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缪根生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8-04出版)  作者:缪根生  页数:162  

前言

务实 前瞻 系统——一套自成特色的系列美术教材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林  木随着近年来的教育大扩招,美术教育成为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扩招领域,过去一个班几个人、十几个人的美术精英教育模式,已为大众的普及性教育模式所取代。这种全新的大众化美术教育现状为当代美术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创造新美术教育模式,成为当代美术教育的当务之急。如果说一个教师面对几个学生或十多个学生可以一一口手相授,可以不要教材,那么,在当代美术教育中,面对众多的学生集中授课,学生下课后还得复习与自习,则教材的需要又无疑是十分迫切的。作为以科学规范为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与以前师徒相授的传统教育的重大区别,就是要以教育科学教育规律为基础,形成以普遍的教育科学规范和教师个人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现代授课模式。而杜绝授课教师纯粹个人经验的感性和随意偶发式的教学方式,无疑是现代科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为此,以前在各地美术学院流行的不需要教材,而纯粹由教师口手相授的教育模式,应该说是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这自然也是在当今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使用教材以及使用何种质量教材要被列入评估的重要内容的原因。美术教材的编写,应能真正深刻领悟当今社会对美术的现实需要,深刻把握当代美术教育对现实的适应,把美术自身的创造规律与此种特征的现实需要相结合,当为美术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那么,什么是美术教育的现实需求?就美术教育必须从服从市场、服务社会出发。传统美术教育中那种对个性创造的高度强调,在今天已演化成为艺术设计中把个性融入社会需求的共性创造中去的大趋势。了解市场,了解民众的审美需求,了解产品出口中的国际审美需求,这些,都使美术设计教育的每一步都有着服务市场、服务社会的明确目的。而在国、油、版、雕等纯美术以及美术学(美术史、论、评论)的教育中,洞察国内外当代美术的现状,把握民族美术传统的本质与要素,了解艺术家个体能力,创作个性与当代生活、民族共性、人类共性间的关系,也是当代艺术创作中必须把握的关键,当然也是当代美术教育的需要。本套丛书的编纂者们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他们都是来自美术教育第一线,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对市场、对教育、对国内外需求都有最真切的了解和把握。他们或者是活跃于当代画坛,知名于国际的著名画家、理论家,或者是活跃于当代设计界,蜚声国内外的行家里手。他们的知识结构新颖合理,熟悉本行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他们的著述中,对当代艺术思潮、设计时尚、优秀艺术家、理论家、设计家及其作品的介绍,这对学生们了解美术创作、美术设计及市场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理论与实践、书面知识与可操作性的相互结合与促进,也是本系列教材的重要特征。书中的图例多为编撰者及学生们优秀的设计及作品,这可使学生们亲切地感受到同龄人的成果,感受到这些作品中自己的目标、差距,生发某种亲切、自省与自信。这种来自真切示范意义上的现实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无疑是本教材系列另一重要的特点。同时,本教材编写的系统性亦是一大特点。此种系统性表现在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全方位包容上,几乎包括了当代美术教育的各门类学科。充分体现了此套美术教育丛书的完整性、系统性。另外,丛书编纂者们在各自专业门类的知识介绍中又都十分注意系统性阐述。他们注意课目与课目问、专业与专业间的相关联系。对这种学术间系统性的关注,使此系列教材显得生动活泼,充满知识趣味性,适应了当代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也使此系列教材在相关丛书中突显出自己鲜明的特点来。

内容概要

  《立体构成》是设计艺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在我国的设立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今,我们面对怎样搞好立体构成课程的建设,强调基础和扩展立体构成在专业中的应用性已成为本课程的重点,本教材在空间、构成、材料组合等抽象表述方面给学习者带来了更为宽广的再创意的可能。在建筑学、工业产品、展示设计、城市雕塑、园林小品等与造型有关的课程中《立体构成》是一门必须重视的基础课程。

作者简介

缪根生,1960年生于成都,198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于工艺美术系。2000年至今教于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现为设计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书籍目录

前言概述第一章  形态与空间第一节 形态的形成第二节 空间的构成第二章  形态与材料第一节 材料的分类与特征第二节 材料与工具的选用第三章  从偶然形态到创造构思第一节 偶然形态(破坏纸张)第二节 构思(破坏)的方法第四章  从创造构思到立体设计第一节 块材的空间构型第二节 线材的空间构型第三节 面材的空间构型第五章  立体形态在设计中的应用实例立体构成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立体构成在雕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立体构成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立体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立体构成在纤维设计中的应用立体构成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形态与空间:(1)形态的生成;(2)空间的构成。2.形态与材料:(1)材料的形态分类与特征;(2)造型制作中材料与工具的选用。3.从偶然形态到创造构思:(1)偶然形态(破坏纸张)(2)构思破坏的方法。4.从创造构思到立体设计(1)块材的空间构型①块体的生成;②块体的基本几何形态与特征;③块体的构造表现形式(块体的立方体分割、块体的正多面体、块体的积聚与屏障构造、块体的积聚与立体空间形态)(2)线材的空间构型①线材的生成;②线材的基本形态与特征;③线材的构造表现形式(线材的线层平面状组合、线材的线层立体状组合、线材的线层单位形组合、线材的桁架构造、线材的线织面与框架构造、线材的压缩与拉伸构造、线材的连续构造)。(3)面材的空间构型①面材的生成;②面材的基本形态与特征;③面材的构造表现形式(面材的层积立体组合、面材的插接构造、面材的切割卷曲构造、面材的空透柱体构造、面材的半球壳体构造)。上述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内容,着重强调的是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并且要求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础理论及有关概念,掌握不同空间形态构造的表现形式和不同材料的属性与材料的加工和力学结构原理,以及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所涉及内容较多,授课教师可任选“从偶然形态到创造构思”和“从创造构思到立体设计”中的部分实验课题来完成。课程实验课题应占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学时,课题作品设计与制作安排应不得少于10件作品,这样才能够达到立体构成这门实验课的要求与教学目的。五、立体构成的课程教学说明立体构成课是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并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所以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为先导,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围绕研究如何创造一个有价值的形态为主导。它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来从事形态、机能与构造的基础学习,要求学生把握好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对这些要素组合的规律,并通过大量的动手体验了解立体形态,学会分析立体形态的构成原理及法则,寻找出物体本身的构成因素及造型的规律途径。通过研究立体形态造型的可能性,直观地体会立体形态的构造技能,避开其实用性特征,而单纯地去观察它的基本形态,培养出立体感觉与造型的判断力。即在事物中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非本质属性,这是形成立体造型设计概念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其课程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1.对三维空间的探讨与研究三维空间的造型有别于二维空间,在立体构成时它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造型构思方法,也就是点、线、面形态体等各个造型要素的组合与排列、并列出造型的所有变化。这一方法最能体现出立体空间的形态美,并能增强构思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训练学生的空间造型意识。2.对材料的探讨与研究把材料从原始形态中提炼出来思考,研究材料的基本属性与特征,使材料在不同的组合构造中能传达出令人激奋的抽象美感形式,用以刺激人的视觉,使其能打动人们的心扉,并产生出发自内心的感染力(抽象的美感在某种意义上讲更具有感染力和深刻的内涵)。学习中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目前不同的材料形态、肌理、色彩等使用方法外,还要能寻找可供表现的新型材料和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并要不断创新,寻求更多造型的可能性和表现的语义。3.对立体形态的探讨与研究立体构成中构思造型设计虽然没有具体的使用功能,但我们还是要从材料、构造、加工技能及形体等多方面来创造一种抽象的功能。

后记

本书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写作修订,今天能顺利出版发行,是与西南交通大学323项工程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对此深表谢意。同时,在成书的准备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不少好友和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的师生们的帮助与关心。在此要特别感谢:何启超、张文桂、陈燕玲、徐行言、徐伯初、杨为渝、胡剑忠、侯兵、冯志敏、周沫、杨军、王中元、李树先、程昊等。另外,本书在出版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参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也吸收了不少同仁的意见,使全书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但由于本人的水平所限和各方面的因素,书中难免会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望读者们能谅解并及时指教,对此再次表示感谢!

编辑推荐

《立体构成》:新世纪高等美术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立体构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