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一家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丹尼斯·布莱恩  页数:368  译者:王祖哲,钱思进  
Tag标签:无  

前言

居里一家在科学上和历史上都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家庭。一方面,他们家在诺贝尔奖的近110年的历史上,几乎空前绝后地共5人6人次登上4项诺贝尔奖的崇高领奖台(其中最后一次是老居里夫妇的小女婿亨利·拉波易斯1965年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接受诺贝尔和平奖)。难怪有人开玩笑地说,今后,如果有谁想增加自己荣获诺贝尔奖的机会,最好改姓“居里”。另一方面,由于西方的观念和各种历史原因,也曾有不少争议(政治上的、私生活上的和其他方面的)围绕着这个声誉辉煌的家庭。这也是这部传记的特色之一,即不避争议和客观评价,并以“一部科学上最具争议家族的传记”作为全书的副标题。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部较全面的介绍居里一家的传记。这里的“全面”不只是指人物的全面,因为从老居里夫妇的小女儿艾芙1939年撰写的第一部《居里夫人传》以后的70多年来,介绍老居里夫妇的传记已不少(至少十余部),而介绍他们其他家族成员的仍不多(尤其是中译本),特别是整个家族的综合传记。这个“全面”也包括它较客观地描述了围绕居里一家的各种争议的来龙去脉和历史背景。因此可作为科学史研究中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一、传记文学的生命力在真实传记作家应该以本书作者和艾芙·居里为榜样。在此,我特别希望向读者强调本书的真实性,用以针对现在中国人物传记文学领域中存在着的一些造假、虚构、杜撰、臆造和篡改历史的不良倾向。本书的完成经过作者丹尼斯·布莱恩数年间浩繁的艰苦劳作,采访了众多(从本书的作者鸣谢页中可以看到,他至少采访了35位)当事人,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书中的每个重要事件都可以从相关的历史资料中找到参考条目。列在书末的“精选参考书目”多达78册。他特别注重本书内容的真实和准确,正如他在“鸣谢页”的开始所述:艾芙·居里·拉波易斯和她的外甥女,埃莱娜·朗之万一约里奥,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以确保这部叙述不平凡的居里家族传记的准确无误……朗之万一约里奥博士(即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的女儿埃莱娜)阅读了本书的每一章,并提出建议;拉波易斯夫人(即艾芙·居里)阅读了本书的大部分初稿,也提出过建议,直到——在百岁高龄——她的眼力开始不济为止。即使如此,她仍亲切地和细致地审阅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巡访战场前线的那一章……传记文学的生命力在真实!对比国内有的“传记作家”(甚至被冠为“著名”传记作家),在撰写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时,由于急功近利、沽名钓誉或一些其他的什么原因,不惜采用胡编乱造的手法,任意虚构歪曲历史事实、严重误导广大读者、随意侵害读者和传主及其家属的权益;强调此书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是对这种中国人物传记文学写作领域中存在着的恶劣风气的最好鞭挞。老居里夫妇的女儿艾芙·居里在她撰写的《居里夫人传》前言中写道(见本书第十五章):我没有讲述我不确定的任何一件奇闻轶事。我没有歪曲任何一句重要的话,甚至没有杜撰任何一件衣服的颜色。我写的事实都确实发生过;我引用的话也都的确说过。我出生时,我母亲已经37岁。到我长大了,能足以很好地理解她时,她已经是一个超越了声誉巅峰的老妇人了。然而,正是这样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却是我最不熟悉的——这多半是因为玛丽·居里从来也没有把“著名科学家”这个念头放在心里。在我看来,倒不如说,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富于梦想的穷学生的身旁……直到去世的那天,玛丽·居里仍然和这个年轻女孩隐约相似。艰苦、漫长和绚丽多彩的生涯,并没有使她更伟大或者更渺小,也没有神化或者贬低了她。在临终那天,她仍然温和、坚韧、羞怯、对万事万物都好奇,就像她在默默无闻的起步年月一样。如果将政府给予伟人的隆重葬礼安排给她,可能是对她的一种亵渎。在一处乡村的墓园,在夏令的花丛之中,她得到了最简单、最安静的葬仪,就像这个刚刚结束了的生命,与其他芸芸众生并没有什么不同。科学家都是凡人,他们的生涯中通常有高峰,也有低谷;有经过艰辛终获科研成果的欣愉,也有失误铸成的终生遗憾。例如约里奥一居里夫妇,曾两度最先观察到新的物理现象(中子和正电子),但由于种种原因,将近在咫尺的诺贝尔奖两次拱手让其他物理学家领走。这些失误和差错并不会使杰出科学家的形象受到损害,反而显示了历史的真貌,反映了科学家真实全面的性格和人生。对比某些不负责任的中国传记作家,为了拔高传主的形象,不遗余力地篡改、虚构、臆造和杜撰历史事实,甚至把传主从来没做过的(实际上是由其他人完成的)功绩和从来没得过的重大奖励,造假强行安插在传主头上的恶劣案例,本书作者丹尼斯·布莱恩和艾芙·居里的求实认真态度,给中国传记文学的写作树立了可贵的榜样。二、居里一家与中国老居里夫妇和约里奥一居里夫妇…都未曾来过中国,艾芙·居里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短暂访问过中国(见本书第十九章),但居里夫人和约里奥一居里夫妇通过他们教过的中国学生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记录可查,居里夫人曾接收过两位中国学生攻读博士。一位是郑大章(1904-1941),1922年考入巴黎大学理学院读本科,取得学士学位后师从居里夫人成为学习放射化学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1933年12月,以居里夫人为主席的巴黎大学理学院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郑大章的博士论文,授予他法国博士学位。郑大章1935年回国后参加筹建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的工作,任副所长(所长由时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的严济慈兼任),但因病英年早逝。另一位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第一届本科毕业生施士元(1908~2007)。他1929年考取了公费留法资格,被居里夫人接纳为攻读物理学的博士生。1932年12月居里夫人主持了施士元的论文答辩,1933年春他获得法国博士学位,成为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物理学博士。当年回国后,施士元被聘为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时年25岁,是当时全国高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正教授。1952年,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他续任物理系教授兼教研室主任。1978年任南京大学物理系名誉主任。他长期从事教学,精心培育了大批物理学人才,他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吴健雄,和1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尽管他自己一直未曾当选过。他在科研和科学普及事业中也发挥着才干,20世纪50至80年代曾多次荣获江苏省和全国科学普及积极分子称号,后来曾任江苏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和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约里奥-居里夫妇也曾带过两位中国学生攻读博士。一位是家父钱三强(1913~1992)(1940年获法国博士学位),另一位是杨承宗(1911~)(1951年获法国博士学位)。杨承宗是大学毕业先工作15年后,再赴法国师从伊莱娜·约里奥一居里夫人攻读博士。他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教书两年。1934~1946年底,在国立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跟随郑大章(见上文)工作,任初级职称直至副研究员。1947年起在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进修,1951年通过巴黎大学博士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当年秋回国,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更名为原子能研究所)放射化学研究室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研究室两个研究室的室主任。1958年起调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任系主任,教授。1979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1980年提倡创办安徽省合肥联合大学,兼任校长。1979-1989年先后在中国化学会和中国核学会任理事,在中国核学会的核化学和放射化学分会任理事长,安徽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他是新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杨老今年99岁,仍健在。家父钱三强从1937年7月考取留法公费生奔赴巴黎,直到1948年5月离法回国,一直跟随着约里奥一居里夫妇攻读学位,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在他们领导下从事核物理研究。近11年的师生情谊,反映在我父亲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些书籍已对此有所详细记载,如葛能全先生所著《钱三强》以及由我父亲自己撰写的《名家科普丛书——重原子核三分裂与四分裂的发现》。在由家父写的这本书中,有若干章节直接讲述他在法国的近11年的经历,后来这些章节被摘录出来,在报刊上曾以《我与约里奥一居里夫妇》为题(附加四封约里奥一居里夫妇有关家父的通信,配上一些珍贵的历史相片)发表过。现将补充了的《我与约里奥一居里夫妇》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供读者参阅。三、约里奥一居里一家与中国另外有三件与约里奥一居里一家有关的事,没有在家父所著《名家科普丛书——重原子核三分裂与四分裂的发现》一书中涉及,值得一提:1.约里奥一居里夫妇曾出席家父家母的婚礼家父家母是大学同班同学,同窗四年后,天各一方;家母1936年乘火车赴德,家父1937年乘轮船赴法,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他们一别后就没有联络,直到1943年德法交战双方之间才可以通过国际红十字会通信。家母给7年未曾见面的家父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她与国内的家人已中断音信很久,问家父有没有办法与国内通信,希望能帮她向亲人转达平安消息。按国际红十字会的规定,信封不能封口,信长只限25个单词。从此,家父家母在这些25字的短信中相互关心和体贴,感情得到升华(值得注意的是,媒体上近年来广泛流传的家父家母的两封25字的所谓定情短信,原文不准确,是某些作家发挥出来的,无原件可考证,家父家母没有认可过,所以不应再作为原件来引用)。以下两段摘自葛能全先生的著作《钱三强》:1946年春,何泽慧来到巴黎探看钱三强,4月8日,他们在中国驻法大使馆办理了结婚手续,晚上在近郊的中国餐馆“东方饭店”举办了婚宴。最使宴会增辉的是,约里奥一居里夫妇双双出席。约里奥先生在婚宴上即席致辞,他笑容可掬地说:“钱三强先生和何泽慧女士,都是做原子物理研究的,相信他们的结合,将来一定会在科学事业中开花结果。”约里奥停顿一下,用目光看看伊莱娜夫人又继续说,“正像大家知道的,居里先生和夫人的结合,开了一个先例。我和伊莱娜也受了‘传染’。我们感到这种传染,对科学是非常有利的。”这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约里奥搀着伊莱娜的手一起走到第一次见面的新娘何泽慧面前,表示良好祝福,并且说:“现在,我和伊莱娜欢迎你到巴黎来,希望你们二位婚后密切合作,在实验室里做出新的成绩。”从此,何泽慧也到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来从事原子核物理的实验研究,与钱三强开始了共同的科学生涯。在此后两年的时问里,家父家母两人和同事们一起取得了中介绍的成果。2.约里奥一居里夫妇帮助新中国迈出核研究的第一步1949年3月,钱三强被派往巴黎出席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大会。这时,他想到这次是个机会,可以通过约里奥一居里先生帮助购买一些核物理仪器和图书。他的意见被中共中央领导人采纳,经周恩来副主席批准,从紧缺的经费中给他拨了5万美元。后来,由于法国不给中国代表团去巴黎的签证,钱三强也就没有去成巴黎,没有机会见到约里奥。但未来中国发展原子核科学又急需大量的核物理仪器和图书,必须做出努力。于是,钱三强与领导商量,决定从5万美元专款中,先支取五千美元现钞托一位可靠人士(约里奥的好友恩纳斯特·卡亨)转交约里奥代购。约里奥毫无疑问会支持新中国发展原子能科学,但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他为此所担当的政治责任和风险,是钱三强没有预计到的。钱三强知道其中某些细节,是事过8年后的1957年。是年,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的女儿埃莱娜到中国来访问,向钱三强讲起往事,说到约里奥收到钱三强托人转交的美元后,行事很是缜密,生怕发生意外,亲自把美元包好,埋藏在自家花园的树下。约里奥多次自己出去看仪器,或者托朋友购买,还写信到英国请人代购,而他做这些时,都是以自己需要为由。约里奥帮助中国购买的一些原材料和小型仪器,都是通过巧妙的办法安全运到中国的。其中有两次是交由中国科学家带回国的,一次是1951年上半年由核物理学家杨澄中从英国带回来的;一次是同年10月由核化学家杨承宗从巴黎带回的。杨承宗回国时,约里奥还托他带话给中国领导人“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必须要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这些话,由钱三强按组织系统转报给了中央领导。(以上摘编自梁东元先生所著《596秘史》和葛能全先生所著《钱三强》中的有关章节)。3.时隔两个30年,家父和我先后两次拜访约里奥一居里的故里和他们的后代家父1983年在为艾芙·居里著的《居里夫人传》作的中译本序中谈到他阔别30年后于1978年重访巴黎的情景:我到法国去做研究工作时(1937年),居里夫人已经去世。但我在居里实验室工作了11年,我的老师正是居里夫人的长女约里奥一居里夫人。她的简朴的生活,对虚荣的蔑视态度和对青年的热情关心与指导,以及研究室里的浓厚的学术和民主讨论的气氛等,都继承着居里夫人的优良传统,使我荣幸地,又是间接地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学术和品德的教育。1978年,我有机会重返阔别30年的巴黎,我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参观了居里夫人和我的老师以及我本人工作过的实验室,那里的一切,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只是当时的实验室现在成了纪念馆;在实验室的小花园里,伫立着两尊铜塑头像,一尊是居里夫人,一尊是居里先生;过去的“皮埃尔·居里街”,现在改成“皮埃尔和玛丽·居里街”;邻近的“先贤祠”(Panth60n),埋葬着居里夫人的老朋友、进步的科学家佩韩和郎之万;居里夫妇和约里奥一居里夫妇,都静静地长眠于“索镇”坟地。他们的生命停止了,然而,他们为人类创建的丰功伟绩,是永远不会磨灭的!艾芙·居里为她的母亲撰了这本言情并茂的传记,使后人得以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自强不息的一生,我们应该深深感谢她的劳作。(1983年4月)又过了30余年,我有幸于去年(2009年)2月访问了巴黎,与我女儿一起拜访了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的女儿,埃莱娜·朗之万一约里奥。她也是巴黎大学的核物理教授,已退休多年。我则多年来一直参与着位于日内瓦附近横跨瑞法边境的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国际合作项目。我父母和她父母的下一代都还在从事着物理方面的研究,是巧合也在情理之中。埃莱娜·朗之万一约里奥教授已82岁,独自住在约里奥一居里夫妇住过的房子里。她殷勤地以自制的茶点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欣赏了我父母和她一家60多年前的相片,一起叙谈了物理问题,我还向她和陪同我们拜访的皮埃尔·拉德凡尼教授请教了翻译此书中遇到的一些史实问题。临近告别之际,我们合影留念,结束了这次难忘的拜访。四、翻译此书的背景和鸣谢此书的翻译是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完成的,再加上中间穿插着与国内2009年初出版的一部有关家父和家母的,名为《原子世界的科学伴侣、中国的居里夫妇——钱三强与何泽慧》的失实传记,进行的耗费精力的抗争(最终,那部失实传记被有关主管部门鉴定为劣质的不合格图书,责令下架召回,出版社最终诚恳道歉,进行了公示,正在进行着全面召回和销毁该书的工作,并承诺了以后不以任何方式再版这本内容严重失实、错误百出的书),使翻译此书的进程倍感艰辛。由于本人是理工出身,文学素养有限,本书的译文中难免出现错误纰漏,敬请尊敬的读者们谅解和指正,我们将在可能的再版时认真纠正。幸亏,本书是与翻译专家王祖哲教授一起完成的。所以,在以下的鸣谢中:首先感谢我的合作者,在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执教的王祖哲教授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良好合作和齐心协力。王教授有丰富的翻译经验,有很多译著在身。他的文笔流畅,深受读者喜爱。本书的第1~12章和第18-20章由王教授主笔,其余章节由我尝试,但全部章节我们都全面地互相校改过。在此,我再次对王教授的通力合作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也衷心感谢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给了我这次与王教授合作的机会,并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时给予鼓励和通融,使本书得以完成。我愿意特别感谢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的学生和同事,皮埃尔·拉德凡尼(Pierre Radvanyi)教授,他也是家父和家母60多年前的朋友和同事。近十几年来,他不顾古稀高龄,在浩瀚的法兰西学院档案中,热情地协助寻找家父在法国学习工作的珍贵史料,复印后寄给我;他也为本书英文原版的出版作出过贡献(见原书第394页最后一段,和原书的鸣谢页);在我参与翻译此书期问,他又热情地帮助安排并陪同我于2009年2月拜访了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的女儿埃莱娜·朗之万一约里奥,并耐心解答了我对书中一些史实的疑问(见上页的照片)。我对有关家父家母与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的史料中的问题,极大地得益于葛能全先生的著作和主要由他编辑的《我与约里奥一居里夫妇》一文,此文作为本书的附录,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在此,我深深感谢他多年来的辛劳和帮助我排难解惑。我还想感谢我的朋友陈雅丹、边东子、苏华、张继红、我的表姐葛运培、众多媒体的记者朋友们、互联网上的广大网友和所有关心我们的朋友们,在我参与翻译此书期间,在不得不与国内出版的那部有关家父和家母的失实传记做的顽强抗争中,他们给予的宝贵支持和帮助。如果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我们也不会得到将那部失实传记“召回、销毁和永不再版”的阶段性成果,我也没有余力完成本书的翻译。最后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我的家人(家母、姐姐和姐夫们、妻子和儿女们)对我的不懈支持。家母已96岁,1946~1948年间也曾与约里奥一居里夫妇共事过两年多,现在年迈体弱,感谢她体谅着我因工作和翻译占据了陪伴她的时间,是她几十年来的教诲和她身体力行的榜样,使我尽力认真仔细地翻译校对此书的每一段每一句;特别感谢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的二姐民协,十几年来她长年累月几乎独自担当着照料我们年迈老母亲的重担,帮我解除了后顾之忧;感谢我的夫人和子女,他们容忍着我从他们那里夺取了本应和他们在一起的大量时间,并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断鼓励我;特别值得感谢的是懂事的儿子绍强,此书的英文原版是他几年前送给我的圣诞礼物,如果没有这份特殊的礼物,也就不会有呈现给读者们的这本我参与翻译的书;女儿逸洲,是我们家第三代里唯一学物理的,传承着她爷爷奶奶和我从事的物理事业,在繁忙的功课和紧张的考试期间,她陪同我一起在巴黎拜访了老居里夫妇的外孙女埃莱娜·朗之万一约里奥(见照片),使我特别感动;夫人可晶,多年来在自己艰辛的工作同时,承担着繁重的相夫教子的职责,使我有精力完成此书的翻译,由此我特别地感激。惟此,我愿将这本不寻常的书,献给我已故的家父钱三强;年迈的家母何泽慧;辛劳的二姐民协;亲情的夫人可晶;可爱的儿女逸洲和绍强!钱思进,2010年4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居里一家,一共得了六人次诺贝尔奖,为世人称道;单是他们集体的努力与巨大的成就,就使他们的生活令人为之神往。但是,他们的故事也有比较鲜为人知的一面,那包括曾围绕着他们的众说纷纭的评论、戏剧般的事变、流言蜚语与伤心的惨事。现在,关于居里一家的这一部全面的传记,为世界上最具天赋的科学家族,提供了一幅事无巨细、忠诚无欺的面貌。
通过对居里一家的朋友、家人和同事的研究、访谈和通讯,传记作家丹尼斯·布莱恩提供了对整个居里家族的引人入胜的洞见。该书涉及皮埃尔·居里的父亲与祖父,他们都是天才的医生,也对科学领域作出了他们各自的重要贡献。
你将了解到为人谦逊但才华横溢的皮埃尔,在成就了他的第一项重大的科学突破之后,如何克服自己对失败的恐惧;为什么强烈爱国、积极进取、极端聪明的玛丽,却当了多年的家庭教师;诺贝尔奖金如何减轻了玛丽和皮埃尔的经济困境却制造了新的麻烦——这对夫妇的个人生活备受干扰。
你还会读到那桩由玛丽和皮埃尔的一个学生之间的暧昧关系引发的流言蜚语,以及此事如何几乎逼得她自杀;你将读到有报告称,他们的女婿,终生的和平主义者弗雷德里克·约里奥-
居里,如何帮助苏联制造原子弹。你将发现,为什么他们的小女儿艾芙是唯一避开科学生活的家庭成员,为什么他们的大女儿伊蕾娜追随她母亲的足迹,却担心总是生活在她母亲的阴影中。
本书还揭开了围绕这个非常看重私人生活的家族的一些神秘面纱,包括皮埃尔对公众认可的不屑一顾,以及这如何妨碍了他在职业上的阶晋;这对夫妻做出的决定,不从他们对镭的发现中索取经济利益;阻挠提名玛丽成为1903年诺贝尔奖得主人选的那场阴谋诡计;研究工作所导致的疾病如何折磨着皮埃尔、玛丽和伊蕾娜,以及玛丽与法国科学界的大男子主义的不断斗争。
激情澎湃、启迪人心、引人入胜,《居里一家》展示了一个家庭,他们献身于工作,一如他们彼此奉献;他们为改善无数其他人的生活,而不顾自己的安危。

作者简介

丹尼斯·布莱恩,著名传记作家,著有《爱因斯坦传》、《普利策传》、《天才谈话录:和诺贝尔科技奖得主及其他著名人士的谈话》、《知情者心目中的海明威》以及其他广受读者喜爱的著作。

书籍目录

鸣谢
第一章 皮埃尔·居里
第二章 玛丽·萨洛麦阿·斯克洛多夫斯卡
第三章 皮埃尔和玛丽相恋
第四章 互敬互爱
第五章 精神,放射性与名声的代价
第六章 研究特异功能
第七章 皮埃尔·居里的最后一天
第八章 解救朗之万
第九章 报界的攻击
第十章 手术与妇女参政
第十一章 “小居里车”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十二章 美国赠镭
第十三章 镭:神奇疗药还是致命祸根?
第十四章 终于有了一个伟大的发现
第十五章 玛丽·居里的最后一年
第十六章 诺贝尔奖、西班牙内战与裂变
第十七章 法国战败
第十八章 约里奥智斗盖世太保,艾芙·居里奔走战争前线
第十九章 约里奥成了共产党员,艾芙·居里采访尼赫鲁、甘地和真纳
第二十章 为巴黎而战
第二十一章 约里奥为和平与共产主义而斗争
第二十二章 钓里奥发动和平攻势并谴责美国在朝鲜使用细菌武器
第二十三章 居里的遗产
注释
精选参考书目
索引
附录 钱三强:我与约里奥一居里夫妇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保罗·居里医生,这位满腔热情的实干家,把他的著作《顺势疗法实践》献给了医学界同仁,呼吁他们以科学的正直心来考验这种新的疗法。皮埃尔显然不曾继承到他祖父的进取心、自信心与献身精神;他也不曾继承他父亲的冲劲和胆量。他父亲欧仁·居里,性急易怒,有点专制,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脸上的一处伤疤可做证明。在1848年法国大革命那年月,他还在巴黎的毕提医学院上学,他照顾那些受伤的起义者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下巴。他热心地支持这次对国王路易一菲利普的成功起义;国王的那个多由贵族组成的政府,对水深火热中的穷人不闻不问。新的共和政府为欧仁颁发了一枚奖章,表彰他光荣而勇敢的行动。在巴黎爆发了霍乱之时,他再次显示了自己的勇气,其他医生惊慌失措,逃之天天,但是年轻的居里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疫区救助染病的受难者。他的妻子索菲·克莱尔·德普依,比他小5岁,是普托镇上的一位曾经富裕的织布商的女儿。在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她父亲因1848年革命带来的金融危机而丧失了财产。但是她照旧开朗而乐观,真是一位贤妻良母。皮埃尔于1859年5月15  在巴黎出生的时候,居里家已经有了一个3岁的男孩儿雅克。他们的房子在居维叶路,俯视着巴黎植物园,这是一处60英亩的园子,里头有几个植物园、一个动物园和“国家自然史博物馆”,居里医生曾经在博物馆的实验室里工作过。雅克欢迎这位新来者加入这个家庭——兄弟俩成了终生的亲密朋友。他的父母确信皮埃尔太敏感而内向,受不了法国课堂的那种严苛而刻板的氛围,就在家里教育他,后来他哥哥也教他。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阶段,他们为他打下了生物、化学、物理和几何基础。没有在学校里学过文学和历史,但他在他父亲的那个大藏书室里读了许多书,足可补偿。在为丈夫写的传记里,玛丽·居里解释了为什么送皮埃尔到学校去,是没有希望的:他只能通过高度精力集中,才能学好一门课;他发现,在嘈杂的环境中,这是不可能的。“很清楚,”她写道,“这么一种心智,在未来是大有潜能的。但是,同样很清楚的是,没有公立学校能为这种智力类型的人提供特别的教育体系。在当时,如果说皮埃尔最早接受的教育不规则、不完整的话,那也是有好处的,把他的心灵从教条、偏见或者先人之见当中解放了出来。他常常感谢他父母的这种宽松的教育方式。”皮埃尔自称是个迟钝的思想家。若干年后,玛丽将会更加体谅。她相信,“皮埃尔的智力,不是那种能够快速消化规定课程的智力。他那种梦想家的精神,不会俯就于学校强加的命令式的努力学习。”换言之,他抵制别人告诉他做什么,什么时候做。皮埃尔12岁的时候,他父亲再次支持工人,这一次是在普法战争(1870~1871年)结束时的起义。拿破仑三世发动这场战争,是为他正在下滑的声望打气。德国人围攻巴黎的时候,绝望的法国政府不情愿地——因为他们显然害怕巴黎市民的独立精神——允许巴黎市民组织了一支国民自卫队,来保护被围困的城市。1871年2月,法国军队,在一帮腐败无能的军官的带领下,向德国军队投降了——德军当时正盘算着胜利挺进香榭丽舍大街,这对巴黎人将是天大的侮辱。消息传来,国民自卫队意志更加坚定。他们拒绝投降,决心用大约200门大炮,阻挠德军的人城式。但是,既然已经和德国人媾和了,法国政府现在竟然把自己的国民自卫队视为敌人,并着手解除他们的武装。受命前去巴黎收缴大炮的政府军,望风而逃,国民自理从乘胜追击;暴怒的人群追上了他们,宰了两名将军。政府撤到了凡尔赛,许多富户都逃到了乡下,病病恙恙的皇帝拿破仑三世和他老婆欧仁妮避难英格兰。起义者接管了巴黎的大部分,在主要街道上筑起了街垒,防备政府军反扑。在巴黎市政厅,1871年3月28日,他们宣布成立一个革命的共和政府“巴黎公社”。在巴黎公社短暂的统治期间,社员们废除了战斗期间的租金,创立了失业补偿机制,允许工人重开并管理被他们的雇主丢弃的工厂,并且在工厂附近建立了日问托儿所。在被围期间,为了免得饿死——他们都被逼得吃老鼠——有些人把工具典当了,公社允许他们无偿地取回工具。起义者还建立了全民(包括妇女)的免费教育制度。两个月后,政府军夺回了巴黎,开始了法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血腥屠杀。在一个星期的野蛮战斗中,他们屠杀了至少三万,也许多达十万巴黎人,而士兵只损失了750名。在卢森堡公园、战神广场和蒙梭公园,他们处死男人、妇女和儿童,每次杀50或100人。他们还把困在市政厅里的大约600名公社社员尽数烧死。他们杀死了坚守街垒的反叛者,把其中的一些人活埋在一个大坑里。反叛者也施暴行,枪杀了六十七名人质,其中有巴黎的大主教。他们整条街地毁坏房屋,在卢浮宫、立法大楼和皇家的杜乐丽宫放火。尽管皮埃尔的父亲不曾参加战斗,但他的心和反叛者在一起。他们当时住在一个名叫“圣母瞻礼”的地方。他把自己的公寓房,改造成了急救医院,派他的两个儿子,当时十六岁的雅克和十二岁的皮埃尔,到街上把伤势最重的伤员运回来,由他治疗。尽管这两个男孩子亲眼看到了恐怖,尽管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过反叛者,但在巴黎公社失败之后的两年中,居里一家仍然生活在这么一个实行军事戒严的城市里。有好几千人被押上船,流放到处理刑事犯的殖民地,其中有魔鬼岛。有些曾经帮助过反叛者的人,为了保命而成了告密者。阿奇巴尔德·福布斯,《伦敦每日新闻》的一位记者,见证了那些变节者都干了什么。“昨天,”他报道说,巴黎人“曾高喊‘公社万岁’,今天他们却像恶狗似的,乐不可支地搓着双手,因为他们有权力咒骂一个共产主义者,把他的藏身之处指给政府。他们发现了这个共产主义者,一个高个子,没戴帽子的苍白男人,神态自若,并不觉得自己可耻。人群叫着——‘枪毙他,枪毙他!’一只胳膊举到了空中,拳头里握着一根棍子。这根棍子在暗里落到了这人的头上。男人们把步枪当作棍子,没头没脑地打那个人,要不就丧心病狂地为了杀人把步枪抡成碎块。某种英国式的冲动促使我跑上前去,但是无济于事。现在他们朝那具生气全无的尸体上开枪。他的脑浆溅在我的脚上,飞到了排水沟里。这具尸体,滚到谁的脚下,谁就踢上一脚;无数只脚把这尸体践踏够了,然后用炮车轮子碾轧”。

编辑推荐

《居里一家:一部科学上最具有争议家族的传记》:这是关于世界上最出类拔萃的科学之家的第一部内容全面的传记:居里一家人的共同努力,改变了历史进程。《居里一家》聚光于他们不同凡响的职业生涯背后的个人生活与相互关系,第一次追踪了整个的居里家族,从皮埃尔和玛丽富于成果的结合与功绩,到他们的两个女儿伊蕾娜与艾芙,以及他们的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的生平和成就。在那些标题和图片之下,作者丹尼斯•布莱恩深入挖掘,完整地揭示了这个家族几代人的传奇故事。配以此前未曾发表的个人信息,以及新近发现的书信与日记片段。书中多有关于这个颇受误解的家族的逸闻趣事,可爱而风趣。《居里一家》展示了一个家庭。他们像在日常生活中相濡以沫那样,也在职业奋斗中也紧密相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居里一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以前读过 居里的自传和传记,这本传记从新的视角描述了居里一家人的科学家里、家庭生活,读来发人深省,收获颇多。
  •   史上最牛的科学家族~
  •   很不错的书~~值得一读~
  •   看了一半了,作者很用心,内容也很好,很佩服
  •   文章事实程度挺高的。只是不喜欢文字 的大小及版本。

    有点散乱,就整体而言。

    像本流水帐,不过至少可以了解居里一家的历史了。
  •   居里家族的传奇与轶事。
  •   儿子上5年级,喜欢看。
  •   起个名字叫最具争议的科学家传记有制造噱头的嫌疑。文笔还是不错的。
  •   很好的一本书,内容好,翻译也好,很值得一读!
  •   好书,翻译很好。翻译者与居里一家渊源深厚,内容应该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