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非日记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英] 齐格蒙·鲍曼  译者:杨渝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入的是齐格蒙·鲍曼于2011-2012年里写下的日记式随笔,他在文中对快速流动的现代社会中民主、自由、信仰等理念所遭遇的困境作了清晰而深刻的阐述,指出它们未来衍变的可能性方向,同时他也对西方政治现实、社会学家的人文立场作了独到而令人深省的评论。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齐格蒙•鲍曼 译者:杨渝东齐格蒙•鲍曼(1926-),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社会家与哲学家之一,英国当代杰出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说,“他(齐格蒙)用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提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立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系教授,1968年离开波兰,1969-1971年在特拉维夫和海法大学任教,后前往英国,任利兹大学终身教授。主要著作有《阐释学与社会科学》(1987)、《现代性与大屠杀》(1989)、《现代性与矛盾》(1991)、《后现代性其不满》(1997)、《全球化:人类后果》(1998)。

书籍目录

2010年9月 写日记有无意义 大战风车的作用 虚拟的永恒 文字的耕耘 超级大国和超级债务国 关于平均数 多任务处理 盲目者领导无能者 吉普赛人和民主 信任的衰落和傲慢的膨胀 愤怒的权利 2010年10月 变得更加富有的权利 多种文化和一种掩饰 不要说你没有得到警告 信任的困境 塞万提斯,人文主义之父 更多的消耗战,公元2010—? 2010年11月 美国人在隧道尽头看不到曙光 2010年12月 结束战争的战争 伤害苍蝇和杀人 再度回到耶路撒冷与雅典的对立 为何学生又不安分了 尊重与鄙视 我的一些(不是全部!)个人嗜好 不平等的新面相 社会性的再社会化 你有朋友和你认为你有朋友 头版和其他版块 关于(选定的)困境 “民主”是否仍然意味着任何东西,如果它确实是,那它 是什么? 2011年1月 历史天使的重生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慰藉 增长:我们需要它吗? 关于可承受性:这次,是社会民主 消费更丰富,世界更穷 公正,以及如何知道它存在 因特网、匿名性和免责 次生性伤害和伤害的损失 被撕掉的多页民主改革历史中的一张 不道德的斧子和道德的用斧人 贝卢斯科尼以及意大利 用剔除的方法来包容他 上街的群众 2011年2月 全球地区化来临的时代 如何应对年轻人 关于并非每个人都具备的美德 关于毫无偏袒的祝福和诅咒 一场人类海啸及之后 底线之下的底线 外来的内部,以及在内犹外 奇迹,也不完全是奇迹 Facebook,亲密性和非亲密性 在进攻之下构筑堡垒 美国人的梦想:是发讣告的时候了么? 2011年3月 H.G.威尔斯,和我的最后一个梦想与自白 注释

章节摘录

版权页:   2010年9月3日 写日记有无意义? 我承认:在开始下笔之际(已是凌晨5点),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要写多久,也不清楚自己在多长的时间内需要这种迫切感,希望一直写下去。不清楚意图,更不用提目的是什么。如有人问我“为了什么”,我便哑然无语。我坐到电脑边上的那一刻,没有什么新的热门问题值得玩味,没有什么新书要写,也没有旧作需要校订、再版或翻新,没有什么新造访者来满足好奇心,也没有新演讲在发表前需要草拟——没有压力、任务或者最后限期……简而言之,既不需要往固定的框子里填东西,也不必为一堆杂乱之物寻觅模子和框子。 我想在这个问题上,与其问我“为了什么”,还不如问我“因为什么”写作。写东西的原因就不计其数了,可以摆一大堆出来任人注目、思忖和挑选。因此可以说,开始写作的决定是“缘于多个因素”。 首先,除了写作之外,我没有学会别的生活方式。一天不胡乱写点什么,我就感觉这一天是白过了,就像是非法流产,放弃了责任,背叛了使命。 其次,文字游戏赐予了我极大的快乐。我深深地享受着这场游戏——也许我在重新洗牌之后会不巧摸到一手烂牌,但在绞尽脑汁全力弥补弱点和逃过陷阱的时候,这种快乐就达到了极点。忘掉终点吧;只有靠不运动不懈,跨过障碍或者把它们踹到一边,才会赋予生命以它的颜色。 再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如果不写作我就无法思考……我认为我首先是一个阅读者,然后就是一个写作者——思考的碎片、片段、零零碎碎,竭力获得它们的新生,它们是幽灵一般 /令人恐惧的鬼影,晃荡、堆积、凝聚、然后又再次发散出去。我需要在它们可以停下来之前就用眼睛把它们抓住,投入一个空间,再套上一个既有的轮廓。它们必须先成行地写下来,以便生成一个还算完整的想法;一旦失败,它们便会夭折,或在僵死中被掩埋。 此外,我虽然喜欢隐居,却讨厌孤独。珍妮娅离去之后,我便跌入了孤独最黑暗的尽头 (假如孤独有尽头的话)。在这里,孤独的苦涩,它最刺鼻的沉淀和最有毒的气味交杂横溢。 我一打开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珍妮娅的面容,然后打开WORD软件之后的动作除了变成一场对话之外,就什么都不是了。对话赶走了孤独。 最后一个原因,当然也许还有别的,我怀疑我是个天生的或者被造就出来的书写狂……一个瘾君子,每天都需要一定的剂量,否则就要准备去承受放弃职守的折磨。我别无选择(Ichkannnichtanders)。或许这一点,正是让寻找原因必然会变得绝望和无果而终的根本原因。 还有其他一些理由和原因,尽管它们并不能真正算数,但我明白它们的数量将与日俱增。其中,现在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一种日渐增强的感觉,即我在别人的欣赏中沉溺得太久了,我的节制能力毫无节制,已经让我做了它要求或逼迫我去做的一切,现在是该把维特根斯坦的那句箴言用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了,亦即对说不上话的事(补充一下,是无法负责任地加以谈论,所谓负责任,就是诚实地相信可以说出很有价值的东西)一定要闭上嘴。而且今天最值得一说的事情,都越来越多是我说不上话的事。我的好奇心不愿退休,但是我满足好奇心或者仅仅是让它稍感片刻宽慰和舒缓的能力既无法自欺欺人,也无法保持原样。万事如白驹过隙,根本没有在转瞬间抓住它们的希望。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再可能对需要仔细思忖的新话题,需要完整的研究以说明其目标的新主题加以置喙的原因。不是可供使用的知识过于贫乏 ——反而是因为它们过于丰富,让想去消化和吸收它们的能力相形见绌。 或许这般无力理解是年纪渐增或体力减退所导致的——这完全或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身体的和生理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我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这是一个看似合理的猜想,就好比我年轻时候获取和处理新的信息是用少量有限的大面额钞票,而现在却是以大量硬币的方式,它们不仅极重且体积庞大,而且购买力还出奇地低下,如果想到这点上述说法就更可信了——借用贡特尔·安德尔[GüntherAnder]的概念来说,这对于一个衰老的身体和易乏的心理已经“超越其边界”[overliminal]了)。我们的时代善于粉碎一切,但什么都不如世界形象粉碎得那样彻底:这个形象已是斑斑驳驳,就如同主宰着它的磨损与破碎的时代形象一般。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鲍曼在写作本书内容的时候把它们都放在网上,那会是世界上最棒的博客。我很高兴他没这么做。——英国《卫报》书评像那些最棒的教师一样,鲍曼鼓励思想独立,他认为只有这个才最重要,才值得告晓众人——英国《晨星报》书评

编辑推荐

《此非日记》编辑推荐:齐格蒙•鲍曼被公认为当代最重要的世界性思想家之一。以苏联解体为标志,他的社会学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他重在研究现代性与极权主义的辩证关系,后一阶段他则反思后现代主义与消费主义的交集。《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他之前最为著名的作品。英国当代杰出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对其非常推崇,认为“他(齐格蒙)用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提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立场”。鲍曼的思想写作主要为社会学领域,但是其影响广阔深远,他的思想渗透到艺术、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媒介传播、神学、哲学各个领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此非日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手里刚好有本鲍曼的《来自液态现代世界的44封信》,也是漓江社出版的,这本《此非日记》同样是他随笔的精华,与这样一位当代最重要的世界性思想家对话,受益匪浅。慢慢品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