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社会学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作者:何蓉  页数:191  
Tag标签:无  

前言

一、题称辨本丛书题为“经济与社会文丛”,其中的“经济与社会”这一用语,并非遵循把社会生活的一块划为“经济”而另一块划为“社会”这样一种时下在不少地方流行的分类,而是遥遥呼应着社会科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和他的重要的著作。这位人物是马克斯·韦伯,他的一部重要著作名称是《经济与社会》。根据韦伯研究专家的考证,所谓《经济与社会》事实上是韦伯未完成的文稿,最初出版是韦伯夫人依据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书的,而这个标题也是长期误置的结果,真正的书名是《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甘阳,1998:1-2)。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采用“经济与社会”这个简洁的标题来呼应韦伯所致力的事业。我们所说的这项事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经济和诸社会领域结合起来研究。这样做的意义自不待言。从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称时起,就批评当时的政治经济学不应该把经济领域和社会其他方面分割开来研究。但问题是怎样联系起来研究。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经济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联系之中,懂得事物间存在普遍联系也并不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我们决定要把它们联系起来研究时就能够得到超出我们日常所知的新的知识。

内容概要

作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斯·韦伯既声名卓著,又引起了很多争议:一方面,他的著作被广泛引用,另一方面,社会学家仍在为其作品的基本主题而争论不休。本书试图将韦伯置于其时代思想背景之下,以揭示在经济学发生边际革命的重大转折之后,韦伯接受德国历史学派及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共同影响,结合二者的学术关注与研究路向的努力。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何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1989-1996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接受本科、硕士教育,2000年进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师从刘世定教授,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2003-2005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师从苏国勋教授,2005年留所工作至今,2008-2009年度为美国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宗教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理论史、宗教社会学。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另一个韦伯”?——以学科互动为背景的问题  第二节  边际革命与经济学的分野  第三节  韦伯的经济一社会研究第一章  韦伯的方法论:基于渊源的再研究  第一节  理解社会学与经济解释  第二节  方法论个人主义  第三节  作为分析工具的理想型第二章  边际分析与历史理论  第一节  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  第二节  效用论的引入与理解经济行为  第三节  时间因素与历史关怀第三章  从效用论到企业家理论  第一节  企业家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  企业与企业家  第三节  韦伯与熊彼特:企业家理论比较第四章  劳动分工与社会分化  第一节  所有与占有  第二节  阶级、阶层及社会分层的方向  第三节  劳动分工与社会分化第五章  选择与理性  第一节  目的一手段框架:韦伯对主观价值论的反思  第二节  目的手段与选择:继承与批判  第三节  理性与理性化结语附录  德国历史学派与“方法论争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韦伯视纯经济理论为纯粹类型的例子,论证不为错误或感情因素影响的理性人的行动方式,以及在单一目的之下,如何最大化其经济收益(韦伯,1993b:27-28)。然而现实中极少有这样的行为方式,因此,对现象的分析就可以从这种理性的纯粹类型人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推理可能的行动过程,然后与现实发生的状况相对比,就可以用某些非理性因素来解释现实与纯粹类型之间的“偏离”。在论述社会关系时,韦伯使用了“机会”概念将纯粹类型与现实联系起来,代表理论构想在现实中的发生几率,从而维护了韦伯的社会现实原则。但是,纯粹类型的意义在于它在思维上的纯粹假想性质,摆脱了在《客观性》一文中理想型的结构性模式难以容纳历史变革的困难;它不是价值规范,而是一种技术规范,它的客观性与技术性特点既避免了价值判断的危险,又提供了一个可供使用的标准框架。(三)结论社会学是寻求经验事实之普遍规律的学科。理想型的建构有助于以一种明确的分类方式总结某种或某些经验事实的基本样貌。社会行动理论便是这样一系列定义明晰的理想型概念的结合体,表明人的行动的意义关联的种种可能形式。在认识论的层次上,理想型意味着科学知识的暂时性、片断性和开放性。在概念构造的层次上,理想型是思想实验的结果,即从行为的一些基本元素演绎出事件之间典型的连续关系。社会学以经验研究见长,思想实验的方法可以在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替代统计或实地调查,以思想的洞察力为核心,帮助形成用以认识现实的理论假说。理想型、标准模式正确理性、纯粹类型的发展表明了韦伯在方法问题上的日臻成熟。理想型借助于分类学的类概念,但是,类概念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完全分类,而社会学的分类是非穷尽性的(韦伯,1993b:52)。研究者出于兴趣和需要(反映了个人与时代的价值观)确立研究目的,构建了概念上的纯粹类型。

后记

我在2003非典之年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6月,校园的隔离解除前夕,我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学位,自此离开了我在燕园的老师与朋友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这篇论文。我原本期待自己在一段时间之后,能够积累一些新的能量,重新回到这个题目上来,毕竟对于韦伯或经济社会学这二者之中的任一主题而言,三年的时间都仅能接触其皮毛而已。但时光如转辙器,我在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之后,由韦伯的宗教与经济的经典研究人手,转人对宗教社会学理论和中国宗教的经济史、社会史的研究。因此,五年过去了,面对当日的文字,我尊重它的清浅,却没有能力进行实质性的改进,仅仅重新修订和补充了正文及注释中的一些明显的错漏,清理了文气不通之处。书中不足与错误之处.祈请方家指正。本书的导论部分曾经以“经济学的分野,社会学的走向:评韦伯的社会经济研究”的标题发表于《社会理论学报》2004年秋季号,第一章方法论部分的内容曾以“马克斯·韦伯的方法论:基于渊源的再研究”的标题发表于《社会理论》第一辑(2005年12月),“附录”部分曾经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作为工作论文进行内部交流,经修改后以《德国历史学派与19世纪经济学方法论之争的启示》的标题发表于《社会》2005年第3期,并被收入《经济社会学》第一辑。在此一并对以上诸刊及贡献了,宝贵意见的师友致谢。

编辑推荐

《经济学与社会学:马克斯·韦伯与社会科学基本问题》由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济学与社会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这本书能对了解韦伯的思想起到辅助作用。
  •   这可能是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书,但是毫无根据的定价会扼杀它的传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