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与厚土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作者:何羽  页数:332  字数:31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  在改革开放之后,最先占领凉州的,是温州人。那个时候,老见温州人拖家带口来凉州,或摆鞋摊,或弹棉花,或干些凉州人眼中纯属“扯蛋”的营生。  对那些来自外地的异类,凉州人给予了很多的同情。温州人虽然有钱,但因为背井离乡,辗转异地,这在凉州人眼中是很恐怖的事。于是,一见到那些温州人,凉州人就会发出一声叹息,说:“可怜,领着老婆孩子来这儿爬街台。”  那个时候,凉州人津津乐道的,是温州人的那些他们不理解的生活细节。比如,女人光个脚丫趿着拖鞋上街——在凉州人眼中,只有邋遢婆娘才会趿着拖鞋上街;再比如,凉州人死活看不惯那些敢和同行“平打平骂”的温州媳妇——凉州人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上火的。还有好多“比如”,便将温州人“比如”成了凉州人眼中的异类。  几年之后,温州人在凉州盖起了一座大厦,起名为浙江大厦,它成为当地最繁华的商贸市场之一。  几年后,听说温州人有不少人修“活人墓”,就是说,人还活着,墓已经先造好了。据说,有的花费达几十万之巨。对此,没出过远门的凉州人将信将疑。因为,凉州人眼中,人死如灯灭,他们是不相信有人会在坟墓上花大钱的。但终于,他们信了。因为一本叫《钱,疯狂的困兽》的书中就写了温州人修坟墓的事。凉州人一向是信书的,他们眼中的书等同于神灵。每到打庄盖房,再穷的人也会弄本书放入压泥板上。于是,他们真的相信了,在很远很远的远到心外的地方,有一群造“活人墓”的温州人。  再后来,有个自命为“凉州儿子”的人听说温州人又修起了大学。  那个人便是我。  我于是背着行囊,走近了温州人。我将温州和凉州当成了能代表中国东西部文化的两个标本。在沟通东西部的观念、文化和精神方面,我愿意充当一座桥梁。因为真正的西部开发,是观念的开发,是心灵的开发,是文化的开发。  于是,我发现了完全有异于凉州的另一个生命群体。他们用辛勤劳动挣到的钱,已经不再造“活人墓”,而是建起了大学、养老院,投入了慈善、公益,奉献于教育、文化,他们的企业已走出温州、走出国门、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引领着当代民营经济浪潮中一支健康、强劲、富有活力的主流。据统计,仅巴黎的温州人就有15万之多。'除了商界,温州人的身影还活跃在各个领域的舞台上,其出色的表现令同行侧目,令世界关注,激起了阵阵涟漪,成为当代中国一道抹不去的人文景观。  正是在这样一种参照系中,我再一次将目光转向了凉州。  正如“温”与“凉”显示了某种温度上的反差一样,温州和凉州成了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极。凉州人的个性特征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安分,而温州人的个性特征,大型纪录片《温州人》的总制片叶卉女士用三个字就概括了:不安分。于是,我像解剖标本一样,对中国文化中的这两个点进行了剖析。

内容概要

欲把脉中国民营经济,不能不关注温州。    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深入凉州。    周星增、雪漠,这两位分别来自温州、凉州的农家子弟,以自强自立、开拓创新、艰苦卓绝的奋斗,崛起于教育、文化领域。他们的成长,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沧桑巨变!

作者简介

何羽,上海建桥集团办公室副主任,上海温青联副秘书长,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1973年3月出生于温州雁荡山,少年时随盛溥先生、父亲何茂新先生学习中国书画;后从文,深造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在浙江乐清日报社等媒体从事新闻工作八年,2002年进上海建桥集团工作。文学、书画及新闻作品多次获省市及全国性奖励,散文《倾听滴水》被作为范文入编高考语文摸拟试题库,近年来在福建、广东、四川、湖北、广西等省市的学校广泛应用。

书籍目录

参照温州话凉州(代序)  第一章  对话人物故事  第一节 周星增:今生只做建“桥”人    一  母亲      二  一跪定终生      三  建三座桥,立百年志    四  温州“鲶鱼”搅热上海滩      五  “亲和源”试水中国养老业      六  新温州人,新上海人    七  感动中国的超级棋迷      八绿叶扶花“梅”更艳    九  善的感性力量      十  从湖头桥到慈善之星桥    第二节 雪漠:在死神到来之前微笑    一  死神是我唯一的对手      二  笑傲江湖飞侠梦      三  贫寒中绽放诗意      四  创作前准备    五  二十年青春写一户农民  第二章  江海平心听涛声——周星增、雪漠对话录  第一节 土地特质对民众性格的塑造    一  凉州多山缺水,温州面朝大海    二  凉州人淡泊固守,温州人奋起求变    三  凉州人为今天而活,温州人为明天而活    四  温州人抱团协作,凉州人各自为战    五  传统是双刃剑,精华与糟粕并存  第二节 从成长经历追迹命运之“神”    一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      二  仰望星空,脚踏大地    三  自信,不狂妄    四  自知,知人    五  闯与创新      六  舍与得      七  为人为文,唯求真诚    八  优势即软肋      九  困境中越“狱”    十  孤独体验与终极思考      十一女性话题    十二  贵人与机遇    十三  喜欢上海的理由      十四  年过不惑谈成功    第三节 关于善的对话    一  中国传统文化谈“善”    二  善文化是中华民族贡献的精神财富      三  为何需要弘扬善文化      四  善是感恩心,善是责任心,善是利众心      五  善恶之争    六  站在历史高度辨识善恶      七  人类评判标准有误区      八  心的善恶影响人生      九  善心无高低,善行无大小    十  建桥的“三不”原则      十一  如何看待企业家行善    第四节 大善铸心    一  让孩子拥有大爱心      二  把爱传播出去      三  知识分子:以仁智勇,求真善美      四  从文化视角看温州人办学    第五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  西部如何开发    二  东部如何跨越      三  感恩土地    四  全球化下的开放与坚守  为何出发(跋)

章节摘录

  2005年,上昆为谷好好量身定做齐王与钟无盐的传奇故事,倾力打造青春版《一片桃花红》,作为第三代昆曲人的代表作,投入经费需一百多万元。就在焦急等待上级各部门层层审批的过程中,周星增又给谷好好送来了启动资金。那时,谷好好刚买了房,每月按揭让她捉襟见肘,这笔钱本来可以进入私人账户,但她毫不迟疑交到了团里。一台好戏,紧锣密鼓开排了!  昆曲是寂寞的艺术,是中国最美的“歌剧”,《一片桃花红》让谷好好圆了从艺20年来的梦想——夺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面对蜂拥而来的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媒体记者,谷好好谈了三点获奖感言:  一、在跨向更高艺术殿堂的关键一步上,周星增给了她一个坚实的台阶。相对于那么多付出一生仍默默无闻的昆曲人,她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因而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作为昆曲艺术的传承人,虽然,目前国内市场不景气,但她在港台以及国外演出的盛况,那里的观众对中国艺术、对昆曲、对艺术家的尊重与热爱,让她坚信中国必将迎来昆曲的春天!  二、她希望大家重视人文艺术,文艺能让一个人打开心灵,与世界真诚交流,不狭隘,不小气,不局促;希望大家珍爱中国艺术,能抽空静心品一出昆曲,不要太忙了。她有个小小的遗憾,像周董这样为中国昆曲事业立了功的人,居然还从没得闲欣赏“桃花红”呢!  三、从艺先做人,馨德永流传!身为文化的使者,怎么可以没有品格?虽然谷好好一直是追光灯下的主角,但她认为,成功来自大家团结协作。   ……

编辑推荐

  《热血.厚土:温州民营企业家与凉州作家的对话》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欲把脉中国民营经济,不能不关注温州。  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深入凉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热血与厚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