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作者:潘英丽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笔者最初涉及国际金融中心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参与我的导师陈彪如先生主持的上海市政府“九五”规划课题中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项目研究。后来我在1999年和2004年分别主持完成了上海市政府“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课题。2003年10月我还参与了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组织的考察团赴新加坡、伦敦和法兰克福等地考察和总结现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在这些决策咨询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也对全球范围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演变和内在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2005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调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并确定了此项系列研究计划。整个研究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方华院长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985项目”二期的经费资助,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在研究团队近5年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系列研究项目,并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颁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得以明确并加快实施的历史性时刻,付梓出版,与读者见面。

书籍目录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历史与理论分析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中心的概念及层系结构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系列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国际金融中心系列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国际金融中心系列研究的结构安排 上篇 历史分析  第二章 13—18世纪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源   第一节 意大利城邦: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热那亚   第二节 阿姆斯特丹的兴衰  第三章 19世纪伦敦的蠕起   第一节 15—18世纪伦敦金融的成长   第二节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确立(1795—1814—1914)  第四章 双城记:纽约的崛起及纽约与伦敦问的竞争   第一节 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   第二节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变迁一从衰落到复苏(1914—1957)   第三节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重新崛起  第五章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变   第一节 1900—1975年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起   第二节 金融国际化与东京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崛起   第三节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崛起的条件   第四节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各个子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节 泡沫经济的破灭与日本经济和金融体制的问题   第六节 日本金融振兴计划——1998年金融体制改革法与2007年金融产品交易法  第六章 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趋势   第一节 离岸金融中心基本特征和类型   第二节 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离岸金融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   第四节 国际社会对离岸金融中心加强监管的努力 下篇 理论分析  第七章 金融中心形成的新古典经济学解释   第一节 早期的区位理论   第二节 金融机构的区位选择理论   第三节 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理论  第八章 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金融地理学解释   第一节 金融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信息外部性与信息腹地理论   第三节 金融中心形成的地域根植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九章 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全球城市理论   第一节 全球城市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Sassen的全球城市理论   第三节 世界城市网络理论及其实证分析  第十章 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理论总结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中心演变的历史经验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总结  参考文献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中心:实证分析(1980-2006) 第一章 国际金融中心实证研究概述  第一节 已有计量研究综述  第二节 本书设立的国际金融中心指标体系 第二章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节 1980年以来伦敦金融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金融业各市场发展状况  第三节 影响伦敦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对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协整分析 第三章 纽约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节 1980—2006年间纽约金融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金融业各市场发展状况  第三节 影响纽约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对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协整检验 第四章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节 1980—2006年间东京金融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金融业各市场发展状况  第三节 影响东京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对影响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第五章 全球金融中心的国际比较 第六章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第七章 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 第八章 香港和新加坡区域国际金融中心比较 第九章 金融中心演进影响因素和福利效应的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国家战略与城市规划 上篇 战略背景  第一章 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中心未来格局的影响与中国的金融强国机遇   第一节 金融危机的全球结构性原因和制度根源   第二节 全球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更为平衡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酝酿和发展   第三节 全球再平衡过程中中国的金融强国机遇  第二章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中国经济转型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初级阶段的基本宗旨: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的成功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构建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所需要的制度条件 中篇 国家战略布局  第三章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优势互补的功能定位   第一节 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基础与现有条件   第二节 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优势互补的功能定位   第三节 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协调政策与香港规划建设的重点领域  第四章 中国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甄选与布局   第一节 地区性金融中心甄选与布局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金融基础条件的地区比较   第三节 地区性金融中心所在区域的甄选   第四节 地区性金融中心候选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分析   第五节 中国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甄选结果 下篇 城市规划  第五章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推进领域 参考文献 附录

章节摘录

插图:(1)税收利益。东道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从公司和公司的外国雇员的收人中征得所得税。政府很大程度上会通过税收减免甚至补贴来吸引外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从而放弃此项特权。让本国居民更多地参与到外国公司和外国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中去将是有益的。在吸引外资主要为本国客户服务的场合,外国公司或金融机构可能通过将服务价格提高到国际价格之上将税赋转嫁给客户。如果金融中心形成有效的国际竞争,其收益也主要来自于国际金融业务而非本地业务,上述不利影响将不会发生或微不足道。(2)为本国居民提供就业。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在创造就业方面主要涉及两大产业。一是建筑业的就业,商务楼和公寓的建筑工人的就业与金融业的增长速度正相关;另一个是金融业本身增加的当地居民就业,从低层次的清洁工、文字处理人员到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3)本国居民作为资本家或潜在资本家得到的福利的增进。首先,当地居民以高于往常的价格从出售或出租不动产中获得的收益。这些资本收益或称之为第一桶金,可再投资于企业,增加就业并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更典型的情况是,从地产增值中得到的第一桶金被人们再投资于获取租金的财产。在此种场合,资本收益带来的私人财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利益的经济发展就没有多大贡献了。其次,金融中心由于其运行的高效率,可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安全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从而鼓励他们储蓄和积累资本。再次,金融中心可以为本地企业提供性价比更好的金融服务。这方面,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与贸易中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互补关系,金融中心不仅提供金融服务,而且是世界其他地区关于市场条件的各种信息的重要集散地。

编辑推荐

《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套装全3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金融中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还没读,翻了翻,应该不错。
  •   已经收到,看着内容很丰富,要学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