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车缝工艺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编委会 编  页数:17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务工。据2006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我国外出务工农民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从趋势上说,农民工的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在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农民工的人数可达本地户籍人口的10倍以上,“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在今后20年里,我国至少还要推动2亿~3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和乡镇非农产业。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7月,教育部领导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职业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民工,要“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缝纫基础
 第一节 平缝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第二节 包缝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第三节 熨烫工艺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定位
 第一节 定位的作用和方法
 第二节 裁片的定位
 第三节 半成品的定位
第三章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
 第一节 缝纫机车缝的基本训练
 第二节 省缝的处理方法
 第三节 缝边的处理方法
第四章 西服裙
 第一节 西服裙工艺
 第二节 西服裙工艺的变化
第五章 衬衫
 第一节 男式衬衫工艺
 第二节 衬衫工艺的变化
第六章 西裤
 第一节 男式西裤工艺
 第二节 西裤工艺的变化
第七章 西服
 第一节 男式西服工艺
 第二节 西服工艺的变化
第八章 后道工序
附录 服装车缝工艺技能考核大纲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断针  1.断针的原因  断针是缝纫机比较容易发生的故障。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缝针太细、缝件弯曲、面料坚厚、缝针安装的高低位置不当和缝针安装的方向有错等,造成缝针与压脚、缝针与针板、缝针与梭子的碰撞而断针。另外,由于操作不当,缝纫时用力推拉面料也会发生断针。  2.故障排除  (1)梭子与缝针的间隙过大引起的断针 因为梭壳一方面起传动作用,另一方面起缝针定位作用,如果梭床把缝针确定在适当的位置,会使缝针垂直穿过面料而不发生断针,因此应保证缝针与梭壳的间隙为0.04~0.15毫米。  (2)压脚歪斜造成断针送布机构与针杆运动不协调,送布过迟或过迟碰针板,压脚杆导架与机壳导槽配合间隙过大造成压脚左右摆动,缝针与梭尖平面配合间隙过小,缝针与梭托平面间隙过大,梭床未放平,缝针位置太低碰梭翼,梭子位移过大形成缝针碰梭翼等均会引起的连续断针。防止断针的方法是:调整压脚位置,使缝针对准压脚槽;调整送布位置,使送布牙速度与缝针运动相协调;调整缝针与梭子位置;调换损坏零件,消除连续断针的产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服装车缝工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各方面都还可以,就是封面有点旧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