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七鉴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上海科教  作者:(美)约翰·布里格斯//(英)F·戴维·皮特|译者:陈忠//金纬|校注:张兴福//金纬  页数:17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混沌七鉴:来自易学的永恒智慧》中,作者全面介绍了混沌理论,阐述了接受日常生活中混沌的七条鉴识:创造、运用蝴蝶力量、行云流水、上下求索、观世术、在时间内生活、回归整体,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忠告。混沌理论,最初用于理解产生暴风雨、洪水和飓风的运动,如今正被运用于从医学、战争到组织如何形成、变化的社会动力学和理论。混沌正从一个科学理论演变成文化隐喻。

作者简介

作者:(美)布里格斯 (英)皮特 译者:陈忠 金纬约翰·布里格斯(1945-),1981年获美学和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西康涅狄格州立大学英语语言、比较文学和写作系教授,著有《丹炉之火——创造性天才的炼丹术》、《隐喻——诗之逻辑》、《分形——混沌之模式》等8本书,与F·戴维·皮特合著《湍鉴——浑沌理论与整体性科学导引》。 F·戴维·皮特(1938-),1964年获利物浦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著有《核经》、《同时性——物质与心灵之间的桥梁》、《冷聚变——掀起一场科学论战》、《无穷势——戴维·玻姆的人生与时代》、《哲人石——混沌、同时性与世界隐秩序》、《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20世纪科学与思想史话》等20本书,与戴维·玻姆合著《科学、秩序与创造性》,与约翰·布里格斯合著《镜宇》。

书籍目录

对本书的评价内容提要作者简介中文版序前言混沌理论的隐喻第1鉴 创造——来自涡旋的鉴识第2鉴 运用蝴蝶力量——微妙影响的鉴识第3鉴 行云流水——关于集体创造与革新的鉴识第4鉴 上下求索——关于简单与复杂的鉴识第5鉴 观世术——关于分形与推理的鉴识第6鉴 在时间内生活——关于分形时段的鉴识第7鉴 回归整体——关于新观念的鉴识后语 第7.1325…鉴——遗漏信息、中心的整体与漏洞致谢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1鉴 创造——来自涡旋的鉴识人类是如何发明出第一枝箭头或绘出第一幅壁画的?爱因斯坦(Einstein)是如何发现相对论的?创造性思想产生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什么是创造的本质?世界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混沌理论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与我们每一个人作为创造性生物的本质有关的洞见。在探索这些洞见之前,认识到以下事实对我们是有帮助的。在我们这个世纪之交,社会上仍然有许许多多人对创造性认识模糊,甚至存在误解。当你具体追问时,他们就会带着一丝防备,承认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多么富有创造性,因为在他们看来创造只是少数人的“天赋”或者特别“才能”。其实,认为真正的创造性仅仅局限于特殊的个体,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荒谬的。具有讽刺性的是,尽管人们一向崇敬创造者的产物(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科学发现),并相信创造者触及到了生活的本质,但同时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创造者的形象有些疯狂。人们常说,创造和疯狂总是形影相随。这与创造是某种反常行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中的许多人都确信,创造者能驾驭他们的作品(这点很容易理解,只要我们回想一下高中语文老师最喜欢提的问题:“此处诗人想表达什么?”),同时我们也赞成创造实质上是创造者无法控制的灵感(它就是这么“跳”出来的)。我们还认为,一个人只有在某些公认的创造领域(如音乐、电影、美术、戏剧,还有高等数学)才能表现出他的创造能力。在观察自然、回忆梦境、谈天说地、欣赏艺术作品等场合,“创造”一词很少被用到。然而诗人以及其他一些艺术家很早就发觉,上述活动也需要高度的创造性。还有一个荒诞的说法——一个很难被根除的说法——创造者的首要目标就是造出新事物。混沌理论隐喻可以帮助我们超越这一类概念性错误,在此过程中让我们懂得生活的“创造性”的一面。

编辑推荐

《混沌七鉴:来自易学的永恒智慧》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混沌七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团队领导者必须看,很失望
  •   把西方的混沌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起来,一时难以消化,只有慢慢看了。
  •   2012年5月17号买的,已经看了,内容比较专业了。
  •   乍一看还以为是跟周易有关,其实不是。
  •   好书,非常好!受益很大
  •   内容有点深奥,需要耐心的看
  •   仅仅是概念的堆积,我估计作者没有什么科学素养
  •   大致翻看 感觉会是本有趣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