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9中国文化地图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崔向红 编  页数:27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对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文化成就及文化潮流的总结,分人物、论争、书籍、潮流四个版块。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及精英。本书内容深厚丰富,兼具工具书、史料及文化艺术价值。

书籍目录

【人物】 哲学·李泽厚  80年代思想界第一人 诗歌·北岛  “四五”诗歌的发扬者与接替人 诗歌·海子  一个巨大的诗歌文化熔炉 小说·张爱玲  大众因应时代的路标 小说·王朔  90年代历史空场的补白大王 小说·王小波  一代人的精神标识  非物质遗产·白先勇  一己之力盘活了“百戏之母” 戏剧·孟京辉  拥抱市场的叛逆者 艺术·蔡国强  中国符号的国际代表 思想者·韩寒  抵抗体制的新生代寨主【论争】 “人道主义与异化”大讨论:什么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朦胧诗:“看不懂”的诗意味着什么? 先锋文学:没有先锋,哪有文学的未来? 《废都》之争:是作家写照还是现实隐喻? 《中国可以说不》之争:说“不”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吗? 现代人文精神大讨论:人文精神是否应有世俗诉求? “二王二张”之争:躲避崇高还是以笔为旗? “二余”之争:主动忏悔应从何人开始? “长江读书奖”风波:公权面前,知识分子何为? 国学热:传统文化何以复兴?【书籍】 《万历十五年》:史学的面孔从未如此亲和 《美的历程》:“美学热”因它而起 《北方的河》:写民族的心灵史 《丑陋的中国人》:给国人下剂猛药 《拯救与逍遥》:是超脱还是救赎 《顾准文集》:在黑夜中发出思想的光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让更多的人认识陈寅恪 《动物凶猛》:撬开时代的锁 《沉默的大多数》:为了大多数人的尊严 《潜规则》:把新史学带回故土【潮流】 文化大散文:一种文体的潮起潮落 现代舞:暗合中国传统哲学的“舶来品” 文化遗产:信念与现实交织,希望与忧虑同怀 行为艺术:身体行动颠覆固有观念 DV:在技术革新中进行时代记录 动漫:虚拟世界的快意 中文维基百科:人人可编辑的书 卡拉OK:庶民的集体狂欢 博客:三十年的河东与河西 电子游戏:玩物凶猛,中土逐鹿后记

章节摘录

  李泽厚太注重他个人在当代思想界的地位,才有抱怨之情,他没有看到,其实他当初的路子,不但没有被淡忘和抛弃,反而已经化为学院中的主流、产业,乃至体制。他的主体性哲学,无非是用当代国外各种新思潮新理论补充发展马克思的学说,给马克思主义冠以新名称或加上新的形容词。我们可以看到当今中国各个大学,不知道有多少教师在“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之类的名目下从事各种各样的“课题”、“项目”、“创新工程”,乃至建立“基地”。  其实,在李泽厚的主体性哲学如日中天的80年代,另一种路数完全不同,预示了今天思想界方向的思路已经萌芽出土。1981年,北京大学一位研究生发表题为“试论霍布斯的政治学说”的论文,1986年,北京大学另一位研究生发表题为“评卢梭人民主权论的专制主义倾向”,他们的观点远没有李泽厚的观点有影响,首先是因为他们尚未出茅庐,没有什么话语权,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比起李泽厚的思路,他们的思想太过超前,脱离中国人的接受水平。直到90年代,王元化发现了顾准思想的价值,将其概括为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转变,才有直到今天还方兴未艾的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思想史的根本性反思。这是更有价值和生命力的思路,真正切中中国问题要害的思路。李泽厚80年代的思路“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在今天为万千人提供了俸禄,带来万千甚至更多的课题经费,以及学术研究中泡沫式的热闹,但思考中国命运的思路是另一条。  李泽厚的学术思想感觉实在是好,他在《告别革命》中说,他在1978年就提到了法国式和英国式革命之分。看来他对这里说的另一种思路并不隔膜,但无论如何,他的着力点和影响完全不在这里。他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大学文科教育中最为出类拔萃之才,他没有顾准、王元化那种现实的“疼痛感”。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从未怀疑过,海子的诗歌无论从诗歌面貌上还是从诗歌精神上绝非“青春写作”所能盖棺定论的。现在,距离海子辞世已整整20年了。我可以负责地说,海子的诗歌是一种极其高级的文学类型。海子更看重他的长诗,把他的那些抒情短诗看成是长诗写作间歇的小品。这一点,我和他不同,我的看法是,海子的长诗其实反倒是他的短涛的碎片。  ——臧棣《诗歌·海子:一个巨大的诗歌文化熔炉》  像我这样的人,讨论公共话题,抨击这个,批评那个,总得顶盔带甲才行,照照镜子,感觉像个武士了,才踏实,虽然知道自己其实就是个堂·吉坷德,无非是拿着扎枪跟风车作战。可韩寒不是这样,他只是顺便捡起一块石头,顺势对风车扔过去,其实并不在意将风车怎样了,只是石头扔过去,碰巧碎片溅进轴承,还真叫这风车难受上好一阵子。  ——张鸣《思想者·韩寒:抵抗体制的新生代寨主》  思想总是以一种吊诡的方式进入社会生活,孔孟如果看到明清皇帝一边尊孔一边大兴文字狱,不知要如何痛心疾首。马恩如果看到斯大林一边尊马列一边搞屠杀,不知要如何目瞪口呆。因而,这个时代  需要的,不但是浓重的历史感,而且是哲人的审慎。  ——陈壁生《国学热:传统文化何以复兴?》  我也经常改同学何的论文,这一代啊,在网络知识唾手可得的时代,他们再不用推敲文字,通篇都是拾人牙慧。我觉得好可惜,这样下来,他们如何能够理解王小波在《我的师承》里谈到的汉语的韵律和诗意,又如何赢得“远离偏执,从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中获取幸福”这种思维的乐趣?  ——艾晓明《小说·王小波:一代人的精神标识》

编辑推荐

  这张“文化地图”分四个部分,分别以“人物”对应三十年来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以“潮流”对应三十年来的文化潮流现象,以“论争”对应三十年来文化界发生的诸多争论,以“图书”对应三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种图书。书中内容深厚丰富,兼具工具书、史料及文化艺术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978-2009中国文化地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文化地图”全景式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文艺形式和文化潮流。有“史”的感觉。希望以后有续编,或者每年编年鉴式的文化记录。不过,经过几十年的淘洗,把风光于一两年的人和事淘汰了,也有它独特的眼光。编史也要先作“长编”,再提炼的。
  •   从当当销量以及此书的印数来看,算不得热门书,但是我要推荐。对1978-2009年这段时期的文化现象做了一次很好的解读。
  •   本书相当不错,文笔很好,脉络清晰,有助于我们理解拨乱反正时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发展。
  •   在书店看到实体书后觉得喜欢来当当买的
  •   观点独特,好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