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于娟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是在读这部遗稿时才知道于娟的,离她去世不过数日。这个风华正茂的少妇,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在与晚期癌症抗争一年四个月之后,终于撒手人寰。也许这样的悲剧亦属寻常,不寻常的是,在病痛和治疗的摧残下,她仍能写下如此灵动的文字,面对步步紧逼的死神依然谈笑自若。我感到的不只是钦佩和感动,更是喜欢,这个小女子实在可爱,在她已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的躯体里,仍蕴藏着多么活泼的生命力。   于娟是可爱的,她的可爱由来已久,我只举一个小例子。那是她在复旦读博士生的时候,一次泡吧,因为有人打群架,她被误抓进了警察局。   下面是她回忆的当时情景—— “警察开始问话写口供,问到我是干什么的,我说复旦学生,他问几年级,我说博一。然后警察怒了,说我故意耍酒疯不配合。我那天的穿戴是一个亮片背心,一条极端短的热裤,一双亮银高跟鞋,除了没有化妆,和小阿飞无异。小警察鄙视的眼神点燃了我体内残存的那点子酒精,我忽的一声站起来说:‘复旦的怎么了,读博士怎么了,上了复旦读了博士非得穿得人模狗样不能泡吧啦?’” 她的性格真是阳光。多年后,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这阳光依然灿烂,我也只举一个小例子。在确诊乳腺癌之后,一个男性亲戚只知她得了重病,发来短信说:“如果需要骨髓、肾脏器官什么的,我来捐!”丈夫念给她听,她哈哈大笑说:“告诉他,我需要他捐乳房。” 当然,在这生死关口,于娟不可能只是傻乐,她对人生有深刻的反思。和今日别的青年教师一样,她也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体制内的职称升迁,二是现实生活中的买房买车,并且似乎不得不为此奋斗。现在她认识到——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   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我相信,如果于娟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一定会和以前不同,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她的这些体悟,现在只成了留给同代人的一份遗产。   一次化疗结束后,于娟回到家里,刚十九个月的儿子土豆趴在她的膝盖上,奶声奶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她流着泪想: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变成了草。她还写道:“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还有那个也是青年学者的丈夫光头,天天为全身骨头坏死、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擦屁股,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求老天让你活着让我这样擦五十年屁股”。多么可爱的一家子!于娟多么爱她的孩子和丈夫,多么爱生命,她不想死,她决不放弃,可是,她还是走了…… 我不想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这部书稿,虽然读者从我引用的片断可以清楚地看到,于娟的文字多么率真、质朴、生动。文学已经不重要,我在这里引用这些片断,只因为它们能比我的任何言说更好地勾勒出于娟的优美个性和聪慧悟性。上苍怎么忍心把这么可怕的灾难降于这个可爱的女子、这个可爱的家庭啊。   呜呼,苍天不仁! 周国平 2011年5月7日

内容概要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追悼。一个年轻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作者简介

于娟,女,山东济宁人,1979年4月~2011年4月。2008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6年,高中毕业于山东省济宁一中。她是一名讲师,生前执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她是一个两岁半孩子的母亲,一个四十岁男人的妻子,两个六十岁老者的女儿,几个失学儿童的资助者,很多人的朋友。她的研究方向是环境政策和能源政策,她的文字指向生命和心灵。她是癌症病人,却从容欢喜,并不哀伤;她已辞世,却与身后的世界同在。她带走家人的思念和不舍,给我们留下坚强的力量。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无畏施
 1、我的坚强与柔软
 2、义气和义乳
 3、走钢丝的孩子
 4、小瑞
 5、孔雀爷爷
 6、土豆的圣诞节
 7、黑色幽默话自杀
 8、我可爱的朋友们
 9、无畏施反被无畏施
 10、病中病
 11、谁是我的下一任
 12、病中之最散记
 13、“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学术报告
 14、落发
 15、由来笑我看不穿
第二部分 病中记
 16、我的2010(1)
 17、我的2010(2)
 18、我的2010(3)
 19、我的2010(4)
 20、我的2010(5)
 21、我的2010(6)
 22、我的2010(7)
 23、我的2010(8)
 24、我的2010(9)
 25、我的2010(10)
第三部分 写给我的宝贝
 26、不期之孕
 27、宝贝
 28、幸福生活
 29、分离
第四部分 故乡
 30、一个人的团圆
 31、生死相隔的断想
 32、清明的风不止
 33、无处安放的枫斗
 34、碎落在身后的时光
第五部分 在挪威
 35、卖报歌
 36、一簟食
 37、翡冷翠
 38、子不语
第六部分 生为女人
 39、十年
 40、平川之爱
 41、勇敢爱了就要勇敢分
 42、遇见
 43、流年
 44、结婚话题
 45、秦香莲的思维定势
 46、爱一把智慧
 47、俗世凡尘里
 48、人生如华章
 49、成功的意义
 50、心烛
 51、女人三十
后记
编辑感言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我相信,如果于娟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一定会和以前不同,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她的这些体悟,现在只成了留给同代人的一份遗产。一次化疗结束后,于娟回到家里,刚十九个月的儿子土豆趴在她的膝盖上,奶声奶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她流着泪想:乜许就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变成了草。她还写道:“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还有那个也是青年学者的丈夫光头,天天为全身骨头坏死、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擦屁股,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求老天让你活着让我这样擦五十年屁股”。多么可爱的一家子!于娟多么爱她的孩子样竖挺起来。做厨师家的狗的确幸福,可是偶尔也要付出代价。某日迷糊妈妈百年难遇地顺访爸爸单位,临走看到服务员新从餐桌上撇下只几乎没有动过筷子的鸭子。于是喜洋洋像占了莫大便宜一样顺水牵羊带给四眼吃,没有想到刚不过半岁的四眼狼吞虎咽饱餐了一顿估计挪威人要花两千克朗才能吃到的美食鸭之后开始变得不正常,上蹿下跳狂发飚,疯吠暴叫不停休,咬着沙发套和妈妈拔河,对着小迷糊也在喉咙里低吼呜咽起来。迷糊妈妈吓坏了,以为这小子得了狂犬病,忙把小迷糊我抱到八仙桌上蹲着,自己门都不关就跑去公用电话亭急招爸爸回来以暴制暴。爹爹初进家门瞥了眼四眼,第一句话问,你给它吃啥了?迷糊妈妈疑惑,爹爹看了看狗盆,摇着头大笑:你没事给个小狗吃整只啤酒鸭它能不发酒疯嘛?其实四眼如果不喝醉是从来不对着我发飚的。我们是绝好的搭档,在大院里狗仗人势和人仗狗势相结合。记忆里四眼很高大,我可以拿它当马骑着冲锋陷阵,在一堆小伙伴里颇为威风。不过威风过头就是为虎作伥了。有次和一个小伙伴互换玩具,未了我没有玩够他就要换回去,我不太肯,他貌似想威胁我,我一怒之下情急之中叫了声“四眼”,四眼像条狼一样呼啸而过窜至那孩子肩头,吓得他屁滚尿流抱头就跑,由此,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发现四眼的震慑威力。发现四眼的“保镖”效用之后,我就经常抱着一堆堆作为战利品的玩具回家。这些玩具其实非常具有不安全因素,因为带回玩具的当天或者第二天,我就被俺妈妈揪着耳朵带着挨家挨户赔礼道歉尽数归还。我被罚面壁跪搓衣板,四眼被罚关进洗手间还不给饭吃。

媒体关注与评论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这一刻,你是一只凤凰,在涅槃中得到永生。  ——光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土豆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很痛苦,但是有更多真情让我们不能放弃,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很惨淡,但是有更多的美好让我们不忍放手。  ——于娟

编辑推荐

《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与命运抗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于娟语录:“我相信,我会成为奇迹。”“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活着就是王道”。健康、幸福的生活观念,于娟通过反省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告诫读者特别是年轻人不要任意挥霍健康,任意挥霍幸福,要感恩生活,善待生命。于娟语录:“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正确的生命教育(死亡教育)观。死亡教育在西方许多国家非常重视,一些大学开设有专门的死亡教育课程,国内对这一话题较为敏感。于娟呼吁要理性看待死亡,然后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此生未完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5条)

 
 

  •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追悼。一个年轻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   有一本书,在各大读书排行榜屡获好评,毅然收了但迟迟未敢开启,因为它的内容太沉重,这是一本关于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生命最后的燃烧和涅槃。
    有一本书,看着看着就笑了,为作者笔下癌症病友面对癌症这个不可逾越的生命课题所激发出的创新智慧和黑色幽默,笑着笑着却又哭了,很难想象一个身陷绝症囹圄的女子,已经被厄运五花大绑,但仍然用她欢喜自在的文字,直指人心,谈笑自若,留给我们一个真诚的问题“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这本书就是《此生未完成》,作者于娟
    复旦大学博士,挪威奥斯陆大学硕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一个两岁半男孩的母亲,一位上海交大副教授的妻子,两个六十岁老人的独女,几个失学儿童的资助者,很多人的知己好友。于娟,一生一帆风顺,本是命运垂青的宠儿,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检查发现,潜伏的绝症真相大白,她的将来一定是著作等身,功成名就;上承双亲,下抚稚子,夫妻比翼双飞。但命运翻脸无情,上一秒还是温情脉脉,这一刻却残忍地把她抛弃,一发现已是乳腺癌晚期,从确诊到去世,命运只留给了她一年又四个月的时间,从得意人生的巅峰,瞬间跌入万劫不复的谷底,一年又四个月的时间,来不及质疑、怨恨,来不及抗拒、挣扎,于娟,这个生如夏花、聪慧过人的女子,在博客上开始了沉淀、从容、放下、自在的心路历程。她灵动的文字,超脱的体悟,成为留给世人最宝贵的遗产。她说过“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于财施,我俨然是个被施者,法施暂且还无余心力。而无畏施,我想总可以吧,因为无畏施不会让我现实更痛苦,反而会带来很多精神的欣慰与安悦。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
    “为什么会得病?为什么会是我?”我想这是于娟开始抗癌博客时反复追问自己的问题。癌症,是人类尚未破解的难题,得病的原因肯定是各种复杂因素的因缘际会。环境污染、家族遗传是个人无法控制的范围,从自身可控的角度,于娟反思自己三十三年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无法给自己一个终极答案,是因为暴饮暴食(作为山东女孩,于娟是个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爽朗女孩)?是因为长期熬夜(十几年没有在十二点前睡过)?是因为二十几年求学历程中的高强度突击作业(于娟是个记忆力惊人的女生,所有考试几乎都是在考前两个星期呕心沥血搞定)?于娟意识到,这种对生命力肆意的挥霍,固然快意人生,但“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这是于娟病后的大彻大悟,但可悲的是这种朴素的彻悟,本不是需要跋山涉水降妖伏魔才能得到的西天真经,其实早已经为我们所拥有,当我们春风得意马蹄疾时,我们完全忽略了我们手中已经拥有,只有当山穷水尽已无路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作为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我自然无法达到于娟那样成功的巅峰,但我们和她共同的地方在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对家庭的热爱对工作的担当,而读于娟的书,就是不需自己在亲历山穷水尽的凶险后才能学会从容、放下。掩卷而思,积极进取和从容淡泊的人生就一定是舍和得的两端吗?睿智如于娟,豁达如于娟,都无法选择,而作为小人物的我们,往往被动的被人生的洪流裹挟,身不由己,生活把我们推到什么位置,我们就不得不怎样生活,人生际遇不可求,但人生态度可自主,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仿佛小心翼翼走着高空钢丝,手中赖以保持平衡的竹竿就是我们的自在和从容,无论身处喧嚣还是恬静,始终保持身心灵的平衡,放下不等于放弃,执着不等于坚持。我想,这就是于娟悟到的境界吧。于是她说“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轻”,一片秋叶终于落下,无言,静美。
  •   花了两天的时间,阅读了这部《此生未完成》之作,直到今天,内心里的某些情感,还是久久不能平息,久久不能释怀。灵魂深处地被感动,被触摸,心情很沉很沉,却又很轻很轻,为她的遭遇,而扼腕叹息,又为她的惊人毅力和坚强,而心情轻松。我想,我想以一个,读者,女孩,一个平凡的生命的角度,给予这本书,我最真挚的赞叹与欣赏,讲述,我内心深处的感悟与所得。
    买书的时候,就从新浪微博上,看到她的名言,又看了当当网的介绍,心想这本书,我此生必定要看,我相信,一定是一本好书,能让我受益匪浅的好书。却又在买回来的时候,一放再放,放了一个月,终于有勇气,有足够的时间,来好好感悟生命。我知道这本书,一定很沉重,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又怎能不让人感觉,有那么一点沉重?毕竟,生死,本来就是一个,不很轻松的话题。但是,直到看到书的结尾,我却深深,深深,被这个于娟,折服了。她的乐观,她的豁达,她的幽默,她的坚强,无一,不深深,深深打动着我。直到,直到,我看完了,又去网上看她的博客,看她的视频,可每看一次,我都觉得惋惜,觉得难过,她真的,真的是,一个已经离开八个月久的,曾经这个世上,如我们一样的人吗?感叹人生无常,天命难猜,不禁叹息,好可惜,好可惜。
    “我们究竟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生命的意义?”多么深沉地拷问,是啊,我们究竟要用多大的代价呢?生命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呢?我曾经,看过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人只有无限接近于死亡的那一刻,才会真正认清,活着的意义,此所谓,“向死而生”,我觉得,很有道理,很深刻。我想,于娟也是吧,她也是这样认为的吧,她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是啊,当癌症残忍地向她挑战时,她,就是这么感悟的吧,是啊,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更值得追求?“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她这样说到,“活着,就已经很知足”,多卑微的要求,却又,是那么地珍贵,珍贵到,近乎是一种奢侈。她还那么年轻,她还有那么多的才情,没有给世人展示,她还有她的家庭,她还有,她未抚养成人的孩子,可是,命运之神,还是把她带走了,带离了这个世界,这个,有她的朋友,她的家人,她的老师,她的读者的世界,是啊,她不愿意,不愿意离开,可是,她又那么坚强,不肯屈服,抗争了那么久,坚持了那么久,又写下,如此灵动,拷问心灵的文字,只为,警惕后人,勿重蹈覆辙。
    她是那么善良,那么幽默,那么乐观,那么博爱,当死亡,一次又一次,步步紧逼的时候,她那么从容,那么淡定,那么坚强,她心所系,不只是她自己的小家庭,而是,为人类造福,她还惦记着,她的能源林项目,惦记着,她的“挪威的森林”,我,我想苦笑,我想,我很无奈,她,到底是怎样地坚强啊?像一个男子汉一样,顶天立地,我深深,深深感动。直到,读到书的末尾,读到,她丈夫的后记,我也哭得,泪如雨下,像是,失去了一个,一个很重要的朋友;一个,一个启发心智的老师。
    此生未完成,待得来生时,希望,你的生活,会是另一番的美好与幸福。希望,还活着的我,从这本书里,可以真正认清活着的意义,是你,你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女儿,所写的灵动文字,让我,花费了,可能少得多的代价,提早,深刻地认清了,活着,活着的意义。现在是凌晨十二点,我想,为了更好地活下去,我该注意休息了,可是,想起你,却还是,认真地敲下了这些字,所谓,人格的力量,我想,你人格的力量,大的足够感动很多很多人,谢谢你,谢谢你,祝福,天堂的你,可以笑得,依然如花般灿烂,任何时候,总是那么那么地坚强。
    还没有读过这本书的,还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的朋友们,我想,大家不可以错过的,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再读,再三读,时刻,拷打着人性,提醒着我们,什么才是,活着的意义。
    祝福,书可以大卖。作者,已离我们远去,她的书,却是为了她的项目,未完成的项目,继续做贡献,无私而又可爱的人啊,我已经无法去形容,自己内心现在的一些感受,很佩服你,很佩服。
  •   写在人生边上------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初识于娟是去年在网上读到一篇她的名为《为啥是我得癌症?》的博客,那时候她已经去世半年,而这篇博文正火,网友纷纷转载,年轻的海归女博士,复旦大学青年教师,31岁的乳腺癌末期患者,探讨的是如此苦难沉重的话题,激发了网友们对健康新一轮的关注和重视。我也读了,很功利的心态,想趋利避害,警醒自我。

    网络的世界纷乱喧嚣,于娟这个名字随着她的故去从大众视野里渐渐消失沉寂了。请原谅我们的轻忽冷漠,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亲人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无论逝者是谁。而我在14年初,很幸运的再次读到她的一本书《此生未完成》,这是她病中博客和生前一些文章的合集。这一次,温故而知新,看着她于生死一线间淡定豁达的娓娓讲述,视坎坷为坦途,犹自苦中作乐,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她的好朋友郑培源在为此书作序的时候说,他很怕媒体把于娟的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得出诸如“晚睡导致癌症,大家一起早睡”的速食结论。在他的心里,于娟的文章关系到癌症和养生,更关乎灵魂和理想。在生命的最后,是放下名利权情,喧嚣远去,剥离伪装以后,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而我再次庆幸与这本书的重逢,没有辜负作者直面苦难,把所思所得分享给世人的慈悲心肠。

    于娟的前半生是天之骄女,顺心遂意,情商智商都高,留学挪威,考研读博。少年得志,功成名就,婚姻幸福,幼子可爱。那时候的她有如展翅翱翔的凤凰,万物皆备于我,踌躇满志的想要大显身手。直到她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倒在尘埃里,承受造化弄人的巨大的落差。于娟引用鲁讯的话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她做到了,于娟的癌症是四期(最晚期),癌细胞骨扩散,全身的骨头拍出的片子都漆黑一片,癌痛到随时晕厥,移动她需要全身贴满止痛贴。为了确诊病灶要进行乳房穿刺手术,穿刺十几次,把整个乳房和腋下打成了蜂窝,还打出了麻药区。后期她放疗和8次化疗交替进行,秀发落尽,承受各种痛楚和副作用。眼见身边的病友一个个的逝去,病房常常回荡着死者家属的痛哭哀嚎,而她和丈夫每天讨论的话题是乳房是否割掉,是否舍弃卵巢,是否需要卖掉房子。

    在那种处境之下于娟的文字却是淡然达观,不乏诙谐,感情深厚而温婉。她说病后始看宗教散书,零星知道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她只够条件去做无畏施,让但凡身处困境的人,看到她的处境便会从内心深处泌出一种小巫见大巫的甜,从而觉得自己的苦不算什么,自己的痛也不算什么,自己所经历的那些如山挫折其实无非蚁丘而已。“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没有白痛”。钦佩她的坚强勇敢,能够再去回忆记录那些非人的折磨和痛苦的历程并与人分享,那是要有大勇气和大慈悲心的,我感念她的布施,也愿更多的人从她的书中得到力量和鼓舞。

    在那种痛苦的处境里,对于于娟来说,生是比死更为艰难的选择。她却说,父母是我最不放心的,最舍不得的却是那个刚学会叫妈妈的胖滚滚的娃娃。我基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的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的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可怜天下父母心,顿悟原来我们和孩子的缘份竟也是这般珍贵可喜,能陪伴自己孩子成长都是值得感恩的,学会珍惜。

    于娟的丈夫,文中用光头代称,是交大的副教授。书中文字不多涉感情,但伉俪情深,字里行间处处是对彼此的依赖留恋。光头在于娟有一段丧失行动能力以后照料她的起居如厕,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现在就求老天让你活着,求老天让你活着让我这样为你擦五十年的屁股。”很平实一句话,我却读之恻然。世间有那么多背信弃义的夫妻,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同林鸟,为什么生死契阔的偏偏是他们?

    于娟说,癌症会让当事人内心更加敏感而外在表现愈加愚钝,经历此病,很轻易的可以扬尘散土,洗沙留金,轻易的分辨出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所谓的朋友。她得到的最感动的馈赠也是她最意想不到的。于娟在小学时代曾经参加学校的活动,一对一捐助一个农村的女孩子M学费,每年把自己的零用钱寄去,于 娟坚持了八年,到M读高一,自己不想再读下去。第一笔学费金额是32元,最后一笔350元。时隔多年,于娟出国回国,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失去了联系。直到她确诊以后,有一天接到一个泣不成声的电话。又过了几天,家里来了个风尘仆仆的农村汉子,拎着两只土鸡,怀揣厚厚的“小砖头”,原来那是M的丈夫,M生产在即,得知于娟的病情,一定要丈夫代表自己前来探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最质朴的人坚守了最原始的信念。(于 娟最后婉拒了这笔钱)

    于娟的治疗费用很高,光头的兄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用成堆的虫草、成碗的灵芝把一次次她从鬼门关灌回来。最后于 娟的父母和光头还是都卖掉了房子,于娟说,经历此事她更加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把钱放进自己的银行户头显然是缺乏智慧,最靠谱的是藏富于民,有钱的时候和弟兄们一起人生得意须尽欢,等缺钱的时候,自然会看到千金散尽还复来。其实这是在呼唤最朴素的道德理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没有大同世界的我们仅仅以此对抗癌症高额的治疗费用是不是太过感性?在每十万人中有一百八十三个癌症病人的发病率的今天,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或体制解决高额的治疗费用??

    于娟去挪威学的是环境经济,专业从事生物质能源政策研究,回国以后她希望能结合她的研究项目,在山东曲阜山区建立一个能源木研究基地,深入研究以黄连木(可以利用林木及其果实所含油脂,将其转化为生物柴油或其他化工替代产品)为代表的能源林的推广栽种。在病床上,她还心心念念惦记着她的能源林,目前她的遗愿正在被推广,《此生未完成》这本书的版权收益也将用于支持能源林的建设公益基金。
    逝者已矣,短短数十载的个体生命对于这个浩瀚的世界来说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于娟说,人人都有支心烛,有救百姓大众苍生于疾苦的慈悲。她是烛照苍生,悲悯世人的。我会写下这篇文字,亦是存了这样的心思,想在她的心烛之旁放下一片小小的镜子,折射出多一缕的光芒。

    至于亲爱的你,读到此处是想支持原著也好,体味感恩也罢,那都是于娟给予我们的布施。
  •   由于患重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在众人的面前她开始思考生命。上个月她走了,这个月她思考生命的文字再一次出生了。 5月23日,上海复旦大学,于娟遗著《此生未完成》首发,这一天距离4月19日她辞世,已经一个月又四天。许多来买书的人,其实早已熟悉书的内容,这些文字全部出自于娟的博客“活着就是王道”。这个博客现在的访问量,已经达到了850万。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是于娟日记中流传最广的一段话,却远不能涵盖这个充满才情的女子,在日记中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从2010年1月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开始,这位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年轻教师,体会了种种逼近极限的痛苦、悲伤、不舍、不甘等情绪,她用犀利而幽默的文笔,记下病中种种经历,剖白着自己的内心。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反而癌症这半年,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此容易快乐。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尘世。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辛苦,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生病之前的30年,于娟的生活高歌猛进--读书,考研、读博、留学,她像一只赶路的鸟儿,忙着去追赶一个又一个目标,直到有一天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在尘土里。
  •   有日子没看过什么书了,哄孩子的日子闹哄哄、乱纷纷,想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也是难的。

    《此》书刚出版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评论中的一句“幸福是哪怕爱人瘫痪在床,只要能给爱人擦50年的屁股”震动了我的神经,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但我没买书,只知道是一个得了乳腺癌的女博士临终的文字。没看我已经它是一本好书,号称“生命日记”,是用生命写成的,总是值得一读的。但我却带着一点不忍心,不想去揭开那全部的谜底,让这份痛楚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仿佛揭开伤疤,让疼痛再现!我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看书看电视都会很投入,常常一边看一边哭,甚至比里面的人哭得还厉害。

    29号于娟的书邮到,30号晚上通读全篇!出乎我的意料,给我带来有限的几次心酸落泪,更多的却是开怀大笑!我一边看,一边和老公分享她的妙语连珠,一边笑到流泪,一边骂自己没心没肺!是的这是一本写痛苦的书,却也是一本写幸福和快乐的书。就仿佛于娟如花的生命,欣欣然绽放,却遭遇暴风雪摧残,然而雪里的那点红却又衬托得生命更加的灿烂!被于娟的文字感动着,或者说被她的洒脱、她的坚强和柔软、她的乐观和诙谐,她的奔放而热烈的生命气息感动着!和她的老公光头一样,直到最后都不相信她会死。直到现在,看着她生前留下的文字和思想,就仿佛她还在那里,不曾离开这个世界!一样的豪迈和仗义,一样的热烈和坚持,一样的温柔和强悍,一样一样都在那里,不曾离去!

    其实自己一直在纠结中,总觉得生活中这样那样诸多的不如意仿佛藤藤蔓蔓将自己捆绑缠绕,总想找个缺口去释放和排解。说白了无非是功名利禄灼人心!然而看了此书,我豁然开朗了——Being alive is a gift ,是的“活着就是王道”!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我的生活才是我自己的!别人有的不一定我也要得到,我有的别人可能梦寐以求也说不定。我细细盘算自己生命的本钱,我有一副还算健康的躯体,有个知冷知热的爱人,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有身体还算健朗的父母,甚至还有个从小疼我的年过七旬的姥姥——而我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试问世间能有多少人到了我这个年纪还能有个老太太可以让自己去孝敬?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竟是这样的饱满而充实——我不禁发自内心的感恩,感谢生命的馈赠!至于那些我苦苦追求的,又有那样不是“生带不来,死带不走”的呢?又有哪样是我真正需要的呢?“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神马都是浮云!

    很庆幸,看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希望这本书能够影响到更多人!让那些穿着红舞鞋在城市的大舞台上一直旋转舞蹈的人,能够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幸福的定义还有生命的意义!能够理解于娟所说的“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到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能够体会光头所思的“我求老天让你活着,让我这样擦五十年屁股”!这是对幸福和生命的真正诠释!让我们从中学习,珍惜我们所有的!愿于娟的这些文字,这番苦心能够指引更多的人认清活着的意义!
  •   ……此生未完成,一本新书的名字,于娟,这个书的作者,这书,有两个人为她作序,周国平,郑培源。
    才女,高知,海归,女博,阳光,博客达人,生命觉悟者,环保理想者,…………这么多美丽的词汇,你还能想起什么去形容这个平凡而又不凡的女子,对了,还有一个词,抗癌斗士!
    这本书的封面白色的纸上绿色的标题,黑色的字,太阳颜色的作者名称,没什么了,就这些,简单,环保。
    之前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便收藏,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去买,因为我知道,这本书会赚太多眼泪,也不知道是我感情脆弱,还是朋友说的眼软,反正但凡遇到令人感动的情景,不论是喜是悲,眼泪都会忍不住流下来。


    翻开书,先是彩色的图片,真切的让读者感受到于娟带来的阳光般的笑容,所有的图片都让人觉得阳光,闲适,曾经让人羡慕的生活经历。 当看到右上角的图片,一家三口的合影,因为化疗已经没有头发的她,这才让人知道,这样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活热情的女子曾与病魔抗争过。




    我是在办公室开始这本书的阅读的,但才看了1页,我就知道我选错了地方,事实上,到此为止,虽然已经写了这么些个文字,絮叨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表达什么,其实,我还没有看完序,不是不引人,是泪水朦胧的双眼根本无法继续阅读,为了不让同事们看到,我只有先写些什么吧,这好像才可以岔开这样悲伤的心情。
    还是在看序,于娟的遗愿:长眠于能源林,希望自己的父母陪伴孩子长大,希望身后被念经超度,启程去西方那个佛的世界。她是一个两岁半孩子的母亲,一个四十多岁男人的妻子,两个六十岁老人的女儿,几个失学儿童的资助者,很多人的朋友,她也曾经为了搞个副教授玩命的发文章,搞课题,只有到 生命的最后,才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浮躁沉淀了,伪装剥离了,喧嚣远去了 ,执着放下了……
    我开始继续看正文,反而真正看到于娟的文字,没有了那份悲伤,也没有眼泪了,即使这样让人心痛的内容,也会让我觉得她写的每个字都是那么阳光,对痛苦的轻描淡写,对生活的留恋,唉~~我还要继续看,看完了再写吧。


    停止了两天后,连夜读完了这本用楼上美女所说的hold不住的书,才真正体会到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人生好比一个1和n个0..只有1存在后面的0才 有意义,然而于娟有很多个0,缺失去了1,……
  •   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十几个月大的儿子取名“土豆”,健康可爱;老公别名“光头”,爱她深沉。灿烂人生刚刚起步,却被查出乳腺癌晚期。这是怎样的人生悲剧,命运如此捉弄,她却在与癌症抗争的一年四个月时间里,坚持记下自己与死神的对话。留与后人,留予感动与启发。

    ——这是最近阅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

    看于娟确诊的经历,让人头皮发麻:一向生龙活虎的她,产假之后便开始向着新目标疯狂进攻,写书稿、写文章、申请课题,忙得四蹄撒欢儿;一日骑自行车扭了腰,当时没觉得什么,先当腰肌劳损去理疗,后来越来越严重,竟然疼得不能下床;辗转去了几个医院,做了很多检查,甚至在急救室待了三天两夜,最后只知道是癌,并且已经扩散到全身,却不能确定是骨癌、肺癌、白血病还是其他癌症。痛得死去活来、生不如死之后,终于得知,自己原来是乳腺癌,可没有预兆的情况下,已经是晚期!除了奇迹,生命最多只能再存活两年。

    一切突如其来!没有任何准备地把这个意气奋发的女孩子投进身心痛苦的深渊!

    当她慢慢适应自己身体的变化,慢慢正视这个现实时,便开始像个哲学家一样反思自己、反思人生。

    “我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很多人都会问,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沉下心来思考。不到山穷水尽、生命尽头,谁不想追逐名利、追逐物质、追逐让我们愉悦的种种人生享受?——“只要活着就好”,这是太简单的理想,简直不值不提。

    这本书能带给我如此之大的共鸣,也因为想到一位朋友,曾经在空间里出现的小潘。

    刚刚结婚,家庭幸福、老公疼爱,突然被查出白血病,且是相对严重的那种。我们都被打蒙了,何况她的家人?

    我们去上海看她,医院里笑嘻嘻,从没看过我们这样开心地探病,热闹地像开PARTY,她那时何尝不是强装乐观!她的疼痛我们感受不到,任何的安慰其实都无济于事。

    记得那时我也劝她空时写写自己的经历。天哪,我那么轻轻一言,好像她不是在生病,她是在放长假;她没有经历痛苦,她只是潜伏在医院里观察别人的痛苦一样。当我看到于娟在书写自己承受的一切,钦佩她用“书写”重温苦痛的勇气,这种勇气太大太大,没有几个病人愿意去做!

    现在,我也终于理解了小潘。我给她“下了任务”之后,她没有交给我想要的内容,没有那些“病中对人生的反思”,对“朋友、家人的感悟”;她写了一篇不痛不痒的“女人如花”。而仅仅这么一篇“女人如花”,又该耗费她多少心力,我们称赞女人如花时,想像着自身的美好,她称赞“女人如花”时,正因为化疗而不断地脱发,一个爱美的女子不得不剪短头发,眼睁睁看着掉落在自己面前。

    感谢于娟,她强忍着痛苦写下这些经历,让我感知到这种苦痛与无奈,感知我的朋友曾经面对的困难与无助。谢谢老天,朋友还是幸运的,终于战胜了病魔。只希望她早早忘了那些无法言说的痛,笑着生活。

    于娟反思她的生活方式,写下一篇“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学术报告,总结如下,也是我们都市生活者的警钟:

    1、饮食习惯:瞎吃八吃,嗜荤如命,暴饮暴食。

    2、睡眠习惯:平均每晚超过2:00;

    3、突击作业:俗称“不见棺材不掉泪”,用截止日期前几日的时期拼命恶补,不管是学习、考试还是工作任务。总要搞得呕心沥血。

    4、环境问题:这是众人们都在担心的问题。无法避免。比如装修不环保、空气质量差,个人无法解决,只能尽量避免。

    一辆疾驰无阻的高级小汽车,突然急刹车了,突然再也不能上路了,前面风景那么好,前面道路那么宽、那么长,前面的故事那么美、那么动人,都与己无关了。

    所以,不管如何,朋友们,珍惜当下,珍惜生命!让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就明白活着的意义。
  •   从我自己网购的经历来看,真正通过网友推荐而淘到的好书,真的不多。但这本《此生未完成》是例外。在未正式下订单买之前我已关注了这本书,看了好多网友的评价。但总感觉故事可能过于悲催,看了会影响人的心情。
    但是看完这本书,我确实感动或者说震撼得一塌糊涂。
    这本书是由复旦大学讲师、海归博士于娟在患乳腺癌期间所写博客汇编而成的。
    70后的于娟履历辉煌,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还是海归。读本科时就搞定了自己后来的丈夫光头,一个稍显木讷的理工男,有着圆满的初恋即是夫妻的爱情。在留学挪威期间是一边辛苦地派报纸筹钱让妈妈来挪威看看森林,一边又积极参与各类学会活动,体现出了极高的情商与智商。读完书后又顺利留校复旦工作、生子,一切都顺利美好得令人眼红。想必老天爷都嫉妒了。在生完小孩没多久,于娟就被查出患了乳腺癌,还是恶性晚期。期后,她与家人一起与命运抗争,与时间赛跑。父母不辞劳苦的每天四点起床煲各种汤药送到医院,替她带好孩子;丈夫拿出考研的精神埋首各类医书,寻求能医治妻子的良方;孩子蹦蹦跳跳天真无邪,是于娟勇于求生的精神支柱。
    虽然最后,这个几乎挑不出毛病女子还是被老天爷带走了,但是她在病魔抗争中体现出来的冷静、乐观却令人敬佩。试想有多少人能在一个每天都有死去的病房中,写下多个患乳腺癌的阿姨在切除乳房后装上假乳的搞笑故事?又有多少人能在与癌症抗争的两年里,眼看着亲人孩子为自己受累,家庭一贫如洗还能继续坚持治疗而不放弃求生欲望?
    在重症病房里多位病人,讲述了自己面对癌症都有过一死了之的想法时,最年轻的于博士选择了沉默,因为她从没放弃过求生的信念。她这样诠释着自己求生欲望:如果我放弃了求生,一对夫妇会老年丧女,一个男子会中年丧妻,一个孩子会年幼丧母。也许抗争最后还是不能改变结果,但是起码自己抗争过,无愧于亲人,将来也无愧于孩子。将来孩子长大会知道,他的妈妈不是个懦夫,她敢于与命运博斗。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有多少人能写下如此激昂而有生命活力的文字?死者或轻如鸿毛或重如泰山,能在自己得了癌症身受身心双重折磨的情况下,还想得到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惊醒世人,该尽孝时要尽孝,该爱子要爱子,人生并不只有证书、职称,能过好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生活,尽好为人子女、为人妻子、为人母的责任已是不易,夫复何求?这样的人如于娟的挚友所讲,也许不会绝后但起码是空前的。
    不想再说造化弄人之类的话,我想这些文字放在健康人的身上是绝对写不出来的,即便是于娟自己。
    很多时候人都是要事到临头才会顿悟。于娟是有遗憾的,不能尽孝父母,不能回报丈夫,不能抚育儿子。但是假如读完这本书就觉得不需去熬夜拼搏,那似乎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
    对于娟而言,空有学业事业家庭而无健康是种遗憾,对普通人而言,若是空有健康皮囊而其他一事无成有何尝不是遗憾呢?人生要面面俱到很难,任何人走完这一生都会有遗憾,只是你要明白自己期望得到什么,又愿意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于娟的好友担心,很多人会把这本书当成一本白领健康忠告。而现在上网一搜,关于于娟出现得最多的词条是,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如何预防乳腺癌等云云。
    我想这不是那个富有朝气而远去的生命愿意看到的。
    我坚决地把它到励志类!








  •   我以为,读了于娟《此生未完成》的读者,都会被于娟这个小女子所打动,也都会有些话想要说出来。这人世间感人肺腑的人和事太多太多,却显有让我们心情澎湃到想要写下来的时候。于娟是个平凡的女子,但却带给我们许多不平凡的感受。她那三十二年的人生,看似短暂,却是完整完美的一生。

    发现这本书时,我正因病在家休养。身体虚弱,症状多多,却是查不到最具体处的这个令人心慌的时期,我与这本书不期而遇。乍一看介绍,觉得这正是适合我看的一本书,心想这一定是一位抗癌斗士的战斗之书,定可以给我鼓励和力量,帮助我从精神上振作起来。拿到书,一气读完,意犹未尽。才发现,于娟给我的不只是我想要的那么多,而是更多的更多。我很欢喜,因为我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女子,一个令我爱着并愿意终生拥有的朋友。

    喜欢于娟,是缘于这本书里的文字。一个人的文字最能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与品质。于娟惹人喜爱的地方有很多,譬如她的博士光环,她的抗癌斗士头衔,她的风趣幽默之语言,这些都是,可是最能打动我让我爱上的还是她的善良与率真。在这个很多人都只崇拜金钱和权利的社会里,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女生,真的是不多见。而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颇多。不论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认真的读了这本书,都不难获得来自于娟的多方面的宝贵的人生TIPS。

    拼搏的人生才有意义,不会后悔。
    于娟的学历很高,尽管她一再说她不努力,总是临时抱佛脚,其实她要比一般的学者努力的还要多很多。虽然她把她拼搏学习这一点也归到引起她生病的一个因素,可就是她这般努力学习的劲头,才赋予她更多的内涵与个性魅力。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个世界,人总是要离开这个世界。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拼搏过了,奋斗过了,并且拼搏和奋斗都有了成果,那么人生才算是有了意义。我看于娟的这本书,首先领悟到的就是活着还是要奋斗,努力了才不会后悔。我们很多人活的都不快乐,因为我们队现状不满。可是我们有多少人可以意识到,令人不满的现状正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因为我们不努力,不积极,所以才会如此不快乐。于娟的拼搏正是提醒了我们这一点,人活着就是要拼搏,努力了才不会后悔。

    做最真实的自己,才算是实实在在的活着。
    人贵在活得真实,真实就会精彩。在乱世中虚伪的活着就好像已经死去,生命没有任何意义。于娟就是这样一个一直活在真实中的人。她并没有一般高材生的那种木讷,古板,教条,中规中矩。相反,她活泼,贪玩,好吃,好动,好交朋友。她可以穿着像个小太妹一样的背心短裤和朋友泡吧蹦迪,也可以在警察轻视她的时候据理力争;她可以在初去婆婆家的饭桌上认真的吃出一座海鲜小山,也可以在挪威的老师家吃饭吃到让毫无食欲的师母产生食欲;她可以广交五湖四海的朋友,然后告诫我们,这样交友很累也很盲目。喜欢她这样能吃的女生,就算是吃都可以吃得淋漓尽致,吃得是一个女生敌过五个师兄弟。有存在感的真实的人才可以像于娟这样子的生活。如果我们以前活得太虚伪,不妨学学于娟,真实的为自己活一次。

    善良的人,乐于助人,在给予别人的同时,也在收获着。
    文以载道,文以载心。于娟的善良,可以从她的字里行间渗透出来。这世上能有几个人,都病成那样了,还孜孜不倦的写博客,还出了一本书。因为她遭受了疾病的痛苦以及带给家人的痛苦,所以她不想别人再和她一样那么痛苦。于是她才可以有孤注一掷的精神力量,是要以自己为例子,警示世人善待自己,远离疾病。她还以亲身经历的被骗,来告诉大家这个世界的骗子真的有,尤其是在我们处于低潮期的时候,更要警惕,以防被骗子利用了病人有病乱投医的心理。她如果不是善良得到达了一定的境界,又怎能把黄山求医那段写出来。一对博士夫妇,被骗子骗的团团转,如果她不写出来,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人间还有此等的骗子,此等利用病人求医的心理,丝毫不顾及病人的伤痛,以病人的生命为代价来骗取钱财。她还以她母亲回老家筹钱的经历,让我们知晓,那些平时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所谓朋友,甚至是干爹干妈,很可能不仅不是朋友,还是坏人。她把这个让人沮丧的事写出来,是要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简单太单纯。有时候就你把别人当朋友,别人可能把你只是当了可以利用的对象,用用了才用,榨干了就丢掉。当然,她也用她小时候资助过的那个女孩儿派老公送钱送鸡的经历,来告诉我们,做善事是会有回报的,懂得感恩的人是存在的,光明总是会湮灭黑暗的。她得了绝症,看起来似乎是不幸的,可是她拥有那么多肯为她两肋插刀的朋友,拥有爱她的父母,拥有健康的土豆,拥有为了她的病前仆后继肝脑涂地甘愿卖房子卖地的光头丈夫。做好人总是会有回报的,做好人一直都在收获着。

    于娟是一团热情善良的火,她的存在就是要感染她周围的那些人。她的离开,更是要感染更多懵懂的人们。她让我们跟随她一起体会人生,品味生活,生命,以及生病。为这本书写序的那个朋友担心这本书成为人们警惕癌症的速食面,我想仅有一小部分的读者可能只把这本书里关于看病的过程以及为什么得癌的非学术性报告作为阅读和关注的重点。而大部分读者则和我一样,在这本不算很厚的书里,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完美的于娟,一个生命之花开得旺盛并将一直盛开下去的于娟。她用她幽默到位的语言,与我们诉说她的人生。读罢这本书,没有伤心的眼泪,也没有悲伤的同情,有的是对一个强者的崇拜,对一个可爱的人儿的会心的微笑。

    也许有人会感叹,为什么这么好的人要这么年轻就离开。有的人活着,可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是他还活着。我感觉这句名言就是对于娟的存在的最好的诠释。什么是生?什么又是死?她的人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可是她的精神难道不是永存的么?人生不可以用长短来论英雄。与其苟且偷生般的活着,不如像她那样轰轰烈烈的燃烧一次。就算化成灰烬了,带个这个世界的光和热也是永存的。她生前一直关注的能源林项目,就是她的生命的延续,她会随着那片能源林的成长而得到重生和永生。

    于娟这个单纯善良,热情澎湃,朝气十足的女孩子,她拥有妻子,女儿,妈妈和朋友这全部的头衔,她的人生永远停留在三十二岁这姹紫嫣红盛开的时刻。她拥有了虽然短暂,却是最为完美的人生。我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要说出来,还有更多的话想要对于娟说,就留给以后生活中的每一天吧。作为我心灵的良师益友,虽然从未谋面,却将爱她,永远。
  •   媒体说于娟是搞癌斗士、博客达人、生命觉悟者、环保理想者、才女、高知、海归、博士……这些都对,却忽视了最得要的一点:她首先是一个好人,透透彻彻、干干净净、明明白白的一个好人。在我的心里,于娟和她的文字关系到癌症和养生,更关乎灵魂和理想。在生命的最后五个月,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地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著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人,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
  •   原来从网上、报刊、杂志上零零星星看到关于于娟的故事,最近《广州日报》连载了于娟写的这本书,我也只是断断续续地看。当看到当当有书卖,毫不犹豫地一口气买了两本,,一本自己看,一本送朋友。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让人思考,催人奋发向上,珍爱生命和身边的亲人。每次看,都被深深地感动。感动于于娟的勇敢和乐观,感慨生命的无常和脆弱。其实,除了生命的无常,还有一些,是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和生活习惯所带来的。若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可否说生活习惯决定健康?个性要强,事事争第一,则必须付出比一般人要多得多的时间、精力和心血,长期下去,难免不伤害到身体。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暴饮暴食、长期熬夜,均会对身体造成摧残。点点滴滴,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事到临头,才反思,幡然醒悟,让人不免唏嘘。作为一位母亲、妻子、女儿,于娟的善良、豁达、负责、敢于直面人生的态度,确实令人肃然起敬。“活着就是王道”,愿每一位活着的人,能从于娟的字字句句中得到领悟,感恩生命,珍惜生命,与人为善,珍爱自己和亲人。感谢于娟!愿于娟在天堂里得到安宁!愿她的家人永远平安!
  •   而我们还活着——献给正在与生活作斗争的我们


    前两个星期子喻在早读前几分钟“丧心病狂”地扑向我,两眼泪汪汪:“Qiu,《此生未完成》是本非常非常好看的书!!!推荐给你看!!!你一定会喜欢的!!!昨晚我在宿舍看到差不多两点,她们都说我沉迷于课外书太颓废了……”在此之前,我不下十遍在各种报刊微博推荐上看到过这个书名,只是一直未放在心上,直到昨天在子喻的逼迫下翻开了这本书。

    不知道有多久没看到这么打动我的文字了。全书没有过于修饰华丽的词藻,没有故作深沉写出一堆哲思,却以最简单真诚的语言勾勒出一个个片段,像是于娟带着淡淡的微笑在娓娓叙述。有一点我不赞同子喻的,是我认为《此生未完成》绝不仅仅能用一个“书”字所概括,说是“日记”也是过谦了的,它分明是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啊!

    突如其来的病魔,硬生生地吞噬了本该属于于娟的友情、爱情、亲情,甚至是生命,毫不留情地。也许有诸多人和我一样,不禁试问,若是苍天有眼,怎忍如此残酷地剥夺一位优秀可爱善良仁厚的女性的幸福?可是于娟却从未有过对命运不公的怨言,她坚强,她坚持,她说:“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很痛苦,但是有更多真情让我们不能放弃;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很惨淡,但是有更多的美好让我们不忍放手。”于是她挣扎着度过每一个难熬的昼夜。

    不断用手帕抹散开眼中的模糊,一页一页翻阅着这本书,我脑海里时不时浮现出桑地亚哥那个顽强老者的形象——那个一身伤痛仍坚持与鲨鱼作斗争的老人,那个凭着对生活的信念从不服输的老人,那个说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老人……《老人与海》是为数不多的令我落泪的小说之一,大概这世间最有“资格”令人感动的,非精神莫属了。于娟和桑地亚哥,现实与虚构的交织, 留给我们一种坚不可摧的“打不败”精神,他们勇往直前,最后在不可逆转的命运前停下了奔进的脚步。所幸王小波给“失败”的定义是,人类向限度屈服,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如此看来,于娟和桑迪亚哥老人都是生命的赢家,因为他们从未放下武器,只不过是被无情的命运强行夺去了让他们继续战斗的武器。

    读得再深入透彻,再如何身临其境,我们流泪,我们沉默,我们悲痛,但终究还是无法还原于娟本人所受的病苦,必是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还要折磨个千百倍。而她尚可以摆脱迷惘,摆脱悲观,不断与生命作着斗争,我们,最大的磨难也单单是与生活作斗争……不可否认,于娟的坚强并非我们大多数人能比得上的,但我们都很幸运地拥有一个最大的资本——那就是生命。这个看似廉价却又重金难买的资本,有人在挥霍,有人在积累。

    于娟说,只有活着有性命,才能奢谈人生。
    与生活作斗争,那是我们的特权,是我们的奢侈,是源于我们还好好地活着,是逝者多么渴求而不可得的“磨难”……
    不管前方的道路是否长满荆棘,或者高考、就业、买房等等关卡等待着我们去闯,正在与生活斗争中的我们也许会累会倦,请记得:
    而我们还活着,人生浩渺,总会有新的精彩去期盼;
    而我们还活着,长路慢慢,总会有明的未来去迎接;
    而我们还活着……
    而我们还活着……
    此生未完成,我们能够填补逝者的遗憾……
    因为……
    我们还活着……
  •   窗外的梧桐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了一地,明明是年轻绚丽的生命,却注定要葬身淤泥。
    留下一串泪珠从天空挥洒…….
    那是一串怎样的泪珠呢?
    。。。。。
    不由得,心潸然了。
    一滴泪落在白色的封面上…….
    我再一次潸然着泪轻轻地翻开了沾印着自己万千个指纹的这书。
    这些指纹都不仅仅只是指纹,而是我与这些文字的感情记印……..
    这些文字都不仅仅只是文字,而是于娟的心,是她所经历过的撕心挣扎,是她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些文字都不仅仅只是十指敲触键盘而获得的方块字体;它们也有心,静动脉里流动的是于娟的思想血液。我能感受得到它们的灵动气息……
    那种气息完全是发自于娟柔情而铿锵的内心的。我能感受到于娟那种撕心蚀骨的痛苦,那种柔情百媚的对世间的爱。
    在里,我能感受得到她作为一位母亲对孩子的那种慈怜,无私的母爱;宛如一朵绽放得婀娜绚丽的红莲,为了莲子也宁牺牲生命。因为她说过:“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在里,我能够感受到于娟作为一位妻子的通情达理、善良贤惠、与丈夫的恩爱和信念;宛如一朵高贵的红玫瑰,散发着浓浓的独一无二的爱,守护着美丽的爱情。但于娟的爱情更是无私的,她不忍光头为她守病埋没青春,几度想为光头重择恩偶……
    在里,我能够感受到于娟作为一个女儿的孝顺懂事;宛如一朵纯洁的百合花,馥郁的花香里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和爱的责任,她曾许下心愿要让外公外婆过上最幸福的日子,只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外公外婆的早早逝世让于娟痛哭流涕。她还没来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自己却先亡于白发者…….
    我总是觉得我和于娟的心是相连相通的,因为每当我接触于娟笔下的这些有血有肉的文字时,我都会是感同深受的。正如那颗坠落在封面上的泪珠,已被慢慢复制,粘贴在于娟生命的尽头……..
    这一肺腑有血有肉疯人文字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于娟对于此生未完成的那份痛苦揪心和蚀骨,于娟在病魔面前显现出来的那份坦然乐观,以及她对于生命的那份爱和执着……...
    感谢于娟,感谢于娟笔下的。
    因为有这一切,才让我们渐渐认识底到活着的意义!
    人生其实真的只有几十年光华,我们要学会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是去注重短暂的名利权情!
    亲爱的朋友们,美丽的于娟已经在天堂成为了天使,和幸幸福福地生活着!亲爱的朋友们,于娟正在天上看着我们,她正在为我们的觉悟而欢笑着!亲爱的朋友们,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年华岁月,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好地对待自己!
    感谢于娟,感谢于娟的!于娟,你未完成的一切我们一定会完成!
    天空潸然了.....
    细雨般的水滴在空中飘洒着......
    我知道,那不是雨......
    那是于娟欢心的泪珠!
    那是梧桐母亲的欣慰的泪珠
    .......
    雨后春醒,万物复苏,绿意盎然,寸寸都是希望的光辉.......
    这是我们深爱着的一切,这一切都将是美好的......
  •   最近读了《此生未完成》。
      
       书的副标题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我觉得,恰如其分。每一篇文字,都饱含了对生的眷念以及内在的坚强与感恩。
      
       很早就有人向我介绍于娟的博客,连同那些闪耀的光环,复旦女博士、海归、抗癌明星。彼时,她尚在与病魔抗争,博客大红大紫。读完了几篇博文之后,我关了电脑,默默祝福,但不愿做一个围观者。今年四月,于娟离世,围绕她的纪念和图书推广铺天盖地,在新华书店,我看到了《此生未完成》,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买下,而是匆匆瞟了一眼之后变快步离开。
      
       我始终相信,只有繁华落尽归于平静之后才能体悟到于娟文字里的真诚,我不愿也不能愧对这份真诚。
      
       恰如此时,重构之后,内心安静,向往生活上的回归。捧起这本书,走进一个面对死亡坚强和高贵的灵魂。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书。有时在午休时看一会,有时在读完paper后把书拿过来续上几页。于娟的文字清秀而平和,字里行间表现出的是对是内在的从容和对生命无限的热爱。于娟是一个体谅丈夫的妻子,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一个孝顺母亲的女儿。书中提到了于娟劝丈夫合理解决生理需求时的大度,提到了为了儿子土豆放弃自由的从容,提到了在挪威留学期间凌晨送报纸攒钱让母亲来挪威与之团聚的快乐与艰辛。
       豆瓣上给了这本书很高的评分,9.2分。我无意吝啬对这本书的溢美之词,她配得上五星的赞誉和所有的褒奖。但是,我终于不忍心去给这本书下个判断。从书中,我读出了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一个妻子和一个女儿对生命无限的留恋,对亲人无尽的爱,更多的,我感受到的是于娟内在的从容和勇敢。如此从容的告别,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也不放弃生的希望,也不放弃对生活终极意义的求索。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然而不知死,又如何能够理解生之灿烂和绝美。于娟在生命的最后的体会和追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如何在我们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不必发出此生未完成的喟叹。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一书中,保尔在瓦莉娅和故乡的同志们被送上了绞架的广场上感悟出生命的真谛,人,要赶紧生活,赶紧完成生命里的未完成,我们为爱、为理想也为怒放的生命而生。
      
      
      
       忽然想起,一个月了。小Y同学,我很好,不必担心我。重庆的夏天重又热浪滚滚,连同我燃烧的青春,只为追求此生一定要的完成。
      
       如果那一天真的要来到了,我希望可以从容不迫的说,我的一生,用来追求信仰的安放、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幸福,我没有可后悔与遗憾的。
      
       抓紧生活,爱和成长,此生要完成。
  •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于娟
    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本科就读上海交大,在复旦读完硕士博士,后赴挪威继续深造,回国任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一个大学副教授的妻子,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2009年12月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确诊乳腺癌晚期,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许去世。——于娟,活着就是王道
  •   《此生未完成》----书评

    看简介时,知道这是一位乳腺癌患者的遗作。对她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讲师的身份充满钦佩。而这样一位在文化金字塔顶端、拥有诸多光环的女子,在知道自己生命结束时,是怎样的不舍?
    曾猜想,这本书应该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哀伤气息或有一些学者的说教在内的。
    但是,从快递员送来包裹,我径直去厨房用剪子打开封皮,就被文章中的内容吸引住了。浑然不觉地站在厨房窗前一个多小时,直到坚持不住,才意识到自己身在何处。
    作者于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这和人们印象中带着厚厚眼镜、呆板的学者反差很大。她家庭幸福,丈夫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副教授,儿子十四个月,乖巧可爱;她性格活泼,朋友多的让人叹服,社会各界,文化精英。也许这样的人太优秀了,天妒英才,让她在三十岁时,生命戛然而止。
    乳腺癌也许死不了人,但是于娟的病发现的太晚,癌细胞骨转移,遍布全身。CT胶片中的影象,黑漆漆一片,所有的骨头,向被虫蛀一样,布满癌细胞。
    但在如此病痛摧残之下,她依然文字灵动,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在死神面前谈笑自若,有时还带有一丝小小的调侃。
    她的一个男性朋友在不知她身患乳腺癌,只知她生命垂危时,给她发来短信,“你需要什么器官,我可以捐”,她哈哈大笑:我需要乳房,你来捐吧。
    于娟渴求生命,看着十四个月的儿子趴在她膝前奶声奶气的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她心里落泪,哪怕自己如现在一样浑身痛的不能动,只要活着,让她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趴在路边,每天看着父母接送儿子去幼儿园也好。
    丈夫渴望她活着,这样一位青年学者每天一边指挥手下的博士生进行各种化学试验,一边在床边为全身不能动的于娟擦屁股。他感叹:只要你活着,让我擦五十年屁股,我也愿意。
    这本书里有一段最让我感动的话。
    在于娟和丈夫光头讨论是否切去乳房时,光头说,他已经不再是二十二岁了,不再是看到女孩S形曲线就会血脉贲张的年纪,如果一个男人到了三十七岁还去计较女人胸部到底几两肉,无疑只是用下半身思考的男人。他只在乎妻子活着,让孩子有妈,让他有老婆,哪怕只有聊天讲心事的功能,至少,他知道心放在哪里,每天就会很安心地睡去。夜里抠鼻子,在黑暗里被背对背的妻子笑骂的感觉也好。
    这本书没有说教,没有枯燥,有坚强、有快乐、有幸福、有对生命的渴望。
    一天半时间,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更加参透生命,心有感触:凡事只要努力去做就好,不要懈怠,不要浪费生命。你的今天是昨天逝去的人到不了的明天。努力,但不必要去争去抢,不要嫉妒。健康、快乐的心态最重要,争来抢去,大家的结局还不是一样,生带不来,死带不走。一盏茶、半支烟、一杯浊酒醉人生。面对生死,坦然接受。这一世,无论怎样,我来过。也许生命尽头,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   大约一年前同学和我提起过一个年轻的乳腺癌病人的博客,当时认为这个话题太沉重,没有找来看过,前天看到周国平的博文才知道这个病人叫于娟,四月份刚刚过完三十三岁生日不久便逝去了,留下两岁半的儿子,不惑之年的丈夫和年逾花甲的父母。她的博客被整理出版,起名为《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下午收到书,晚上开始读,一边流着泪一边忍俊不禁地笑,晚饭没有心思吃,夜不成眠。
    ****://blog.sina*******/s/blog_6523351b0100srrj.html

    于娟开始写博客记录她生病治疗的过程是她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了。文章处处可见她的善良,自己经历的痛苦,她希望有人能从中受益,虽然写下这些文字消耗了她的生命。真的是一本生命写成的日记。流泪因为看到生命中感人至深的善良和勇敢,感受到爱和对生命的留恋,在生命的挣扎和抉择中体现出的善良和勇敢,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仍不能放轻良心的人。笑因为看到她的无畏的幽默,为她笑着大叫一声"Bravo!"

    如此年轻的于娟,如此用心,如此诚实地写下的这些文字,是用多大的代价换来的。每一个现代人都能从中受益。我无法用任何语言介绍其中的内容,因为只有你一篇一篇地看过来。

    明天醒来——如果今夜还能成寐——我要好好想想今后的生活。
  •   于娟,与我同龄,大我一个月。
    同样,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儿。
    同样,喜欢写blog,同样像男孩一样嬉皮,友遍天下,同样温良育子……
    然而生命于我之厚,继续活在这世间。
    但那个灵动的女子,虽然有太多相同却已经去天堂仰望。

    读《此生未完成》,初见几行文字似乎说的是自己的简历。
    于是翻开那书。却再也合不上。
    一个同龄人,知道大限将至仍然可以在指尖敲出那么灵动俏皮又大哲的文字,
    让人能在表面笑喷内心却瘾瘾酸痛去体味人生。
    这不是哪个专业作家都有此能力的。
    而于娟一个工科博士,却比一个专业的作家更能接近我这样的一个普通小人物的心灵。
    而这都因那是用生命和爱,还有智慧与参透之心写就的。
    像光头说的那样,那是用生命写就的日记。

    表面行云流水的文字,细读,或是用一点心。就发现所有嬉皮笑闹的表面背后,都是大彻大悟。
    经历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九死一生之后,真的“放下了”。
    人生的有限生生命虽然停止,但那人性价值的提升却达到无限的高度。
    而人,如果思考一下为何而活,为什么而活,该传递什么给活着的周边给死后的儿女亲戚朋友后代,
    我想于娟这本书会是一个导引。

    此生未完成。
    却也完成为另一种完美。
    有的人生命很长,长命百岁,百岁高龄。
    却也会有未完成之生。
    而于娟,仅33岁的生命轨迹。
    对爱与智慧,大悲悯大善的呼吁与传递。
    还有能源林项目的期望与遗愿的逐步完成,而暝目于九泉,完美人生。

    春节前一天,桌前那本书读毕。
    心却仍在与那个已在天堂的女子交流……
    《此生未完成》,很久没读到好书之后的一本好书。
    老于的森林,无论在哪一世间,都透着清澈之新鲜空气,益养心田。
  •   手捧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一夜未眠,被她清新温柔亲切的文字所感动,这是一部用生命写就的书,读到其中几度被泪水模糊了双眼。

    这位32岁的复旦大学女教师,在2010年元旦左右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已转移到全身躯干骨。她在忍受剧痛、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开始回忆并记录下癌症治疗的点点滴滴。在短短文字的后面,却是一个乐观坚强并相信奇迹的女儿、妻子和妈妈。

    这本书远远超过了它的价值,这是作者在病榻上伴随着化疗病痛折磨,用生命换来的感言,字里行间却处处流露出乐观开朗。回想我因感冒或肠胃炎住院,浑身无力只想昏睡,一副被折磨的快没人样的样子。不得不说于娟是一个传奇,一个忍受剧痛、朝不保夕的女子还能写出如此的文字,实在是钦佩。呜呼!老天不公,为何要早早夺走如此坚强美好的女子。

    感谢于娟,她用生命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和健康的价值。让我学着去珍惜生命,珍惜家人朋友,珍惜眼前拥有的曾经看来并不够多的一切。好好活着,是对自己,对他人最好的交代。

    活着就是王道!
    珍爱生命,呵护健康!
    看完《生命未完成》,我已是泪流满面,窗外的阳光暖暖的照进来,突然觉得活着很幸福,感谢老天赐予我的一切!我要好好健康地活着!
  •   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再见尼采的这句话是在于娟的《此生未完成》里。
    一向不赶时髦的我,因一位老师的推荐,买了这本热议的新书来读。时间关系,自己读完之前,已先后借阅给几位亲友,褒多贬少。昨日子夜终于读完,熄灯闭目躺在床上,窗外虽无雨无风,内心却欲说还休。
    也许是母亲、妻子、女儿的身份,强烈的认同感油然而生,在于娟用生命凝结的文字里,浓得化不开的情意,沁人心脾的感悟,和着生命终结的悲壮,令我不忍并敬佩。其实,类似的例子于我早不罕见,无论是曾为医者的所见所闻,还是挚爱亲朋的亲身经历,都使我无数次为这些年轻鲜活的生命扼腕叹息,他们离去时的不舍与感悟也令人痛彻心扉,只是不如于娟这般,奋力思索,全心彻悟,呕血成文,字字珠玑,播洒善爱于身后。而我也在这些生命的来来去去中,在自我生命历程的反反复复中,不断思索探寻生命的意义。时至今日,虽所获不多,但感谢上苍,终于使我能脱离从前由自己所造的泥沼,看到同样风景中不一样的美好,可以心安理得的不为名利所累,甘心平淡,只做一个普通人,就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追求一箪食一瓢饮的满足,饿了吃困了眠的享受,不给自己太高远的目标,不对自己太完美的要求,只求尽力做好当下的事情。生命是如此复杂,但其实又是如此简单。
    于娟在生命的尽头,同时也是病痛的尽头,感悟一句,我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透过如此精彩生命的彻悟,我们理当不应有恨,更胜斯人。
    愿所有追求幸福的人们,能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得真实坦荡,更强,更幸福。 2012.06.12
  •   走向死亡的过程是如此黑暗,于娟却努力让这段路变得有光明。“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大”。她说:“如果不能和别人比生命的长度,那就去比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吧。”
      ——中国日报

      本报《博闻周刊》曾分两期摘登了于娟的癌症日记,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留恋,对亲人的不舍,对病痛的坚强,对生死的通达态度……感动了很多人,也提醒了很多人。
      ——羊城晚报

      在反思自己为何会得癌症的同时,于娟想到怎么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更多的人了解癌症,并远离它,于娟以“活着就是王道”为名开了博客,用时一年多在病榻上陆续写下抗癌日记,她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深深感动了无数人。
      ——新快报

      当年于娟去挪威学习环境经济时,被挪威郁郁葱葱的森林所震撼,许下了“把挪威森林搬回家”的愿望。于娟回国后,一时忙碌把这事放在了一旁,得了癌症后重拾旧 愿,把这事郑重地交给了妈妈。“挪威的森林”基地选在于娟山东老家的一片荒坡上。过去一年多里,于娟的妈妈经常到荒坡上干得不亦乐乎,母女俩的愿望就是把 这片荒坡变成“万亩林”,并希望能申请中挪合作的能源林研究示范基地
  •   长远看来我们都是要死的,只是有些人未到离去的年纪就匆匆离去,让人唏嘘不以——于娟就是其中一位。她30多岁两个硕士,一个博士,有爱人,有孩子,如果不发病可以用完美形容了,但突然发现的晚期病痛让美好嘎然而止。于娟在离去之前,写下了本书,认真看看很值得一读。

    因为我也要死,所以对劝世良方没什么兴趣,好在本书不属此类。

    全部内容都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爱,虽然知道自己不久于世,但并没有怨天尤人的意思(即使有也可以理解),只谈如何正确面对、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最后一部分还写了几个爱情故事。乍看起来像是身无病痛的人所写的书,一般人平时都难以拥有这份乐观和通达,更不用说有病在身。作者用爱回答了身前身后的很多事。

    国内类似的书在《不理会阳光的向日葵》和《成就爱》,这两本都是信主的人所写(我个人虽然不信,但仍然认为有信仰不是坏事),这位作者相信死后的世界。“永安主怀”是主内人士对死亡的说法,而于娟并没有这方面的信(至少我看来如此),也正因如此,在没有超自然外力的情况下独自面对迎面而来的永恒黑暗需要更多的勇气。这些勇气无疑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尤其是她的老公“光头”。试问自己,面临如此局面会难以做到如此地步。拥有被爱和爱的能力,应该是不幸中的幸事。

    书中也提到对人生的思考,人生是如何度过才更有意义,或者更快乐。不像某些身体健康的“人生导师”,作者于娟时刻面对前死神,由些出发的一些忠告也许更值得我们仔细思考,比如:不要熬夜、不要暴食、名利二字在死亡面前一文不值等。不要等着到面对最后一天的时候,才意识到生的可贵。

    最后说下自己。我在与老婆确定关系之前就说过“如果有人选走,请一定让我先”的话,当时的女友(现在的老婆)感动地泪流满面。多年之后,她终于想明白了,对我说:“你小子就是不想面对一个人的孤寂!”老婆说得对,我当初和现在其实都这么想的——如果非有一个人先离开这个世界,请务必让我先,因为我不想面对没有爱的人孤独。

    很多事情,30岁之后才能想明白(生死是其中之一)。但不要到最后一刻才想明白,那就太晚了。

    本书像一片轻风拂面而来,让我们对自己有机会深入反思,每天所忙碌的是否真的有意思的。感谢作者于娟!
  •   在当当网上就没有像样的写过一篇评论,可是这次却必须要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不单单为了于娟,还为了一种精神,为了一种深入骨髓的感动。
    记得前两年有一次打篮球不慎扭伤了膝盖,不得不卧床两个多月。那时候正赶上夏天,卧室里于是拉着厚厚的窗帘,每天都是只能爸妈伺候,端茶送水,甚至连大小便都变成了一件天大的难事。平躺时间长了,腰会很酸,就侧着再躺着一会,如此反复。几个回合过后一天就这样平淡的过去了,一天一天的推移,终于可以勉强拆去石膏,下地走路了。虽然说小腿肌肉萎缩的严重,但是我那时真是为能站起来这样一点小小的上帝的恩赐感动不已。我那时想:我终于站起来了!!
    不过,虽然这两个月没跨出家门半步,没晒到太阳,没看到来来往往的人流...但是整天躺在床上看着白白的天花板,却给了我足够思考的时间。我想了好多好多。关于家人,关于健康,关于友情,关于爱情,甚至有些想法在现在看来都有点不可思议。我想好了等病好以后,我要出去好好晒晒太阳,去海边听听久违的海的歌声,帮父母洗衣服、做饭,好好爱身边的亲人朋友。我想好了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因为自己生病不光是给自己添麻烦,更是给家人带来了很多痛苦。我想了好多好多,似乎这两个月的所思所想都超过了之前二十年人生历程的感悟。
    记得电影《阳光小美女》里的台词:
    Those were the best years of his life,cause they made him who he was.
    哪些痛苦的日子才是他生命中最好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塑造了他。

    All the years ha was happy?You know ,total waste.Didn't learn a thing.
    那些开心的年头呢?你知道彻底浪费了,什么都没有学到!

    So,if you sleep until you are 18 years old,oh,think of the suffering you are gone a miss.
    因此如果你一觉睡到18岁,啊,想想你该错过多少痛苦啊!


    Life is one fucking beauty contest after another.
    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选美比赛。

    Do what you love, fuck the rest.
    做你最想做的,其他都是扯蛋?!

    real loser isn't someone who doesn't win. A real loser is someone so afraid of not wining ,they don't even try.

    真正的失败者不是那些没有赢的人,而是那些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的人。



    其实现在想想,还是那两个月看似痛苦不堪的养病日子留给了我最宝贵的思想和人生感悟。之前在《青年文摘》看过一篇关于于娟的文章,里面提到尼采的一句话“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大”,我看到后就特别感动。记得当时那篇文章把我看哭了,递给我女朋友也看了一遍,之后的那一天我和她都在讨论人生到底要追求什么的问题,有些事我们永远左右不了,但是我们必须学会感恩,学会停下来去回味一下生活。

    我始终相信人性的真善美,生活虽然聒噪不已,但是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肯定比坏人多,真正懂得感恩与爱的人即使再伸出困境也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就到这吧,于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伟大的大学教师,一位伟大的学者,我为这个世界上能有这样的直面死亡的人而感到欣慰。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不只一个于娟。于娟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还是开头那句:一种深入骨髓的感动。

    最后,用于娟的一句话结尾:“如果不能和别人比生命的长度,那就去比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吧。”愿大家幸福,愿世界真善美。
  •   在买这本书之前很认真地看过一些简介和评论 所以心理稍微有些畏惧 担心没有合适的时间去感悟
    我把书放进了背包 第一次看是在办公桌旁 那时只是在等一个同事下班 所以想要先看看序言
    前面那么多的灿烂笑脸 我不禁想到 如此美好的可人儿 怎么能够已经逝去 心里顿时变得酸楚
    我知道 这本书一旦被翻开 带给我的震撼绝不亚于任何事物 好吧 其实内容不需要再过多加以描绘
    文字的本身 就是生活
    于娟
    她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我看到她为孩子写下的不同成长时段的信
    为那一句“就像妈妈一直陪在你身边”而深深感动
    她真是一位可爱的妻子 她的乐观天性 她和光头之前的默契深情
    总是让人含着泪 心痛时 但嘴角却微微上扬 他们曾拥有的生活 是那么美丽的
    她真是一个好女儿 谁都会了解 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几个字背后的伤悲
    但却真的无法去真正地感同身受 那样一种 父母失去孩子的伤痛
    她一路坚强 一直微笑 为了爱 她总在和命运做顽强的抗争
    我时不时地会翻到最前面 看看那张温暖的笑脸 再读读她坚定的话语

    感谢于娟用生命的记录的文字 给予我们珍惜拥有的信念
    祝愿决定订购这本生命之书的你们 都一切安好 学会珍惜与感恩
  •   我是7.28号晚在当当上看到这本书,随同买给孩子的书籍一起下订,昨天刚从协和医院做完第五期化疗,凌晨一点半回到家,高兴的是今天下午三点收到了书,便迫不急待的看了起来,近五个小时终于看完全书,平时对收货评论不太积极的我,吃完晚饭就想上来找人倾诉,虽然于娟已不在了,虽然错过了7.30号参评抽奖的资格,但还是想上来表达下此刻的思想和心情...

    之所以对这本书特别期待而且看得投入,是春节过后自己意外查出胸腺处长了个6公分的肿瘤,虽庆幸没有严重的肌无力,但3月底通过手术切除和病理分析,4月初出院得知是弥漫大B细胞恶性淋巴廇,和英年早逝的新闻主持人"罗京"同症,4月中旬日转院福建血液研究所治疗...4.21日有幸通过空间转载了复旦女博士于娟:为啥是我得癌症?的文章,这令当时迷茫的我感到了一些动力...

    由于之前一直不懂肿瘤和癌的关系,这次生病才了解恶性肿瘤=癌,虽然内心压抑着莫名的惶恐,但好在骨穿显示没有问题,并在家人和亲朋面前表现出恰当的放松,虽然周围的朋友同事都说我坚强,今天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到于娟虽然病情严重,但能抱着乐观的心态,写下病中日记而且竟看不出一丝悲伤和哀怨,这可真称得上是"世间奇女子",非同一般的脱俗境界...

    晚饭时间老公催了几次,当知道我是在看一个逝者留下的心迹,他还误以为是伤感之作,所以我连忙解释给他--是于娟鼓励感动了我,相比她在弥留之际的大爱--想到未完成的能源林项目,我只是在昨夜挂瓶时无意中给了他人心灵的安慰:因床位紧张相比前几次治疗的不同,昨天被安排走廊的加2床,傍晚爱人回家给孩子做饭然后再送餐进来,趁他回家打发无聊的时间我看起了经济师考试书本,七点左右突然听到对面房间传来女人的哭声,原本还耐饿的我被这哭声扰乱了心绪...不久有个中年男人走出来打电话,待他渐远周围其他家属在病房门口围观,一会儿又渐散去虽然哭声暂停,但我总觉得无法再安静坐下去,上完洗手间就提着输液袋小心走进去问道可以坐下来说说话吗?

    床上是个瘦弱的大姐和我一样有着化疗后的标志头型,通过交谈她说来自闽北山区,孩子已大建房装修了没住多久却生病住院,伤心的是因生的是女儿二十年来被婆婆轻视,感觉受了委屈丈夫却不理解和安慰她.生病前都一直撑着没和老人计较,病后身体受病痛和治疗的煎熬,人特别脆弱想到伤心处就哭起来了,我和她交流了自己的情况,在附一医院手术时得到家人的悉心照料,感觉享受到了病期的"特殊待遇",爱人也笑称我在治疗他陪同在医院疗养,一路走来特别欣慰有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就和她说道哪怕爱人原来不懂得疼惜,但现在生病了能得到这份照料体味到病床前的呵护,这是难得的见证更何况孩子长大成人,更要把生病和从前的不快看淡,只有身体好了才能真正享受天伦,顺便留下了最近在省二院看病的中医联系方式,希望她在化疗后能通过调理增强体质...

    为让大姐体会有人倾听是对心灵的抚慰,期间又和她老公沟通理解他的不易,在和大姐交谈期间爱人送餐进来打了多次电话,最后抱歉的对他说是在和病友交流,所以在这里特别感动于娟的爱人"光头"在她生前生后的尽力,尤其为了完成爱人的心愿致力于能源林项目,在此也代表所有为他们所感动的人,说声"辛苦了"最后还有件为他们感到欣慰的事,前段时间新闻报道设下骗局,导致于娟和病友延误治疗的骗子已被批捕归案,相较于娟的"大爱"他们的"无良"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在此还是说句好人一生平安,祝愿于娟爱人"光头"和亲人生活顺利!!!
  •   从对那本书产生过如此的共鸣。最早是朋友提到,在网上看了部分,然后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找了周末的下午窝在沙发上边哭边看,恨不得可以替这个可爱的女子分担一些病痛。这个年代,人活着有太多的纠结,剪不断躲不开的物质压力,情感危机,没有几个常人能超脱逃避。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如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苦行僧似的拼了命的去改变,去追求完美,却往往忽视了,真正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只能用良好的心态来搭建。我也生过小病,那段提心吊胆的日子,我真的永远不希望再经历。相比于娟的遭遇,我那真是微恙得不能再微恙的小case了,我真的佩服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女子,能呕心沥血地写下自己弥留之际的大彻大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经历过死亡的人一般都能对生命有全新的感悟,但能做到忍着腐骨之痛落笔纸上,与人分享,劝人警醒的人,世间屈指可数。

    如此善良的奇女子,带着对亲人朋友和世界的那般不舍离开了,真的希望大家都能警醒啊,认真地活在当下,多些知足感恩,少些抱怨和欲望,是为中国人之大幸!
  •   听说于娟的故事有一段时间了,然后又在《家庭》上看到的更详细的描述,一直想找个机会看一下据说有800多万点击量的于娟博客。终于,在这个清凉净爽,云淡天蓝的清晨,我打开了她的博客——“于娟:活着就是王道”。虽然主人已于一年前(2011年4月19日)撒手人寰,但在她生前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彻骨疼痛敲下的文字前面,我仿佛看到那个性格开朗、积极上进、风风火火、快人快语、意气风发的山东女孩,一袭红衣,巧笑嫣然。如果我有机会见到她,一定会很容易成为她的朋友。
    但是,除了能体味她轻快活泼的文字掩藏的苦痛之外,我的怜惜和安慰都没有机会对她说了;除了暗自感悟年轻的生命之花刚刚怒放却转瞬凋零的遗憾之外,我的同情和愤怒都没有机会得到共鸣。除了感怀“光头”失去亲人的苦痛的对“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的小土豆的怜惜之外,我还能做什么呢?于娟日记展示的是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经历,她顿悟的是生命的价值和追逐的意义,揭示了幸福的真谛,触动了每个人心中最本原、最朴素的人性和良善之心,而每个还算健康、尚能吃饭、行动自如、如一个快速旋转的陀螺一样在世间奔忙的人们啊,我们能从她的顿悟中得到什么呢?
    关于将于娟生前日记出版的消息一出,我就在期待,期待着这本书能带给大家顿悟。终于,一本装帧素雅的书本,记载着主人的欢喜与悲催,抗争与接受,期待与不甘的抗癌之路的文字,通过当当来到我眼前。读过她的博客,在连贯地读完这本书。我只是心生一个感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还看不开呢?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曾读过这本书,世界会怎样因她而不同?
    放眼当今纷繁争乱的国际局势,不仅因天灾——美国飓风、泰国洪水、日本地震、印尼海啸,大自然一次次鸣响了沉重的警钟;更源自人祸——利比亚内战、伦敦骚乱、挪威爆炸枪击、意大利罢工、希腊债务危机、NBA停摆,各种利益团体间纷争不断,简直就是人类文明的退化!人类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这个蕞尔小球上号称最具智慧的生灵们,你们要将地球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引向何处?
    正如于娟自己所言,她不是第一个得癌症的人,也不是第一个临死前写日记的人,当然也不是第一个“死到临头”才“大彻大悟”的人,为什么我们不能未雨绸缪,为什么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为什么我们不能“慢下来”,一个平凡的癌症患者写出的文字看似轻松逗笑,处处显示幽默,但实则是一个不甘就此离去的生命与病魔和死神斗争的绝唱!更是一份警醒世人的血色悲书,她就象太阳落山前的那抹血色霞光,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但更让人记住阳光的温暖和美丽!
    试想一下,如果全世界的人都看过于娟的日记,会不会对生命的意义重新审视,会不会对追求的目标重新定位,会不会平和地对待竞争对手,会不会调慢发展的步伐。因为,在即将消逝的生命面前,所有的明争暗斗、利益纷争、物质享受、视觉(感官)刺激都变得如此不堪,如此虚妄,彻彻底底地失去了吸引、诱惑和需求,完完全全丧失了追逐的价值!
  •   作者于娟已经去世了,同样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太多的感同身受,明白她对于生命的眷恋,想要担负起自己应担的责任,尽一份来到人世间的责任。癌症是痛苦的,但是通篇感受到的是于娟的乐观和坚强,很多痛苦和心酸淡淡道出,几乎不留痕迹,可还是看的泪流满面。于娟,谢谢你,将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经历和反思写出来,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可以学着放下那些辛苦追求的名利,以更好的心态来生活和珍惜
  •   于娟的这本书让我们在死亡的悲泣里看到生命的欢颜。
    在急功近利的年代里,我们焦虑又忙碌,忽略了风景。忽略了生活,忽略了内心,把欲望当成理想,不满足于当下。生活磨钝了成年人的诗意,现实的功利又使诗意的河流沉渣泛起,我们的心灵也不再“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了。一位诗人写道:“在上帝的眼里,我们都是盲人。”眼睛死称之为盲,心死称之为忙。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离我们而去。”外界的变化如此之快,难以捉摸,会生活的人知道不要去想那些无法改变的事而是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自己的心态。
    叶曼曾说:“生命是一座玫瑰花园抑或是人间地狱,全在自己。”你有没有注意到盲人的表情。在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盲人的脸安详而宁静,眉头紧锁的恰是那些明眼人。这是因为盲人不对生活抱有奢望,他们一步步走来,每一步都再感谢生活,感谢路面的平坦。所谓幸福,全由小小的细节积累而来,你用庆幸的眼光回顾这种积累时,就会产生富翁的感觉。如果你对当下的处境不满意,不管是金钱,地位还是房子,这时脚下怎么急走都觉得慢,会因此烦恼,此时最容易受伤。古人和今人的区别在于,古人捣鼓什么技艺都想到怡情养性,今人捣鼓什么技艺都想到名利,因此前者淡定自在,后者浮躁倦怠。
    刘墉说:“人生是条河,空洞虚假的生活浮在河的表面,而只有那些真正的充实的生活才能抵达河的深处,体验到生命的真谛。”所以审视自己真正的需要。尽管窗外市声汹涌,但我们心中永远有一泓不容叨扰也永不屈服的瓦尔登湖,清凉,安宁,不卑不亢。
    平生只想拥有一种平常而又真实的温暖:一间溢满松木香的木屋,屋里生起炉火,微湿的柴木劈啪作响,发出蓝紫色的火光,丈夫坐在窗边的藤椅上看书,以至于我能清楚的看见他耳廓上的绒毛。而这一切是钢筋水泥的城市建筑所不能给予我的温暖。我希望当我变老了,我的身材越来越短,而我的故事越来越长。古代的园林,所有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游园里还有亭。亭不仅是为了装饰,供人休息,更是来提醒人们:该停一停了,欣赏一下风景。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虽然没有车,房,但有母亲的关爱,父亲的默默支持,身边的细小快乐,这不就是幸福嘛?永远不要跟别人比贫富,腰缠万贯是另一种穷,一贫如洗是另一种富。生活是有山有水有人情,钱不多,心满意足;事不多,有滋有味。

    当然,生命中不可避免会遇上苦难,但须知:“祸兮福所倚。”《论厄运》:“在圣诗中,哀歌是与颂歌相伴的,而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的刻画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生活有深,有浅,有起,有落,在不同的时候呈现不同色泽。晴天雨天,也都是必经。你能体谅,才得以从容。
  •   这是(一),我是想等我看完了,等我梳理好自己的情感,再来写续集。我要好好抒写心中的感悟,与人分享。 收到书的两天之内,吸引我迫不及待地随手阅读,没有任何顺序,没有任何逻辑,颠三倒四。 在办公室收到书的五分钟内,仅瞄了一页,我就忍住眼泪,合上了。我感动、悲伤得不能再继续瞄下去。我要躲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去细细品味,去和于娟共历生死。(奇怪,看了一半,怎么遣词造句也变得儒雅起来?) 清新、跳跃、阳光的文字,很美丽,忍不住总是翻看铺满照片的扉页。但也很真实、悲伤。 看到光头的后记,我泣不成声,不敢想像这些文字是怎么涌出笔端,而且于娟走后数日悲痛还未消去的当口,是怎么端坐写好的。 看到于娟与他讨论寻找下一任,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想起两个月来,因婆婆摔到腰椎骨折,我由此思考家人的健康问题、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我甚至郑重地对宝爸说,你赶紧给我买保险,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们爷俩有个保障(他有,我一直在裸奔,不管社保)。今年我们能承受婆婆手术的费用,明年,明年的明年,不断成长的家庭,未必能再次抵抗这样的困难,所以立即给双方四老、小孩买了保险,不管他们是否有农村医保、社保。 我还郑重地分析,也许有点无情,其实我俩的保障是个悖论。我俩不管谁出了问题,到了需要保险保障的地步,都将是家庭的天大的灾难。老人去了,或许只是少个安度晚年,小孩去了,无非也体会不到成长的快乐,我们还可以重来。但我们任意一个的离开,都会为整个家庭留下一堆的负担。今生你我相伴,不信还能立马找到如我、如你的第二个人选。 也许是上帝指引,我无意中知道了于娟,一个存在于去年、前年的故事,让我翻出来。她形象地展示了,什么是一个家庭的灾难。 唯一一本让我哭也很深,笑也很欢的书——《此生未完成》。这是一本比《一问一世界》让我更能感受到女人、自我、人性的书,会给人平静的力量,让你去思考生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像一杯清茶。 恍惚间,我好像有点领略到,三十而立,开始站在对面去审视人性,开始思考大爱。
  •   看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我很感动,深深的感受到了生与死原来是那么近,真正体会到“平安即是福”这句话,正如于娟所说“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爹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我明白平平凡凡的健康活着才是最幸福的。如今,我们生活在当前这个充满欲望的世界,私欲极度膨胀起来,我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都不满意,活得太累,从于娟的书中,我体会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放下私欲,感恩生命,善待生命,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当前的人生,才能获得更持久的幸福。
  •   此时距于娟因癌症过世已有一年了,我才终于拿起她的遗稿。因为已经知道结局是什么,所以能够带着更平静的心去看这样一本书。我本以为,直面死亡的人所写的文字多少会有些悲痛,总不能要求被病痛折磨得痛彻骨髓的人还得死扛着谈笑风生吧。可是,我发现自己错了。

    看于娟的文字,我所感受到的不是悲痛,而是坚韧。生命无常,当无常发生时,有的人不停的追问“为什么是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有的人不断地后悔“早知道我就如何如何”,而于娟好像就只是微笑着接受了,从完美的人生中跌落到癌症晚期的苦痛之中,她没有选择哀痛,或者怨天尤人、呼天抢地,而是忍着非人的疼痛,积极去面对,甚至自嘲为“乌骨鸡,她不放弃,不消极,有时甚至觉得她完全不把这当一回事。

    我完全不认识于娟,可是看着她的用生命写就的病中日记,看着她虽然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却依然谈笑自若的样子,我感受到了她的生命力,那样鲜活活泼的生命力。如果我说我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数次忍俊不禁,也许会有人说我没有同情心,可是这是一个事实,我确实因为于娟乐观的态度,以及其行文叙事的诙谐、自我调侃而笑出声来。她没有阳光自己也能灿烂,多么美好能力啊。只是笑过之后心中只有更深的舍不得,舍不得她遭这些罪,我多么希望她真的只是潜伏在癌症病人中做研究的青年学者。可惜。

    书的封面上写着一个问题——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同时,也给了这个问题的答案——Being ALive is A Gift。
  •   拿到书,是囫囵吞枣、带泪含笑读完全书的。一边看她求医过程的疼痛艰难过程,一边又忍不住翻看扉页上她阳光快乐、浅笑晏晏的样子,那样鲜活的生命,那样充满爱的生命,竟已离我们而去。不敢说她悲伤,因为有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她是苦中有乐的;不敢说她勇敢,因为在病魔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吞噬她年轻的生命时,她也是不甘和不舍的。只是,事情摊到她身上了,她只有承受,无法回避。我的父亲因肿瘤去世已近五年,作为女儿,在父亲求医的一年半多的时间里,从发现病症到一路求医到黯然面对,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间的执着与艰辛,选择的痛苦与挣扎,当时也是想着“神马都是浮云”,以后一定好好珍惜人生,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可慢慢的,又发现,有时,你会被很多事赶着往前走,又忘了那曾经彻头彻尾最深的疼痛,为工作、为房子、为车子而不由自主的奔忙,有时是为满足自己的虚荣,有时是为别人的赏识、有时是为孩子瞎操心……总有许多名利、亲情和责任是自己感觉必须要背负的。幸而,读了这本书,读到于娟说即使是在街头做最卑微的乞丐,但只要活着,看父母牵儿子的手去上学时,我渐行渐远的心震撼了!不想再说什么,只想再次谢谢于娟,谢谢她和爱她的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份世上最重要的财富——问问自己内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想,每一个热爱生命,爱家人、爱孩子的人都需要这本书!
  •   于娟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为她惋惜,为她痛苦。太多的偶然注定了它的必然,再多的大彻大悟也唤不回曾经的后悔。看完《此生为完成》后,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方式,我开始吃素,到今天刚好四个月。她的这本书很有意义。下面是我在读这本书时一些小想法,罗列如下:“听新二十四孝时,想到了于娟,仿佛她在唱。至真至切、至纯至爱,短暂的生命,经历蚀骨之疼也想看着她爱的人,她走了,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体验和觉醒,愿她的亲人幸福快乐,愿她达到灵魂的超然...”2012年6月16日“看到于娟分析她得癌症的原因,后怕同时警告自己应该注意了,早睡早起,至少做些自己能做的。还有就是瑞典,好好努力吧...”2012年6月17日“最近很想吃荤菜,顿顿有,顿顿吃,不吃就感觉难受。听了于娟的话和自己的反常,从今天起尝试吃素...”2012年6月17日“很多事情都是这么回事,对自己过高的评价和估计,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如若如此,为自己做个简单的人,不要试图展示完全的自己,只做自己的自己,对别人心存善念即可,不奢求让人懂,真正懂你的人,不需要多说,一个眼神一句话足以。反思自己,发现话太多,自己会压不住的...”2012年6月17日“此生未完成看完了,说来奇怪刚开始看于娟时觉得她长得一般,没啥,现在再看,觉得她很美。不知道该庆幸还是感恩什么,自己看到了这本书。现在的自己跟她很像,所以在今天决定要以她为戒,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对自己负责同时能告慰她在天之灵,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因为她的话正在好好生活...”2012年6月18日
  •   不喜欢专走悲情路线来骗取读者泪水的书,所以以前从不买有着非常独特的生命经历的书,自认为可能承受不起。
    显示看了豆瓣的极少和评论,又看了于娟的博客,我是真心的喜欢这个无论在书中还是在她真实的世界都应该是粉丝众多,人格魅力较高的女孩。自然、率真、心态好、积极乐观、平常。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会笑出声,为这那件“秋菊棉袄”;也会升起无比的敬佩,为抗癌病房那群发挥智慧动手改造“假乳”的乐观阿姨们,还有于娟的自然、女侠豪气。

    这个气场的女孩,如果还在,在我身边,一定是和我的小宇宙气场超级相近的人。所以,我能那样真切的体会她的感情。她的积极向上,她的珍惜感恩,她的平常与普通,让我觉得亲切,觉得真实,觉得敬佩与叹息。

    为着这个生命曾经的美好,为这我们生命未来的幸福,我觉着这本书值得我更多的朋友们看。

  •   看于娟的《此生未完成》看的泪流,那么热爱生活,生命的人走了,她留下的是什么,是一种爱,精神。直至走时,她仍顽强的用笔留给世人一份忠告,告诉人们健康的生活的方式,警醒世人。有的人活了一世,但好象在这世上活了一天,有的人活了不长时间,可真正的活了一世。于娟就是这样她活出了生命的宽度,她来这世上一回,用对生命的爱,执着,热情活了一世,如此一个钢强、灵动的女子,在生命最后一刻,没有抱怨,没有眼泪,而留下一本书......

    于娟说:活着才是王道,什么房子、车子都是浮云。当人们在名利之间拼命时,没有人会真正想到健康,想到这世上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妈妈身体不好,我陪她在医院的时候很多,每次从医院出来的时候,都能感到空气的新鲜美好,那个寒冷的冬天,我住院时,看着行人骑车滑倒在雪地上,我竟感到了那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在手术台上,那个罩在我脸的罩子现在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只知道让我难以呼吸,我没有睁开眼睛的力气,没有呼吸的力气,医生轻抚我的头告诉我睁开眼睛,那是一种求生的欲望,让我拼命的呼吸。当人经历了这些,还会顾及功利吗?健康,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可以看到亲人的笑容,陪家人吃饭,陪爱人逛街,可以在亲人面前撒娇,可以做很多很多幸福的事......
  •   读于娟的遗作,“活着真好”的念头一直萦绕。即便是没有尊严的活着,活着也是真好。
    如此美丽灵动、才华横溢、幸福美满的女子,也许是惹了上天的妒嫉,觉得她经历的苦难太少了,所以要给她吃苦,幸福越多吃苦越多;也许是上天太爱她了,不想留她在人间,于是连苦都不给她吃了,要彻底带走她,到另一个世界里许她另一个美丽人生。
    于娟以她的无畏施,告诉我们:要勇敢,世上万事不可怕,时间能带走一切痛苦,没有什么苦难是扛不去的;要珍惜,你在苦难时家人是你活下去的勇气,你为亲人而活,朋友给与你无尽的力量,有朋友才有快乐;要淡定,人生最重要的是健康,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读《此生未完成》,似是和于娟在对话,无忧无虑的童年趣事听她娓娓道来,犹如酷刑般的放疗化疗垂死挣扎亦可冷静到似乎在讲别人的故事。我无数次地假想,如果于娟本科毕业就好好安心做光头的小主妇,不要读研、不要考博、不要留学。。。她是不是可以逃过命运的无情,是不是可以平凡平安度过自己平淡一生?
    这两天,没有对总是不求甚解抄了答案就了事的孩子发脾气;没有对和朋友玩到凌晨醉醺醺回家的先生出言不逊;也没有要求自己一定要在某个时间做完某项计划,而是困了就睡饿了就吃了。因为,内心里于娟的声音在回荡:活着真好,活着的人们,一定要好好活着,一定要轻松活着。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于娟的无畏施,告诉我,不要怕,慢慢来,都会解决的,只要可以活着爱着。
  •   人生有历程,就是由“未完成”串起来的,平民如此,伟人亦如此,没有可以绕得过。

    难得的是,个性天真纯朴的于娟,在遭遇灭顶之灾后,依然能保持阳光灿烂的性格,变得更加坚强。在得知确诊乳腺癌时,于娟竟然高兴地笑了,因为乳腺癌相对其他癌症来说更好治一些。其夫赵斌元的一个堂弟在得知于娟得了重病之后,发来一条短信:“哥哥,我听说嫂子得了重病。我没有什么钱,不能帮到你们很难受。但是,如果需要骨髓、肾脏器官什么的,我来捐!!”于娟听到后,哈哈大笑:“告诉他,我需要他捐乳房。”这种乐观与纯真,就是于娟感动和吸引我们的地方。

    正值青春年华的于娟有着自己的欲望和执著,但面对命运的打击,她对生命有一种大彻大悟。她用生命告诫我们“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但是,尽管完不成,却不可以没有开始,认真对待,奋力拚搏,过好眼下的生活,让遗憾成为我们生命的财富。

    感谢于娟,为我们留下生命的真谛,祝她在天国里幸福无边。
  •   记得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师:“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我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老师笑我不懂问题,我笑老师不懂人生。的确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们扭曲了生命的意义,丢弃了生活的快乐,本来简简单单的幸福却被日益的物质化。小学时,我们渴望的是前茅的成绩,中学时我们追逐的是重点学校,毕业后豪华的汽车宽敞的房子......这一切的一切天真的锱铢必较,以为自己得到了幸福。其实我们忘记了自己心灵栖息的位置,我们失去了陪伴父母的时间,失去了轻松自在享受生活的乐趣,有时甚至失去了健康.....恰恰这些就是生命中难以弥补最为宝贵的东西,即当下的快乐与幸福有位诺贝尔得主总结 幸福=效用/欲望 我们感觉幸福能力日趋益下,被外界的评判左右,被自己的心魔蒙蔽了双眼—贪婪所奴役,欲望所驱使,像一个被困的囚徒,终日劳作铸成了坚不可摧的锁链,锁住了外在的财富,同时也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一人最大的悲剧不是已失去的状态,也不是未得到的焦虑,真正的悲哀是不珍惜,不珍惜周围的朋友,不珍惜健壮的身体,不珍惜平平淡淡的幸福。感谢于娟生命日记让我们认清了生活价值生命意义。
  •   于娟的生命故事在我病重的那个岁月就早已在网上细细读过,对于她的故事,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凝重的写下了自己的感慨,为了一直都记得这个无论哪方面都让我钦佩的女人,我还是买了一本她的《此生未完成》,希望能永远记得她。

    土豆,希望你能健康成长,你妈妈会在天上看着你。
  •   复旦青教于娟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读完这本书你也许会突然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更加需要静一静,和真实的自己对话!
  •   于娟,一个在网路上知道的名字,然后也在网络上看了她用生命书写的故事,除了感动,心中更多的是震撼:一个癌症晚期的弱女子,如很能在病痛生死中超脱出来,放下父母及2岁的幼儿,来给我们敲响生命的警钟!深深祝福!
    网上读完了她的博客及所有文字,还是忍不住买了这本书,说不出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不舍!
  •   初识于娟,是在夏天,从读者上看到了她的一篇文章,说起自己的病的感悟,那时自己也正因为过度劳累进了医院,可是等出了院,世俗琐事又让我全心投入,不记得自己曾在病床上发愿,要好好珍惜生活,享受平常人生。
    再拿起这本《此生未完成》,已是初冬,在扬州,参加一个培训,用于娟陪我。
    怎么形容看完这本书的感觉呢,就象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相片,那么幸福的笑容,留洋博士,承担着国家项目,有爱自己的学者老公,有个可爱的孩子,如果你不说她已身患癌症,谁不羡慕这个幸福的女子?
    我不想用我笨拙的笔描述这本书的细节,也不配评论这本忍耐巨痛,在病床间用生命写就的书,如果你想,请你自己进入她的世界,
    我只告诉你,因为于娟,这次培训和旅程是我此生最充实的,因为课余我用了很多时间去感受,“早上不吃饭,中午不睡觉,晚上不喝酒”,我要支看东关古街,去双博馆,去品个园,生命这么短暂,我要用心品读生活。。。。
  •     初次看到她的文字,是在报纸的连载上。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因为她的率直,也因为残酷的真实。买了书回来,作为纪念,慢慢地读,竟流泪了。文字生动得好像于娟站在你的面前眉飞色舞地跟你在说话。  那些天,找了网上视频好多好多来看。舍不得,好像你还在,其实却早已远去多时。  这些文字,是一个女子用心用生命一字一字写的,我相信她写的时候内心里没有恐惧,反而充满力量,因为这些文字真的一点一滴地注入给了我向前向上的力量,告诉我珍惜生命、珍惜爱人、珍惜我还活着。  感谢你于娟,生命浅浅淡淡得只划下一道痕,却清楚无误地告诉了世上每一个人--曾经,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  
  •   看完《此生未完成》用了我两个多月的时间,于娟用轻描淡写的手法也掩盖不住字里行间的忧伤,看着看着,让我缓不过气来,读读停停,一路艰辛一路泪水,不为别的,为那面对病魔折磨仍能对着生活微笑的女子。。。于娟用生命最后的时光为我们写下了宝贵的自传,将成为一笔人生财富,让人受之不尽。珍惜生命,珍爱家人,善对朋友,人生并不长,活着就没什么好抱怨的。
  •   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触动很大,感概良多。

    于娟说: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当这样一段醒世箴言从一位行将结束生命的人口里说出来,我感到很无力,深深的无力,那是用身体的疼痛和意志的磨炼来换取生命最后一些时刻所得出的感悟,这份感悟的代价实在太大!而承受这份代价的人,却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一个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博士毕业生,一个19个月男孩的妈妈......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等到生命行将结束时才真正明白活着的意义,当还是一个鲜活的、跳动的生命时,就清楚明白地活着:为物质而努力,但不被欲望所缚累;为职责而担当,但不被重压所拖垮。为父母、爱人和孩子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


  •   抛去浮华,放下名利权情,于娟赤裸裸回归自己内心,看了一大半,说的都很实在,好像让我再次跟随她经历了无数次生死。。可以让自己了解什么才是生死边缘上人生最重要的,像她自己说的:如果身上不疼,这小日子过的还是很滋润的。。生命是一场修行,唯有把握和珍惜!
  •   因为与于娟相似的生活背景而买了这本书,看后的感受一言半语无法描述。作为一个精彩生活刚刚解开序幕的女孩子,在生命的末尾,还能如此淡定幽默地描述自己接近死亡的状态,文字中蕴含着太多的东西,坚强,乐观,善的一切。
    实话,除了描写土豆变成草的那一段,我眼眶有些湿润。其余的,我几乎一路笑过来,真的佩服于娟,我想这就是你希望留给大家的东西。笑对人生,珍惜手边的一切。你留下来的东西,土豆一定会受益匪浅!
  •   虽然头上有学有所成的海归、名校博士、年轻的大学教师这种种光环,但于娟其实也是个普通的小女子。她善良、活泼、开朗,有些小懒惰,但也有为理想拼一拼的冲劲。她前程似锦,却在刚刚成为幸福的妈妈后,就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患者。
    作为一个母亲、妻子、女儿,此生不能亲眼看到可爱的儿子长大成人,无法陪伴挚爱的丈夫,给亲爱的父母带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这未完成的一生究竟有多少遗憾,我们无法可想。
    而于娟不同于普通人之处应当是她能够忍着彻骨的病痛,仍然把她的乐观、豁达用她美丽的文字留给人间,就像阳光和微笑一样温暖人心。
    一位因癌症逝去的陌生女子,却让人如此感伤、如此怀念、如此感激……
  •   能够笑谈生死病痛死亡,能够在自己生命将要终结的时候写下这些睿智的感悟,需要多么广阔的视野和多么充沛的才情!于娟是一个伟大的妈妈、妻子、女儿!
  •   于娟早就听过,书是单位读书月活动,我选择了半天才确定买的这本。被“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深深吸引。
  •   于娟,一个生命的传奇,在死神的狰狞里放歌,让人微笑着流泪。
    书读完,感觉放下了很多事,没有什么比健康者活着更幸福的事情了,珍惜拥有珍惜当下。
    于娟,安息!
  •   独自一人读完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果真是未完成,她原想一直写下去),我一个人沉默地坐了很久,她的文字并不属于特别感性、动人这一类。相反,她俏皮,蛮不在乎,善于自我调侃,好几个片段甚至读得笑了出来。她善于观察,抓重点,很小的事情在她眼里变成好玩之事,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人才会拥有如此之易满足感和快乐之感。同样类似的书,例如之前我看的《心灵的慰籍》,你会看到对生命的悲悯、豁达,无奈最后又重归平和之感。于娟的文字不是。她有时像个斗士,满篇文章都是斗志昂扬的。她从来不去认命,不放弃,不消极;有时又像一个小孩子,完全不当一回事一样,是真的没当一回事,没有自怜的特别明显的哀伤,她甚至嘲笑自己,唯有在面对父母,她的儿子土豆、丈夫光头的时候,才会有点感伤起来。
      她说,写下这些文字,不想误让你们认为我仅是为你们提个醒。如果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可以读懂里面的文字,便会觉得开心。记录下这些点滴,是想让更多的人学会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里的一些东西,重新去定义,认识它们,并与它们相处(大意如此)。
      是,假如这本书最后成为媒体或大众推荐的励志书,那不是她愿意看见的。这是我通过文字所了解的于娟。生病以后,她重新去思考一些东西,得出的这些文字,皆是内心的思考,然,如果大家捧着此书感慨落泪命运于她的谇然“眷顾”,佩服于她顽强的斗士般的不妥协的毅力和坚持,心酸于她走后的家人的“命运”,赞赏于她生病期间友人、家人对她的不离不弃的照顾,卖房救她的真情……所有的这些,岂是她想表达的始端?
      
  •   于娟的一生,会让你感慨:天妒英才。
    其实,于娟还没有什么炫目的成就。
    但是,这些文字,这些病中用生命写就的文字,便是绝世之作。
    ‘哪怕我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只要我能看到我的母亲牵着孩子的手从我眼前经过,那就足够’于娟从来没有像那时那地那般的渴望活着,不管能否体面,只管能否活着......
    ‘如果上天可以让你活着,我愿意这样为你再擦五十年屁股’光头说。光头是于娟的丈夫,这句话大概是世界上最美的情话,只可惜,从此于娟听不到......
    前半部,病中的文字,会让你更加珍惜生命;后半部,往日日记,则让你看到那个豁达如绿林好汉一样的于娟。
  •   自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总是时常陷入一种迷惘,每天忙忙碌碌工作,每个月定期领薪水,然后把它们花掉。生活就像白开水,食而无味。我一直问自己意义在哪里在哪里,一直没有答案。
    非常偶然的在网上得知于娟的故事,又非常偶然的知道了她用最后的生命写了本书,于是迫不及待买了看个究竟,希望能找到我一直不明白的生活的意义。 不过,其实现在就算看完了,我也还是说不出来到底生活的意义在哪里。我只知道了一件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应当珍惜眼前。一切的空想,盲从,对过去,虚荣物质等的念念不忘都不应当成为我生活的主流。静下心来,抛开浮躁的精神,慢慢静静地坐在窗前品一本书,思考一下今天做什么好吃的给爸爸妈妈品尝也许会更温暖人心。但同时,如果能有自己热爱的并孜孜以求的一份事业,那何尝又不是最快乐的事情。我想她并不是教我们完全抛下实际,只是那一部分浮华的东西可以舍弃,换之以倾听自己和世界最真实的声音。
  •   我是在看完于娟博客的相关内容后,上网购买这本书的。
    买之前的想法是案头放着这本书,可以让人看淡很多世俗的名利追逐,可以让人珍惜当下、珍惜拥有的一切;二是看完博客,心心念念着于娟的幼子,好想好想为这个失去母亲的宝宝做些什么。可是远隔千山万水,又是无法相识的境况下,能做的也只有购买一本书,给予一份微不足道的支持。
    书到之后,其影响却远远超过预期。一是向来对书籍毫无兴趣的老公,无意中翻开此书后不肯放手了。连着两天看完书的老公对人生的定位及感触也有一翻感悟。二是此书后半部分,关于于娟的童年、求学、成长,篇篇文字活泼,给我和老公的茶余饭后增添了不少的话题。
    感谢于娟在承受人间炼狱般的痛楚下,仍用如此灵动的文字记述着她用生命验证的真伪。于娟走好!宝宝也会快乐平安成长!
  •   于娟,一个性格开朗、活泼新潮的女博士,活得是那么地洒脱。她的热情,她的直爽,她的真诚,让人无法不去喜欢。作为一个患者,一个乳腺癌晚期患者,在描写放疗时,曾这样说:其实杀头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杀鸡儆猴。放疗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看着前面的病友被烤焦。我的悲哀在于:我总是那只看过杀鸡的倒霉猴,总是那个眼看病友受苦受罪然后排队到自己亲历酷刑的病人。我不想唠叨她的坚强。我敬佩的是她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洒脱。回首往事,尤其是带悲苦色彩的回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最起码我做不到。至今我都抹不去躺在医院时的那段阴影。什么感谢苦难之类的话语,在我看来统统都是鬼话!如果能够选择,我选择一帆风顺,永远都不要有坎有坷,有阴有雨。
    作为文化人,她颠覆了大多数人脑海中“知识分子”的呆刻印象。她这样描写第一次进警察局的经历:当时一帮朋友去泡吧。由于喝得有点高,差点闹事而被误带到警察局。当警察问她什么身份,她如实回答。结果警察很不屑并强硬地警告她,不要在这里发酒疯!这也不怪人警察。因为当时她的装扮就是一标准吧女。背心(还带亮甲的),热裤,高跟鞋。这跟女阿飞没两样。结果她是拍桌而起吼道:谁他妈的规定了复旦的博士就必须穿得人模狗样的??想想自己当年被扣上“为人师表”该怎样怎样时,真后悔没指着鼻子质问回去。生活中没有了这些所谓的枷锁。活得多么过瘾?于娟,榜样!
    有人说:有一种女人,无论嫁给谁,都会是幸福的。我想说,有一种人,无论是什么样的日子,在她的生命中,都是同样灿烂的。而于娟,就是这样的人。从书中可以看出她和光头之间的感情,用时下的词,叫“和谐”。俗一点,叫“甜蜜”。在“交代后事”的言语中,她说:光头,就不用说了。我觉得没有我他也能活着。只是重新再找一个,搜寻成本和磨合成本比较高而已。情在,珍惜,享受。情去,放手,祝福。丝毫没有人们脑海中的凄凄惨惨戚戚。再看身边的人,有的甚至四五十岁了。跟生活了十几年的对方天天斗、年年斗,越斗越来劲。还整天如同十六七的痴男怨女样在签名上悲秋伤春、死去活来的。
    于娟,不糊涂,也神仙。智者也。
  •   看了于娟的博,想要买此书,是在我开始为一些生活名利逐渐感到迷失郁闷心累的时候,她用它生命临界的片语给我指点迷津。我们还活着,有可爱的宝宝,有家有朋友有爱人,我们是幸福的。如此热爱着生命,写出这么活泼文字的纯净的灵魂的早逝让人唏嘘,可惜。所以,请珍惜在世的每一刻。
  •   在买这本书之前在网上看了一部分内容,后来还是觉得应该收藏一本在手里才安心。之前网上看的时候就是一边哭一边看的,后来书拿到手里本来是准备在上下班的车上看,可是带了一次就再也不敢带,因为每看一篇都会哭的一塌糊涂。
    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她聪慧,善良,是那么美好的存在,可是病魔却从来也不肯看这些,只是无情的剥夺掉她的生命。
    生活里有那么多的无奈,那么多的无所适从,那么多的未知,可是我们因为一些事,忽略掉很多本来很重要的东西,这本书用一个生命在告诉我们,要好好活着,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于病魔我们无可奈何,只是希望亲爱的于娟一路走好!
  •   既然于娟承受着无以言状的痛来写博写书目的仅在:为了给活着的我们能有些生命的启迪,让我们活得更好,那么我们需要不辜负这么美好充满着大爱纯爱的生命,也要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为了自己也为了爱着的家人,还有如果能重新开启如于娟一样美好的一个个新鲜的生命。我们需要好好的思考一下我们当下的余下的生命,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我们的孩子们。

    一、好好照顾自己的健康吧(还是从简单的开始吧)
    活着才是根本!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当下也没有了人生!好好的睡觉,每天感谢自己的身体!
    无论何时,请告诉自己,夫妻争吵,朋友伤害,人际交往郁闷不堪,孩子成绩或成长令自己怎样不堪,但是在夜晚来临时,请学会将一些放下,先和自己的身体好好的相处,先做一串的深呼吸,感谢自己的身体,好好的睡一觉,明天白天再来解决所谓的“重要 紧要的”事吧,其实,有时良好的一觉醒来,也许昨天的“问题”已然不是问题了。
    好好的饮食!是的,我总是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食物真的让你得那般的的粗俗或痴狂,放慢一点,品一品,少一点,这样会更舒服,心美身体美!

    二、性格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性格就是不能改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会提醒,提醒自己在每个当下试着以那么一个自己内心心仪的性格来做自己!
    我:多思多虑,太过在乎他人的看法,太过揣测他人的行为,太过希望被人认可,有时有总觉得孤独,喜欢分析人性和试图看清事情的本质,还有着外表的平和内在的争强好胜,甚至完美的追求。
    于娟说:曾一直喜欢自己的性格,后来中发现自己性格的不好之处。
    不要那么多的比较,外在的比较何益?不防用来升华自己的意识水平,内在修养,人格人品;
    被中心,光艳的外表,优美的言谈,若是不适合自己,那么自有你很美的很自然的一道风景,关键在于: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真的想要的,什么是你内心想追求的,你认为什么才是你生命中重要的??

    三、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活到这般年纪,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不知道什么是自己重要的?
    目前在乎的外表,在乎的人群中的吸引力......有何意义??
    四、钱
    钱是什么东西?
    多少钱是内心所不再担心的?
    对待钱的态度又该何如?
    我想:不要去攀比外在的东西,不要因为外在的什物给了自己压力和低人一等的感觉,当然也不再做了钱的奴隶,只要不是浪费了,就看轻一点;钱,若能实实在在的帮助点别人,这是很好的用途。
    房子大小,车子的有无,与幸福与爱没有直接关系。
    幸福了,心理就有家有爱
    房子不是家,有爱才有家。爱多了爱真了家就充盈了
    五、爱情
    什么样的爱情是我们想要的?
    不离不弃,但是前提是信任是沟通是基本同等水平的思想意识,是尊重是理解是宽容,但也须得保持两个人的自我身心的自由和独立,但是心在一起,少些世俗,少些凡俗的低俗的一些东西

    记住了这一句: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是心灵要越来越柔软!
    我喜欢这一句,我始终觉得真正的力量不是外在的夸夸奇谈,不在于众星捧月,不在于歇斯底里,而是柔软的坚持和有力
  •   此生未完成,这是这样的遗憾,此生未完成,这是怎样的不舍。

    于娟,刚开始知道这个名字,源于她的“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然后,却没有办法一字一字的读完她博客里的字句。她的坚强,她的乐观,她对生命的眷恋,让我有一种崇敬还有另一种说不清楚的情感。就像一开始就有的那句话: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她说:人的一生,犹如赶路,背负行囊马不停蹄,从起点到终点,从生到死,奔波劳碌中也遇人无数。能有缘遇到,同路 ,并肩走上一程,即算缘分和幸事。然而人生的残酷在于,绝少活着没有人能一路相陪。如果有,那么其中一个为了对方而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因此,哪怕的父母、夫妻、挚友都难逃此寰。所以,人,注定了要学会一个人走。

    她说:人生的宴席一场接一场,锦灯繁花音袅舞影,却冥冥间笃定相信自己在赶着自己寂寞的路。

    她说:其实,我并不懂自己的感情。那不是不痛不痒不浓不淡。就像我自以为坚强,其实是因为从来没有受过伤。没有了对方的世界虽然仍精彩斑驳,但却总是有一块空白。试图讲那快空白填满,却发现任何找到的东西都不合适,那块空白是专属的。

    她说:如果将人生比作一条路,那么朋友就是你的路人,从生到死的一路,你走过的无数阶段,每个阶段你就会遇到某些人,如果同路,你们会成为朋友,如果不同路,那么就此擦肩。而那些曾经同路而现今并不再同路的朋友的友情却是很难在现代都市里找寻的,我们生活的环境变了,那么我们的友谊也变得陌生,不再亲密如初,或者,心有灵犀。

    她说。

    她说。

    她说。
  •   知道于娟,缘于媒体;打算买《此生未完成》因为弟媳和于娟得了同样的病。和别的读者不同,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有感动,感动于于娟在生死之界的豁达与坚强。也有痛楚,因为我的弟媳和弟弟正遭受着于娟与光头曾经遭受的磨难。于娟给了我们这些生者诸多启迪,活着就是王道。对家人、对朋友而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祝愿每一个人健康,祝愿于娟一路走好!也希望弟媳平安无事!
  •   一个病人对绝症和死亡的态度取决于他的心理素质和人生理念。我衷心钦佩于娟在癌症骨转移的剧透中所呈现的不屈不挠、不苦不叫,严以对己,好心待人,乐观处世的那种爽朗、明亮的性格和精神。这便可以理解,在剧痛下还能和病友笑谈一事无成的自杀方案以及用绿豆作矫形义乳、汗水却引起绿豆发芽的黑色幽默。其实,她自有人生信条:“遇到珍贵的人和关键的事都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不能放弃”,并总结出得癌症的益处:“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辛苦,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癌症晚期,很容易活明白。”“怕死,无非是对世界的留恋而已。”“自己能活多久?后事如何?能帮助别人就帮助一点。”虽然反问自己:“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却“胸有惊雷而心如平湖”,“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每一天就是。”并 “不得不视我得癌症后的日子是我人性最好,升华的一段时间”。
    遗憾的是天不假年,才华早逝。书中第一、二部分写亲情、友情、同学、同乡、同事,以及国内外行踪,而以“病中记”写得最好,文采粲然,时出隽句,尤其至情至性使人感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很晚了才读这本书,离于娟走,也大半年了。也在网上看了大量报道,很感动,发人深省。到底活着是为了什么,要怎么活,恐怕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要好好问问自己了。跟主人公算是老乡,又是校友,同在上海打拼,未来要买房买车,同感压力很大。听了于娟的故事,在惋惜之余,也为自己敲响了警钟。善待生命,为了父母,伴侣,儿女,好好活。
  •   之前看过于娟的一段文字,平淡但生动,看到她的书出来就毫不犹豫的买了。今天收到书,迫不及待的开始看了,现在看了一部分,感觉买得相当值,待看完后准备推荐给大家都看下。当今社会大家都被名利等太多的东西遮住了生活的本质,也忘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到底该怎样珍惜宝贵的生命。于娟在她生命的最后留给了大家众多的启示,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尤其是当今总是奔波在繁忙的工作中而无暇思考生命本质,无法真正享受生活乐趣的人。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轻
  •   我是在数月前上海电视台的新闻中获悉于娟其人其事的,如此年轻,那么高的学历,罹患癌症,让人揪心。“活着便是王道”,映入脑海。上周读报时得知她的遗稿付梓,随即通过当当网购买了一本《此生未完成》。端午小长假,我一口气读完了。
    这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女博士与癌的抗争史,更有她的学习、生活和思考。跟随她的文字,视场几经变幻,从在挪威踏雪送报到交大闵行校区湖边独坐,从作者家乡小镇到光头嵊泗渔村,为我们还原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于娟。
    她的文字是灵动的,与病魔的抗争,让人潸然;对病友自制义乳的描写,让人忍俊;与外婆的亲,对小狗的情,温润细腻,充满生活气息;对于生命的渴望,对于亲情的眷恋,对于土豆的不舍,让人动容。
    我想,此书的好处绝不止于让人思考生命的本真。我会再细读一遍的。
  •   之前是在朋友网上看到“为什么是我得癌症”而马上到当当买书,自打开书就没合上,周六下午读完,感受简记如下1.让我明白身体健康是如此重要 2.名利钱权是那么微不足道,让我考虑自己追求是否太过用力 3.遵循生命或者说生物的规律,熬夜不可取 4.调整心态,活得随性。。。。。。非常适合30岁的我,甚至我觉得要是去年刚出版时就读了,该是要减少我内心多少的苦痛呀。应该说这本书适合所有的年龄,只是不同的年龄得出的感受不一样,不同的心态下看书的感触不同,我想说,如果你看到了这个评论,表示你知道了这个书名,知道了于娟,我其实觉得你内心是需要这边书的,读一读会有收获的。
  •   于娟的生命日记很感人,不是一般的感人而已,而是让我们认识到对我们活着的人都必须具有的智慧。我们怎么活的更有意义,怎么活的更长、更健康,于娟用短暂生命作了回答。我们活着的人,有多少人在用命去换名利权情,去换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于娟走了,32岁的短暂生命,满腹经纶,二个硕士、一个博士、海归.....的头衔好多,又有啥用?看看她写的这本书吧,你会变得有健康智慧的人!
  •   早知此书的分量。
    于娟,博士,复旦大学任教,在33岁的年纪罹患癌症去世,病中一边抗击病魔一边写下此书,故事本身已足以让人扼腕。
    而让人震撼的是,没有一点恐惧,不是为了鼓励自己而闭口不提,是自始至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一种向上,乐观和无惧无畏。谈笑自如,诙谐幽默,打趣自嘲,用仅剩的精力一点点记录自己已然倒数的生命,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在为世人做一次无畏施。她还留下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   年轻的女儿、母亲、老师,在人生刚刚真正开始的时候,却不幸要面对世间生离死别。她坚强乐观,她特别希望能活下去,可是终于难敌命运的戏弄。最感动的是她讲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上学,让她蓬首垢面、衣衫褴褛,任千人唾、万人骂,只要活着,她都情愿。后记中有一句话说,路有千万条,可是只能走一条。生活本来可以有千万种可能,可是我们的选择,一步步的让我们走了这条路。于娟用她的经历和那一颗宽厚的心给我们留下这生活的启示,这是她生命的绝唱,要我们去认真体味,思考,怎样才是生活。
  •   于娟,非常勇敢乐观的一位母亲,妻子,女儿,看到她的故事,真的感动心痛得落泪,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一位面对病痛死神折磨的人,都能微笑积极地过好每一天,用笑容感染每一个人,我们还健康地活着的怎就不能微笑地开心地感恩地去面对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个人呢。
  •   是在我的专业(中医针灸)群里知道有于娟这么一个人,有这么一本书。急急的买来看。
    因为知道结局,所以不敢将它很快的看完,越看越想慢慢的看,知道那样鲜活光亮的生命那样的已经逝去,心里难过得不行。虽然想急切的知道书里的全部,想知道她三十三年生命里的全部。但仿佛看得越快,她就会离开得越快一样。可惜啊,难过啊,心痛啊……。
    希望土豆好,希望她的爸爸妈妈好,希望有癌症的朋友因她而好,希望祖国好,希望能源林规划成功,希望你也来看这本书,不论你是做哪一行的,希望你来加入关注健康的行列,加入关注环保的行列,加入能源林规划行列,哪怕是一分的关注,出一分的力量。
    多希望这只是个故事,她还在,还活着。
  •   她生于1979年4月,因癌症逝于2011年4月。书中,写了她与癌症抗争的苦与痛的经历,写了她对红尘的爱与情的恋恋不舍,写了她对生命的舍与得的思考。第一遍看这本书,哭得稀里哗啦,含泪对儿子说:“这本书太感人了!”第二遍看这本书,忍不住数次哈哈大笑,儿子大惊,我说:“这本书太可乐了!”
    这,于我,是从未有过的阅读经历,再看第三遍,我想:于娟写下这些,并不是为了做“催泪弹”也不是仅想当“开心果”,书名取做“未完成”是有很多未完成的心愿:“不想任何人像我那样手提着脑袋摸黑摸索”,“我想,我总是可以做无畏施的吧。但凡身处困境的人,看到我的处境便会从内心深处泌出一种小巫见大巫的甜,从而觉得自己的苦不算什么,自己的痛也不算什么,自己正在经历的那些如山挫折其实无非蚁丘而已。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的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虽然得的是乳腺癌,非大胸怀大抱负,怎么写得出此等文字呢?
    于娟《此生未完成》,一本充满爱的书。
  •   因为知道作者已经不在人世,所以翻开书时的心情是沉重的,甚至有些害怕。可是看到于娟平实的叙述,文字中丝毫没有悲伤和绝望的感觉,有时你甚至会被其中的事例逗得笑出声来,居然忘记了斯人已去。 于娟是坚强乐观的女人,在生死关口,她用笔留下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生活中,人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希望能混出别人眼里成功的模样,于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忘记了休息,玩命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于娟告诉我们:“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   无意中从媒体上认识了于娟,也知道她的这部书,又迫不及待的买下,迫不及待的读起来。还没看完,又让我迫不及待的写下评论。此时看书的心情就是笑着流泪,文字幽默诙谐,但有透出了对生命的感悟。活着的人希望能从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又下单买了四本,准备送给身边忙碌着为了生活透支着身体的朋友们。
  •   在死亡面前名和利都成了浮云,给家人更多的时间和爱,也多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于娟的文字从容优雅,她淡淡的描述却直击心灵深处,看完凝视封面许久,思绪绵长,真心的感谢于娟,用生命写下这些文字!
  •   在网上有看于娟的博客。很受震撼也很感动。想要买一本纸质的来好好学习。前天下单,昨天下午就到了。当天晚上就看了。还是很有感触。对这个书籍本身来说,我觉得印刷还需要更严谨一些。作者用生命写下这本著作。希望能够严谨的态度对待。书名本是《此生为完成》,最后一个“成”字很明显位置不大对!希望当当能够做的更好!本身这本书的价值,我个人认为远比它的书价高得多得多!!于娟走好~
  •   读完这部书没少和朋友提起,给学生介绍。于娟的文字行云流水自不必说,关键是她对生命对痛苦对疾病甚至对死亡的认知淡定,都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借鉴。这是一位认真活过一生的女子,她的生命虽然短促,但是凝聚了太多常人难及的芳华。想到了张抗抗《牡丹的拒绝》:“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 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撒—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 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 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展示给人 最后一次的惊心动魄。”她就是一株盛放在世人眼中的牡丹,风华绝代,那美虽然凋谢,但其筋骨精神,已永远留在了她的亲人友人以及所有热爱生活人们的心中……
    敬爱的于娟于博士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病痛,你在那里笑靥永远……
  •   在网上看新闻时无意中看到书上的部分文字,了解了一下于娟的故事,深有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渐老和孩子的成长,对生命与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关注,看了于娟的遗作,更想要从日常生活中去爱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去珍惜有限的时光,感动于于娟面对大难和痛苦时的坚强与达观,希望从她们的身上吸取精神力量,但愿未来自己面对苦难与挫折时能像她们一样地勇敢。
  •   看序言就想流泪,妈妈也被相似的病痛折磨着,有时候不知道要怎么坚持下去,有时候也会被弄得筋疲力尽,在看到于娟说其实身边的亲人是最受折磨的,我好感动,说实在话,作为健康的人有时候会无法体会病人的无理取闹,其实我知道,病人才是最痛苦的,我总在想,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吃喝拉撒都要借助外力来帮助,那样坚持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看完书,我明白了,不仅仅是自己对自己生命的留恋,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身边的人、事无法割舍。谢谢你教会我坚强面对,告诉我要乐观,不管那些穿白大褂的说了多少种可怕的可能性,我们都要坚持用各种方法让病人活下来。同样,你也教会我淡看名利权情,让我愿意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愿天底下所有人都健康。
  •   周国平老师写了序,说于娟是个可爱的女子。谁说不是呢?!此书才看了一半有余,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面对病魔时的勇敢,就如书里所讲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也许这并不单单只是勇敢,而是对于生命的一种看淡,看透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忽然就大彻大悟了。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想了很多。从来我看书都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的,可是这本书有直击人心的最深处,“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来自此书封面)
    于娟用她的生命完成了这本书,所以每个买到它的人都该好好的去看完。那是一个人真正的心血啊!
  •   看到周国平写的序,就觉得很赞!再往里看,于娟那可爱的小女子,仿佛病痛全然不在乎似的,可是,她的乐观更让我几度落泪,活着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生命啊。
  •   很多东西只有在失去后才感到珍贵,这是大家都明白的,可是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生命是宝贵的,任何的透支都是会还回去的。。。这本书会给你很多关于生命的启示和思考,你有认认真真享受过你的生命你的生活吗?你是不是还在很辛苦地奔波,为工作?为名誉?为地位?为房子?太多的压力太多浮躁让我们无法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我们的人生!于娟姐姐在生命华丽的结尾中,她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她忍受的疼痛,她的不舍,她在最难熬的时候被骗,她没有放弃过,她一直一直在坚持,她的积极乐观勇敢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到底要多久才能明白活着的意义? 沏一杯茶,看着天空,拿着书,在暖暖的阳光下,好好思考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心平静安静,生活终究是美好的,给自己放个假,多一些和家人相处的时光,多和朋友知己聊聊,多晒晒太阳,心就会是暖暖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   她像太阳,潇洒明亮,有母亲的温暖,妻子的幸福,学者的认真,朋友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太阳用自我的爆炸消耗为能量,无私传递光与热,温情与思想。
    之后看书的三四五六部分,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琐屑安稳,情思动人。由书窥人,小清新小文艺小吐槽小哲理,难能不爱上她。
    纵然知道她的病症后来不容乐观。霞光依旧,太阳落山。
    惨淡经营着有了负荷的生活,于娟的身体衰弱,感官和神经却突出地自由灵敏。平铺直叙又曲折艰难的抗病过程让她神色憔悴四肢劳损。同时,她选择了精神的不战而胜,乐天开朗,反思成长。
    敲击出,印刷出的铅字,是她传达出的生命。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后都会让你变强。
    高考过后,我很想有一天去她的能源林,抚摸那些和她一样踏实的生命。
    于老师,一路走好,漫遍阳光。
  •   一直奉行“年轻的时候就是要拼,就是追梦的年纪”。而且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和观念也大都是在年少好好学习,以后有的是时间去享受生活。这里指的生活,大多停留在多么多么奢的物质生活,豪车大房之流。然而,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忙碌一生,除了赚得了金钱,赢取了赞誉,社会存在感和归属感有了,得到的还有什么?   其实一直试图过稍微慢一些节奏的生活,但是周围的人都这样那样的忙碌,托福,雅思,gmat,gre什么的,你有胆量慢么?   你又有什么资本赌,你年轻时候慢下来生活换来的未来,是不比别人差的?不要那么高的物质需求,最基本的生存和各种保障在这个国度也是很高成本。事实就是,如果要正常生存,你根本没有理由,没有资格慢下来。   之所以于娟女士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语,是因为这是在生命最后的关头,生命太过匆匆,在弥留之际,每个人想的,肯定都不是自己还有多少钱没有花,只是会想还有什么应该做的事儿没有做。试想,如果她没有得乳腺癌,或没有转移,她还一定会这样想么?曾经年轻时候取得的成就,就这样被自我否定,也是无奈之举吧。   浮躁的世界,需要的不是看这改这,看那改那。需要的是心如止水淡然的心态。
  •   读罢此书,感概良久。只觉造化弄人,如此乐观热情的一个人竟然也会身患绝症。佩服于娟病中的坚强,哀惜她与稚子的永别。我们能做的,惟有珍惜当下,善待亲人朋友,健康的活着便是幸福!
  •   此生未完成,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女儿,这样的人生又怎么能完成呢,泱泱历史,有哪个生命不是这样的走过来的。尽管于娟驾鹤西去,但但所留下的此生未完成,却将由她的父母,她的爱人,她的儿子去前仆后继。
  •   才1岁之差,包括孩子也才1岁之差,学位也才一个之差,人生的经历和对生活的领悟却差不多,但知识的差距、对于痛苦的承受能力却差远了,有感于于博士的坚强、有感于她内心的柔弱,生活可能对每个人的待遇是有差别的,带着少有的淡定用心、用情地承受生命之轻,不再张狂、不再贪恋,却没法不再眷恋,对于孩子做母亲的最怕的是给与得太少和没办法给予,这种痛只有经历了的人才能体验,谢谢于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底线:不会死去也不能去死,因为此生为完成!
  •   去年在姐姐桌子上看到这本书,无奈事多,简单翻了翻便放下。年后特意去买。挺感触的一本书。看完后“恶劣”的联想到了自己大学的一位导师,只为这种心境。这种人生的精彩,短暂也辉煌吧。于娟毕生的能源林项目,我想自己也会惦记着关注吧。此生未完成....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祝福土豆,祝福光头。
  •   凡是人,都很害怕衰老,所以才有那么多帝王为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千古一帝秦始皇如此,文韬武略的汉武帝如此,连堪称人君楷模的唐太宗也不例外,你就会知道人对于生命和青春的热泪的渴求。我原本也以为,假如到了某一天,我鸡皮鹤发站在镜子前,时而翻看这手中的相册里年轻美貌的曾经,时尔抬起头瞧瞧镜子中垂垂老矣的自己,会是一件多么绞心残酷的事。可是,于娟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这个梦里人:能在老的时候回忆过去,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是啊,能一路平平安安到达迟暮之年,已经算是幸运。我们眼中残酷的事情,对她而言已经是奢望。
    我很感慨这样一个深受癌症折磨的女子却还能在自己的书中谈笑风生,毫不忌讳地谈起自己的病就像说起别人的一样轻松,真是不简单。从这一点上看,她完全已经超过了秦皇汉武。探索生命的意义,这本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但她却举重若轻。同样是不幸,但她比田维豁达。没有丝毫无病呻吟,在她的书中我看到了生活的真实。我喜欢她的性格,像冬日里的阳光。她已不在,可谁说那破土而出的黄连木就不是她呢?她的笑声,依旧荡漾在山头,在林间,在溪上。
  •   此书已看完,于娟用生命来完成的日记,值得每一个活着的我们认真详细的读,深信她的开朗乐观感染着每一个读者,她也有不舍,舍不得孩子舍不得父母,她留恋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心愿未完成.......珍爱生命吧
  •     因为一个人要带着宝宝还要工作,所以这本书是断断续续的看完的。
      生命真的太短暂而且充满了不可预知性,我们没有办法将它掌握在自己手中,唯一能够掌握的是在我们还有生命的时候,如何让这些日子过的更美好~~
      于娟去世了,作为一个女儿,一个妻子和一个母亲,她留给了我们很多的感动。
      我看着她本应痛苦的呻吟在字里行间却变成了诙谐的语言,而我却常常嘴角微扬眼中有泪滴落..........
      真的很不容易,且不说那些青春岁月不再,那些激扬的理想不再,就是再看一下眼儿子,都是不可能了........
      真的很替她痛.....
  •   怀着一份沉重的心情读完了此书,虽有病在身,可是于娟的乐观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在受到那到大打击的情况下,她还能用调侃人生的态度讲述人生奇遇,真是乐观!还提醒大家有病不要乱投医,不然延误病情,后果不堪设想。
    很尊敬她,也很憎恶那些骗人的假医生,真是没良心。把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为了金钱,不要良心的东西。
    希望我们年轻人都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好好生活。
  •   人只有到临生命的最后尽头,那种大彻大悟才会出现。整本书上看到于娟都是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的坚韧,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姥爷刚刚查出肺癌。癌症患者所承受的病痛让我再看这本书时,体会更深刻。我们既然无法去延长所剩无几的生命。就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   每次都是在黑夜,睡觉前读这本书.和于娟一起品位着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恰好父母都是医生,也住在医院的家属区.总能感受到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总听父亲说"生命很脆弱",总听到整晚的鞭炮夹杂着亲人的眼泪……
    没有见过死神,却也明白他的不可抗拒.平时毫不在意的东西在快要失去时才珍惜;在死神面前之前最珍惜的东西也毫无价值……也许是因为于娟以前拥有得很多,所以失去时才那么令人惋惜.不太愿意谈论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这本书的前面也一直是压抑的.算是一种警示吧.更喜欢后面一部分,曾经欢乐的时光.每个人都有童年,回忆可以总是甜的.或许面对尽头回望走过的路就会更清晰吧.
    好好把握现在,在最后一刻来临前,你能笑着说,我带给这个世界的是什么……
  •   都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千世界,钱、权、利、房、车、地位、关系……织成了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人们深陷其中,却不自知。任谁都想成为中心,成为焦点,为了这个,大家毫无怨言地牺牲着自己的时间,透支着自己的身体。然后呢?用10年辛劳换来后半生的疾病缠身?

    一个那么年轻的生命,一个那么年轻的母亲,一位那么年轻的学者,生命却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戛然而止。我想,如果给她重新来过的机会,她肯定会选择一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但是,斯人已去,无法复生。取他人之鉴,让自己活得更快乐。

    愿于娟老师安息。
  •   在于娟去世前,就从新浪围脖里得知于娟的事迹,当时就被深深打动,一直关注着她的病情,她生活的点滴,并在她的围脖上发过只言片语鼓励她。还记得于娟临终前,围脖一连几天都没有她的消息,我心里的那份焦急。
    在当当上看到这本书,虽然已经知道,书内的文章与于娟博客文章无太大差异,但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购买珍藏。因为我喜欢这个女子,爱这个女子,爱她的精神,爱她的文笔。
    书买到手后,一直忙,未抽出时间来看,今天下午找个空暇时间,翻看。只看了周国平作的序和她好友的追忆文章,及光头的后记和编辑的附录。心里就一直很难受很难受,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翻看我已经熟悉的于娟的文字,竟然会不忍心看下去,不敢面对那个乐观、坚强的于娟。
    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人间精灵,为何就会有此厄运,患癌症匆匆离去?!老天不公!
    从未因一本书在当当上发表这么长的文字,也许这些干涩的文字能算做对她的一种哀思和对其家人的一种祈福吧!
  •   原来订的是一套国语书,没想到配送的时候弄错了,阴差阳错让我得了这本书。几经核实克服说送我了,不必要退货了,于是随便打开看看。很普通的文字很真实的故事,是呀,有些事情一定要经历了才会有感悟,于娟,做为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儿是多么希望能留在这个世上,可是可怕的病魔却百般折磨着她,再病床上给我们留下这么感人的文字,真的是一位非常阳光的奇女子。希望她在天堂过得好,不再有病痛的折磨,也希望她的光头和土豆能健康快乐
  •   看着于娟真诚、幽默的文字,无数次地被感动着,开始思索怎样孝顺父母、怎样快乐生活,怎样珍惜活着的日子...这是于娟用生命传播给人间的大爱,愿天堂的于娟还是那个可爱的小女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