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

出版时间:2011-12-1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王筠  页数:358  字数:45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曾经发生在朝鲜战场上改变了世界格局的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穿着单薄的服装,拿着简陋的武器,饥肠辘辘,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无休无止的冲锋,在这种几乎超出了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环境下,中美两国精锐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展开的这场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战争,俨然已经超出了常规战争的范畴,更像是一场意志力的殊死较量。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的进攻?这究竟是对生命的漠然还是对生命的捍卫呢?一场震惊世界的强强对决,为何中美两国却共同选择了遗忘?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创伤?
  不管《严寒十七日》和《长津湖》、分别来自中美两国创作者如何演绎这场冰火洗礼的尘封往事,无疑,我们将要感受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读之旅。

作者简介

  王筠,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当过新闻干事、宣传科长、武装部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现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从1981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至今,已在省以上和全国性文学期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200余万字。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刺破青天》等三部,中篇小说《北方乙种》等12部,短篇小说《远行》等18篇,另有长篇纪实文学、文论集等。中篇纪实报告文学《最长的三天》获得2008年全军抗震救灾优秀文艺作品奖。

章节摘录

  《长津湖》第24章  第7节、第8节  欧阳云逸的百十号人到达1081高地以后,史密斯的陆战队还在古土里以南的山路上徘徊着,他面临着新的难题,撤退途中的一座桥梁被中国人炸掉了。没有这座桥,陆战1师的所有车辆和人员都将被继续堵在长津湖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他们以前所有的努力都将要前功尽弃。  这就是架设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水门桥。  水门桥悬空于两座绝壁之间,是柳潭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一线通往兴南港的必经之路,桥下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张仁清军长早已盯上了这一处关口要隘,先后两次派部队将其炸毁,而陆战1师的工兵分队也两次将其抢修完毕。张仁清的部队破釜沉舟,第三次冲上设防严密的水门桥,不仅将美国人刚刚修好的桥梁桥板炸了,连桥墩也炸掉了。一路苦战到达此地的陆战队被堵在断崖以北的崎岖山路上,他们只能望桥兴叹。  史密斯把里兹伯格团长找来,分析了一下眼前的险峻形势:“水门桥是陆战队的生死命门,我们若无此桥,所有的陆战队员最终都会葬送在长津湖畔的风雪中。”  里兹伯格眉头紧锁,同样感觉到问题的万分严峻:“必须重新架设一座桥梁,而且要快,要争分夺秒。”  “所有的东西都被中国人炸烂了,我们没有任何的器材和设备。你对此有何意见,上校?”  “我建议立即请求远东空军的援助,要他们空降一座新的桥梁下来,空降一座车辙桥。”  史密斯同意了里兹伯格的请求,目前看也只有这个办法能够挽救危局。史密斯下令马上呼叫远东空军的支援,同时要求里兹伯格的部队配合工兵分队的行动,一旦车辙桥空投下来,就立即进行架设。  远东空军几乎不假思索就答应了陆战队的请求,然而他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这些钢制桥梁的构件每件都重达1000多公斤,超出了降落伞所能负载的最大重量,第一次空投没有成功,车辙桥的钢梁摔得变了形。里兹伯格建议远东空军使用双降落伞空投,即每两具降落伞负载一件钢制的构件。远东空军照此办理,他们取得了成功。一套车辙桥就可以将悬崖峭壁变为通途,可是为了保险起见,远东空军的C-119运输机一次投下了两套完整的车辙桥。一套车辙桥由4根钢梁组成,8根钢梁使得架桥的器材绰绰有余。另外,远东空军还空投了一批木板,作为铺设在两根钢梁之间的桥面来使用,以保证除了坦克、火炮之外的其它车辆通过。里兹伯格的部队一面担任警戒一面协助工兵分队铺架桥梁,几个小时以后,新的钢铁桥梁出现在水门桥的悬崖峭壁上。车辙桥能够承受50多吨的重量,木板搭建的桥面也能承载20吨,陆战队的坦克、火炮、战斗人员及其它大大小小的车辆全部顺利通过了这一处险要的关隘。  史密斯将要迎来的下一个生死命门是黄草岭上的1081高地。不过他不打算让陆战队冒夜晚进攻的风险,惯于夜间战斗的中国人不会善罢甘休,而极度的严寒也会大大削弱部队的战斗力。他要求所有的陆战队员坚守住既有阵地,他们可以呆在暖和的棉帐篷里,可以一边喝着热咖啡一边等待着又一个明天的到来。明天到来以后,他的部队将向黄草岭上的1081高地发起最后的一击,尔后他们就可以大步朝着海边前进了。  在他们身后,中国军队的追兵似乎越来越远、越来越稀散,他们的进攻和射击也不像开始时那样猛烈了,大概他们已消耗到极致。不过史密斯和里兹伯格等陆战1师的指挥官们都知道,中国人绝没有善罢甘休,他们依然在咬着牙穷追不舍。所以他们都明白此地不可以久留。  纷纷扬扬的雪花再度飘落下来,伴随着一阵猛似一阵的寒风,气温在急剧地下降着。炮兵部队的气象军官向史密斯报告,此时的温度已达零下40摄氏度,而且他有绝对的把握料定它还会下降。史密斯暗自笑了笑,他叫陆战队的小伙子们呆在棉帐篷里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否则他们就有冻死的可能。  风寒雪冷的1081高地上银装素裹,一片冰封雪冻的景象。  大雪遮盖了一切,散兵坑、堑壕、堑壕里的人,所有的一切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欧阳云逸和他最后的部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磨难。刀削斧砍一样的寒风从阵地上掠过,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慢慢变得麻木,变得僵硬。部队都蹲在堑壕里,蹲在深深的雪窝子中,他们的头上雪花席卷,狂风飞舞,漆黑如墨般的苍穹笼罩着冰冻的大地。  没有一个人要求下山,没有一个人要去躲避冰雪寒风,他们都在等待着美国人的到来。极度的严寒摧残着大家的身体和意志,更折磨着他们饥饿的神经。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下,部队没有一点可以果腹可以提供热量的食物,饥饿和寒冷把他们推到了承受力的极致。欧阳云逸想要部队站起来活动活动,哪怕是蹦一蹦跳一跳也好,不然美国人到来的时候就动不了了,就不能战斗了。欧阳云逸对部队下着命令:  “都……起来,活……动……活动。”  堑壕里的人都站立起来,他们按着欧阳云逸的要求来蹦、来跳。但是每个人都没有力气了,他们蹦不动、也跳不动了,他们站了一会,又都抱着枪蹲了下去,他们觉得这样还能躲避一些寒风,还要暖和一些。  “都找……找吃的东……西,看看还……有……没有。”  欧阳云逸僵硬的喊声在凄厉的风雪中回荡着,一瞬间就飘散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战士们缓慢而又机械的摸索着自己的挎包、口袋,他们翻找过无数次了,他们都知道自己的身上不可能再有任何吃的东西。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机械般的摸索,教导员既然下达了命令要他们找,他们就要再找一遍。不少人一边摸索着自己的挎包,一边抓起身边的积雪往嘴里送,吞咽积雪也能让他们饥饿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满足。  欧阳云逸也再一次翻了翻自己的帆布挎包。挎包里装着他的洗脸毛巾,牙刷,牙膏,本子笔,喝水的缸子,还有一个手绢包裹着的包包,那是鸭绿江中国一侧的江土,是他过江的时候带上的。当时老王头牵着“大清花”那些骡子在江边上撒尿以作标记,吴铁锤和全营800人的官兵也在江边上撒尿,他们用这个特殊的行为跟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告别。欧阳云逸没有尿,他就取了这包江土。虽然撒尿和取土的内容并不一样,但是欧阳云逸觉得它们的象征意义是一样——找到回家的路。  挎包里没有任何可以充饥或是能够提供热量的食物,欧阳云逸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冻僵了的手还是在里面摸索着,他摸索了半天,最后拿出了那管牙膏。  牙膏还有大半管,欧阳云逸一直用的很仔细。欧阳云逸有一个习惯,不吃饭喝水可以,不刷牙洗脸不行,从国内、从上海带来的牙膏在他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东西,现在他把这个牙膏拿了出来。欧阳云逸的手上戴着蓝晓萍所织的毛线手套,这个手套在风和日丽的时候还暖和,可是它抵挡不住眼下刀子般的寒风,欧阳云逸的手指头已经完全僵硬了,他不得不用牙齿咬掉牙膏上面的盖子。牙膏也冻住了,好不容易挤出了一截,欧阳云逸把这一截牙膏吃进了嘴里。  牙膏已经有些干硬,但并没有完全冻结,欧阳云逸慢慢咬嚼着,一股辛辣的味道充满了他的口腔。他把这管牙膏递给身旁的陈阿毛,陈阿毛咬了一截,然后又把它传给了下面的战士。一个传一个,欧阳云逸的半管牙膏没传多远就被大家吃光了,每个人都吧嗒着嘴巴,每个人的嘴巴里都散发着浓重的辛辣的味道。  陈阿毛的怀里抱着那个雕花云龙纹的檀木匣铜锣,匣子上包裹着破破烂烂的毯子。浑身麻木的陈阿毛没有把那个毯子拿下来包着自己的头或是肩膀,他怕冻坏了这面锣,如果锣冻坏了就无法指挥战斗,所以那个破破烂烂的毯子一直包裹在檀木匣子上面,他再紧紧地抱在怀中。  老王头没有要欧阳云逸的牙膏,老王头想着山下的“大清花”。“大清花”驮着的弹药箱子都搬到了阵地上,它现在孑然一身,被老王头拴在背风的山凹中,身边放着老王头为它精心准备的干草。老王头蹲在堑壕之中,看着极度饥饿寒冷的部队在风雪中煎熬,看着大家在黑暗中慢慢传递着欧阳云逸的半截牙膏,老王头的心里震颤着,好像一股一股风雪的巨浪拍打着他的胸膛。他觉得这个法子不行,部队很快就会冻僵,冻僵了就不能战斗,美国鬼子上来就开不了枪,也扔不了手榴弹了。山下面黑漆漆的,除了风雪的呼啸之外没有其它的动静,但是老王头知道美国鬼子早晚要来,而且说不定随时都可能上来。  老王头磕了磕烟袋锅子,尽管他的烟袋锅子空空的,一点烟叶也没有,但他还是习惯性的磕了磕。老王头摸索到欧阳云逸跟前,一样颤抖着嗓门说:  “我去搞点吃的,教导员,我去搞点吃的。”  欧阳云逸惊诧地抬起头:“哪有……东西?你怎么……搞?”  “我有办法,你们等着,我有……办法。”  欧阳云逸没再说什么,他看着老王头佝偻着身影消失在黑暗之中。  雪下得好像小了些,但是刺骨的寒风却更加猛烈。欧阳云逸害怕部队睡着了,他知道在这样严寒的夜晚一旦睡着就再也起不来了,他喊叫着,要大家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或者抱在一起互相取暖。战士们艰难地站起来了,他们立在刀子般的寒风中,三五个人抱在了一起。欧阳云逸竭尽了气力喊道:  “坚持……同志们,坚持住,我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这个阵地上,决不让美国鬼子从山下跑掉!坚持啊,同志们,老王头去搞吃的东西,天就要亮了……”  欧阳云逸大声的喊叫着,他声嘶力竭的声音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耳边,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猛烈的寒风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大家相互抱了一会又重新蹲在堑壕之中,毕竟堑壕里面的寒风要比外面小一些,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挤得紧紧的,似乎都觉得这样能够给他们带来些许的温暖。  陈阿毛紧紧挤在欧阳云逸的身旁,身下压着包裹着破烂毯子的檀木匣子铜锣。暗黑中的脸上是一片神往的表情:  “说来说去还是我们江南好,没有这么……冷。”  欧阳云逸抱着他的肩膀说:“打走了美国……鬼子就……回去,回到我们的……江南。我们……江南,油菜黄,稻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  他们的目光极力望向前方的黑暗,透过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黑漆漆的夜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江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而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从他们山清水秀的江南一直飘散到脚下的长津湖畔,飘到了他们的身旁。他们都张大了鼻孔和嘴巴,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  老王头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拴放着“大清花”的那处山凹,风雪改变了地形地貌,也扰乱了他的目光,使他一时迷失了方向。他转了半天,才找到“大清花”。“大清花”好好的,它的头上身上虽然披着一层雪花,但是看起来依然精神。它听到了老王头的脚步声,昂起脖子叫了一嗓子,一团一团的蒸汽便在渐渐发白的天空下飘荡开来。老王头摸了摸它的头,拍了拍它的背,然后在它的前面蹲下来,抽出旱烟袋,叼在了嘴上。  天色微明,雪已经完全停了下来,只是寒风仍然呜呜个不停。老王头沉默地吧嗒着空空的烟袋锅子,吧嗒了一会,对他的“大清花”说:  “大清花啊大清花,你跟着我从陕北走到晋中,从晋中走到山东,打淮海过长江占上海,过后又跟着我迈过鸭绿江来到这个长津湖,这么多年了,我一向待你不薄,你是我家里的一口人呢,我老王头没有对不住你。你说说,你凭良心说说,我老王头什么时候慢待过你?”  “大清花”喷着响鼻,默默注视着面前的老王头。  “你说不出来是吧?我老王头从来就没有做过对不住你的事!可是现如今,这个眼下,我老王头要对不住你了,我要坏一次良心,我对你不坏良心,我对教导员他们就要坏良心,我对住了你,对不住他们。你不要怨我老王头心狠,我是没有办法。你有来世,我还是把你当成家里的一口人,你不要怨我。”  “大清花”默默地看着老王头,看到他在雪地上磕了磕空空的烟袋锅子,看到他捡起了地上的三八式大盖步枪,十分吃力的拉开枪栓,顶上子弹,枪口冲着自个的脑门。  老王头的眼前出现了他们这个部队告别祖国时的情景,他的几十匹骡马连同着前卫营的800名指战员一起在鸭绿江边上撒尿。猫记千狗记万,凡属动物都有这个灵性,人也一样。猫走1千里狗走1万里为什么还能回到自己原来的家?就是撒尿做标记。“大清花”是在祖国的鸭绿江边上做过这个标记的,老王头肯定“大清花”的魂能够回到祖国。  老王头对“大清花”说:“回去吧,还是自己的家乡好啊,没有飞机,没有炸弹,没有这么多的冰雪,没有这样寒冷的天气,回去吧,一路走好。”  老王头的手颤抖着,枪杆子晃来晃去。晃了一会,然后眼睛一闭,狠狠扣动了扳机。  清脆的枪声打破了黎明时分的寂静,震落了树枝树丫上的积雪。枪声过后,“大清花”好好的站着,依旧喷着响鼻,默默注视着老王头。显然,这一枪没有打中。老王头颤抖着双手,费劲地拉开枪栓,顶上子弹,又打了一枪,可是又没有打中。老王头拖着三八大盖在雪地上转来转去,耳朵里嗡嗡直响,眼睛前金花乱冒,嘴巴里叨叨咕咕,两个手抖得厉害。转了半天,他还是咬了咬牙,又一次推弹上膛,几乎贴着“大清花”的脑门子打了一枪。  “大清花”轰然倒地。  老王头愣愣的站了一会,看着倒在地上的“大清花”。这一枪正好打在这个骡子的脑门中间,血水咕咕地往外涌冒着,一条后腿无力的踢动。老王头突然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力量撞击到他的胸膛上,他一个趔趄跌倒在地,三八大盖步枪扔到了远远的雪窝子里。  风停雪住,曙光再次降临在北朝鲜的长津湖。  苍白无力的日头慢慢升起到群山上以后,里兹伯格的部队开始往1081高地运动。昨夜的风雪彻底扫荡了长津湖地区所有的崇山峻岭,使得整个山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原有的积雪被狂风吹得无影无踪,而前进的道路又被新的积雪所覆盖,陆战队走走停停,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1081高地的山脚下。高地上静悄悄的,寒冷的阳光洒在雪原上,视野之中是一片阴森森的银白。没有枪声,没有喊声,也没有黄蜂般飞舞的手榴弹弹雨,大地上一片安详。  里兹伯格团长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安详过于反常,中国人的无声无息也叫他摸不着头脑。以基本的常识而言,中国人不可能不向1081这个最后的关隘派出阻击部队,他心里想也许有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发生。里兹伯格命令他的陆战队员加倍小心,占领山头上的阵地。  美国人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有百十号人,都据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队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  阵地上的中国人好像都睡着了,听任美国人来到他们的身旁而无动于衷,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自己的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的神态端详。  里兹伯格听到陆战队的报告以后也爬上了1081高地,他为同一幕景象所震撼。这就是与他们鏖战了20多天的中国军队,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就是这些人,他们宁愿冻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阵地。这是些什么人啊?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为什么具备着这样非同寻常的意志力?里兹伯格摇了摇头,虽然他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人,但是他知道他们都是些无畏的勇士,是真正的军人。  里兹伯格微微并拢的手指在钢盔的边沿上碰了碰,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美国海军陆战部队的军礼。  里兹伯格对他的陆战队员们说:“让他们呆在这里吧,不要打扰他们。”  陆战队排起了长长的队列,他们一路路一队队从1081高地的下面通过,每个人都把并拢的手指放在钢盔或是兜头大衣的帽檐上,向沉睡在山头上的中国人,向他们的对手致意。  史密斯的陆战1师至此全部撤离了冰雪长津,他虽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毕竟还是成建制将海军陆战队从中国人的层层包围之中撤了出来。史密斯在暗自庆幸的同时也仍然心有余悸,他知道他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才离开的这个地方。  人声鼎沸的兴南港,史密斯少将为战死的陆战队员们举行了最后一次葬礼,200多名僵硬的士兵被集体埋葬在他们即将放弃并永远也不会回来的脚下的这个地方。  上百艘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和船坞登陆舰等大大小小的舰船停泊在港口和附近的海面上,头顶上是成群结队的F-84和海盗式战斗机。远东空军以及美国海军的战术战斗机在此期间的战斗支援保有架数创造了新的记录,12月1日为230架,12月10日为360架,12月16日为318架,12月23日更是达到了空前的398架。美国海军第7舰队、第90特混舰队也倾其主力保障陆战1师及其第10军的海上撤退行动,舰炮把成吨成吨的钢铁倾泻在元山和兴南港的外围,以阻止中国军队的追击,短短几日就发射了6万余发炮弹,其火力猛烈的程度超过了三个月前的仁川登陆。在强大的海空力量的协同保障配合支撑下,阿尔蒙德第10军的10万余人(包括陆战1师、美7师残部、大韩民国第1军团)和98000人的难民以及17500辆汽车、35万吨作战物资得以顺利从海上撤离。最后,史密斯下令用400吨炸药炸毁了兴南港及其不能运走的全部剩余物资,在火山喷发一样的黑云烈焰中驶离了他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北朝鲜的东海岸。  回望风雪弥漫的长津湖,史密斯心情沮丧。回想起与中国军队一幕幕拼死战斗的情景,他的心里充满了不安。在漫天的风雪呼啸之中,中国士兵冲锋的呐喊好像依然回荡在他的耳边,他们一波又一波前仆后继进攻的场面也依然在他的眼前浮现,挥之不去。史密斯摇了摇头。这是一支他既不了解也不能理解的可怕的军队,他永远也不要再与这样的军队在陆地上碰面。  奥利弗o史密斯的目光无意间停留在船舱的日历上,这一天刚好是1950年12月24日,他们的圣诞节。  当老王头背着沉重的口袋重新回到黄草岭1081高地的时候,史密斯的陆战1师已经全部通过了这一处关隘。老王头在阵地上看到了美国人所看到的同样的景象。  “教导员!”  “陈阿毛!”  老王头呼喊着欧阳云逸的名字,呼喊着陈阿毛的名字,老王头从堑壕的这一头跑到堑壕的那一头,呼喊着他所能叫出来的每一个战士的名字。阵地上除了轻轻呜咽的风声没有任何动静,只有他老王头孤独而又凄凉的喊叫一声接着一声。  老王头踉跄着在阵地上跑来跑去,翻动着、摇晃着每一个僵硬的熟睡的人。他的嗓子喊哑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搭理他。老王头沉甸甸的口袋摔在冰冻的大地上,煮熟了的骡子肉顺着阵地滚下了山坡。那是他的“大清花”……。  吴铁锤一路紧赶慢赶,直到夕阳西下才赶到黄草岭1081高地。  他没有想到1081高地是他这个部队最后的归宿,也没有想到竟然会以这种方式来跟自己的老搭档欧阳云逸告别。  百十口子冻僵的人都从堑壕里抬了出来,抬到了平缓的坡地上。他们的身体弯曲着,保持着据枪射击的姿势,弯也弯不平,搬也搬不直,枪支抱在他们的怀中,冻结在他们的手上,拽也拽不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凝结着寒霜,头发和眉毛胡子上密布着晶莹细小的冰粒,在夕阳昏黄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  吴铁锤看到了欧阳云逸,他好像完全睡着了,闭着眼睛,睡得很踏实、很安详。他的手上戴着蓝色的毛线手套,肩膀上背着他的帆布挎包,他的眼镜片冻裂了,眼镜架掉落在胸口上。吴铁锤把他的眼镜拿起来,解开欧阳云逸的挎包,用毛巾将冻裂的镜片擦了又擦,然后重新把它戴在了欧阳云逸的鼻梁上面。  欧阳云逸的挎包里还装着他的牙刷,缸子,本子笔等,除了这些零零散散的个人物品以外,还有一个手绢包着的包包。吴铁锤看了看,这是一包泥土,褐色的泥土,已经板结、冻硬。  吴铁锤看着面前睡熟的欧阳云逸,他还从来没有这样仔细的看过他。白天黑天,晴天雨天,不论酷暑还是严寒,他跟这个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多少年了?好像还是抗战的时候,在苏北,在他的老家吴家集,这个人带着他参加了新四军的抗日支队,他们一起打鬼子,打走了日本鬼子,他们从苏北北上鲁南打国民党,他们打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等许许多多的大仗,然后过长江,打上海,最后跨过鸭绿江来到这个冰天雪地的朝鲜半岛打美国鬼子陆战1师。这么多年了,他从没有想到过会同这个人分开,哪怕是在这个长津湖畔最残酷、最恶劣的环境中,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可是现在,这个他非常熟悉和非常敬重的人却在极度的严寒之中彻底睡了过去,他睡在自己的阵地上,没有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吴铁锤知道这个人再也不会醒来了。  吴铁锤也解开了自己随身带来的挎包,这是他离开师医院的时候蓝晓萍交给他的,挎包里装着一件蓝晓萍编织的毛衣,天蓝色的,非常醒目,非常耀眼。蓝晓萍的手冻坏了,蓝晓萍编这个毛衣编了很长时间,针脚很粗很大,她觉得有些难为情,有些对不住欧阳云逸。她把这个毛衣交给吴铁锤的时候有一种很歉疚的感觉,拖了这么长时间,又织得这么不好,只能叫欧阳云逸对付着穿了。吴铁锤还能想到蓝晓萍当时那种羞涩、内疚的神情。吴铁锤将这件天蓝色的毛衣掏了出来,他把它轻轻放在了欧阳云逸的胸口上。  吴铁锤拿出了李大个还给他的那小半瓶洋河大曲,拔掉了瓶塞,将瓶中剩下的酒全部倒在了欧阳云逸的身体旁边。浓浓的酒香一瞬间飘散开来,飘散在寒冷的、沉睡着的1081高地上。  吴铁锤看到了陈阿毛,陈阿毛的怀里还紧紧抱着他那面雕花云龙纹的檀木匣铜锣,檀木匣子上包裹着不辨颜色的破烂毯子。陈阿毛的脸比任何时候都白净,半睁半闭的眼睛透过睫毛上的寒霜凝望着风雪之后的天空。吴铁锤抬起头来,夕阳映照的天空上一片明净,几朵冷冷的白云随风飘荡着,白云之上的苍穹无边无际,寒光闪闪,一眼望不到尽头。  吴铁锤把他的雕花云龙纹的檀木匣铜锣从陈阿毛的怀抱中抽了出来。陈阿毛抱得很紧,也睡得很熟,吴铁锤不想惊扰了他,他费了一些周折以后,才使这个锣离开了陈阿毛的怀抱。  吴铁锤揭掉了包裹在檀木匣子上的毯子,打开匣盖,取出了雕刻着云龙纹图案的铜锣。在夕阳昏黄余晖的照射下,锣面上云龙腾飞,冷光闪闪。它缄默不语,默默注视着异常寂静的黄草岭。  吴铁锤看了看他前卫营最后的部队,这些人此刻都跟随着欧阳云逸躺在坡地上,躺在夕阳西下之中。这些人中许多都是老兵,从淮海、渡江和打上海的时候就跟着他,每当他冲锋的锣声敲响,他们就会像是下山的猛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的步伐。可是现在他们都睡着了,睡在了荒凉而又寒冷的长津湖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吴铁锤的这个锣。  吴铁锤站立起来,手中拎着那面锣,他高大的身影由于夕阳的下沉而拉得很长。北望长津湖,长津湖一片沉寂;南看兴南港,兴南港人声鼎沸,陆战1师仍在进行着他们最后的撤退。  一通锣响骤然而起,惊醒了沉睡的高地,震落了抖动的夕阳。锣声铿锵而密集,清脆而又富有节奏,它震颤着,呼喊着,穿透了苍茫的暮色,响彻在整个长津湖畔。  吴铁锤敲了一通“急急风”,敲了一通“慢三锤”,尔后又是一通“急急风”,又是一通“慢三锤”,他挥开了膀子,酣畅淋漓地敲击着,敲得浑身冒汗,直至一声脆响,锣面变成无数的碎片划空飞舞,然后溅落在冰封雪冻的1081高地上。  暮色苍茫之中,吴铁锤孑然一身站立在高高的阵地上,他扔掉了锣槌,解开他的裤子撒了一泡尿。  夕阳像个金蛋子似的滚下了西面的群山,昏红的余晖最后一闪,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黑色的暮霭在大地上升起。吴铁锤的尿液迎着最后的余晖划空而过,如同一条闪亮的银鞭抽打在渐愈渐浓的暮霭之上。  阵地下面陆陆续续走来了一些兄弟部队的战士,都是由后面尾随着溃逃的美国人而来,人数七零八落的。吴铁锤系上他的裤子扣,对这些战士喊道:  “我是副团长吴铁锤,现在听我的命令,把你们的屌掏出来,每个人尿上一泡尿,然后拿起你们的机枪步枪手榴弹,跟我去追美国佬!”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XX军抗美援朝战争战史》记载:  (1950年12月)9日,黄草岭、真兴里之敌倾全力向北夹击我1081高地,我守备分队全部壮烈牺牲。第XX师苦战竟日,因人员大部冻伤,弹药耗尽,无力出击。18时,南逃北援之敌于公路铁路交叉点会合。10日17时,突围之敌全部逃过黄草岭,我部虽冻饿伤亡减员极大,但仍积极拼组第XX、第XX师之可战兵力约100余人,经祥在洞向直洞方向实施平行追击。  12日,军奉令在下碣隅里、古土里一线整理待命,同时以第XX师为主,将全军能行动之战斗人员组成一个参战师,待命参战。17日,残敌撤至连浦、兴南港地区,并在海空军掩护下从海上逃窜。24日,我友邻收复了元山、兴南港,第二次战役长津湖地区战斗结束。  战绩统计:歼敌:毙伤美军6696人;俘虏美军589人,伪军58人;合计7343人;缴获:榴弹炮50门,迫击炮19门,无坐力炮9门,火箭筒59具,高射机枪11挺,重机枪34挺,轻机枪60挺,冲锋枪24支,各式步枪851支,电台、报话、步谈机63部,炮弹2968发,枪弹377823发,坦克32辆,汽车125辆,装甲自行火炮11门;击毁:坦克10辆,汽车85辆,飞机8架。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尽管长津湖战役已经过去60年了,但至今都让我刻骨铭心。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迟浩田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 朱向前  《长津湖》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史诗,是一部直击人们心灵深处的悲壮颂歌,是一部中国人寻找精神原点重构精神信仰的文学力作。  ——《朝鲜战争》《解放战争》《一九一一》作者、著名作家 王树增  国家民族若没有信仰,青年人若没有传承,是不能长久的,我希望读者能从《长津湖》这本书里获得情感滋养,从并不遥远的历史中寻找到信仰之源。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突出重围》作者、著名作家 柳建伟  中国文学作品《长津湖》与好莱坞大片《严寒十七日》,不管各自是如何还原两个不同信仰不同装备的民族在极限条件下展开的这场惨烈交手,我们都将感受到人性深处散发的光辉与卑弱。  ——原解放军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著名文学评论家 汪守德 

编辑推荐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是长津湖战役亲历者,关注本书:“尽管长津湖战役已经过去60年了,但至今都让我刻骨铭心。”  《朝鲜战争》作者王树增、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柳建伟、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朱向前、原解放军总政治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倾力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长津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3条)

 
 

  •   曾经发生在朝鲜战场上改变了世界格局的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穿着单薄的服装,拿着简陋的武器,饥肠辘辘,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无休无止的冲锋,冒着美国人猛烈的轰炸和密集的弹雨,勇往直前,似乎毫不在乎巨大的流血与伤亡。在这种几乎超出了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环境下,中美两国精锐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展开的这场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战争,俨然已经超出了常规战争的范畴,更像是一场意志力的殊死较量,从而使得长津湖战役成为朝鲜战场的重要拐点,迫使美国军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败退。《长津湖》就是以这一著名战役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作者集二十年研究朝鲜战争的积累和对长津湖战役幸存将士的采访,以气势恢宏的笔调、全景式再现了这场惊天动地艰苦卓绝的战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关于长津湖战役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长津湖》不是简单地站在历史而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讴歌了人在极度艰难环境下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传递了无坚不摧强大人生的信仰力量。
  •   到目前为止,是关于朝鲜战争小说里面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一本。朝鲜战争五次战役中,第二次战役非常重要,第二次战役中,围绕长津湖的战争是关键所在。今年暑假,我们能看到美国人拍的关于长津湖战役的电影,从老美的眼光中,可以想象。肯定是志愿军损失惨重,美国大兵撤退从容,向南进攻,大书特书美国陆战第一师。我非常期待长津湖能拍成电影或电视,看了凤凰卫视拍的“冰雪长津湖”四集记录片,不过瘾啊!
  •   长津湖战役在朝鲜 战争中是非常有名的
  •   相比那些上至兵团司令下至马夫炊事员个个都是一口文邹邹的标准普通话的所谓的军旅题材小说

    相比那些动不动就三角恋四角恋N角恋男女主角面对一大帮追求者和竞争者的所谓的军旅题材小说

    这才是真正的军旅题材小说

    长津湖的战史我曾经读过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部战史的标题——雪白血红
    从那时起
    俺的QQ名字就是“雪白血红”
    既然不能亲身经历那一段为国家光荣而战的历史
    那就在心里永远记住牺牲自己保家卫国的英雄
  •   长津湖战争是抗美援朝的著名战争,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视死如归、大无畏精神让人铭记。有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军人,何止有什么“钓鱼岛”“黄岩岛”之争。该书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   期待中国拍的长津湖
  •   长津湖很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清长之战
  •   本来是给儿子买的,我顺便也看了,结果泪流满面!孩子的姥爷是一位军人,他说长津湖和上甘岭一样,应该永载史册!
  •   朝鲜战争经典战役,也进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值得一看。
  •   很关注朝鲜战争,好莱坞在拍同样题材的大片,先看看我们怎么写的,
  •   这是一本送给军人的好书,很早就听人谈起过这场战役,但是从来没有人从正面讲述过,很高兴它的问世,让我们和先辈,后辈一起来经历那场雪与血的较量。
  •   开国第一战,面临诸多困难,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退缩,勇敢的与世界第一军师强国率领的联合国军在异国土地上的一场鏖战。鲜血与勇气,气壮山河!
  •   早就想买了,这本书不吹捧不偏向,从交战双方的角度来说这场战役
  •   向所有参加朝鲜的志愿军致敬!
  •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历史,更真实的知道一场伟大的战争
  •   知道真实的历史,抗美援朝很惨烈,让我们更敬佩我们的先辈,虽然目前经济、科技我们有差距,只有我们有先辈的志气,我们就战无不胜,屹立在世界东方。
  •   比较震撼,早知道这是最惨烈的,还是很震。最可爱的人,没错!
  •   抗美援朝经典战役,值得深思
  •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大一次在别国领土上的战争,对手又是第一强国,所以打得很艰苦。同时我们的对手也教会了我们现代多兵种立体作战模式,为以后的国防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一手经验。时光飞逝,今天的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更应该从历史中汲取养分。
  •   解放军真实血泪史
  •   尘封的记忆,朴实的文笔,娓娓的叙述,值得的阅读!
  •   老公说这是通过亲历者的讲述来展现战争
  •   看本书,能还原惨烈战事的细节。
  •   英勇的阻击 是一个新生的国家对抗世界强国的第一仗 这一仗打出了国威 打出了中国人不屈的脊梁
  •   作为一本抗美援朝的小说类书比较少见,写的很感人也很真实,通过很普通的几位基层指战员完全再现了当年先烈们的英雄形象!推荐!
  •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这段历史。
  •   三天时间读完的,是一本好书!值得购买、阅读!
  •   志愿军战士万岁
  •   很喜欢这两本书,质量很好,物流很快
  •   令人震撼,触及心灵,很好
  •   如果可以,让战争离我们远一点,再远一点。当和平需要战争来争取的时候,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出手。
  •   对那场战争有进一步了解。
  •   我无数中华健儿,浴血之战,奠定了我族在世界的地位,是我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之战!
  •   比较客观全面的描写这段历史,角度有进步
  •   这书应该不错,都十天了,居然而没有订到货,无语了……
  •   中国军人牛!
  •   很好,写得真实。许多历史事实和细节都是过去没有看到过的。
  •   抗美援朝中不能忘记的一次战斗
  •   比我想像中来得大本,包装很完整,不错.
  •   家里男士喜欢的类型,反应很不错,值得一看,推荐。
  •   期待读完后再参加评论!
  •   反复阅读,用心读史。
  •   书应是正品,正在看!应正视前辈的光荣!
  •   给老哥买的,满意!
  •   名符其实。畅销书,是有保障。了解一下。
  •   取消购买
  •   书不错,非常好看的书
  •   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真实的还原了历史
  •   真实'细致写出了当时的参战双方人物的心理.
  •   先烈们永垂不朽,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   仿佛亲身经历了战火~~~~~~
  •   心中永远铭记“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牺牲的英烈!
  •   喜欢看抗美援朝的书籍。
  •   喜欢看此类题材的书。
  •   内容翔实、真实!
  •   向英雄们觐礼
  •   有历史特点
  •   正版书质量好,内容很精彩,价格也很便宜。
  •   又学习了历史
  •   了解历史不忘英雄
  •   孩子要的书。不错,很真实,有血有肉。哈哈,孩子的原话。
  •   买给老爸的,很喜欢
  •   和平的代价是父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   帮别人买的~他很喜欢~~~哈哈
  •   很好,让我了解那段历史
  •   真实的再现了那段不太被人们知道的历史,很感人,也很让人值得思考
  •   在报纸上连载看了一些,还是拿着书比较过瘾
  •   对近代历史和人物感兴趣的朋友这本是绝对值得一看!~~~
  •   物流很快,拿到书后质量也不错,在报纸上连载看了一些,还是拿着书比较过瘾
  •   书很好,印刷、质量都不错,很满意!
  •   非常值得,很有历史意义
  •   送老公的书,他很喜欢
  •   这是一个我想再了解的事实
  •   先烈们我们不应该忘记你们
  •   长津湖之战是整个共和国抗美援朝史诗般战争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亮点,同记忆中的上甘岭等著名战役一样,这次战役也是我军以弱胜强,以智取胜,斗智斗勇的较量,完全可以载入我军史册!向英雄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   长津湖,一个让美国老兵至今仍胆战心惊的“湖”正是伟大的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才使一些美国人至今仍不能忘记那另人那夺魂的号声!冰雕一样的志愿军战士使敌人都为之肃然起敬,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太多太多......值得我们怀念的事迹太多太多......尽管我不大喜欢本书的描写手法但我还是要推荐它!
  •   第9兵团死伤很多,据说具体数字现在还没解密,惨胜啊!中国人牺牲了这吗多到底值得吗?我心里早有答案。我在这里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
  •   内容很丰富,说的都是战争年代
  •   喜欢很不錯
  •   像男人那样思考,像女人那样行动
  •   对长津湖战役描写很生动
  •   有助于了解尘封的那段历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