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  作者:蒙田  页数:196  译者:李林,戴兴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法国大思想家帝征博引、畅析人生的杰作,是欧洲近代三大散文经典之一,世界上许多名人,如培根、伏尔泰、爱默生等都从这本随笔集中学到如何修身与处世的道理。

作者简介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散文家和人文主义者。他的随笔内容包罗万象,散发着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映射出一种乐观、积极和充满智慧的人生态度,教给我们一种生活的艺术。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个终点,几种途径第二章 论悲伤第三章 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转嫁情感危机第四章 论闲散第五章 论说谎者第六章 论预言第七章 论百折不挠第八章 论对怯懦行为的惩罚第九章 论如何当差第十章 论恐惧第十一章 人到死后才能被评定是否幸福第十二章 此得益,彼受损第十三章 仅凭一己的能力来判断正误是愚蠢的第十四章 论节制第十五章 冷静判断天条第十六章 命运的安排往往与理性不谋而合第十七章 论穿衣习俗第十八章 我们为何为同一事物又哭又笑第十九章 论良知的自由第二十章 研究哲学就是探索死亡第二十一章 论禁止奢侈法第二十二章 论睡眠第二十三章 论语言的浮夸第二十四章 关于恺撒的一句话第二十五章 论无用的技巧第二十六章 论人的行为变化无常第二十七章 论授勋第二十八章 论他人之死第二十九章 没有绝对的纯粹第三十章 反对怠惰第三十一章 不要没病装病第三十二章 论畸形儿第三十三章 人类的差别第三十四章 不可掠人之美第三十五章 论荣誉第三十六章 采取恶劣的手段,实现良好的愿望第三十七章 论美德第三十八章 斯布里纳的故事第三十九章 论世间雄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一个终点,几种这径  当我们冒犯了某人又恰巧落在了他的手上,为了得到对方的宽仁,我们会用屈服来换取同情和怜悯;而如果我们用勇气、不屈和坚韧直面命运的挑战,有时候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那个曾经长期统治我们国家吉耶纳的威尔斯亲王爱德华(他地位显赫无比,财富巨丰),被列摩日人激怒后进行屠城报复。在无辜百姓跪地求饶时他没有放下屠刀,在妇孺苦苦哀求、满眼洒泪时他没动丝毫恻隐;而当目睹了三位法国绅士以无比英勇的战斗激情誓死抵抗来势汹汹的入侵英军时,他罢手了。是三个绅士的英雄气概化解了他的盛怒,赢得了他的赦免和敬重,是三个绅士的英雄气概使得其余市民幸免于难。  伊庇鲁斯王子斯坎德培在追杀他手下的一个士兵时,那个士兵起初是使出浑身解数、卑躬屈膝地讨求活命,但却徒劳无功。最后,他果断地抽出宝剑直面斯坎德培,这一举动立刻促使斯坎德培平息了怒火而饶他不死!因为他看重的是这个士兵的坚定不屈。也许有人对此会有另一种解释,但那绝对是因为他对斯坎德培的力大无比和生性勇猛毫不知情。  康拉德三世在围攻巴伐利亚公爵时,无视任何形式的屈辱求和条件,仅仅答应让城中那些夫人和贵妇人们不受侵犯地离开,允许她们尽其所能带着东西徒步出城。而这些女人所带走的是什么昵?她们毫不疑迟地背起了她们的丈夫和孩子,还有公爵本人!这些贵妇人的慷慨行为震撼了康拉德三世的铁石心肠,使他心喜而泣,也使他立刻消除了先前对于公爵的仇恨。从此以后,他开始宽仁地对待公爵,也开始了对其人民的人道统治。  对我而言,无论是屈服还是抵抗,这两种办法都极容易俘获我的恻隐之心。因为我生性温和,骨子里含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这种情怀使我更容易被求饶打动,而因为对方的英勇行为所产生的佩服之情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奏效了。但是怜悯在斯多葛学派看来无异于罪恶,他们虽然主张救苦救难,却不主张同情那些受苦受难的人而和他们一起遭罪。  我举这些例子和我要说明的事情并没有离题。在这些例子中我们能够总结出一条规律:即伟人的灵魂总是受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之折磨和考验,在面对这两种态度时,又总是对屈辱求饶无动于衷而对英勇反抗却大加折服。由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轻易被对方的屈服所打动的人大多归因于他们的心慈面软、温良随和甚至是过于软弱的天性,这些天性我们很容易在女人、孩子和那些普通人身上找到;而那些藐视求饶和泪水,只敬重勇猛无前的人往往是本身意志坚定、阳刚气概十足、性格倔强。  不过对那些心胸不够大度的入而言,惊讶和羡慕有时也会发挥作用,底比斯的人民就是这样一个佐证:他们把两个任期已过却仍不肯交出手中大权的将军推向审判席届,其中一个叫做派洛皮达的将军,在人民的声讨中除了卑躬屈膝、毫不抵抗、不作任何辩解之外,就剩下了苦苦的哀求,但他最终并没有得到人民的同情和宽恕;与此相反,另一个叫做伊巴密浓达的将军,却是振振有辞,历数自己在任期间的功劳,他傲慢自大地批判了人民的不知感恩、不讲道义,他最后使得人民在一片赞扬声中无心继续审判而解散了法庭纷纷离开。  当老迪奥尼西斯经过长期围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下瑞史城时,他俘获了坚守城池的将领费通。此人忠骨侠肠、顽强不屈,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园。老迪奥尼西斯决心把他当作靶子实施报复:老迪奥尼西斯先是告知费通就在前一天他的儿子和所有亲人被溺死,费通听完届只说了一句:“他们比我早一天进了天堂!”接着老迪奥尼西斯下令将费通的衣服剥光,让行刑者把他拖到大街上游行示众,一边用鞭子卑鄙残忍地施以严刑拷打,一边用最恶毒的语言肆意侮辱。但费通一路上始终是大义凛然、临危不惧,他高声控诉敌人的暴行,声明他死得光荣、死得高贵,因为他是为了保卫国家而死,是为了不让家园落在暴君之手而死,同时扬言敌人的大逆不道定遭天谴。从士兵的目光中,迪奥尼西斯看出了费通的那些藐视他的胜利、辱骂自己——他们的统帅的放言非但没有触怒他们,反倒是令他们不但对费通的英勇心生敬佩,还意欲造反,甚至是准备将赞通从刽子手的屠刀下解救出来,于是他下令停止游行,事后在私下里将其石沉大海。  老实说,人类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虚荣,浮躁并且变幻无常。对于人类,很难下一种明确的定论和肯定的判断。就像庞培,尽管他对马墨城恨之入骨,可就是因为一个名叫芝诺的市民,情愿一个人承担全城人民的罪过甘愿受罚的豪情和勇气,促使他赦免了全城的百姓。而苏拉的食客呢,为了佩鲁贾城,也显出了同样的英雄气节,结果却是连自己的性命都没能保住,更别说全城人的了。  更有甚者,还有与我前面所举例子完全相反的:因英勇善战、宽待俘虏而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决战最终攻破加沙城,进城后兵逢守城司令贝蒂斯,亚历山大在围城时曾经亲睹该将领在指挥作战时所表现出的勇猛无畏,此时的他盔破甲飞,浑身是血,深陷重围还在坚持孤身作战,誓与马其顿军队血拼到底。源于攻破城池的商昂代价加之他自己新近受了两处伤,胜利也没能消除亚历山大胸中的怒火,他冲着贝蒂斯高喊:“想死吗,贝蒂斯?没那么容易!我要让你受尽折磨,尝遍战俘的屈辱!”面对威胁和恐吓,贝蒂斯投去厌恶而鄙夷的目光,毫不畏惧。亚历山大在领教了贝蒂斯的傲慢和顽固不化后咆哮道:“什么?他死到临头还不认输?他当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果真如此,我倒要看看他的铁嘴钢牙到底有多硬,就算我撬不开他的嘴巴,我也要听到他心脏的苦吟。”亚历山大愤怒得几近疯狂,他下令戳穿贝蒂斯的脚跟,将其吊在马车后面用刀乱砍,而后活活拖死。是因为这位征服者生来勇猛、过于熟悉贝蒂斯的勇气而令他无法加以赏识更得不到他的尊敬?还是因为他的嫉妒之心而无法容忍天下竟然还有一个与他一样威猛的人?抑或是他本性暴烈从不允许违抗?  当然,如果他生性温和,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在屠戮底比斯城时,看到那么多手无寸铁毫无抵抗能力的人被成批杀戮一定会使他平息怒火。在这场灾难中,六千多人死于剑下,其中没有一人试图逃跑,也没有一人祈求饶命,他们个个都四处寻找敌人与之火拼直至光荣牺牲。哪怕是奄奄一息的伤者,也是把不怕牺牲的勇气作为最后的武器战斗到鲜血流尽。如果他不是天性残忍,如果他是一个真正有着宽容之心的人,如此悲壮的场面怎么可能不让他为之动容,怎么可能到了杀戮的最后一天也无法满足他那作为一个侵略者嗜血的贪婪?这场灾难就这样持续着,直到城中最后一个壮丁被杀掉,直到剩下三万老人、妇人、孩子以及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被带走沦为奴隶为止。  第二章论悲伤  我属于几乎不悲伤的人。因为我对这种情感既不喜欢也不欣赏。而人们却对这种情感推崇备至,还要给它饰以智慧,美德和良知的华丽外衣。这是多么荒诞而愚蠢的矫饰啊!在意大利,人们却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邪恶。因为它天生有害,总是让人感到百无聊赖,爱慕虚荣,胆小怯懦,自私自利和卑鄙无耻。所以斯多葛派对这种情感明令禁止。  然而据说有位埃及国王,普萨梅尼图斯,不幸战败并被波斯国王康比泽俘虏后,看到一同被俘的女儿衣衫褴褛,提着水桶被波斯人差去汲水,并从他面前经过,他的属下和朋友们见此景象都围着他感伤不已,纷纷落泪。而他自己却矗立在那里,眼睛盯着地面,一言不发。看到自己的儿子即将被敌人拉去法场处死,他仍然无动于衰。直到最后他在战俘中发现一个自己的亲信兼朋友日寸,才开始捶胸顿足,放声痛哭。  无独有偶。最近,在我们的一位亲王身上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当他在特朗特获悉她的长兄,也是整个家族的支柱和骄傲,被害的噩耗后,接着又得知他的二哥,全家希望的另一寄托人也相继离开人世时,他居然以其惊人的毅力承受住了这两个巨大的打击。然而,几天后,一个仆人死了,他却再也承受不住这一新的打击,陷入极度的痛苦与悲伤中。因此就有人说他这是被最后的一击给摧垮的。其实,先前的不章已足以让他痛不欲生,之后的哪怕只是轻微的刺激都会将他的承受力彻底击垮。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释前面的例子,当康比泽问普萨梅尼图斯:“为何对于子女的不幸无动于衷,却对朋友的落难而痛哭流涕?”他回答说:“那是因为最后的悲伤可以用眼泪发泄出来,而对起初的两次打击所带来的痛苦却是难以言表的。”  关于这一话题,我偶然想起一位古代画家的创作,与之颇为相似。这位画家画伊菲革涅亚献艺仪式时,依照当时在场的人们对这位无辜的美少女的关心程度来描绘他们各自不同的悲伤,画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当画少女的父亲时,他已才思枯竭,只能让他以手掩面,仿佛没有任何别的方式可以表达他的悲伤和痛苦。这也能解释为何诗人们要虚构出尼俄伯这位相继痛失七儿七女的不幸母亲,来表现过度悲伤后的萎靡与麻木,以至于让她最终化为顽石。  被悲痛所凝结  ——奥维德  的确,悲痛至极,必然使人魂飞魄散,不能自由行动,正如骤然得知一个噩耗,我们会感到周身麻木,四肢瘫软,呆若木鸡。但当悲痛融作恸哭与泪水之后,我们的心灵才能找到出路,得以排解和释放,感到放松与慰藉。  痛苦终于得以宣泄。  ——维吉尔  在弗迪南国王与匈牙利国王的遗孀于布达附近作战的过程中,德军将领雷萨利亚克注意到战场上抬回来一具尸体,大家都亲眼目睹了这位烈士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出色表现,将军也为之佩服,并对他的牺牲深为痛惜。出于和别人同样的好奇心,他也想认出死者是谁,等卸去盔甲,他才认出原来是自己的儿子。众人恸哭,唯独将军一言不发,矗立在那里定睛凝视着儿子的尸首,直到过度的悲痛冻结其生命的脉搏,让他停止呼吸,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  说得出热度的火,  能够说得出的热情。  如果他能够说出爱得欲火中烧,  那就说明也不过是星火一点,  必定非常柔弱,愁绪绵绵,深情默默。  ——彼特拉克  情人们用以下诗句来表达自己难以自拔的爱恋:  见到你,  我就慌乱不迭,  热浪涌遍全身;  耳鸣如聋,  眼睛昏花;  你的出现,扰乱了我的灵魂  ——卡图卢斯  当人们的激情或痛楚达到了极致时,如熊熊的烈火,是不能够将这种强烈感情表达出来的。因为在那一时刻,我们的心灵已因千般思绪而不堪重负,身体也因万种渴盼变得颓唐衰弱。  因此,爱人们有时会被无端的眩晕和乏力所袭击,即使在梦想即将成真的幸福时刻,感情也会因激情过度而走向其另一端,暂时冷却冻结。所有那些能够耐人寻味容人领会的爱恋都只不过是平庸世俗之情。  小悲则言,大哀不语。  ——赛涅卡  出乎意料的狂喜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当我随特洛伊军队前行到她面前,  她顿时神情呆滞,  恍惚迷离,  四肢发冷,  昏倒再地,  许久不能言语。  ——维吉尔  除了一位罗马夫人因看到儿子从坎尼战场挫败而归,由于过  度喜悦而命丧黄泉的例子之外,还有索福克勒斯和暴君狄奥尼修  斯也都死于过度兴奋,塔尔瓦在科西嘉因得知自己被罗马元老院  授予荣誉称号的喜讯而含笑九泉。而且本世纪也有很多这样的例  子。莱昂十世教皇得知他日夜渴盼的攻克米兰的消息时,欣喜若  狂,持续发烧,最终离开人世。还有一例更能说明人类的愚蠢行  为:据记载,辩证法大师狄奥多罗斯,在他的学校和众目睽睽之  下因没能解答出人们提出的问题而羞愧难当,当场告别人世。  我本人很少受制于这样极端的情感的制约,感觉自己生性愚  钝,而且常用理性来约束自己。  第三章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  转嫁情感危机  我们村里有个长年受麻风病折磨的绅士,医生强令他禁止吃  任何风味的咸肉类食品。他常津津乐道地讲起每次对那些大腊  肠、舌头干、还有火腿馋得要命时,他总是要找点茬吵上一阵,  找点东西咒骂一番,这样他才觉得解气消火。但事情往往是这  样,我们一拳打出去,如果不幸落空,结果总是令人极为恼火;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有所期待,就必须要有所寄托而不能总  是望眼欲穿却遥不可及,即我们所寄托的期待必须就在我们能够  触及的不远处。  “风过无林处,  自便散开去。”  风过无密林,  锐气便自消,  锐气空扫地。  ——卢卡努  人的心灵好像也是如此,无论任其怎样飘荡游弋,终究是需要有个归处,找个依托,树个目标并且为之奋斗;如果没有,也要有个可以发泄的对象,否则人就会意志消沉,自暴自虐。普鲁塔克说:那些钟情于小狗小猴的人,说到底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找不到可以宣泄的正常渠道,于是他们在生活中找到一个转移情感的‘‘合法’’对象。与其说这种行为是自我安慰,倒不如说是自欺欺人。并且我们还发现:人总是通过寻找一个所谓的心灵寄托,甚至这个心灵寄托从根本上就是与我们的信仰背道而驰的目标,我们也心甘情愿地让自我蒙受欺骗,而不愿全身心地探寻灵魂的真正归属地。与此类似的例子是:当凶猛残忍的野兽被石头或者别的什么武器击中后,它们会反过来袭击石头和武器以解愤怒;而当它们与同伴战斗受伤后甚至会反咬自己以图报复。  “正如——  中镖的母熊凶猛异常,  绕着伤口满地打转,  冲着身上的标枪猛攻直扑,  嗖的一跃将其扭断!”  ——卢卡努  厄运降临时我们什么借口没有找过?什么人和事没有归咎过?我们这样随便?里维讲述罗马部队在西班牙痛失出色的两兄弟统帅时说:  “他们顿时哭声一片,捶胸顿足。”  ——里维  难道杀害你们所钟爱的将领的是你们撕扯的头发吗?抑或是你们痛击的胸膛?不,不是的,是倒霉的子弹断送了他们兄弟的性命,而你们却在迁怒于毫不相干的事物。  这样的例子实在普遍得很,哲学家尼翁就曾经把一个因伤心而揪掉自己头发的国王当作笑谈:“难不成他以为没了头发就可以没有悲伤?”有谁不曾见过输了钱而气急败坏的赌徒把纸牌嚼个稀巴烂而后咽下去,要么就是把骰子一骨碌吞到肚里以泄心中恶气。泽尔士鞭答海水,挑战阿托斯山;居鲁士在渡日努河时受了惊吓而命全体部下连续几天诅咒该河进行报复;卡利古拉下令拆掉一座华贵的宫殿,只因为他的母亲曾在此寻欢作乐。  我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邻国的国王有一次被上帝惩罚,他发誓要进行报复:他下令十年之内任何人不得向上帝祷告;只要是在他的管辖区之内,就不许提及上帝;只要是在他的统治权之下,就不许信奉上帝。人们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宣传他们这个民族的无比自负,而不是国王的愚蠢荒唐。虽然自负和愚蠢这两种缺陷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但事实是在上述各例中,我们给与了过多的假定原因,而没有认清这一切其实是源于缺乏聪明才智。  奥古斯都·恺撒曾经遭遇海浪袭击而向海神尼普顿发起挑战:在丝而纯斯庆典活动中,他下令把尼普顿石像从众神像中移走以解仇恨。他的理由比以上各例更是讲不通,就是比他自己后来的行为也更是愚蠢荒唐:在德国瓦卢斯神像下面他的军团吃了败仗,恼羞成怒的他在绝望中一头冲向石壁,口中高叫:“瓦卢斯,你还我军团!”因为这已不仅仅是愚蠢的问题,这其中还有亵渎神灵的一面,侵犯上帝,或者至少是迁怒于命运。在他们看来,好像上帝和命运在侧着耳朵在忍受我们的攻击。就像色雷斯人每逢电闪雷鸣就带着盛怒向上天发动进攻,他们大概以为射箭可以制服上帝。  对于人类的头脑不清,我们怎样责骂都不为过,尽管那位古希腊的诗人普鲁塔克早已告诫我们:  千万不要迁怒于上帝,  因为上帝并不知晓你的愤怒!  ——普鲁塔克  只是,我们从来就不骂自己颠三倒四,神经兮兮。  第四章论闲散  正如长时间闲置无人耕种的土地上往往杂草丛生,要将他们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除掉杂草,撒播良种;又如有些愚昧无知的妇女生育出一大堆丑陋不堪的孩子,要想得到天资聪颖的后代,必须让他们选择良偶佳人。人的思想亦如此,倘若无事可想,没有约束,他就会如天马行空,易放难收。  铜盆的水面波光粼粼,  映衬出太阳和月亮的光辉,  耀眼的光芒在空中飞舞,  映射在天花板上。  ——维吉尔  骚动的心灵萌生的不是梦幻就是迷乱,  犹如病人的梦魇,  幻觉丛生。  ——贺拉斯  思想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如人所说,  四海为家之人,  往往无家可归。  ——赛涅克  近来我退隐家中,决意不问世事,独善其身,安度晚年。仿佛能够让我的思想在闲逸和安静中自由地驰骋,将是对它的最好的呵护。我指望着这样能使我的大脑更好地自由运转,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坚定和成熟。但我却发现:  闲逸使人胡思乱想。  ——卢卡努  事与愿违,思想就像脱缰的野马,漫无目的,狂乱奔跑,无法驾驭。脑海中幻觉丛生,重重叠叠,杂乱无章,接踵而至。我将这些荒唐古怪的想法都一一记录下来,以便日后闲暇时思索其离奋与羞涩。  第五章论说谎者  人们总是把通过记忆得来的东西作为谈资,而我几乎从来没有这样,由此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我记性如此坏的人了。我的其它缺陷都还处于水平状态,唯有记性差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无人能及的,因此而闻名于世我绝对是受之无愧。  坏记性除了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自感不便(难怪乎柏拉图在谈到记忆的必要性时把它比作非凡的神奇力量),更为糟糕的是:在我的家乡,要评价一个人是非不分,他们往往会说他脑子不长记性。而当我每次抱怨自己记性差时,他们总是深表怀疑,还责怪我不该把自己贬低成一个傻瓜。殊不知是他们没有认清理解力和记忆力之间的差异。  事实上,他们的确错看了我,因为日常经验表明:一个记忆力极强的人总是判断力极差。在对待友谊的问题上,他们对我的看法更是错上加错,尽管我是个极重情义的人,他们却把我看成是一个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他们把我的天生健忘看成是不讲信义,并对我的真情实感加以质疑:“你看他不是忘了这个请求,就是忘了那个许诺,他把朋友抛之脑后,他不是忘了对我说点什么,就是忘了为我做点事情,要么就是对我瞒这瞒那。”的确,我是容易忘事,但要我忽视朋友交代的事,却还从未发生过。我想,就算是没有对我的这些恶意侮辱,我也已经受够了坏记性给我造成的苦恼和不便,况且健忘也不是我向往的缺陷啊!  不过,健忘的缺点不尽是坏处。  首先,我发现健忘在无形当中就矫正了一个我极易犯的毛病——野心勃勃,因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交圈里混,没有好记性是万万行不通的。正如天赋发展的诸多例子所示:上帝让我在这个方面不尽人意,他一定会在别的方面给与补偿。要不是因为记性坏,我就会满脑子装着别人的思想观念,毫不自觉地把人家的东西挂在嘴边,而不再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这样就会令我自己的思辨能力消失殆尽。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不善于夸夸其谈,就好比一个存储盒不管怎样精致里面装的也不过是成稿而非发明创造。假使我记忆力好,我定会喋喋不休使我的所有朋友耳朵磨成茧子,·因为我太善于借题发挥,无论是什么主题都会激发我的热情,使我夸大其词。只可惜我没有这么好的记性。就像我的几位好友,他们记忆力超凡,说起话来总是高谈阔论,离题太远,东拉西扯,即使故事本身不错,也让他们自白糟蹋了。如果故事不好,你就会埋怨他们记性太好或者抱怨他们判断力太烂。的确,话题一展开,要想简短截说收尾利落实属难事。什么能比让一匹正在打转的跑马戛然止步的力量更具慑服力呢?  我注意到即使那些说话切题的人,也不能言简意赅,因为他们总是在搜肠刮肚地寻找一个恰当的结束语,于是他们任由思维信马由缰,胡乱扯一些毫不相干的话题,就像一个人拖着残腿在走路。最危险的是跟那些存储了大量往事记忆的老头子做伴,他们总是忘记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已道过多少遍了。我还知道许多非常有趣的故事在某个大人物嘴里变得索然无味,因为这些故事不知被他重复了多少遍。  其次,因为我记性差,我就会很容易忘记曾经受过的伤害。要是按照古训的说法,我就会像大流士那样为耻辱记个账本,或者应该找一个人常来敦促我不要忘记耻辱:只要他一坐到餐桌旁,就命人在耳边重复三次“阁下,您一定要记住雅典人”!正因为我不像他那样长记性,所以我每次故地重游、旧书再读时都会新奇无比。  要说一个人记性不好千万别耍扯谎的伎俩,这话一点不假。我很清楚文法学家给假话和谎言下的定义不同:说假话是指说话的人不知自己说的是不真实的事情;而从拉丁语引进法语的“说谎”一词指的是说话者昧着良心说瞎话。我要讨论的说谎者仅指后者。无论是完全凭空捏造还是有意歪曲加工,这都是说谎。对于那些歪曲事实的说谎者而言,要想保证每次撒谎都天衣无缝实属困难。因为在大脑中先入为主的总是事实,而靠知识和科学作为媒介的记忆又会使事实在头脑中不断加深印象,这样大脑中先人为主的事实就很容易使说谎者忘记凭想象编造的那部分,让这样的谎言总是保持一致不露马脚实在太难。  而对于那些完全虚构的说谎者而言,因为没有事实与谎言在大脑中相冲突,看起来好像露相的风险要小一些,其实不然。因为这样的谎言一点事实依据也没有,完全架空,更容易从记忆中溜走。这样的丑事我见得多了:说谎者曲意奉和、自圆其说,或者是为了讨好故作幽默,他们昧着良心,不讲信用。他们见风使舵,同一件事,经过添油加醋,对八个人说,就能发明出八个说法。一旦那些听的主儿碰面后互相穿换,发现了破绽,这伎俩又会何去何从呢?对于这些人,我们不妨给他们一个警告:这种伎俩常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讨苦吃。什么样的记忆力才会使人把从一个话题编出来的各种版本都记得清清楚楚呢?我这辈子见过许多野心家因为惯耍这种伎俩而声名远扬,他们却不知,一旦是出了名,这种花招就再也无用武之地了。  说句心里话,说谎这种恶习实在可憎。人类的交流靠的是语言,如果我们真正认识了谎言的可怖和危害,我们就应该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让谎言毫无藏身之处,而且应该比对待其它的恶习更严厉。我曾看到大多数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总是欠考虑,常常为了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而大加斥责,为一些小孩子的恶作剧而加以责罚。在我看来,对于孩子,没有比撒谎和固执这两个毛病更严重的,无论是在幼年还是长大以后,对这两个毛病都一点也含糊不得,必须根除。不然的话,毛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突出。不管什么人,一旦学会了扯谎,要想改正就会比登天还难。我就曾见过一些以前非常诚实的人也向说谎投了降而成了谎言的奴隶。我的裁缝年轻时是个老实人,后来就没听他说过一句真话,那家伙说谎已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脸不红心不慌,即使是在说真话对他有利的时候也还在扯谎。要是谎言像真话一样只长着一副面孔该多好,这样我们就会应付自如:只需将说谎者的话倒过来听就解决了。然而恰恰相反的是谎言的嘴脸干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无从辨认。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哲学家说得真对:善是确定的有极限的;恶是不定的无极限的。正所谓歪门邪道五花八门,正道却只有一条。对我来说,我是深恐自己陷入谎言的泥潭而无法脱身。一位古代的神父说得好:宁可与一条我们认识的狗为伴,也不要与一个听不懂其语言的人为伍。  不能听信一个陌生人要给我们提供住所的话。  ——普林尼  在入际交往中,谎言到底能比一言不发多起多少作用呢?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常常自夸,因为他能让善于辞令的巧嘴弗朗西斯克·塔维纳闭口无言。弗朗西斯克曾作为米兰公爵弗朗索瓦·斯福扎的使者到弗朗索瓦一世那里去解释一件后果严重的大事。事情原委如下:弗朗索瓦一世刚被赶出意大利,但他还想跟意大利、特别是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公国保持联络。为方便起见,他想派一个使者到米兰跟随弗朗索瓦公爵。为掩人耳目,表面上使者是以私人名义、办理私事而入住公爵府邸。而公爵实际上是更偏向于罗马帝国的皇帝,尤其是因为他刚刚跟皇帝的侄女、丹麦国王的千金洛伦(一个继承了亡夫爵位的贵妇人)订了婚。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公爵不能让皇帝知道他跟法国有任何瓜葛。国王的侍从、一个叫做梅维勒的米兰人被当作合适的人选派往法国,他带着自己的亲信、国王的指示,同时还带着国王的推荐信来到公爵住处。这事看起来没什么可怀疑的地方。但是因为他在那里呆得时间太长了,最后皇帝对他的真实身份有所怀疑。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如我们预料的一样:梅维勒被控告犯有谋杀罪,而这场假扮的谋杀案在两天内就匆匆判决,夜里梅维勒在监狱被执行死刑。法国国王闻听此事后致函所有信奉基督教国家的亲王,并且也致函公爵本人,要讨个满意的说法。巧嘴弗朗西斯克.塔维纳被公爵选中去法国解释说明,他事先已准备好了伪造事实的长篇大论。在国王早朝时,弗朗西斯克列出了几个似是而非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说法:公爵只是知道梅维勒是一个以私人名义办理私事的人,并不知道他有别的使命。矢口否认知道他是国王的人,也不知道国王认得他,更别说知道他是国王的使臣了。弗朗索瓦想出各种办法加以反驳质疑,最后提出:“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要在夜里,并且是秘密行刑?”可怜的弗朗西斯克一时间头脑混乱竟是说走了嘴:出于对陛下您的尊敬,行刑应该在白天执行,但那样做会让公爵很为难的。弗朗西斯克就这样栽在了聪明的弗朗索瓦国王手里,不难想象那家伙回国后会得到怎样的“待遇”。  尤利乌斯二世教皇派使者去鼓动英国国王反对法国国王弗兰西斯,公使把来意说明后,英国国王没有立即答复,他说对付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困难很多,需要从长计议,并且列举了一大堆充分有力的理由。而公使就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地表明他也考虑过着诸多因素,并且还跟教皇提起过这些。这些话显然有悖于他来此地的本意——说使英国反对法国,煽动英王立即出兵。英国国王遂找到理由:公使本人是站在法国立场上的(后来证实也的确如此)。并且英王将此话传给了公使的主子教皇本人。公使一回国,他的庄园就被充了公,他本人也差一点丢了性命。

编辑推荐

  《蒙田随笔(赠送英文原版)》是蒙田畅析人生的杰作,是欧洲近代三大散文经典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蒙田随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6条)

 
 

  •   以前有一本,蒙田随笔,学英语的时候买的,不过不全。最近读周国平和季羡林的书,多次引用蒙田的文字,遂下决心又买了一本。
  •   喜欢随笔吗?若是,蒙田是必买书
  •   蒙田随笔,经典之作
  •   蒙田的随笔写得很好,翻译也很棒。价钱也适中。总体很满意。
  •   蒙田随笔很值得一读。只是英文版上没有对生僻词的解释,太单一太专业!
  •   随同《蒙田随笔》所赠送的英文原版较粗糙。建议今后保证赠送物品的质量
  •   论如何当差、论悲伤等等多么别致啊,本书作者蒙田有把散文的抒情与说理融成一体,“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转嫁情感危机”——说得多好。中英文相配一对。真价廉物美也。
  •   有中英文版本对照,很喜欢蒙田的散文,翻译还不错的
  •   拿回来就一直放在枕边,睡前醒来看看,想想,补充一日精神食粮.蒙田永远是经典.
  •   欧洲三大随笔之一,英汉双本,无需多言,好书!
  •   蒙田的作品挺有深度,而且还有英文原版
  •   蒙田所讲述的,都很深刻,并且耐人寻味!
  •   蒙田,可以使我们平静。
  •   呵 感知蒙田
  •   不只是简单的随笔,每一篇都是很精典的散文!
  •   一力文库的书,都不错,这本书很有思想价值。
  •   西方的经典散文,很值得一看
  •   在许多书中,都有人提到这个法国人。翻过之后,才知道大师就是大师!
    现在书太多了,不知道怎么买才不至于后悔。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方法。别人说得多了,可能不会太来靠谱。再者,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精品才会出现,或者说被发现!
  •   是看中英文分本才买的,带着比较方便,内容挺好的,纸质只能算一般吧
  •   就首先从外观上说,就觉得舒服。内容更是经典
  •   从读书会上知道这本书后马上就买了,以后还会越读越多,越买越多,书真是好东东,大爱啊.
  •   值得买。培养情调
  •   给弟弟买的,他书感觉不错。
  •   中文版就算了,是为了看英文版才买的。。。发现,翻译的很烂。。。。
  •   书的装订很好,整体色调很经典,虽然是软皮的,但是也很适合收藏。梦田的语言很平时,但是到底却可以给一个时期迷茫的人,很好的开导!
  •   书的内容充满哲学思辩,值得认真阅读.
  •   很~不错,便宜加上赠英文原本,很好很满足
  •   获益良多,开篇就吸引人啊,智慧之光在闪烁!
  •   很不错,现在还在看~~~
  •   闲时间读一读,全当那个消磨时间了
  •   值得一读。附送英文版,也是学习的好机会。
  •   送一本英语的书,很好
  •   Itsoundsgoodandpefect.
  •   英文版很实用
  •   英文很有文学性,也比较难懂值得好好研究
  •   中英文版的,很不错,看了很受益
  •   还有英文赠送,很实惠
  •   很有思想深度
  •   一本英文一本中文 适合每天午后闲暇的时间阅读 看过中文之后再看英文很流畅 加深了理解





  •   与大师对话,为你解惑开道,明心见性。
  •   中英文对照便于学习,很好
  •   中英文各一本 读名著巩固英语 不错的
  •   语文英语两不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超值,当当做活动,实惠大众,物美价廉
  •   有英文原版,感觉挺值得
  •   大师作品就是不一样,非常喜欢
  •   书还是不错的,但返的券什么时候可以到呢???
  •   里面的哲思妙语,让人受益匪浅。
  •   是应该看这些有深意的书,看着心境都不一样了
  •   看完后收获很大,当然只看了中文版,英文版有点压力。
  •   适合放在床头,睡前或睡醒看几页的书。
  •   中英文很实惠,质量也很好
  •   送英文原版不错
  •   looking forward...
  •   实惠,名家,还没看
  •   很好,蛮超值的。
  •   闈炲父涓嶉敊
  •   人要思考,我思故我在
  •   汉文版和英文版都比较满意
  •   书刚拿到手,包装很满意,而且送的一本英文版的,质量甚至超过,译文版的。总之很满意,给最好的评价。
  •   书的质量很好,价格也划算。
  •   和智者对话
  •   英文的功力深啊,流动
  •   蒙田随笔是经典之作,在浮躁的环境下能寻得一丝安静,让自己耕种自己的心田,提升气质修养,推荐!
  •   这个版本的《蒙田随笔》挺不错的。还有英文版的,价钱非常实惠。翻译的文笔简洁流畅。
  •   本来是准备入手《瓦尔登湖》,后来一并买了这本随笔,感觉不错,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书友从中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发和思考,充实自己的人生!
  •   三大散文之一,还好吧,书设计的很精致,增的英文版也很好
  •   买一赠一,还可以。
  •   觉得比较划算,经典书籍,加上赠英文原版,比较值。书的印刷也不错。
  •   挺便宜的,而且还可以对照着练英语。单就散文本身来说,也还不错。
  •   英汉对照的好书,性价比很高。书页虽有些泛黄,但有着厚实的沉淀感和浓郁的文学气息!
  •   很实惠,买一送一,朋友喜欢,我给他买了
  •   中英文版买一送一 超值
    书质量还不错~~
  •   质量不错,买一送一很实惠
  •   书的内容是很好,但是表面不是很干净。。
  •   纸质还可以内容还在看
  •   看不懂,看着累啊
  •   就是挺深奥的。
  •   孩子基本满意。
  •   两本对照起来看很好
  •   随书赠送了本英文版,很棒~
  •   好啊 速度也很快!
  •   还送一本英文原版,物超所值。
  •   精美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物超所值!
  •   一个做过问任何政治家得人的有逻辑的文字,不是创痛的道德赞美诗,是思索
  •   shi ben hao shu xiede henhao li zi henduo
  •   书本目前没发现什么出错的地方,纸张也还不错。蛮好的
  •   书的纸质比较一般,翻译也还行,物有所值吧。总体还不错。
  •   压迫其他民族是不能获得解放的
  •   中英双语 经典读物 拜读珍藏 两者咸宜
  •   现在书比纸便宜,很实惠,内容就不说了
  •   蒙田随笔
  •   书质量很好,价格很便宜,还有英文原版
  •     还是很认同蒙田的思想的,而且这本书可以让你思考
      下面是某几章的小结
      
      论恐惧,恐惧的力量是强大的,可以爆发潜力自救,可以毁灭自己。
      论教育,因材施教,让孩子充满鲜花与阳光,才能茁壮成长。
      论谎言,谎言可耻,撒谎却需要能力,厉害的谎言可以带来正面影响的。
      论想象力,以很经典的就医解释想象力,其实也就是自我暗示的作用。
      论忧伤,强烈的情感是可以让人致死的。但他相信时间可以冲淡一切。
      论习惯,习惯很可怕,如同温水里的青蛙,习惯了,就永远跳不出来了。
      论荣誉,建立在荣誉上的美德不是真的美德。荣誉是与影子一般极为虚幻的东西。
      真正的友谊是全心相信,而不是在钢丝绳上小心维系。
      论人与人的差别这一篇,用了许多自然界的例子来说应注重内在,走属于自己的路,很是生动。
      论年龄,趁年轻你没有魄力做事,年岁增长,健康与活力也一去不返。其实老死才是罕见的,上帝保佑的一种死法(我喜欢这说法。)
      论勇敢,要相信一切皆是上帝的旨意,该来的总会在该来的时间来,没什么能将其规律改变。这样便会变得勇敢,勇于做自己该做的事。
      
  •      前几日突然兴趣来了,捧起那本买了很久的《蒙田随笔集》,第二篇即是《论悲伤》。九十年代初第一次读到这篇,惊异于散文可以这样写,作者随手拈来的历史典故尤令我着迷。还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就从文字中体会了那种无以言表的悲恸,所幸日后的生活中未有切身体验过,或许我们大多数人也如蒙田一般“生性愚钝”,从而与这种感情绝缘。“小哀喋喋,大哀默默”(Light cares can talk: huge ones are struck dumb)这句引自Seneca(塞內加)的名言一直印在我的脑海深处,多年后,看到有个译本翻成了“轻微的烦恼唠叨不休,真正的烦恼默不作声”,顿时意境全无。
      
       蒙田对于“悲伤”(法语tristesse,英文译作Sadness)这种感情是予以否认和排斥的,认为它是“有害的,不理智的”,这正是他写此文的动机。我感兴趣的却是他引用的大量典故。想起网上有篇论文推断西方历史大部分属伪造,论点有诸如西方没有像中国那样完整的编年史,西方历史学家只是从考古和古人书籍的只言片语来推断历史云云。先不说政府钦定的二十四史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所谓“有史为鉴”,历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后人思考并有所进步。西方历史的很大一块确是与神话传说和宗教交织渗透的,但后代文人学者政治家却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发,这样读史才有意义。
      
       下面是《论悲伤》的全文,早期的译本已不可寻,参考英文版在手中这个译本上作了些改动。{}括号里是我对典故的展开阅读。
      
       据说,埃及国王Psammenitus被波斯国王Cambises打败并俘虏后,看到同样被俘的女儿穿着女仆的衣服去为波斯人打水,他身边的朋友无不泪流满面,唉叹不已,他却一言不发,目不转睛地盯着地面;稍后,又看见儿子被押赴刑场,依然无动于衷;但是,当他看见一名亲信也在俘虏队伍中时,却开始拍打脑袋,表露出极大的痛苦。 {公元前525年,波斯军队侵入埃及,Psammenitus刚刚继承王位便成为波斯人的阶下囚。这位短命的埃及国王能被人记住,应归功于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中记载了上述场面,并引发了一个道德故事,见下注。}
      
        同样的事情最近也发生在我们的一位亲王身上。他在特朗特得悉哥哥的死讯,这位兄长是家族的支柱和光荣,不久后又得知家族的第二希望他的二哥也去世,这两次突如其来的沉痛打击,他都以惊人的毅力承受住了。但就在几天后,他的一名部下意外身亡,这最后的不幸事件把他击倒了,他难以自持,陷入极度的悲恸与悔恨之中,以至有人得出结论,说最后那次死亡才真正震撼了他的心灵。其实不然,因为他心里已经装满了痛苦,再多一点点就越过了忍耐的极限。 {所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位亲王是Mayenne的公爵Charles de Lorraine,在他的两个哥哥第三代吉斯公爵和第二代吉斯枢机主教先后被法国国王亨利三世派人刺杀后,成为法国天主教的领头人,并最终于1596年与亨利四世缔结了和平条约,结束了法国新教徒与天主教徒的宗教战争。此君还被传为蛋黄酱Mayonnaise的创始人,这种乳白色清香微甜的冷酱汁正是他领地Mayenne的厨师调制的。}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道理去解释前一个故事,事实是当Cambises问Psammenitus为何他对亲生骨肉的生死无动于衷,却无法忍受朋友的不幸时,埃及国王回答说:“只有后一个痛苦可以用眼泪表达,前面两个远远超出了任何的表达方式。” {希罗多德的原文英译是"my own misfortunes were too great for tears; but the woe of my friend deserved them. When a man falls from splendour and plenty into beggary at the threshold of old age, one may well weep for him. " 希罗多德的重点不在于悲痛的表达而在于道义,蒙田在这里加入了自己的解释。波斯王冈比西斯听到这个回答被感动了,下令赦免Psammenitus的儿子的死罪,但为时已晚;冈比西斯又释放了Psammenitus,还让他重新当上埃及国王。但Psammenitus不甘于做波斯人的傀儡,煽动埃及人造反推翻波斯的统治,事情败露后畏罪自杀。Psammenitus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悲剧人物,而冈比西斯也不比他强多少,这位征服者后来因发疯被篡权。}
      
         这或许可以解释一位古代画家在作品中的处理方式。Iphigenia走上祭台,周围的人对这位美丽少女无辜殉难的关切程度各不相同,画家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描绘他们不同程度的痛苦,当画到少女的父亲时,一切艺术手段都已用尽,画家便让他用手将脸遮住,仿佛任何表情都不足以体现他的悲痛。 {特洛伊战争中为使希腊船队能顺利出海,主帅阿伽门农听从预言家Calchas的建议,将长女伊菲革涅亚献祭给阿耳忒弥斯女神以平息她的愤怒。阿耳忒弥斯同情伊菲革涅亚的无辜,用一头鹿代替了她的牺牲。阿伽门农因隐瞒献祭女儿的计划而遭致妻子的仇恨,十年后被其与情夫设计谋杀。伊菲革涅亚在神庙里担任女祭司,终生侍奉女神阿耳忒弥斯。}
      
       所以在诗人们的想象中,不幸的母亲Niobe失去了七个儿子,接着又失去了七个女儿,她不堪忍受亲人尽失的痛苦,伤心过度最终变成了一块石头。 {Thebes的王后Niobe最骄傲的是她有14个孩子。因冒犯太阳神阿波罗和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的母亲而遭致惩罚,7个儿子7个女儿被阿波罗兄妹先后射杀。}
      
      
       痛苦把她变成了石头。 —— Ovid (奥维德)
        
        痛苦的力量达到及至时,可以震动整个灵魂,使其失去自由行动的能力。一个突如其来的坏消息会使我们身不由己,动弹不得,只有尽情地哭泣和哀号,心灵才能得到些许松弛和慰藉。
        
        痛苦终于为哀号让开了一条路。—— Virgil, Aeneid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代表作有史诗Aeneid《埃涅伊德》和诗集Eclogues《牧歌》。在但丁的《神曲》中,维吉尔被称为老师,邀请但丁去游览地狱和天国。}
      
       费迪南国王与匈牙利国王的遗孀在布德一带打仗,有位德军将领名叫Raisciac。前方运回一具阵亡骑兵的尸体,他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有目共睹。和大家一样,Raisciac对士兵的死亡深表同情,也好奇地想知道死者的身世。当死者被卸去盔甲时,他才认出原来是自己的儿子。在众人的恸哭声中,他一言不发,没有掉一滴眼泪,他直直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尸体,直至心中的悲苦突然凝固了他的生命力,砰的一声倒在地上。 {出自十六世纪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Paolo Giovio的Historia sui temporis}
      
       说得清楚自己受多少煎熬,他受的煎熬其实不大。 —— Petrarch
      
       想表达难以忍受的相思之苦的恋人们是这么说的:
      
       我是多么不幸啊!爱情使我失去理智。一见到你啊,Lesibia,我就神魂颠倒,说不出话来;我的舌头变得僵硬,一股热流在我的四肢流淌;我的耳朵嗡嗡作响,我的眼前一团漆黑。 —— Catullus, Carmina {出自古罗马抒情诗人卡图卢斯的《歌集》第85首,Lesibia是诗人给他爱的女子取的名字,源于他钦佩的希腊女诗人Sappho——Sappho的出生地是Lesbos,Lesibia的真身是比诗人年长十岁的有夫之妇Clodia. }
      
       因此说,在突发激情和最冲动的时候,我们往往无法完全表达我们的痛苦或信念;我们的心因为陷入成见而不能自拔,肉体因为爱情而显得虚弱和倦怠。因而有时会产生支持不住的情形,比如热恋中的男女突遭变故,他们处在欢乐之中,正因为炽热的爱情的力量,才更加感到事实的冷酷,如同当头泼来的冷水。大凡可以品味和领会的感情必定趋于平庸。
      
       小哀喋喋,大哀默默。 —— Seneca, Phaedra {古罗马悲剧家、斯多各派Stoic哲学家塞内加,暴君尼禄Nero的老师和顾问,后被尼禄赐死,生平比其笔下的悲剧人物更具戏剧性。}
      
       意外的好消息同样使我们喜出望外。
      
       她一见到我和四周的特洛伊士兵,就失去了神志。仿佛见到可怕的凶兆一般,她目光呆滞,四肢冰凉;她跌倒在地上,长久说不出一句话。 —— Virgil, Aeneid
      
       有个罗马女人看见儿子从坎尼溃败(The Battle of Cannae)中安全归来,惊喜过度而死去;Sophocles和暴君Dionysius乐极而亡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他的名言Death is not the worst evil, but rather when we wish to die and cannot. Syracuse国王Dionysius the younger为Sword of Damocles(达摩克里斯之剑)的始作俑者,柏拉图曾把建立理想国的希望寄托在Dionysius身上,最终以失败告终。蒙田说这两人死于兴奋,没有确切史记};还有Talva,读着罗马元老院的授奖喜报死在科西嘉岛上。除此以外,我们在本世纪还有Pope Leo X的例子,他朝思暮想,终于得知攻陷米兰的消息,因为大喜过望,结果发高烧死了。 {利奥十世教皇出生于美第奇Medici家族,从小生长在宫廷,爱好文艺哲学。担任教宗期间,为筹集修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的资金,大量推销“赎罪券”,引起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写下批判赎罪券效能的《九十五条论纲》,从而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还有一个更加著名的例子证明人类的这一弱点:古人记载,辩论家Diodorus无法在学校里当众驳倒对手的论证, 最后无地自容而自尽了。
  •     一
      当你感到孤独时,你应该想到,在思索的道路上有这么多巨人开辟了荒野,并在路旁指引着你。又有这么多后来的追随者走在了你的前面,他们的足迹早已汇成了大道。
      你是如此渺小。
      你却从不孤独。
      
      二
      每个人都是一片森林
      你若想影响他人,首先要克制自己,强大自己,做一颗苍天大树,自然被人看见。
      而不该把自己肮脏的触须伸进别人的领地,
      强奸别人的思想。
      (ps: 若失去了克制和自省,怀着虚荣的目的,虚荣迟早掏空了你,影响别人是危险的, 做个强大的个体)
      
      三
      若你在乱世中,迷失了自己的价值,记住甘地所述:
      When i despair , i remember that all through history the way of truth and love has always won. There have been tyrants and murderers, and for a time, they can seem invincible.
      But in the end , the always fall.
      Think of it .
      Always.
      
      四
      蒙田的想法是超前却又现实的。
      Ⅰ背弃了真相的人,谎言也将背叛他。
      Ⅱ法国人就想猴子那样,只知道不停攀爬高枝,不到树顶不罢休可到了树顶,他们不过是向别人展示屁股而已(so do we).
      Ⅲ人们盼望什么,就相信什么。
      Ⅳ出生的第一天,就是走向坟墓的第一天。
      
      五
      蒙田用苏格拉底之死引出这样的话“智者应得让自己的心灵从喧嚣的尘世间隐退,保持心灵的自由,使自己不受约束地判断事物。在外表上不折不扣地遵从时尚,与世俗观念保持一致。”
      思想再远,也不能离开现实的土壤。
      
  •     《蒙田随笔》(法国蒙田著·梁宗岱、黄建华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新第一版)
      随笔于今大行其道,重读随笔这一体裁的创始人蒙田的文章时,有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我这人博览群书,但是阅后即忘。”哈哈,这是我们普通人一致的切身体验。蒙田以博学著称。书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书中,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圣伯夫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蒙田身上发现自己的一小部分”。
  •      对于蒙田我不敢妄谈,以前我一直觉得普鲁斯特文字多么多么优美,原来他也是师从蒙田,包括阿兰德波顿,蒙田都算是他们的老师。如果真的谈论蒙田,没有几千字是对不住他的,所以我只能随便说说蒙田而已。中国古代也常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而蒙田也是如此,年轻时四处游历,老了才坐在家里著书立说。当然我也常想这样做,可是我没有办到。
       蒙田在这本书开头就告诉别人,他写书并不想让别人高兴,而是想让自己开心,写书就是写自己,你要爱看就看,不看拉倒。这已经够新鲜的,后来他又不停地写自己啰啰嗦嗦的琐事,甚至拉屎放屁,睡觉做爱更不必说。这可是少有的人哪。不过他的文笔优美,却让你无法放手不看这本书。这就是蒙田,他一开始就这样对你说了,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所以他会告诉你一个本真的他。当然蒙田自己也是受到很多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家影响,他也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书虫,所以他也成了一个哲学家。
       蒙田随笔中我最喜欢的是,蒙田谈论死亡的话题,说西塞罗说过一个人研究哲学就是准备死亡,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追求快乐,人生的终点就是死亡。什么快乐和痛苦总是并存,蒙田的书就象一杯咖啡,我们必须慢慢细品,才能知道他的滋味。
       当然我也想拜蒙田为师,我一向喜欢自由自在的东西,自在随意才是真正的我。算了,不写了
  •     这不是一本适合在地铁上看的书,每一个短篇都有触动内心的那么一两句话,但是一走神一个不经意间你就错过了。
      都说这本书影响了好多伟人,但是总觉得这不是一本很适合我的书,虽然有几个短篇很喜欢,这也许就是一本和我自己写随笔一样的心境的时候才能看的一本书吧。
      静静地,安谧的,思想在天马星空的时候~
  •     蒙田思想比较现代,喜欢怀疑和批判,比如他对医生治病得到尊重就有些自己的牢骚。其实,要真是想找点碴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老这样批判,听得人都会累,而且这样的书看多了,怕人会变得龟毛,爱挑刺。算了,少看为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