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作者:海伦·凯勒  页数:179  译者:曹豫龙  
Tag标签:无  

前言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残障教育家,同时也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和学习。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诞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她天生聪明伶俐,出生不到六个月,便能清楚地说出“tea”(茶)、“water”(水)等几个单字,对周围事物的感受性更是比一般的孩子敏锐。但是好景不长,在她19个月大时感染了严重的猩红热,高烧不退,从而导致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再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可怜的小海伦,该如何去面对一个没有光明,没有声音的世界呢?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通常教育一个五官健全的孩子,就已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更何况海伦·凯勒又瞎又聋!也许,父母亲他们可以猜测,也可以想象海伦·凯勒的心情,但是他们绝对无法体会,就如同海伦·凯勒无法体会正常人的生活一样,他们真的无法体会。  起先,父母亲采用实验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虽然他们失败过无数次,但是日子久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领,他们除了被动地猜想海伦.凯勒的指手画脚,有时也教导海伦·凯勒凭借肢体动作来表达喜怒哀乐。另外,海伦·凯勒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围的事物。就这样经过一点一滴的累积,四、五年以后,大凡孩子们用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海伦·凯勒都能以触摸的方式领略,只是父母亲不是残障教育的专家,所以海伦·凯勒学到的肢体语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  向来关心女儿的父母亲,也一直挂心这个问题,尤其他们想到自己终有年老体衰的一天,到时候要是海伦·凯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沟通,那海伦·凯勒往后的遭遇,将是非常悲惨的。于是,在海伦·凯勒七岁那年,他们从外地请来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特殊老师——影响海伦一生的安妮·莎莉文老师。  安妮·莎莉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所以她能切身体会到小海伦的不幸。因此,莎莉文老师全心全意地教导海伦,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海伦。  一天,老师在海伦的手心写了“水”这个字,海伦不知怎么搞的,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知道海伦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著海伦走到喷水池边,要她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从此她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从此以后莎莉文老师就经常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上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通过这样的方式,海伦用手触摸学会了手语,摸着字卡学会了读书。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所以她下定决心要教会海伦说话。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为了克服这个巨大的难题,老师和海伦想尽了办法。在她学发声时,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就这样,海伦·凯勒——一个又盲又聋的残疾人,像常人一样既能读书又能说话了。  1894年夏天,海伦·凯勒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玛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1900年,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预习功课的时间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而在这期间,莎莉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她的手掌上,让海伦能了解其内容,可以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一生都十分感激她。  1904年毕业时,海伦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聋盲人。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  1936年,和海伦·凯勒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莎莉文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伤心。她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更加卖力地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终年88岁。她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  写作背景  海伦·凯勒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她拥有的是一个残缺的身体,但她同时又拥有_股不甘屈服的勇气和毅力。海伦·凯勒克服千辛万苦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但她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仍然是笔耕不辍,一生共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是她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利用大学期间的课余时间创作的,历时两年,最终于1902年完成。这部作品是海伦·凯勒的处女作,是一本自传性作品,书中展现出来的顽强品质和毅力,震撼了每一位读者。此书刚一出版就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文学史上一大奇迹”,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各国流传。无数读者由此踏上了成功的人生道路。也正因为此,这部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光明的使者——莎莉文老师》是海伦·凯勒的最后一部作品,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这部作品就是海伦为了感谢她的老师而创作的。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莎莉文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全文行文流畅,字字诚恳。同时,这篇充满智慧和劝诫的散文还被许多国家的教科书所选用。  内容精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式作品,其中包括《我生活的故事》、《光明的使者——莎莉文老师》和她那篇著名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其中《我生活的故事》讲述了海伦·凯勒自己的生活故事。海伦·凯勒一生经历了88个春秋,但她只拥有过19个月的光明和声音,在一场大病之后她变成了一个五官三残的盲、聋、哑人。起初,无尽的黑暗和寂静使得小海伦变得暴躁和执拗,但她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对她的希望,他们竭尽所能地帮助她,可医生的结论却又一次打击了他们:海伦的眼睛永远无法复明。  在海伦7岁的时候,父母为她请了一位专业的特殊教育者,也是海伦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安妮·莎莉文老师。有了这位老师的帮助,海伦的人生又一次燃起了希望。莎莉文老师用一系列特殊的教育方法帮助海伦学会了看书、写字,甚至还教会了她说话。同时,海伦也变得自信起来。就这样,海伦在8岁的时候进入了柏金斯盲人学校,在那里接受了更系统更正规的学习。在14岁到19岁这5年中,海伦更加努力刻苦,考入哈佛大学的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考入大学的盲聋残疾人。而在大学期间,海伦还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这部《我的生活故事》就是她的第一部作品。  《光明的使者——莎莉文老师》则是海伦献给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的书。文中叙述了安妮·莎莉文的一生。安妮小的时候也是一位盲人,她同样也经历了像海伦那样的痛苦、可悲的童年。但她似乎比海伦要幸运一些,在她在柏金斯盲人学校期间,善良的布莱福医生为她做了眼睛手术,使她恢复了光明。从此后,安妮便投入了帮助其他盲人的事业之中。她做了海伦的家庭教师,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海伦,可以说,正是安妮。莎莉文成就了海伦·凯勒,没有安妮就没有海伦。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海伦·凯勒的那篇著名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散文写了作为一个盲人的海伦假想自己如果能够拥有三天光明的话她将会如何利用。她要亲眼看看她身边的朋友和她的房间;她要用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她要去博物馆、电影院、剧场;她还要旅行去她梦想的纽约……正是通过这位盲人的想像,使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认识到,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  作品评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作为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平实、真挚的语言。全书中,作者的描写和叙述很少运用复杂的修辞手法和华丽的词藻语句,无论是对自己的生活经历的叙述,还是对老师的伟大品格的描写,作者都使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平实的语言。然而这些家常话语却拥有真正打动人内心的力量。就像作者本人的品格一样,真诚,质朴,让读者情不自禁的被深深打动。  第二,真实的内容中蕴含着伟大的精神。这本书作为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它具有传记文学最宝贵的特点,那就是内容真实。整部作品从头至尾没有一处虚构、夸张的成分,描写地都是真实的事迹,朴素的感情。但是,在这些平常事中却体现出了一些伟大的精神:作者自己和莎莉文老师两个人都是残疾人,但她们俩一个不懈努力,一个默默奉献。她们虽然身有残疾,但品格、人格却是完美无缺的,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第三,丰富的想象。传记里收录的那篇题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著名散文,全文都是想象。海伦·凯勒是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之中,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这种感知的范围事实上非常小,对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感受范围也是极其有限;对声音以及色彩的记忆,也仅幼年时的19个月。但海伦·凯勒却在这篇散文里为自己安排了三天的活动。所谓活动,也纯属虚构,但海伦·凯勒偏爱虚构她不能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例如她并不知道太阳的光辉是怎么回事,却多次写了。从丰富的想象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海伦·凯勒一颗充满光明和色彩的心。

内容概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式作品,其中包括《我生活的故事》、《光明的使者——莎莉文老师》和她那篇著名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讲述了海伦·凯勒自己的生活故事。《光明的使者——莎莉文老师》则是海伦献给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的书。文中叙述了安妮·莎莉文的一生。  那篇著名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了作为一个盲人的海伦假想自己如果能够拥有三天光明的话她将会如何利用。她要亲眼看看她身边的朋友和她的房间;她要用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她要去博物馆、电影院、剧场……正是通过这位盲人的想像,使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认识到,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

书籍目录

我生活的故事短暂的光明苦难的童年我的父亲和母亲开启光明的钥匙老师的到来拥抱大自然爱心呼唤寓教于趣圣诞风波波士顿之行走近大海山间的秋天冰雪世界学会说话《霜王》的阴影参观世博会学习拉丁文进入聋人学校学在剑桥艰难的跋涉哈佛求学贪婪的阅读广泛的爱好我的朋友们大学生活纪事在连杉的生活与马克吐温的交往演讲生涯与贝尔博士的交往与卡耐基先生的交往和平使者参加拍电影在杂耍剧院演出母亲的回忆参与筹募基金冲破黑暗世界光明的使者——莎莉文老师离别故乡送进救济院不幸的童年在救济院的日子进人盲人学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赴任家庭教师训谕海伦精心培育让海伦在生活中体验在柏金斯盲校把一生献给了海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附录 海伦凯勒年谱

章节摘录

  我生活的故事  短暂的光明  1880年6月27日,我出生在美国南部的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塔斯甘比亚镇。  我的祖先是瑞典人,他们是移民来到美国定居的。不可恩议的是,我的祖先中曾经出过一位聋哑教育专家。谁料得到,多少年后,他的后人中,竟然会有一个像我这样又盲又聋又哑的人呢?这不能不令我感慨万分。  我的祖先来到美国后,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买了一块土地。从此,整个家族就在这里定居下来。据说,那时候的塔斯甘比亚还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小镇,祖父每年都要特地骑马到760英里之外的费城,购置家里和农场所需的东西。祖父是一个非常恋家的人,在每次往返费城的途中,他总会写下一封封报平安的家书,把自己在途中的所见所闻较为详尽地告之家人。时至今日,我们仍把它当成一篇篇精彩的历险小说来读。  我的父亲亚瑟·凯勒是一位军人,在南北战争时,他曾当过南军的上尉。我的母亲凯蒂·亚当斯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她比我父亲小好几岁。  在生病之前,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我们住的房子虽然不大,但有一大一小两间。我们住在正方形的大房子里,仆人住在小房子里。整个住处被茂密的葡萄藤、蔷薇和金银花遮盖着,远远看去,像是一座用树枝搭成的凉亭。我们家的小阳台,则藏在金黄色的蔷薇花和紫色的茯苓花丛中。  这里是蜂鸟和蜜蜂的乐园。这里是我童年时代的天堂。  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我经常独自一人摸索着栅栏来到庭院里,凭着自己的嗅觉,找到刚刚绽放的紫罗兰和百合花,深深地闻着那清新的芳香。  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到这个小天地中来寻求慰藉。我总是把灸热的脸庞埋藏在树叶和草丛之中,从而让烦躁不安的心情慢慢冷静下来。  每当置身于这绿色的小世界里,我便会心旷神怡。延伸在地上翻滚着身躯的肯定是卷须藤,害羞得低下头去的一定是茉莉花,还有一种难得见到的植物叫蝴蝶荷花。这种花有着像蝴蝶翅膀一样美丽的花瓣,但是它的花瓣极易脱落,因此叫做蝴蝶荷花。更让人叫绝的是,它还能发出一种甜蜜的气味,沁人心脾。不过,这里最美的花仍然是蔷薇花。它到处攀爬,那绿油油的枝条一串串地倒挂在阳台上,散发出一缕缕清香,没有一丝尘土的气味。每当清晨来临之际,它沐浴着朝露,花朵异常柔软而洁净。我常想,上帝御花园中的奇花异草,也不过如此吧!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我的生命一开始也是很平凡的。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所有的人对我的降临都感到异常兴奋和喜悦。为了给我取名字,父亲和母亲争得面红耳赤,都认为自己起的名字是最有意义的。父亲想以他最尊敬的祖先的名字“米德尔·坎培”作为我的名字,母亲则想以姥姥的名字“海伦·艾培丽特”来命名。争执再三,最终以母亲的胜利而告终。  然而,在父亲带我去教堂接受洗礼的途中,他竟然把我的名字给忘了。以至于当牧师问“这小天使叫什么名字”时,他兴奋紧张之余说出了“海伦·亚当斯”这个名字。这样,我的名字既没有用祖先的,也没有用外祖母的,而变成了“海伦·亚当斯”。  听家里人说,我从小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而且非常要强,常常爱模仿大人们的一举一动。6个月大的时候,我竞能够发出“喳喳喳”的声音,并且可以含糊地问“你好”了,这让周围的人都感到非常惊奇。最让人称奇的是,在1岁前,我就学会了“水”这个词。直到灾难降临之后,虽然我把以前所学的字全部忘干净了,但这个“水”字却依旧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的家人还告诉我,我在刚满周岁时就会走路了。那天,母亲从浴盆里把我抱出来放在她柔软的膝上时,我忽然发现树的影子在光滑的地板上摇晃着,于是,就从母亲的膝上溜下来,摇摇晃晃地去追逐那些影子。就这样,我迈出了独立行走的第一步。此后,在家人的百般疼爱中,我幸福地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春天,我突然发病了,连续的高烧折磨着我稚嫩的身体。医生说我得的是急性胃充血和脑充血,根本没有治愈的希望。然而,死神却没有让我随他去天国。一个依旧美丽的清晨,我的高烧竟奇迹般地退了。全家人当时惊喜异常,但惊喜之余,所有的人,就连医生也没有料到,这场高烧已经夺去了我的视力和听力,我又回到婴儿一样的蒙昧状态,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了。

编辑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