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全集》(第18卷)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竺可桢  页数:72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卷收录1966—1967年的竺可桢日记。 自1966年起,中国陷入十年“文革”内乱,竺可桢的最后八年是在这乱 世中度 过和结束的。 “文革”中的竺可桢,幸被最高领导层圈人“保护”对象,成为表示知 识分子政 策尚存开明的标识性人物,因此没有遭遇到同时代大多数老科学家所无法躲 避的 屈辱和苦难。但即使如此,在政治乱局中他依然是时时有惊,步步有险。他 也始终 把自己置于“斗批改”对象的位置,有随时受冲击的心理准备。在汹涛恶浪 环绕之 中,理性的光辉依然照耀着竺可桢的学术研究。这位80岁上下的老人,数年 如一 日地“个人奋斗”,继续耕耘在物候学和气候变迁研究的“自留地”中。 在以“革命”的名义公开“抄家”成为社会时尚的日子里,不知道有多 少人因日 记获罪而遭遇灭顶之灾,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为避祸而将日记付之一炬。如何 保存 日记和如何写日记,必然是竺可桢当时面对的一大难题。在现存的早年日记 簿中, 可以看到个别图页被撕毁的残迹,对旧时日记中“今是而昨非”之处多有竺 可桢的 批注手迹,以表达自己的反省。值得庆幸和钦佩的是,他没有毁掉旧时的日 记,为 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史料。 同样令人钦佩的是,他能把日记进行到底!此后的日记在文字风格上已 无法 与1930年代—1940年代相比,即使与“文革”以前的日记相比,也有相当的 差异。 日记中不时写下他内心深处的疑惑、不满和愤慨,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这些表 述被淹没在记述时事、抄录文献的大量文字中,被淹没在拥护“文革”和颂 扬领袖 的文字中。他大量引述“最高指示”,引述“正确路线”代表人物的言论和 党报党刊 的声音,不断地表述自己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转变过程。他努力适应社会变化 ,认真 学习,自以为非,表示要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就实而论,这既有其诚 心诚意的 一面,也有其诚惶诚恐的一面。日记中特意用红笔摘抄大段大段的“最高指 示”, 各年中一再以醒目的方式提及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对他的召见,都应视作他 为 应对日记万一涉险而求自保的举措。 了解上述时代背景和个人处境,有助于《全集》读者正确解读竺可桢日 记的 内容。 1966年,是“文革”的发动阶段,在中科院副院长的岗位上,竺可桢留 下了平生 “最后一次”到京外出差和出国访问的记录。在1967年重组权力机构之后, 他虽 然挂着院革命委员会委员的头衔,但基本上处于赋闲状态。 本来年事已高,懵然进入“文革”,持续的精神压力,不断恶化的生活 环境和医 疗条件,加速了他老化和病侵的进程。 “文革”中的日记,多有来自当时公开报刊、内部参考、大字报、批判 会和民间 印刷品传播的人事内容,广涉各界各级人物。编者对于那人妖颠倒、是非莫 辨的年 代中流传的很多“信息”无法进行核实,请求读者格外给予谅解。 这两年的日记原本各有两册,半年为一册,皆为36开。1966年上册日记 簿为 北京公私合营龙门印刷厂1959年出品,下册封面印有“工作日记”,未署年 份与印 刷厂。1967年上册日记簿封面印有“高歌猛进”,为上海公私合营文化纸品 厂出 品,下册为北京印本厂出品。各册日记文字保存完整。 1966年日记由杨小林负责编订,1967年日记由刘元明负责编订,竺安、 曾闻 问、樊谦参与校审。人名简释表由樊洪业编制,家系人物表和略语表由竺安 编制。 竺安侧重审订外文内容。全卷由樊洪业通审定稿。 本书依“存真”宗旨,力求保存竺可桢文稿历史原貌,有关编订规则之 大要,详 见《日记编例》。

内容概要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1300万字,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卷为补编、年表和人名索引等,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竺可桢全集》遵奉“存真”原则,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字藕舫。浙江绍兴人。早年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18年回国,先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教授,南京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后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及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著有《竺可桢文集》。

书籍目录

前言关于竺可桢日记日记编例第18卷说明1966年日记气候变迁材料笔记杂记1967年日记杂记剪报本年事要附录一第18卷人名简释表附录二竺可桢家系人物表附录三张侠魂家系人物表附录四陈汲家系人物表附录五竺可桢日记中常见略语符号表

章节摘录

  1月5日 星期三 晨七点半晴,雾,-5°,753 mm。下午发大风5—6级 ,756 mm。 侯德封谈地质学思想革命。 晨七点起。作太极拳20分钟。早餐后,九点至中关村图书馆看西文期刊 ,因 New Scientist的主笔曾写信给我,要我供给中国材料关于古气象方面,合 世界气象 组织的报导以觇近来世界气候的趋势。我复函说,我们和世界气象组织脱离 关系, 不便与他们合作。他信中要于八月底将材料寄到,料想十月有文章登载,但 注意到 十月底未有文章发表。中午回。 下午二点接赵秘书电话,知今下午党组学习,事先未通知我,即去院第 三会议 室。古脊椎动物所吴依首先作了学习报告,据说所中没有一个研究人员学习 得很 好的。次地质所侯所长说,从《实践论》得到了启发,认识到哪里有困难就 要到哪 里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首先要参加生产任务,地质所同人过去没有做过锰 矿,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也要做。从锰的成矿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球化 学,陆 相生油也是打破框框,稀有元素从1953年开始,过去苏联学说以为铌、钽均 在碱性 岩石中,但在中国却在花岗岩(白云鄂博),以后在江西、广西统有发现。铀 矿苏联 以为在震旦纪或古生代岩层中,中生代没有,我们却在中生代找到,所以要 打破框 框,建立无产阶级思想,一定要自力更生。白云鄂博中铌、钽多,在渣滓中 含百分 几,铁中千分之几。日本人向我们[要]进口渣滓年50万,就是为了铌、钽。 我们 现在能炼至90%纯铌,高温钢现可产几千T一年,超过世界各国。其中也含 有稀 有金属铕(63),每公斤值九千美元。次微生物所赵蔚山报告。最后张副院长 谈, 说过去已有18位同志交了笔记,希望大家能看齐,要严肃,高举毛泽东同志 旗帜, 要结合工作。我们工作和思想,要身体力行,要有更高觉悟。现在是世界革 命时期 了,掌握毛泽东思想就能革命到底。他又说近来彭真同志说老同志不要存心 就要 交班而退休,不能如此想法,要能鞠躬尽瘁的精神。大家要过好战争关,我 们所处 是一个伟大时代。 P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竺可桢全集》(第18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竺可桢先生是一代科学巨匠,坚持写日记微时代留下一笔宝贵的材料
  •   70多岁的人,每天写这么长的日记,十分感动。
  •   他每天写日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