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陈清华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 (2009-01出版)  作者:陈清华  页数:161  

前言

清华大学1925-1929年四年期间,办了一个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教授在开学典礼上解释:“国学者,中国传统文化的全体。”七十多年过去了,国学在清华再次被重视。不久前,清华大学首次将“四书”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请进了课堂。此事在网上引发了争议。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四书”进课堂呢?我想他们一定是把“四书”当成四旧或者专制魔影来联想了吧?我上小学的时候,正赶上批孔。那个时候,大家都叫孔子为“孔老二”,后来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读到了砸烂孔家店的口号。好不容易把孔家店砸了,现在又要把“四书”请进课堂,这不是复古吗?于是有人起来反对了。反对归反对,有一个事实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儒学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思想,影响中国主流文化两千多年,且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及人们日常伦理的方方面面,无论你承认与否,包括“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在内的圣人之言,已经渗透到我们的骨髓里,成为词典上的成语和大众说话的口头禅。儒学的伦理道德、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等一整套的理论思想体系,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影响深广。

内容概要

  真正算起来,孔子进入官场当官的时间不过区区四年多,据说是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被逐下台。四年多的官场经历,很快过去,此后,无论他怎么折腾,就是没有人再想起用他。五十多岁的他,无奈之中,忧郁地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这一游说,就是14年!整整14年啊,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走,自我推销,嘴唇都快磨破了,就是没有一位君主肯让他当官。14年中,像丧家狗一样,挨饿,生病,甚至被追杀,险些丧命。一直到68岁,孔子无奈之下回到鲁国,也不见鲁国的国君起用他。他再也没有参与政治的机会,空有一腔热情,更与何人说?孔子的一生,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活得并不幸福。  孔子死后,其命运真是一波三折,一个皇帝一种待遇,每个皇帝给他的待遇都不同。活着时,曾“惶惶如丧家之犬”,断食绝粮;死后,一再成为红人,一红再红。每个时期孔子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都不一样。从西汉到清末,他甚至得到了仅次于皇帝的地位,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作者简介

陈清华,网名西门杏庵。现供职于海南某媒体,系评论版编辑、评论员。先后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兼职授课。现为海南师范大学媒介发展研究中心客席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海南分会会员,专栏作家,南方百家讲坛:主讲人,南海网特约评论员。有小说、散文、随笔、评论数百万字见诸报刊。主要著作有《和谐读墨子》,《金瓶梅典评》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孔子其人一、从孔子到孟子二、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孔子三、善解人意四、随遇而安,百折不挠第二章 生活启示一、什么叫学问?二、真与假之间的做人三、人生的“时”与“位”四、挫折不是坏事五、四十不惑六、言而有信第三章 快乐哲学一、不生气的智慧二、后生可畏三、快乐胜过黄金四、如何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五、求知是快乐的六、安贫乐道七、富贵于我如浮云八、《论语》可以让人放松九、像子贡一样豪迈第四章 和谐你我一、孝的精神二、格林斯潘和中庸之道三、学问深时意气平四、如何面对压力五、像曾子那样小心翼翼六、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七、何为人文精神?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九、孔子的教育故事第五章 健康成长一、孔子的养生之道二、孔子为什么不患抑郁症三、“好学”精神四、四年短暂的官场生活五、最早的北漂六、孔子的前世与今生第六章 安抚心灵一、颜回的境界二、不怨天,不尤人三、身体力行四、孔子的金钱观五、颜回之死六、戒骄戒傲戒吝啬七、学会赞美他人八、孔子与食品安全九、仁至义尽十、过犹不及十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十二、子路之死十三、偶像大禹十四、微子、箕子、比干十五、求仁得仁十六、何谓君子第七章 孔子为什么这样红一、《论语》带给我的变化二、自信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三、孔子寂寞了500年四、儒家思想:中华文化的主干附录一、孔子家世二、孔子年谱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孔子其人一、从孔子到孟子一位坐着牛车的老人,带着他的教科书,正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拿起《论语》时脑海里出现的画面。读《论语》,无论从做人、处世还是做学问,都有很大的启发,但就我个人来说,让我感悟最多的就是“教化”的作用太大了。孔子带着当时国际一流的企业家、外交家、纵横家子贡,堪称政治、经济、外交、工商样样都通的大通才周游列国。要知道在孔子的三千弟子当中,子贡的学问不是最好的,比他好的像颜回、曾子、子路等等,有的是。孔子周游列国,自己很穷,很倒霉,但是每个国家对于他的推荐,那是要买账的。他的弟子在各个国家,有当军队司令员的,有当行政首长的,所以,每个诸侯都不敢用他,因为他的学生太多了,几百万人口的天下,他的学生就有三千人,而且学生绝对听他的话,他动一下,诸侯国都会动摇,谁敢用他?孔子视自己为一块美玉,等着君王上门买,也做了自我推销,可是卖不出去啊。生不逢时,吾道不行,孔子虽然一直有为,但找不到“位”。子贡日:“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子贡有一天和孔子开玩笑说,老师,我有一块美玉,你说我把它放到保险柜里藏起来好呢,还是找一个商家卖掉好昵?老师一听,就明白了子贡的意思,笑笑说,卖!只要有买家就卖!我在这里等着人来买的,可就是卖不出去,没有人要。历史上叫卖自己比较成功的,一个是姜太公,后来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另一个是诸葛亮,后来想退但退得不好,不成功,身不由己,想下台而不可得,只得鞠躬尽瘁了。孔子之后,曾子带出了子思这个学生,子思带出了孟子……到了苟子,则带出了李斯这样太会用手段的学生,老师的作用真的太大了。记得明初那个知识分子方孝孺吧,永乐皇帝要杀他的时候,他为了死后能有个好听的谥号,坚决要做忠臣,表现出大无畏的样子,希望皇帝成全他的美名。他对着永乐帝大喊大叫:你充其量灭我的九族,灭吧。而永乐皇帝偏偏要灭他的十族,加上的一族就是他老师的家族,永乐皇帝的逻辑是,老师没有教好。撇开残忍的权力斗争不说,这件事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读出中国文化中的另一种精神:师道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道、臣道和师道是合一的,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为什么老师称呼学生为弟子呢?既是“弟”,像兄弟一样,又是“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正是“门人”吗?是一家人,感情连在了一起。在文化的传承中,老师的作用太重要了,好老师太重要了。单纯从教育上看,孔子是非常好的老师。孔子留给世人的非物质遗产,大体可分为做人、处世和做学问三部分内容,这些理念迎合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礼之用,和为贵”,这些几乎都已成为后人广泛接受的为人处世准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学习经验和技巧同样也深入人心。儒家的支派是这样传下来的: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叫颜回,可惜的是,32岁就短命死了,据说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营养不良,吃不起肉,甚至穷得几天都吃不上饭。颜回死后,孔子悲痛欲绝,无奈无力回天。曾子,比孔子小46岁,跟着孔子当学生的时候,年龄方面还像个“宝贝”样。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算比较鲁的一个,就是拙,不是心眼多、反应快的那种人,也不是能说会道的人,学问仅次于颜回,人也很勤奋,孔子很欣赏他,于是就传心法于曾子。后来曾子嫡传了孔门道统。孔子的孙子子思是他的学生。所以,《论语》在开篇的第四句话就是曾子说的,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提出来,做人要做到对人内心没有亏欠,一辈子做人都“战战兢兢”,发抖啊,脚都不敢踩实,而且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好像站在悬崖边缘,不得不异常小心谨慎。曾子感慨说,做人一辈子,要想修养到死都没有遗憾,实在不容易,需要下很大功夫。这个修养和境界就是孟子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吧。曾子写了一篇听老师讲课的心得报告,全文1753字,取名叫《大学》。《孝经》也是曾子著的。曾子又传心法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也写了一篇心得报告——《中庸》,全文共长达3568字。子思把他爷爷孔子的道加上他老师曾子的理解,整理出来后,传心法给他的学生孟子。孟子是子思的学生,孔子三传的弟子,这时已到了战国时代,孟子的思想和孔子就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等于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发扬光大,孔子温文儒雅,孟子有点侠气,动不动就骂人家是禽兽,有点耍脾气。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宋·朱熹孔夫子的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弟子虽然收了三千名。中用的却只有七十二,然而真可以相信的又只有一个人。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编辑推荐

《孔子为什么这样红》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出版。孔夫子的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弟子虽然收了三千名。中用的却只有七十二,然而真可以相信的又只有一个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