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此不疲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陕西人美  作者:王家龙  页数:249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一本回忆录,记下的都是连环画和连环画收藏方面的话题。从购买和集攒连环画起,连环画就融入我身心,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几十年来,连环画随着时代演进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我的收藏经历也变得丰富多姿,连藏中酸甜苦辣成各种滋味,经常带给我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使我的生活激起浪花、泛出涟漪。平生业余只做成了这么一件事,我感到充实和欣慰。2005年初夏,北京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张志波先生见到我,希望我写一写连环画收藏。我当时毫无思想准备,不置可否地表示考虑考虑。随后将此事抛到脑后。连藏有什么好写的?该写的已经写过了,大量都是流水账,没有什么价值。再说个人收藏局限性大,更缺乏普遍意义和代表性。张志波很执著,恳切地说服我。盛情难却,于是我沉下心来细细回忆和思考。毕竟五十多年了,找书、买书、读书、保存、交友、经历的事不算少,各种感受与心得也足以装满几箩筐。思路打开,可谈的话题竟似山泉一般喷涌而出。我沿着我收藏所走过的道路,梳理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回想起许多与连环画有关的事,就这样信笔列出约百个题目,每个题目都能做做文章。由于找到可写内容,心里踏实了,某些内容自认为挺有意思,又增强了自信心。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回忆录,记下的都是连环画和连环画收藏方面的话题。从购买和集攒连环画起,连环画就融入我身心,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几十年来,连环画随着时代演进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我的收藏经历也变得丰富多姿,连藏中酸甜苦辣成各种滋味,经常带给我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使我的生活激起浪花、泛出涟漪。平生业余只做成了这么一件事,我感到充实和欣慰。

作者简介

王家龙,1941年生于重庆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曾任北京文工团演职员,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版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编写过话剧、电视剧、专题片以及演唱节目,编审影视专业图书近百部,音像制品60余种。发表电影评介、专论文章40余万字。1951年开始集攒连环画,迄今已藏有两万余册。在各种报刊和连藏小报上发表文章200余篇,出版有《王家龙连环画收藏大观》上下册、《徐有武连环画艺术赏析》等作品。

书籍目录

自序初具规模(1951—1966)初衷第一本书看美展文理分科“老大哥”作品朗诵比赛攒“三国”量入为出三部沪版套书立规矩谁更重要第一次投稿少这根弦搞“四清”一场游戏情系沪版书崇拜画家匍匐前进(1967—1976)坚壁清野创作剧本一线曙光外出购书只买不读投我所好题材变化渐成气候(1977—1998)再版书开路内容拓宽福地同题多版买新“东周”一番周折津版《神力王》补遗电影版特权尴尬如此报答媒体宣传尽心尽力一杯苦酒接纳动漫买跑马书迁居贤内助三路出击北京三书派上用场坚守阵地可贵的探索殊为可惜连环画期刊外面世界(1986—2008)第一位连友早期连友播火人楷模五虎将“南田北兴”春城双杰(上)春城双杰(下)知名连友香港连友签名本题词连藏报刊(上)连藏报刊(下)大可堂北京连藏组织连友之家第一本图录出书·首发配文作序再版书刍议境外原版书连环画=故事画?决不卖书书的交往礼物重画的饶舌沪上行上海盛会开会·采风两赴江城北国风光羊城聚会山城乡情春临潇湘津门连事古都记行长春之秋烟台交友绿色连藏偶像星光(1986—2008)四大天王申城盟主开拓创新苦人儿掌门人艺术长青热心肠亲密伙伴才艺夫妻愧疚画家的变动漫画家民间画家甘为人梯重视连藏为连藏鼓呼连苑老骥劳苦功高连坛二杨心愿后记——非说不可的话附录艺术的知音——记连环画收藏家王家龙小人国国王的小人书一世珍藏连友寄语

章节摘录

插图:看美展我喜欢连环画,很大程度缘于我喜欢美术,喜欢绘画。虽然我从不曾做过画家梦,自认为缺乏绘画天才,但我上学时的美术课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初中二年级时我14岁,画过一幅画,名为《拉雪橇》,这幅画当时作为中国儿童的代表作,被选送到国外去展览。正因为我对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常欣赏画,特别是连环画,尤其遇到画展,必定创造条件,寻找机会前去观看。看画,观摩画展,似乎成为一种高级享受,我心悦诚服地接受美的熏陶与感染。1955年,当得知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后改为北京展览馆)举行,我大喜过望,在一个周末,只身前往。展品非常丰富,分画种陈列于各个展厅。我步入正门大厅后,眼前顿时琳琅满目,令我目不暇接。我匆匆浏览了国画、油画、版画、宣传画、年画等,又细致地观赏了漫画,最后来到连环画展厅。哇!一套套作品均被选出若干幅,装在大镜框里,悬挂于墙上或隔屏上,强烈地吸引着我的眼球。过去,由于幼稚无知,我一直以为连环画画稿只有巴掌般大小,因为连环画册本身就那么大嘛!等看到每部作品选出的原稿后,我才知道原来是16开的规格,大多为横式,也有竖式的。这些原作的画稿真叫我大开了眼界。我发现欣赏原稿同看小人书,感觉大不相同,看原稿舒服多了,不但画面清晰,而且人物和景物都尽入眼底,连人物的五官和细微表情也都看得很清楚,而且能看出画家采用何种方式、手法描绘故事,连运笔的技巧都展示出来。我在每一部作品前停留,品味着其中的奥妙,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参展的连环画作品全部欣赏完,我仍意犹未尽,舍不得离开,又从结尾处返回头重新看。我的眼睛似乎不够用了,发出贪婪的目光,想把每幅画都牢牢地捕捉进脑子里。

后记

这本连藏回忆录的大部分章节,写于2005年和2006年,距今已过去近三四年了。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确实,周围世界变化太快了,连藏界也概莫能外。有些三四年前的事,如今已明显变化,早已不是当初那番光景。因此我,必须补写若干现状,否则会因事实迥异而造成错讹,产生误解。需补充的内容,多集中在“外面世界”这一章中,具体如下:“五虎将”一节介绍了马文运(笔名司马谈)先生,他在京工作期满后,调离中国作协机关回到上海,使北京连藏界失去一位干将。马先生返沪后,为连环画做出巨大贡献,以他为中心成立了“连环画原创论坛”,专门组织连友中能写善画的人才,陆续编绘出版了“三国补”以及《东周列国志故事》、《西汉故事》、《薛仁贵征东》等系列套书,改变了连坛只重再版而轻新创的面貌。当初再版工程的启动,也是连藏升温,连友培育了市场,才促使专业出版社竞相推出再版书。如今连友又率先编绘出版新创作品,其发展必如星星之火,希望不久的将来引发燎原之势。关于连藏报刊,一则由于种类较多,内容大同小异,多造成重复,浪费人力物力;二则纸质印刷品出版受周期限制,再快也快不过迅捷的电脑网络。如今网站发布消息,上网切磋看法,买卖藏品的已相当普遍,为许多连友所乐用。在此背景下,一些报刊合并了,一些停办了,使报刊数量锐减,如今仍维持的不过五六种。虽然报刊削减了,但另一方面,由于它仍有优势,无法被取代,所以又有新报诞生,如上海就新创办了《上海连环画艺术》。作为连藏圈内首家民营文化公司的大可堂,创办十年来,在连环画再版方面业绩卓著,为推动连藏的活跃与发展,也尽其努力产生广泛影响。然而,专业出版社纷纷启动再版工程后,张奇明先生审时度势,自知难以同专业出版社抗衡竞争,于是更弦易辙,由经营连环画读物,转为致力于礼品书,再过渡到经营普洱茶。如今大可堂因杨德康先生联系的书源已用尽,便基本不再做书,连报纸都因胡平侠女士的退休而转让给郑州强者接替编印发行工作。大可堂的一页虽没有完全翻过去,但推出连环画似乎已结束历史使命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收藏的第一本连环画。是《鸡毛信》。记得那是1951年的六一节,为庆祝孩子们的节日,学校照例放假。早晨起床后,母亲问我有什么打算,想要什么礼物,我脱口而出说想买书。母亲马上递给我一元钱,让我自行支配。那时我住在东单三条,出门往西走。到了胡同口再往左拐,南行50米就是王府井新华书店。我估计到了开门营业时间,便揣上钱离家而去。书店离家很近,对我这个常客来说是轻车熟路。很快我来到少儿读物柜台旁,营业员亲切地迎过来。,我指了指柜台里的连环画,《鸡毛信》上、下册,当场买到手……  ——《初具规模》我家所住小楼的地下室是锅炉房,大锅炉冬天供暖,夏季闲置。我悄悄将200多册书用旧雨衣包裹严实,趁夜深人静从窗口钻进地下室,塞进炉膛内,说来好笑,为掩人耳目,我还写了张“供批判用”的纸条,贴在雨衣外边。另有200多册书藏在厨房大缸里,上面堆着大米、黄豆等粮食。而众多革命画书。像《雷锋》、《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孩子》、《南京路上好八连》、《大寨英雄谱》等,仍堂而皇之地摆在书柜里。最后余下约700册,忍痛装包送到单位去,任一把无情烈火烧得灰飞烟灭。为此,我这个五尺大汉洒下了无奈的伤心泪……  ——《匍匐前进》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低谷,使连环画重现生机与活力,始终是连环画业内人士苦苦思索的问题,也是一些美术出版社高度关注并大胆探索的课题。不少有识之士做出努力,他们的功绩不可抹煞。我经常怀着敬佩之情,感激这些出版社为解决难题所付出的心血、花费的劳动……  ——《渐成气候》还在我高中毕业那年,高考完毕放暑假了,我去天津看望在天津大学就读的四舅。四舅领我在市区游玩,经过一家外文书店时,他拉我进去,选了一本少儿读物童话故事《小飞马》送给我。这是一本前苏联出版的大开本精装书,里面全是俄文,我一句也看不懂,但大量插图很精美,而且是彩色的,我能猜出故事的大致梗概。这是我存的第一本外国原版画书……  ——《外面世界》坦率地说,从未谋面的画家,仍是大多数,我粗粗列了份名单,就有近百位。像上海的刘旦宅先生、颜梅华先生、刘王斌先生,江西的丁世弼先生,黑龙江的李俊琪先生,河北的王怀琪先生。河南的吴懋祥先生、广东的宋飞等先生,浙江的王重义先生、刘国辉先生以及一大批后起之秀,他们驰骋连坛,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我却一直无缘见到他们。这说明人世间的事,完美者少,能如愿不易。看来,这种事只能随缘,只能顺其自然,是强求不得的……  ——《偶像星光》

编辑推荐

《乐此不疲:我的连环画收藏生涯》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乐此不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我看王先生的收藏,选择性似乎不强。发展到后来,几乎成了为藏而藏。积六十余年之功,遂坐大并坐断连藏界江东。图文并茂,印制精美。所写内容,颇具史料价值。例如,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地方连藏杂志,多为民间自办,并详言其兴盛衰落。从中可知,有些连藏报办得风生水起,火如荼似。于是,王先生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慨然说道——石在,火是不会灭的。但我却从这轰轰烈烈的表象中读出了连环画的没落挽歌——一旦靠连友们为之奔波鼓噪,借外力以维持辉煌,连环画还有内在的勃勃生机可言吗?试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连环画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哪里需要什么连友来帮衬、帮忙、帮闲、帮腔乃至帮凶?那时也许有连友之事实存在,但却决无“连友”一词。这就像一个女人,十七、八岁姑娘时,天生丽质,光彩照人;一旦要用迪奥之类化妆品来遮住或抹平脸上和脖子上的褶子之时,那么,她就徐娘半老了。而连环画之衰落,又何止徐娘半老!她已然是《项链》中操劳了十年之久的马蒂尔德,用齐景公的话来说,“嘻,老且丑矣!”顶多只能在夕阳残照里,回忆自己当年的那份如此多娇。但我们也不必为之惋惜,因为这正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外是说不同的物质与文化环境造就不同的文艺形式走红罢了。连环画不可能度再辉煌,因为使之辉煌的物质与文化环境业已大江东去,不可复制。石之不存,火将焉生?
  •   王先生收藏连环画,遇挫而更执著,淡泊名利,苦乐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此情“于我心有戚戚焉”。书中有的标题用电脑字体打印,稍逊。小小遗憾。换成手写体是不是更好?像徐有武先生题写的书名一样,多漂亮!连友买吧。增长见识,对提高自己的水准有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