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功名浮云事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湖北辞书  作者:卞秀瑜,王艳娟主  页数:248  字数:2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千古兴亡多少事,帝王将相会一堂。如果说,在中国历史的天空中,南面治国的帝王是熠熠生辉的星座。那么处在庙堂之高的将相、官吏就犹如散缀在银河系外的尘埃。尽管颇显寂寞,也不乏有些“污秽”,甚或为人所不齿。但有些却闪烁不已,因其特有的光彩而流传青史,并为人所津津乐道。    一部洋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在“学而优则仕”的中国古代,实则是帝王将相主导的政治史,在某种意义上更不能不说是一部“官吏史”。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依附权贵、较为浓厚的官本位意识。古话言之“ 修得文武艺,售于帝王家”。“学而有则仕”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较为普遍的价值取向,即使在今天仍有相当一些人把从政做官看作施展抱负、发挥才干的最佳途径。鲁迅先生就曾向世人感叹:“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 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一语道出了百态纷呈的官场景观的本质。    中国古代的管理不论人品,不论能力,只要身居官位,其他的一切都不必考虑,只要当上了官,一张嘴底下的人都得把他的话当成最高的指示去执行。正因为这样,在古代就有了很多胸无点墨的富家子弟不惜千金去买官,而买官所花的费用又必须从老百姓的身上捞回来,这样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贪官。封建社会官吏贪污腐化、徇私枉法者不在少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是此等官吏面目的真实写照。    当然,历史上确也不乏清官廉吏,他们为官清廉正义,为民请命,为国家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精神品质,千百年来被人民传颂。    当我们坐在图书馆,逐一地翻阅今年来全国各色各类书刊文章,沐浴在美文的煦煦和风中时,想到的更是因为各种原因或许不能同我们一样“如沐春风的更多朋友。因此,我们收集了多位散文名家的树十篇随笔作品,可谓争奇斗艳,而贯穿其始终的主旨则是对中国古代官吏全方位的血肉丰满的历史展示。    本书在秉承随笔特有的思想锋芒和问题意识的同时,力求从历史反思中寻找新的精神资源。那些机敏、智慧、尖锐,而或含蓄、或直言的匡正时弊、甚至揶揄讽刺的文字。它们多是洒脱不羁、率性而谈、嬉笑而非怒骂、诙谐而非幽默、滑稽而非调侃,有的甚至夹杂着一点俏皮的俗语、俚语、歇后语,定会让您畅快淋漓、乐此不彼。

书籍目录

悲壮的超越面对和王申袁崇焕记皇帝的使臣赵高与秦王朝的灭亡当文人遭遇皇帝霍光现象的警示欧阳修忠君误国张飞之死两个阴暗的物种——宦官、外戚小考“臣不得不死”——封建专制下的君臣关系千奇百怪升官图旧京官的灰色收入清代官场做官的秘诀寇准的沉浮诸葛亮用人与魏延之悲剧蜀相无处收留——吴三桂的心路历程当贪官的理由失荆州,谁之过?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用破一生心历史不忍细看他这一辈子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哀项羽——闻“项羽未焚阿房宫”随感刘邦与张良刘邦与韩信做官与归隐韩愈的第二次下放晁错:多情却被无情恼(上)晁错:多情却被无情恼(下)闲话三国人物李斯:斯人斯鼠赵孟颊为官造反的因由

章节摘录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并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已把他重重包裹。  清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某日,厦门岛,全副戎装的郑成功在一队亲兵的簇拥下,登上岛西侧的一处炮台。——这是一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式的立轴,挂在我心头已有十多年,之所以刻骨铭心,是因为那一年报考研究生,在一道必须用日文回答的有关“国姓爷”(郑成功)的历史试题前,栽了个大跟头,险险乎断送前程:从那以后我对郑成功的生命信号就特别凝眸;不久前造访他的故乡泉州,还特地瞻仰了设在南安的郑成功纪念馆,闲话打住。——让我们借郑成功的虎目来看一看吧。时值傍晚,遥望一水之隔的对岸,但见天低八闽,残阳如血,荒村漠漠,寒山隐隐;俄而暮色侵空,悄然四合,天和地仿佛一艘被炮火击毁的战舰,在灰蒙蒙的海平面上截截下沉,下沉;这时,一阵海风袭来,他冷不丁想起前次北伐征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渡中兴起的感慨:“闻道吾皇赋式微,哀哀二子首阳薇。频年海岛无消息,四顾苍茫泪自挥。”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十七年前,在他还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归顺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即。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专楫闽粤之间,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气。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兵折将,惨败而归。  大明的江山,眼看着已如西坠的红日,落人满人的乾坤袋中去了。他恨,恨大敌当前,南明的几届小朝廷犹自荒淫昏聩,不是纵情声色,醉生梦死,就是窝里斗,自相残杀;时局竟和南宋惊人地相似:“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他恨,恨由于自己麻痹轻敌,一意孤行,导致甘辉、张英、潘庚钟等一大批骁将屈死沙场:还带累势头正盛的盟友张煌言孤掌难鸣,落入清军重围,乃至全军覆没。他叹,叹前月派往东瀛借兵的张光启回来报告,对方只答应提供少量武器,决意不肯出兵;连与他有血缘之亲的日本也不肯鼎力相助,还能指望谁呢?他叹,叹这几天又有噩耗传来,说拥戴桂王、坚守西南的李定国不幸战败,桂王本人正四处逃匿;残局竟如此,夫复何所言7唉唉,天亡我大明,是何其速也,是何其迫也!  嗟叹间,海风愈来愈劲,愈来愈烈,吹得港湾里的水面腾波涌浪,吹得炮楼上的旌旗伴着将士的铠甲发出金属的铮鸣。猛低头,他看到骚动波涛间幻化出吴三桂、洪承畴等一批无耻汉奸的身影。郑成功嚓地从腰间掣出长剑,恨不得把他们一个个都碎尸万段。皇天啊皇天,为什么偏生这等逆子?!后土啊后土,为什么竟容此辈奸尤?!残酷的是,在巨大的政治利益的诱惑下,无耻之徒的队伍在节节扩大。这真是要为赤县神州扼腕长叹的了!你看,叠印着吴三桂、洪承畴,波涛问又推出他老师谦益北向长跪、俯首称臣的优雅儒姿:尤其令他撕肝裂肺的,是在老师的形影之上,又有一副向着满清政权胁肩谄笑的熟悉面孔破浪而出,此公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父郑芝龙!啊啊,伤心自古惟一哭,此刻的他,却是欲哭无泪,切齿有声。  波涛在聚聚散散、幻影在明明灭灭。这回,长波间闪烁的却是他生母田川氏大义凛然的身影。郑成功禁不住为之一振。啊,他敬爱的、永生的母亲,原本生长在日本的平户,从小没有受过先儒的教育,长大也不曾得到明王朝的恩泽,只因她嫁给了一个中国丈夫,就心心念念以男方的朝廷为重。她是在和儿子、丈夫分手了十几、二十年,才渡海来到泉州的。然而,来华生活还不过几年,这位善良温婉的异国女子,在国家存亡面前,却表现得比许多汉族须眉更有骨气。她不忍看汉家山河破碎,更痛恨丈夫的卖国求荣,在清兵占领她的居地安平镇之时,不惜以死抗争,自杀殉国。母亲,母亲,郑成功在心底轻声呼唤,儿子一定誓报国仇,以慰您老在天之灵。  然而,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清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白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要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了吗?  突然,——这里用得上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避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刷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为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三百多年后,当我偕中州才子唐兴顺,漫步在太行山麓的红旗渠畔,遥望千山万壑尽头的大寨,思绪忽然就飞到了厦门,定格在那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傍晚。思绪的飞越是从山与水的联想引起的。从我当时置身的地方望出去,山,皆磊磊万状,争气负高,水,皆夭矫曲折,喷珠溅玉,这是自然的属性,也是造化。因想,大寨当年的辉煌,在于她气薄云夭、一呼百诺式的垒石造田,在于她是一项磅礴的造山运动,吃亏呢,再明白不过的,在于缺了水的浸润、渲染;而红旗渠当初几乎与大寨齐肩并行的荣耀,则得力于她穿山越岭的奔腾,源源不绝的喧闹,既占有山的庞伟,又兼有水的激越,因此长流到今日,依然莫名不减,或许……,从红旗渠感慨大寨,这时我猛地一激灵,不由就想起了半月前的泉州之行,想起了绝处逢神助的郑成功。  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郑成功力排众议,包括昔日盟友张煌言的讽劝——“中原方逐鹿,何暇问虹梁!”——坚决东征台湾。现在看来,虽然他当日的决策,着眼点偏于创建根据地,休养生聚,待机恢复明朝;虽然他尔后血战9个月,赶走盘踞在台湾达三十八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这一时间跨度正好与他的年龄相等),仅仅被时人看做一种局部性的战功;且看他在《复台》诗中流露出的欣慰:“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但是,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的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能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得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千古功名浮云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内容发人警醒,不错,值得读。
  •   刚收到货几天,还没时间看。不过大概翻了下,里面集百家之言,想必不会差吧。拭目以待啊!
  •   卖给朋友的,是一本好书,可惜收到的是一本旧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