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的人生大杂文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耿庸  页数:22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未完的人生大杂文》收录了耿庸先生的经典散文数十篇,回忆了黎烈文、许寿裳、吴强、姜椿芳、傅东华、秦牧、张中晓等文艺界人士的印象,至于个人的受难经过倒是讲得不多。此外,《未完的人生大杂文》还收录了作者出狱后与父亲来往的书信。全书内容丰实,题材多样,文笔精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

  耿庸(1921-2008),本名郑炳中,祖籍台湾,出生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1938年至1945年,先后在福建《闽北日报》、江西《青年日报》、重庆《新中华》杂志等报刊任编辑,此后在宣怀经济研究所研究近代经济思想史。1947年8月去台湾,任台湾《公论报》编辑、华南商业银行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11月返回大陆,先后任广东《新商》晚报副总编、上海震旦大学教授、新文艺出版社编审。1955年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1980年获平反后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上海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36年起发表作品,此后至1955年入狱前,发表杂文、评论等近千篇,约百万字,多半散失。主要著作有论著《(阿Q正传)研究》(1952年)、《文学对话》(与何满子合著,1983年)、杂文集《回收》(1985年)、《逢时笔记》(1998年)、评论及回忆文集《文学:理想与遗憾》(2004年)等。

书籍目录

序/路莘回忆黎烈文许寿裳先生之死傅东华二三事姜椿芳这个真人想起了吴强小记姚奔缘分虽薄,仍难忘秦似不能不说秦牧怀念高放的确是萧军绀弩片记满涛片记却说张中晓写在阿垅《第一击》后面回忆童晴岚温枫其人枝蔓丛丛的回忆我和胡风的认识和交往我在押期间和释放以来的思想关于我的家庭出狱后与父亲的通信附录 同行的日子/路莘

章节摘录

  回忆黎烈文  听说沉名已久、既成古人也有二三十年了的曾为《礼拜六》主编之紫罗兰庵主人周瘦鹃于今忽又声名鹊起,便——大抵势所必至吧——立即记起来了超一甲子以前从这个礼拜六派人接过来加以改弦易辙、除旧布新了的《申报?自由谈》的主编人黎烈文。  听来的几个故事  我知道有一个黎烈文却并非看过《自由谈》。最初知道这个人是从鲁迅的《伪自由书》,随后则从《译文》和《中流》以及J.罗曼的《医学的胜利》、A.法朗士的《企鹅岛》、P.洛蒂(原译似是“罗逖”)的《冰岛渔夫》和《梅里美选集》;中间还从《作家》或《中流》看到十二个作家抬鲁迅先生灵柩照片里模糊的黎烈文形象。那时期,我还是个才从教科书里读到“好读书不求甚解”便颟顸地引以为一种信条的少年。直到四五年后,即1940—1941年,我在桂林和建瓯,陆续又读了他翻译的泰纳的《红萝卜须》、巴尔扎克的《乡下医生》、纪德等人合集的《邂逅草》、不记得作者名字了的《期待之岛》和不记得书名了的莫泊桑的小说,还重读了正是“西装革履”了的《世界文库》单行本的《冰岛渔夫》,才凭着浅薄的文学知识,对作为翻译家的黎烈文有一个虽然未定的——说夸大些——认识,即是,他似乎有什么就翻译什么地把三个基本文学派别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作品不加区别和选择地翻译过来,似乎他没有确定的文学思想立场。但这又有好处,即对于什么翻译作品都想读的人来说是正合需要的,不仅是单从他翻译的作品会就能获得一种比较和辨别派别不同的文学思想、方法和风格的方便,也许这正是他从事翻译的旨意吧。……  1941年3月间,我匆匆从建瓯出走,准备要去桂林,路过永安时留住了三四天。一天,摆脱不了久不相见了的,在黎烈文当社长的改进出版社工作的同学,十六岁就出版诗集《星之歌》的郭英的好意,被他和他的同事、写小说的姚隼带着,徒步到七里外的蛤蟆村他们编辑部去吃“草包饭”。战时福建省会的这个小城郊外早上的太阳仿佛发了霉,一副又愧赧又沉郁又歉疚的情态。这或许由于旅费难筹而情绪不好的我又听说他们出版社社址在城里的污沟街而觉得他们以至他们出版社倒霉在龌龊里的缘故。事实上,我想说句“黎烈文和你们准是想吃天鹅肉,想要做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莲”的笑话也说不出来。直到郭英打了一下我的胳膊,说“你怎么啦,告诉你两遍我们就到啦你都不响”,姚隼跟着问:“你听见了什么吗?”我摇摇头。姚又问:“你在报馆里工作,没有听过印刷机响吗?”我这才听见了“咯哒咯哒”的印刷机的哭叫,却回了他们一句“你们大概初入鲍鱼之肆,听那破机器的声音响像听漂亮的女高音”,说出了也就觉得无聊。这唯一一次的蛤蟆村之行也真的是无聊,只除了我认为是无稽之谈却又无从反驳的两桩事还有点——怎么说呢——没意思的意思。这两桩事之一是,郭英说,社长黎烈文规定,谁找他都不许敲更不许擅自推开哪怕一小条缝儿他的办公室的门,都须在门外喊“报告”,须听他叫“进来”才可以推门进去。我不信,我认为把黎烈文说得像是打足官气的部队长,是郭英吃多了草包饭吃得人也变成“草包”了的卤莽瞎扯。可是姚隼肯定郭英说的是事实,郭英还说“他这个规定其实很好,人家有要紧事也不找他了,等到看到他在外边再说”。这越发是“草包”话。我想“将”死他的“军”,问了“雨田去找他呢”,郭英答:“不知道,没有看见过。倒是有一次看见王西彦敲他几下门说了一句‘我是西彦’。”我看看姚隼,姚隼不能作证明人了,说他没看到过。但他立即说出了“这里有许多人都知道的”另一桩事:“有个晚上,王西彦和黎烈文关在房间里号啕大哭。住在这里的人都听见了,就是不晓得怎么回事也不晓得该怎么办。总之,一件奇事。”我问郭英,郭英说他那时还没来,后来听说过。我于是说:倘若这都是真事,那么,我想黎烈文这人的感情态度大抵是坚实而明朗的,无论表现为冷峻还是表现为热烈。  1943年夏季,我在永安《大成报》工作了一段日子,偶尔听先前高年级同学、在改进出版社编《现代青年》的赵家欣说起,黎烈文已和许粤华(雨田)结了婚。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大约两个月,重庆的“秋老虎”放肆肆虐的日子里,我工作所在的《新中华》杂志编辑部从市内热闹的督邮街搬迁到郊外冷静的李子坝中华书局编辑所那座楼里。我也住到那里的集体宿舍里了。不知怎么,住在这楼上一个小房间的编辑所所长金兆梓先生似乎特别和我“有缘”(这话是编辑所的张先达说的):天天,无论我坐在哪个位子上,坐在固定位子上的金先生总是面向着我说话。他那金华语音的普通话使我连听带猜也懂不了他所说的大抵是文史掌故的话的一半。却不好像别人那样吃了饭放下筷子就走,直陪到他喝罢酒开始就残汤剩菜吃没了热气的饭。有个周末,晚饭时少了四五个人,另外多了一个金先生的老朋友、我在督邮那时见过的丁晓先先生。我窃喜这回可以不当金先生的旁听人了。不想刚吃完饭就忽而听见两个酒人在说沈雁冰。丁先牛说“这个朋友前年出了一本《霜叶红似二月花》”,金先生说“哎,你弄错了,樊川这句诗是‘霜叶红于二月花”,丁先生说不是他的错,“是这个朋友强改古人句,恐怕是怕太红了”。虽然,这个“强改古人句”的故事我早就听钱歌川说过,然而,“恐怕是怕太红了”却新鲜而幽默,引起了我旁听下去的兴趣了。但他们往下却一个说“还有一个耿济之”,一个说“还有一个胡愈之,还有一个王统照”。他们是在互相补充地数说当年文学研究会人,我的兴趣下降了,想走,还没动,又听见丁先生说“还有一个蒋百里,差一点忘记这个大军事家了。”我于是又听下去,想听听还有哪些我所不知道的。金先生可问起“数了多少人啦”来了,可又不等回答就说“差不多了,还有就是你同我啦”。我先前已听说过丁晓先是文学研究会的,这下知道金兆梓也是,有点诧奇。金先生突然问我:“你知道还有谁?”我说我知道的人很少,他们一定都说过了。这时“咚”地一响,丁先生把酒杯子起劲地搁在桌上,说,“对了,那时还有一个就像他这样年青的,你记得吗?忘记了?就是后来跟鲁迅一起的黎烈文啊。”我忍不住问“黎烈文也是文学研究会的?”丁先生回应:“是啊。他本来在商务印书馆当个学徒,才十六七岁吧,写起小说来了,还真写得不错,后来出版了一本集子,叫什么?”他转过脸去问金兆梓,却自己想起来了,说,“叫《舟中》。好像就是这时候,他当编辑了,也参加了文学研究会,在会里数他最年轻了。你认识他?”我说我只是读过几种他翻译的书。丁先生就问:“芥川龙之介的《河童》,他翻译的头一本书,看过吗?”我没有看过,而且刚刚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丁先生刚又说了一句什么,金先生又催他喝酒,立即自呷了一口,说了一句“争说往时事,白头更少年”——却是丁先生“翻译”给我听的。他们随即转而谈起金华哪个诗人,咏起诗来了。我于是又成了——无心旁听了的——旁听人。  三个月后,我已在吴清友当所长的宣怀经济研究所,正在天天到《中央日报》馆资料室翻查早年《东方杂志》上有关盛宣怀的材料(让由中苏文化协会的郁文哉介绍来的两个女青年抄录在资料卡上)的日子里。一天,我回来得晚了,一进兼作客厅的饭厅便看见吴清友和聂绀弩在那里谈话,看见我了的吴清友对绀弩说:“喏喏,他回来了,你问他。我要先走了。”大步赶路同来还喘着气的我莫名其妙地看看绀弩看看清友,绀弩说看来我还没有吃饭,先吃了再说。可是我盛了微温的饭坐到餐桌边,他也走过来,说“吴清友走了”便也坐了下来,立即问道:“你知道黎烈文在哪里?”我奇怪了:不仅不解他为什么向我问起黎烈文,还因为他问得好像我准定知道黎烈文的行踪。我张口就冲出一句“我怎么知道”。他似乎也奇怪了:“你不知道黎烈文?吴清友刚才还说你来重庆以前在永安,认识黎烈文的。”我来不及吃饭就回答他吴清友的话是想当然的。随后我告诉他,我在过永安,还到过改进出版社编辑部,可是不认识黎烈文,连见都没见过。我甚至把并不相信的从郭英听来的找黎烈文要喊“报告”的事也告诉了他。绀弩笑了起来了,说:“他是有点官老爷的神气。我刚看到他那时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没有看到他有官老爷的行为。他不大说话,似乎冷淡,也不是摆架子,是他稳重。像你这样,心里存不住事,嘴上没遮拦,同他谈起话来很快就会了解他也是热心人了。但是,你真的一点儿也不知道他现在的情况,没有福建朋友给你写信提到他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未完的人生大杂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