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小记

出版时间:1998-12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文载道  页数:1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辽宁教育出版社鼎力推出的重点图书,全书着眼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按常备、实用、耐读、易存的原则,在海内外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将中外名著的珍善版本,精选收入文库,从1996年起到2005年的十年中,计划每年出书百种,积累至千册,意图使整个文库能基本反映出人类文化发展的概貌,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选定一个家庭藏书的基本书目。  传统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经版本专家鉴定校勘后,排成简体字横排本。  近世文化书系:收录民国时期学术大家的作品为重点的近现代人文成果,将一些珍贵的广为人知但市面难见的或久已散失的著作、收集、整理后,排成简体字。  外国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以外的世界人文宝库中的精品,以研究介绍文化为主题,笔意轻松隽永,风格清新活泼,具有可读性,属于“大作家的小作品”。  贯穿全书始终宗旨就是:为渴求知识的读者提供长期可读可用的图书,以证明生存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活动的必要,进而倡导社会上读书风气的形成,为广大爱书人创造坐拥书城的境界。

书籍目录

本书说明关于风土人情千家笑语话更新忆三家村岁行尽矣灯市食味小记故乡的戏文夜读谈入浴茶烟小记西湖旧屐录水声禽语江村之夏浮世草冬心草雪夜闭门读禁书苏台散策记忆家槐忆若英忆望道先生我与书跋附:重印后记【媒体评论】

章节摘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妨需要一点变化,一份享受,如行云流水,有纹彩,有波澜,有光,也有声。然而同时还有一个条件,即应该有节制。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放纵恣肆,就决非健康的生活方式。那末,还是让我们结束历史上的哀乐,而正视现实,认真做人吧。  年来因限于环境,爆竹已干禁例,倘在从前,则一夜间就遍地是不绝的哔啪之声。这时千家列炬,双烛高张,人们恭敬而严肃的来迎接初到人间的春!举头看火星在夜色中闪烁飞舞,真有一团高兴之致。然鲁迅先生以为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作用却止于祀神,而欧洲人则用以制枪炮,两相比较,就看出我们的堕落而无用。但我却觉得火药的最理想,最崇高的用途,实在还是回到放花炮上面去。在新年或节日,让小孩们快乐而大胆的当作玩具来放,让小民于哔啪声中添点振奋和愉快的生趣。无论祀神娱乐或点缀,无论是平空的耗费,总胜于作杀人的武器。如果问我在民国卅二年元旦中有什么愿望,那回答该是:愿望有畅畅快快的放爆竹的一天,像小孩那样的,虽灼伤也所甘心。  下了一阵雨,天色显得有点阴沉,或许是欲雪的先兆,晚饭后在一檠寒灯之下,不禁记起昔人“雪夜闭门读禁书”之句。由此复联带的想到“高斋风雨记论文”一语,更引起我对于夜读的向往。可惜我所记得的都是片言只句,近乎断章取义——。然而反过来说,或者好的文字,本来无须冗烦满纸。如杜少陵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惊人的警句又岂能多得?例如古之策论,今之宣言,虽气势堂皇,音节铿锵,但总不免有“虽多亦奚以为”之感。  闲话休得拉扯,这里且谈夜读。  自苦雨翁《夜读抄》一出,遂令人于夜读有深切的怀慕。尤其这篇素雅的小引,读之益对夜读悠然而不能自己。但夜读论理须跟书斋有点毗连,如苦雨翁所说,“因为据我的成见,夜读须得与书室相连的,我们这种穷忙的人哪里有此福分,不过还是随时偷闲看一点罢了。”他又说其尊人在日,“住故乡老屋中,隔窗望邻家竹园,常为言其志愿,欲得一小楼,清闲幽寂,可以读书”,但终于侘傺不得意而未能如愿。尤使人觉得文士生涯的清苦。一个人想做官发财,或揽辔澄清,这须得视各人的命运而定。至于得一斗室或小楼,以为朝夕流连之所,进而修点自己的“业”,却是非常朴素的愿望。然不幸生而为中国文人,却变成奢望或梦想了;特别是在上海,素有“寸金地”之称,能够温饱已经大大不易。不过说到鄙人自己呢,则以袭先人之馀荫,总算较为幸运,得有一小室以偿夜读之愿。寒斋初名屠嚼斋,旋改星屋,今又易为辱斋,盖自乱战以还,聊以志感而已。室中除书架十数具,披霞娜一座外,馀即放桌椅几件。又以书架中略有空闲,别放小摆设数事,近于所谓骨董之流亚。然品质低劣,不足当鉴赏家一顾,盖得之街头的冷摊者。窗外略有一线隙地,有时可抬头望见浮游的云絮,本来也可种些“幽篁”之类,如白杨则更佳,迎风听萧萧之声,尤令人沉醉在诗境中,或者正符合两当轩的“愁多思买白杨栽”之感。但锄土荷泥,未免煞费手足,鄙人亦懒惰无心学雅趣了。  既有书斋,最好还要多设一点灯火,而灯之中最不可少的,自然是台灯。感谢它的澄明而清澈的光,使我们在夜读中添了意外亲切的低徊。昔东坡居士《答毛维瞻书》云:“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间,得少佳趣,无由持献,独享为愧,相当一笑也。”可谓文情并茂,至今犹觉潇潇中有此凄清一境。而且夜读最适宜还是在秋冬之间,盖春夜太浓艳绚烂,夏则苦于蚊蚋之相扰,如秋天却于苍凉中得潇洒之味,至冬夜多风雨,而霜雪尤为他季所无,遂觉别有自然情致。昔时煤价低廉,斗室中着一炉子,不惟可以取暖,而且还能烹茶。宋人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垆汤沸火初红。”少时读之今尚依依于熊熊炉火之间。迨至夜深腹馁,即取简易的杂食加以煨煮,益觉身心两温了。早年在故乡的舍下,陪家父议《汉书》,或讲《聊斋》,至亥子之交即取羊肉汁佐粥啖之,食毕躺榻椅作少憩,时或弄到东方之既白,自以为也是人生一乐,惜十馀年来久不得尝了。不过这种佳趣,也只能于意会中得之,最多也只为知者道吧。  刘禹锡《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见虽是“陋室”,只要苔痕上阶,草色入帘,以及来往有鸿儒而无白丁,在寒士看来,也颇得盘桓徜徉之胜了,后读五柳先生诗,有“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之句,不禁欢喜赞叹。窃意吾辈之于书斋,其爱惜之心亦正复相同耳。  中国历来的文人,不管事实上有无正式的书室,阵名称却不可无,甚至积久而成很多的名目。近人陈乃乾氏编《室名索引》,其数量之繁殊确是可观。如清季李莼客的日记,除越缦堂外,尚有几种室名,且每易一名,书前还有小引以说明。如日记第十二册,名曰《桃花圣解庵》,自谓“秉生于冬,冬气冷,故性冷,得气于秋,秋令肃,故性傲。惟冷惟傲,故所值多阻而命穷,穷则思通。冬者春所孕也。先生生冬之末,春气融结,胚于灵根,故其才肆,其情深,其发为文章花叶布濩,烂然若春桃者……。”并“取东坡若见桃花生圣解之语,以名其庵”云。而其一生学问,亦得力于夜读者为尤多,至其对于书籍之爱护,搜藏,也真有苦心孤诣之感,甚至贫到典衣告贷之际,于书之买和读,还依然旦莫不废,今日偶一展阅,虽怃然而更感钦敬。同治十年七月二十九日日记,有自述晚庭读书之乐云:二十九日丁巳。晴,凉。(上略)傍晚夕映在檐,凉飔拂地,槐叶时坠,驯鹊弄声,移几庭中,啜茗看阮仪徵《四库未收书提要》及张月霄《爱日精庐藏书志》,几旁有瓦盆种秋海棠数本,作花正妍。窃谓此时之乐,较六街车马征逐歌舞者奚啻仙凡耶?虽索米质农而折除福分,薇裀槐鼎,不足偿矣。  这才是真正的,超越一切的在寻求书中的乐趣,在答沈晓湖的书中(光绪四年十二月),他还想在故乡西跨湖桥湖畔买地三亩,筑屋数楹,中高楼三间,以储藏图书,“临窗设几,按左右二间,窗皆可开以俯视园圃,东西壁列架插书,中间经,左间史,右间子集,刚经柔史,又一日阅子集。窗嵌颇黎,每朝睡足,一攓幔则旭日满窗,隔岸之山,浮青泼翠,贡媚送妍,光满一室”。浙东川壑秀媚,而越中又具荇水荷风之胜。无论作短时的小休,或终年的优游,心灵中自能获得一种轻快和畅适。读王右军《兰亭》一序,和张宗子的《陶庵梦忆》,犹能见到当时的流风馀韵,可惜李君也同样的落拓不得志,正所谓“所值多阻而命穷”。其次,人们对早年游钓之乡,不免特别易于憧憬。于乡情之外复加童心,可以说是人类感情中最珍贵的一角,正如大海潮汐,起伏而富变化也。  夜读的另一种胜处,即在午夜中可以听到各种声响。有天籁的,如风雨,有人工的,如车马。此时如摈除哀乐,起视中庭,即感到大自然的离奇惝怳,真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之概。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一独坐云:月是何色?水是何味?无触之风何声?既炉之香何气?独坐息庵下,默然念之,觉胸中活活欲舞而不能言者,是何解?  “万物静观皆自得”,世上有许多事情,往往在静观中,在无意中,会得到人生的哲理的启示。如《论语》“子在川上”一章,即表现出生命的无常的意义。我时常在读到书上的或一问题时,即掩卷冥索,或闻远处啼叫之声,则辄涉遐想。至声音中之最凄厉难堪者,在我的印象中,当推深宵老妪卖长锭之声,于寂静寥廓的夜气中,忽然聆此悠长的一串,不啻对此身作当头一棒。于是由此复联带的想起乡间的招魂,一人呼之在前,一人应之在后,且多数又是出诸女性尖锐的喉咙,虽寥寥数言,而声声“归来”,摄入当时稚弱的耳膜中,尤觉得沉重的迫压,使空气顿时的严重而恐怖,这时也只有跑到慈母身前才释重负。  我在前年病中曾作一首七绝,末二句云,“终是童心忘不得,小窗对月读诗时。”这所说的正是实情。而且当还不止区区一人。幼年从塾中放学归家,因明天要还生书,故须于晚上诵熟。有时逢诘屈聱牙的书,如《禹贡》等,真要读到“痛哭流涕”。惟书室适朝东,举头正对天际明月。然当时根本不解“夜读”的趣味,何况在生书未诵熟前,更有“良辰美景奈何天”之感了。待背出,即先向母亲前试诵,实则家慈哪里识得这许多字,不过充一下数,试一试明天先生前的效果而已。待从记忆中努力挤出后,母亲即向紫铜的火缽中,取驴皮胶数匙,冲沸水给我饮下,味甜而腻,医云“冬令大补品”,这也是童年的小小甘辛。现在呢,恕我说得暮气一点,却稍有“去者日以疏”之憾了;自离乡后,儿时的旧情虽不可得,然夜读则未尝中辍。现在却分一部分时间于写作了——说到写作,我记起李笠翁《间情偶寄》的居室部中,在“藏垢纳污”项下,有一段很妙的设计:欲营精洁之房,先设藏垢纳污之地,何也?爱精喜洁之士,一物不齐,即如目中生刺,势必去之而后已。然一人之身,百工之所为备,能保物物皆精乎……?至于溺之为数,一日不知凡几,若不择地而遗,则净土皆成粪壤,如或避洁就污,则往来仆仆,是率天下而路也。此为寻常好洁者言之。若夫文人运腕,每至得意疾书之际,机锋一阻,则断不可续。然而寝食可废,便溺不可废也。官急不如私急,俗不云乎。当有得句将书,而阻于溺;及溺后而觅之,杳不可得者,予往往验之,故营此最急。  然则又怎么办呢?曰:“当于书室之傍,穴墙为孔,篏以小竹,使遗在内而流于外,秽气罔闻,有若未尝溺者,无论阴晴寒暑,可以不出户庭。”这说出来或者将成笑柄,然而却是写作的甘苦之谈;真实的经验。以鄙人而论,固不欲使室中“秽德彰闻”,然每到所谓灵感踊跃,思绪集中时,倘一面又迫于“溺急”,就只得将“人中白”倾注在室内铜盂中了。于此又记起嵇中散《致山涛书》有云,“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泡中略转乃起耳”,则其忍耐之力,也足以可惊的了。掷笔为之呵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风土小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