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

出版时间:2008年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作者:黄锐  页数:278  字数: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个故事是798  我原本是不想写下这些文字的,因为文字的叙述既不能代替一条用词简洁的官式公文,又无法传达那些伴随时间和温度的百姓传说。798的故事有千万条。平均每个工人就有十个故事。798有一万五千名工人和干部退休了,还有一千五百名干部和工人继续在工作。放在中国,这些快速变化的年月,这些用高音喇叭及醒目标语为之装点的惊奇回顾,在如此繁多的故事里就难以有什么故事了。幸好这个798,是个被公开说明出来的存在,一个红得发紫的艺术市场区,一个国营企业的优柔寡断,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区的样板,一个“登长城,逛故宫,游798”的游览胜地;更不待言,一个拥有最古老文明的最新城市的最大工业遗产,一个在遗产意识里拼命翻新的城市异类,一些矛盾组成的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矛盾里的一些故事。  问题是:“烦扰我们的,是我们对于事物的意识,而不是事物本身”。1  两种颜色的时间  这本书可以倒过来看。  看英文横排字的人应该适应中文的竖排字,看中文竖排字的人也可以看英文,因为它的排列方式是两种人都可以接受的。所有内容的年代顺序从中文向左翻页开始,英文部分体现崭新的年代——如果有这样的认识,也是可以的,但仅仅是个片面。很老的过去的事情,不一定是旧的。  在工厂里,有一批人,来了,又走了。  新的一批又来了。  在极彩色的画页、代表艺术区主人的诸般形象里,可以看见近乎透明的表情和一览无余的处世状态。在黑白照片里反映的,其实是极彩色的运动过程中被捕捉的一瞬,否则光、影都不会呈现那些依然动人的新鲜感。伟大的理想被国家操作的时候,材料的素质也像是一种夸张的纪律。  并不是时间的玩笑。没有人可以左右命运,仅仅是一种努力的痕迹。这些痕迹里,证明了这些人的工作态度。态度是纯真的,热切的,非私利的和充满善意的。态度的对面是空旷的视野、责任感、语言障碍、国家。  历史的注意力包围了一个局限的环境。如果仅仅是偶然,这个偶然也包含了幸运的因素。在若干尚且留存的空间,被50年间纷乱的脚步摩擦发亮的水泥地上,有些人曾非常实在地停留过,呼吸过。这些人里面有邓小平、江泽民,有刘少奇、朱德、金日成。有东德党、政、军诸位首脑;也有艺术家苍鑫、陈文波、陈羚羊、李象群;出版人罗伯特、洪晃;投资人程磊、尤伦斯夫妇……  一场不计效益的投资努力。现代人往往会穿破幻象,给出接近确切的数字结论。昔日人物列举的数字令人惊讶:20世纪50年代建厂投资额为1.5亿元人民币。中国和东德以国家体制合作,投入金钱、智慧、精力、信仰。同样有理由怀疑新入居者的工作情况,在这里的投入是否经过理智的计算?B.T.A.P、798时态空间、长征空间、尤伦斯艺术中心的经营者们,在这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要制造什么样的游戏规则?  首任718联合厂的总工程师罗沛霖给东德开了一个包罗万象的订单,不仅包括做元件的设备,甚至到一个量杯、一个水盆。虽然他的背后有国家财政给“埋单”,看起来是种狂热,可是其结果是“埋单”了从零开始的中国电子工业文明。  命运呈螺旋形上升。它在旋转着返回的时候,不仅越过了时间的刻度,而且停在了新的高度。现在的主人们更习惯独立思考,想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纠缠着本书的主题,同时也是表达本书的自信:当人们执意掌握未来时间,至少应该在数字彩色图像里留下若干闪烁的掠影,以便与历史的黑白影像加以对照。  4号路口的新招牌  曾有位批评家形容艺术区的出现过程:一小撮艺术家,自称房客,到了798租房。主人要赚房钱,且签下合同。忽一日,房客造反,说房子是文化遗产,要保护,要成立艺术区。主人愤怒要赶走房客,引起纠纷。谁知房客理直气壮,搅弄是非,反客为主,一下子成名。成为798故事。  前一段时间,作为艺术区主要通道的酒仙桥路4号入口的使用权引起一阵争论。入口的第一个机关单位是电子办十一所,是国家科研重点单位,据说不仅是科研,而且高端,与宇宙飞船载人上天有关系。毋庸置疑,这是国人的骄傲、国家名誉的象征,十一所的贡献是很大的。因此这条4号通道,一种意见是封闭起来,从外面大街直通十一所内院。  可是一个悖论是798的名称在艺术区,联系了国家的开放形象。从4号路前行通往798已是既成事实。到北京奥运的2008年,继续深化开放的时针是不可倒转的。那么多访客,其中不乏名人、大款、大腕,或500强或首脑领袖,奔4号路往里走,见798,见画廊见艺术家,在安排好的筵席上谈艺术谈当代喝红酒吃西菜。  为了成全十一所,我曾有个建议,不妨可以挖个地下通道给艺术家及798的访客们。因为当代艺术本身也是从地下出来的,是最近冒出来的一股风。根据历史——当然是正史记载,798是一个军工保密度打上了粗红杠杠的国防产业基地,在这里出入需要查三代——三代之内不可有地、富、反、坏、右,不准有海外关系。这是一条政治标准线。政治标准是抽象思维的,在视觉上即是水平线。水平线以上是真正的,好的,正确的。水平线以下是地下的,坏的,怪诞的。当代艺术无须查三代,因为在那些阳光充足、气宇轩昂的年代里不曾有当代艺术。那么当代艺术在几十年历史经历中,曾经住在了什么地方呢?当然只有地下了。  给艺术家们所在的798,挖一个很时尚的地道,标出三个时代的标准口号,从那里通过,既显现出身份的感觉,又在时空中过渡一种出世的神奇。  4号路口的南侧,临酒仙桥路大街,现在是一片广袤的空地。过去,这里是718分厂,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整齐的杨树绿荫,环绕呈U字形的标准包豪斯建筑。其平直的立方体错落有致,严谨强悍,无论是从建筑美学,还是城市风范,都是不可多得的遗产,但是它在2004年8月,被主人们一声令下拆掉了。  当时艺术家们广泛联系社会,正在作保护798工厂建筑的呼吁。这座整体建筑的拆毁使798失掉了脸面,保护工作的范围不得不从工厂建筑历史价值的立场上收缩,成为艺术区已改造利用的空间。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房客与主人的角力打成一个平手。  如今的798已经看不到2004年以前的一览无遗的旧景了。尽管在每个艺术空间可看到斑斑驳驳受到保护的工厂遗迹。这是798的符号。往事的追忆通过视觉材料固定下来,成为嵌在新墙上的旧画和历史雕塑。当保护工厂遗迹成为艺术家们的口号并付诸于代价的时候,历史与现实的概念却失去了平衡:谁是798的主人?  如今4号路门口已经有了新招牌:798。  钢制的,大大的,红色的。  毫无疑问,问题的解决有如邓小平的名言:发展就是硬道理。  “五行或五毒 3”,当代艺术的真面目  笃信是不产生创造力的。———瓦尔特.本雅明  脱离了官制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框框,当代艺术在中国,近年来尤其在798的发展,已成为在文化系统里最无拘无束的一个门类了。当代艺术近于野性的泛滥状态,至少在2005年以前,798成了最理想和最成功的园地。想想在798出现以前的现实,北京仅有5家左右的画廊,其中2-3家还不正经的展览当代艺术。现在的统计是798区内已有120家画廊,798以外的艺术区、画廊区如雨后春笋一样林立起来,据说已超过500家的。与此同时的另一个猜测是:会有多少空间、多少次、多少件艺术作品的越轨行为呢?  尽管探讨艺术的目的与现状是件尴尬的事情,因为艺术常处在幻想与真实的两面,既有一部分人用艺术做自我分析的实验,另一部分人则以艺术转达对社会的声音。现实是:艺术制造矛盾,并存在于矛盾里。对于常规社会来说,当代艺术除了值得喝彩的创新亮点以外,标新立异,居功自傲,玩世不恭,甚嚣尘上也是显著的特点。事实上,在本领域里不被质疑的自由性也是常被引证为过度或是非常危险的话题。  在当代艺术家标榜“无限的自由”的阳光下,是否存在“应尽的责任”的影子?  历史上发生的种种对新艺术的责难和误解可以成为一种辩护的逻辑吗?  当代艺术有如此多的疵点和危险,798——以当代艺术为主线演员的大篷车仍旧上路了。一切在“文化创意”的名义下。而对“市场”明目张胆的追随眼下是最当红的,只要少许加一些视觉上的调侃。形象上与目光所及的错位则正中当代艺术市场的下怀,因为它够上了当代性,也够上了中国特色。  六个老工厂的棋盘式街区生态  进入798的魅力在于:当人们前行观看新的事物的时候,他(她)也在历史当中。尽管798有许多的新空间进行新事物的演出,但是记忆却消失在一个历史的舞台里,消失在历史的街道里,消失在历史时间释放的迷雾里。  这条长廊如同万寿山脚下昆明湖畔上的长廊一样,长廊两厢的景象即是798的繁杂和生息。尽管798的特色仍旧是社会主义工厂的形式,但它们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空间,有各种各样从事艺术和看艺术、看艺术区的人群。一种时间上的流动、空间上的流动、加上人群的流动,使之形成在这三条线索之间穿越自由的洪流。  遛一遛798的街道,会让喜欢逛街的人心旷神怡。从路两边的建筑就可以看出中国社会主义所经历的时代——东德设计的原始包豪斯式的,中国仿包豪斯式的,“文革”时期迫不得已的与假装前卫的,经过自然的风雨,原本各异的建筑材料组合演出脱凡入画地形成了整体建筑生态。虽然没有建筑大师的神功鬼斧,但徘徊着的浪漫思绪时时在角落出现,让我们感知城市文化、历史典故、建筑艺术,人的生活与艺术交织的可能性及现实。  眼下仍旧有许多小空间,尽管大空间在蚕食另一些空间。小空间上演多样与繁杂,大空间体现秩序与水准,空间比例的冲突与和谐成就了798社区的多样性。  798,艺术家之“虚”,艺术区之“实”  根据北京气象局的乐观估计,2007年的蓝天计划4会提前完成。  根据历史的常识,北京也是自然季节的特征鲜明的城市,除了越来越多的蓝天大方而快意的到来之外,大风、有雪、寒冷、污染、泥沙与混乱的天气会交替光临。  798的旧梦像草原上的云彩一样被大块的蓝天替换了。2005年底至2006年春,北京市政府为了解决艺术家与管理机关之间关于艺术区和工厂建筑存留问题上的争斗,决定保存工厂建筑,把业绩不良和造成若干污染源的工厂从798陆续迁出,改798工厂(由七星集团管理)为798艺术区,它的正式名称为“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由此发生的政府行为:冠名仪式,挂牌仪式,誓师大会,展示会接二连三地在政府大厅和798管理办公室举办了,这些活动没有艺术家们参加而且事后他们也一团雾水。问题是:如果是“文化创意”的话,需要挂牌界定吗?而什么是“文化创意”的“产业基地”呢?  在新政策的指引下,条条大路通向798。在这些路上,798的斗争,艺术家的努力和不眠之夜已经如同昨夜的废纸一样被早晨的清洁工拾到画着五彩的垃圾箱里了。798是北京官方认可的文化产业基地。形势在政策的动力下大彻大悟了。态度是开明的,门户是开放的,前途呢,当然是美好的。  798的未来如文字道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创意”是一种启发,或是一种解释。而“产业并且基地”是一种政治美学运用的事实。一般大众,学一学就会了。当代艺术家们,因为是当代的,自然是迅速领悟了。  另一种运作的力量,而且是主要力量,来自机关人员。尽管在前一段时间,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还把握着旧的模式,认为798是政府制定的电子城规划,是制造电脑、电话、手机的地盘——说实在话,至今他们也会觉得手机比艺术使起来方便得多,可是政策已经敲定了Enter这个终端键盘的决定键,他们没有理由不开心,不露出笑容,不换好新的装束,没有一种人群比他们更整齐了,就像中国波普大师画上的形象。  随着画商、收藏家、观光客的到来,金光闪闪的广告,媒体上的彩照,世俗硬通货的流通,似乎798的未来会一路畅通了。一个相反的现象是798艺术区的入住艺术家却越来越少了。在拆迁的压力、临时身份、非市场性背景下的五十余位入驻艺术家的上升数字近来却一路下降,现在是十分之一或是将更少?  也许,曾作为城市异类的798仍旧可以保持它的神秘形象?但是大趋势是当下的变化。无论在地理位置上还是行政的关注度上,798已成为城市经济里密切关联的一部分了。每个隐藏的角落都在商品价值表上被公开衡量着,它的当下及未来的价值。当耐克牌的鞋子、Diesel 5的裤子被高光闪烁的时候,人们的眼睛还会去搜寻深刻或是晦涩的艺术实质吗?  有顾城6诗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内容概要

作为一个话题,再没有比北京798更加典型的了。从2002年开始,一些艺术家进入几近废弃的798工厂,新鲜的艺术行为与工厂的旧有规划开始发生矛盾。之后,危机中的碰撞与成功使这个地区迅速升华,成为北京的新符号。  五十年前,在798的前身718电子元件联合厂里,中国、东德社会主义“创造性”合作的生产线开工了。其中的罗曼史在本书的黑白部分里有罗织细密的呈现。  今天,世界更历史性地将注意力投向了798。在本书彩色部分可以查询正在发生的事实。798丰富了城市多元化的颜色,同时丰富了城市的历史记忆。由于其突破传统的精彩,由于其创造历史的炫目,798在北京这个经常被塑造而取消记忆的城市里是绝无仅有的。  本书为国内出版的第一本关于“798艺术区”的专书。

作者简介

  黄锐,1952年生,北京人。黄锐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具争议的艺术家之一。他在1979年发起的《星星美展》开辟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先河。他本人一向致力于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责任及创造先锋流派的品质。“星星美展”于1980年举办了第二届。1984年,黄锐移居日本,1989年在香港举办了“星星十年”纪念美展。“星星美展”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端,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独立性的象征。与此同名的还有一个演员,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魔术师,中央民族大学明星教师。

书籍目录

文章 一、二、三、四、五,六、798 798,一切均为可能的艺术黎静(袁小滢译) 〔飘浮〕回忆798非尔(杜可柯译) 失重——798的现在进行时 叶滢  荒诞中的自我证明——艾未未谈798现象  (和文朝采访) 新边界乔纳森·拿帕克(周晓萌译) 废墟的诗意重生巫鸿(毛卫东译) 回忆,798筹备和建设的历史罗沛霖(周文翰记录) 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作李瑞,图版 开幕式·政要视察·中德合作 生产劳动·政治运动 文体活动·生活福利 基础建设·建筑 留念与合影 798资料 798(798)联合厂历史 798艺术区大事记  北京,798艺术区导览图(本书中间拉页) 798未来设计 英文内容(左起第2页开始)

章节摘录

  文章  一、二、三、四、五,六、798  一个故事是798  我原本是不想写下这些文字的,因为文字的叙述既不能代替一条用词简洁的官式公文,又无法传达那些伴随时间和温度的百姓传说。798的故事有千万条。平均每个工人就有十个故事。798有一万五千名工人和干部退休了,还有一千五百名干部和工人继续在工作。放在中国,这些快速变化的年月,这些用高音喇叭及醒目标语为之装点的惊奇回顾,在如此繁多的故事里就难以有什么故事了。幸好这个798,是个被公开说明出来的存在,一个红得发紫的艺术市场区,一个国营企业的优柔寡断,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区的样板,一个〔登长城,逛故宫,游,798〕的经典游览胜地;更不待言,一个拥有最古老文明的最新城市的最大工业遗产,一个在遗产意识里拼命翻新的城市异类,一些矛盾组成的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矛盾里的一些故事。问题是:〔烦扰我们的,是我们对于事物的意识,而不是事物本身〕。  两种颜色的时间  这本书可以倒过来看。  看英文横排字的人应该适应中文的竖排字,看中文竖排字的人也可以看英文,因为它的排列方式是两种人都可以接受的。所有内容的年代顺序从文中向右翻页开始,英文部分体现崭新的年代——如果有这样的认识,也是可以的,但仅仅是个片面。很老的过去的事情,不一定是旧的。  在工厂里,有一批人,来了,又走了。  新的一批又来了。  在极彩色的画页、代表艺术区主人的诸般形象里,可以看见近乎透明的表情和一览无余的处世状态。在黑白照片里反映的,其实是极彩色的运动过程中被捕捉的一瞬,否则光、影都不会呈现那些依然动人的新鲜感。伟大的理想被国家操作的时候,材料的素质也像是一种夸张的纪律。  并不是时间的玩笑。没有人可以左右命运,仅仅是一种努力的痕迹。在这些痕迹里,证明了这些人的工作态度。态度是纯真的、热切的、非私利的和充满善意的;态度的对面是空旷的视野、责任感、语言障碍、国家。

编辑推荐

  从昔日盛极而衰的国营电子厂,到今日举世瞩目的民间艺术区,更被列为2008北京奥运文化旅游景点,“798”历经怎样坎坷曲折的蜕变与重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京798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去过798艺术区,对那里的各种风格的艺术品很是喜欢,于是第二年又一次去那里游览,每去一次都有一次更多的收获。于是想手头有一本关于介绍798历史的书,这本书介绍了一些798的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因为是多种语言文字编写的。角度不同,有些地方不是太有用吧。
  •   详细的资料书
  •   关注798的时间比较早,所以收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但一直没有出版真正关于798演变过程的图书。本书中有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但似乎也仅此而已,没有更多吸引人的东西了。书中大量的英文介绍和昂贵的价格还是让读者有些抗拒。没想到我刚收到书,它就降价了!可以收藏,但不适宜阅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