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谈艺录

出版时间:2007年9月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黄宾虹  页数:253  字数:1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黄宾虹(1865-1955)晚年画法突变,臻于大成,论者以“浑厚华滋”称之。好写阴面山、夜间山,层层加厚,笔墨堆积,满纸黝黑,如古碑残拓,其面目并不讨人喜爱。宾翁亦自知,坦言须三五十年之后方能为世所重。时至今日,果如其言,莫不视黄宾虹为泰山北斗,如日月经天,让世人顶礼仰望。宾翁的黑山水,全在黑墨团团里腾挪乾坤,透出精神,在笔与墨的交织中透出绘画的神采。至于章法构成、溅瀑鸣泉反而是“形质次之”的,宾翁不甚操心,信手由笔,因而众画雷同,故誉之者以重神遗貌回护辩解,毁之者说是千篇一律,多一幅不多,少一幅不少。

内容概要

本书分总论、笔墨章法(五笔七墨)、画理画法、论画史四个专题,从黄宾虹的传世诗文中辑录专门论及绘画艺术的内容,言简意赅,集中讨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道与艺、造化与心源、笔墨法则、章法因创(传承与创新)等主题。这些都是黄宾虹几十年创作、研究的丰富经验和心得的结晶,既是研究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史料,对绘画创作与鉴赏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版本采用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

黄宾虹(1865~1955),安徽歙县人,原名质,号宾虹,山水画大师,兼工人物、花鸟、虫草,对绘画理论、绘画艺术史、金石文字也有很高的造诣。

书籍目录

前言一 总论二 笔墨章法 (一)论笔法  1.五种笔法  2.沙田用笔答问  3.笔法渊源  4.论笔书简摘录  5.其他 (二)论墨法  1.七种墨法  2.墨法杂论  3.用水设色 (三)论用笔与用墨 (四)章法因创  1.章法因创之大旨  2.谈因与创  3.其他三 画理画法四 论画史 (一)画学篇  1.画学篇  2.学篇释义  3.其他 (二)启祯、道咸画学 (三)古画微  1.自序  2.上古三代图画实物之形  3.两汉图画难显之形  4.两晋六朝创始山水画以神为重  5.唐吴道子画以气胜  6.唐画南北两宗由气生韵  7.五代两宋之尚法  8.南宋院画之废古  9.开元人尚意之宋画  10.元季四家之写意画  11.明画尚简之笔  12.明季节义名公之画  13.清初四王吴恽之复古  14.三高僧之逸笔  15.隐逸高人之画  16.缙绅巨公之画  17.金陵八家之画  18.浙赣诸省名家之画  19.太仓虞山画学之传人  20.扬州八怪之变体  21.金石家之画  22.汤戴配享四王之画  23.沪上名流之画  24.闺媛女史之画五 附录 黄宾虹先生简介 观画答客问

章节摘录

  (一)论笔法  1.五种笔法  一日“平”  古称执笔必贵悬腕,三指撮管,不高不低,指与腕平,腕与肘平,肘与臂平,全身之力,运用于臂,由臂使指。用力平均,书法所谓“如锥画沙”是也。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无柔弱处,才可为“平”。“平”非板实如木削成,有波有折。其腕本平,笔之不平,因于得势,乃见生动。细激洪涛,漩涡悬瀑,千变万化,及澄静时,复平如镜,水之常也。(以下不注者摘自《画谈》)  用笔“如锥画沙”者,“平”是也。“平”非板实。画山最忌图经,是为古训所深戒。  勾勒用笔,要有一波三折。波是起伏之形态,折是笔之变化方向。运用此法,可使线条不板滞;不会应用者,所画之线条即无变化,亦即不能表现物体。此种线条之表现方法,实为东方用笔之上乘。例如画树、画石、画波涛、画衣褶,非一波三折,即不足以尽其曲折变化之致。(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  “如锥画沙”法。作此练习,须逆锋而上,再很慢地转笔下行,到画的长短合适时,再回锋向上,所谓“无垂不缩”就是这个意思。此亦由刻玉中悟得。如用树枝在沙盘中画,很难看到逆锋回锋,解释亦失真了。(《中国绘画的点和线》)  用笔言“如锥画沙”者,“平”是也。  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无柔弱处,方可谓“平”,“平”非板实。水有波折,固不害其为平;笔有波折,更足显其流动。一波三折,起讫分明,此之谓“平”,“平”非板矣。(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  二曰“圆”  画笔勾勒,如字横直。自左至右,勒与横同;自右至左,勾与直同。起笔用锋,收笔回转,篆法起讫,首尾衔接,隶体更变,章草右转。二王右收,势取全圆,即同勾勒。书法无往不复,无垂不缩,所谓“如折钗股”,“圆”之法也。日月星云,山川草木,图之为形,本于自然。否则,僵直枯燥,妄生圭角,率意纵横,全无弯曲,乃是大病。  向左行者为勒,向右行者为勾。收笔谓之“蚕尾”,俗谓“笔根”。  “折钗股”,笔法线条要求婀娜中仍保持刚劲。圆浑润丽,亦不能流于柔媚。舍刚健而言婀娜,多失之柔媚,皆未足以语“圆”也。  用笔“如折钗股”者,“圆”是也。妄生圭角,则狞恶可憎。专事坎坷,尤险怪生厌。点睛破壁,着圣手之龙头①;吐气成虹,写灵光于佛顶②。圆转如意,纤巨咸宜。  董北苑写江南山,纯用圆笔中锋勾勒皴皱,遂为南宗开山之祖。其上者取法籀篆行草,或磊磊落落如莼叶菜条,纯任自然,“圆”之至矣。否则,寸之直,皆成瑕疵。累月之功,事事涂饰,目犷悍为才气,每冒于浮嚣。  笔法圆劲,纯由篆隶得来。(自题画石)  三日“留”  笔有回顾,上下映带,凝神静虑,不疾不徐。善射者盘马弯弓,引而不发。善书者笔欲向右,势先逆左,笔欲向左,势必逆右。算术中之“积点成线”,即书法如“屋漏痕”也。用笔侧锋,成锯齿形;用笔中锋,成剑脊形。李后主作金错刀书,善用颤笔。颜鲁公书透纸背,停笔迟滞,是其“留”也。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而生,太流则便成浮滑。笔贵遒劲,书画皆然。  用笔如“屋漏痕”者,“留”是也。  算学中之“积点成线”,即书法如“屋漏痕”也。算学“积点成线”,画亦由点而成线,是在于“留”也。  笔意贵“留”。似碍流走。不知用笔之法,最忌泛浮,浮乃轻忽不道,滑乃柔软无劲。笔贵遒劲,书画皆然。(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  古之画者,多用牙竹搁臂,亦称阁秘。右手运笔,恒以左手扶之。势欲向左,抗之使右;势欲右者,掣之使左。  四曰“重”  “重”非重浊,亦非重滞。米虎儿“笔力能扛鼎”,王麓台“笔下金刚杵”。点必如“高山坠石”,努必如“弩发万钧”。金,至重也,而取其柔;铁,至重也,而取其秀。要必举重若轻,虽细亦重,而后能天马行空,神龙变化,不至有笨伯痴肥之诮。善脱浑者,含刚劲于婀娜,化板滞为轻灵。倪云林、恽南田画笔如不着纸,成水上飘,其实粗而不恶,肥而能润,元气淋漓,大力包举,斯之谓也。  用笔“重”,要像“枯藤”、“坠石”。  用笔之法,有云如“枯藤”、“坠石”者,藤无枝叶,石本峥嵘,其状可想。况乎虺形屈曲,非同转拂之条;虎蹲雄奇,忽跃层岩之麓。“重”又何如也?然重易多浊,浊则淆混不清;重又多粗,粗则顽笨难转。善用笔者,何取乎此?要知世间最重之物,莫如金与铁也。言用笔者,当知如金之重而取其柔,如铁之重而取其秀。(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  “金刚杵”法当化为“绕指柔”,方不流于枯硬。若全无笔力,虽细谨不足观矣。(自题《山居图》)  五日“变”  李阳冰论篆书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氵点为水,灬点为火,必有左右回顾、上下呼应之势而成自然。故山水之环抱,树石之交互,人物之倾向,形状万变,互相回顾,莫不有情。于融洽求分明,有繁简无淆杂。知白守黑,推陈出新。如岁序之有四时,泉流之出众壑,运行无已,而不易其常。道形而上,艺成而下,艺虽万变而道不变,其以此也。  唐李阳冰论篆书日:“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善画者之用笔,何独不然?其显著者:山有脉络,石有棱角,钩斫之笔必变;水有行止,木有荣枯,渲淡之笔又变。郭河阳以水墨、丹青为合体,董玄宰称董、巨、二米为一家。用笔如古名人,无一而非变也。惟能变者不拘于法,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长短,俯仰断续,齐而不齐,是为内美。  笔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词、法书而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宾虹谈艺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我读过好几种黄宾虹画语录王伯敏的,日月谭的,河北教育的这本是印的最好,装桢最用心的。仿布面的封皮,内衬,各方面都是有用心过的。是好书,值得购买
  •   偶这外行读过觉得深邃,根本。书中言“难与浅人说。”偶是个浅人。书中说黄大师对太极图做过深入研究,偶想太极拳是有实感的,书画也应是有实感的.上者炼神,次者炼气,再次者炼形(艺概.刘熙载)。。。。。。。。古今真不同啊,偶以前认为古人的词句概念是夸张神话的修辞,现在看来认知上有本质上的差错,不是仅仅能用逻辑思维或形象思维之思维领会得来的。
  •   黄先生的书是千年中国文化的瑰宝。文言文的风格。风范大家!希望以后出一些他的精装版。
  •   认真学习大师的总结之言
  •   正版 质量不错
  •   装帧漂亮,
  •   慢慢看学习
  •   对于学国画的,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非常好!!说笔法说墨色~个人非常推荐初学必看国画画论书籍~~
  •   文字很严谨。
  •   如一楼所说,是一本好书!
  •   我找这本书很久了 既然在这儿让我买到了真是高兴
    书挺不错的 印刷啊 内容啊 (内容很深刻的 要对中国绘画有一定认识才好读)
    一家之谈
  •   找了很久的一本书,学习中。
  •   应该还不错吧 看了一点
  •   不适合我这种初学者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