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的朝圣路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国平  页数:522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我1995年4月至1998年散文的结集,在与原出版社合同到期后重新出版。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自成一个系列,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收入了到2002年8月为止将近二十年间我所发表的几乎全部散文。现在,这三种书均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方便了读者的选取和配套。  我不知道基督教所许诺的灵魂不死最终能否兑现,但我确信人是有灵魂的,其证据是人并不因肉体欲望的满足而满足,世上有一些人更多地受精神欲望的折磨。我的大部分文章正是为了疗治自己的人生困惑和精神苦恼而写的,将心比心,我相信同时代一定还有许多人和我面临并思索着同样的问题。在本书初版序中,我曾表示:我写作时心中悬着的对象是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不管世风如何浮躁,我始终读到他们存在的消息。事实证明了我的直觉,我欣慰地发现,我的书不但在青年学生中广有读者,而且在社会各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知音,包括相当多的政界、企业界、文化界人士。  常常有人建议我为青年学生写一本哲学读本,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楚哲学究竟是什么。其实,本书末尾的两组文章,即《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和《精神的故乡》,已经初步地做了这件事,对哲学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读一下。今后倘若有时间,我愿意再写一本书,系统地阐述我所理解的哲学。  不久前,有一位可爱的读者做了一件可爱的事。她从我的书中选取一些段落,自己朗诵和配乐,刻成光盘,分送给她的朋友,据说极受欢迎。有一天,她来访问我,把这张光盘放给我听。她朗诵得非常自然,仿佛是某个灵魂直接发出的声音,不过那不是我的灵魂,我觉得好像是第一次听到这些内容。听完后,我半晌无言,最后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特受教育,没想到我这样会教育人。”这次经验使我约略体会了别人——当然是那些喜欢我的读者——读我的作品时的感觉,这个感觉将常留在我的心间,鼓励我为自己也为我的可爱的读者们继续写作。

内容概要

《各自的朝圣路》作者在不惑之年,生活中却发生了一连串想不到的变故,这些变故促使作者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令人困惑的人生难题。他将自己定位于“守望者”,并与时代潮流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以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书中倡导在淡漠中追求,于绚烂中归于平淡,让经过省察的人生充满价值。

作者简介

1951年生于上海,当代著名作家、学者。
主要作品:
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
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
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zhouguoping

书籍目录

 自序   朝圣的心路   苦难的精神价值   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精神生活的哲学   孤独的价值   勇气证明信仰   守望者语   守望的角度   被废黜的国王   在沉默中面对   有所敬畏   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   哲学的命运   名人和明星   读书的癖好   哲学与精神生活   都市里的外乡人   记住回家的路   愉快是基本标准   文学的安静   私人写作   小说的智慧   读《务虚笔记》的笔记   不时髦的读书   人不只属于历史   给成人读的童话   也生读安徒生   临终的苏格拉底   《李白与杜甫》内外  回到世界名著   简洁的力量   世上本无奇迹   爱者的反思   爱:从痴迷到依恋   婚姻反思录   ……   科学与人文   闲文或时文   序评无类   准学术谈   并非争鸣   自叙和访谈   精神的故乡   哲学:对世界的认识

章节摘录

  哲学的命运  在今天的时代,哲学似乎遭遇着两种相反的命运。一方面,由于社会需求越来越偏向于实用,哲学系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困难,使得作为一个学科的哲学门庭冷落,成了冷门。另一方面,社会各阶层尤其是青年人对于哲学读物的兴趣并不因此减弱,有时甚至呈上升的趋势,哲学类书籍竟然成了出版业的热点。  如何看待这两种似乎矛盾的现象呢?依我之见,矛盾仅是表面的,其实两者共同构成了哲学应有的正常命运。  作为一门学科,哲学本应是只由极少数人研究的学问。由于这门学科的高度非实用性质,也由于从事有关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特殊的学术兴趣和才能,以哲学为专业和职业的学者在社会分工结构中绝对不可能占据高比例。我并没有把哲学家看做精神贵族的意思,这里的情况正与其他一些抽象学科类似,例如社会同样不需要也不可能产生许多数学家或理论物理学家。曾经有一个时期,我们的哲学系人丁兴旺,源源不断向各级机关各类部门输送干部,那实在是对哲学的莫大误会。其结果是,哲学本身丧失了它应有的学术品格,而所培养出的这些干部却又不具备足以致用的有关专业知识。因此,收缩哲学系的规模,把培养各类干部的职能交还给各有关的教育机构,应该说是一个进步,对于哲学学科至少在客观上也是一种净化。  但是,哲学不只是一种学术,自从它诞生以来,它还一直承担着探究人类精神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使命。这个意义上的哲学就不只是少数学者的事了,而是与一切看重精神生活的人都休戚相关的。在我上面提到的那个时期中,曾经掀起过全民学哲学的热潮,不过那时候哲学是被等同于一种意识形态的灌输的,并不真正具备生命反思和精神探索的含义。当今之世,随着社会的转型,社会生活日益非政治化、非意识形态化,同时市场化进程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乃至于相当程度的迷乱和冲突。这就使得每个人独立从事人生思考不仅有了可能,而且有了迫切的必要。我认为,应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分析今日我们民族中广义的哲学爱好屡兴不衰的奇特现象,并对之持积极的评价。  这样的形势对于专职的哲学工作者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不管幸运还是不幸,作为少数“入选者”,他们肩负着哲学学科建设的学术使命,有责任拿出合格的学术著作来,否则便是失职,理应改行,从事别的于己于人都更为有益的工作。另一方面,面对社会上广泛的精神饥渴,至少他们中问的一部分人,有责任提供高质量的哲学通俗读物,这不但是一种启蒙工作,而且也是以个人的身份真诚地加入我们时代的精神对话。也就是说,我们时代既需要德国哲学的思辨品格,也需要法国哲学的实践品格,而两者都是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1996.7  名人和明星  我们这个时代似乎是一个盛产名人的时代。这当然要归功于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电视的普及,使得随便哪个人的名字和面孔很容易让公众熟悉。风气所染,从前在寒窗下苦读的书生们终于也按捺不住,纷纷破窗而出。人们仿佛已经羞于默默无闻,争相吸引传媒的注意,以增大知名度为荣。古希腊晚期的一位喜剧家在缅怀早期的七智者时曾说:“从前世界上只有七个智者,而如今要找七个自认不是智者的人也不容易了。”现在我们可以说:从前几十年才出一个文化名人,而如今要在文化界找一个自认不是名人的人也不容易了。  一个人不拘通过什么方式或因为什么原因出了名,他便可以被称作名人,这好像也没有大错。不过,我总觉得应该在名人和新闻人物之间做一区分。譬如说,挂着主编的头衔剽窃别人的成果,以批评的名义诽谤有成就的作家,这类行径固然可以使自己成为新闻人物,但若因此便以著名学者或著名批评家自居,到处赴宴会,出风头,就未免滑稽。当然,新闻人物并非贬称,也有光彩的新闻人物,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明星。在我的概念中,名人是写出了名著或者立下了别的卓越功绩因而在青史留名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历史,明星则是在公众面前频频露面因而为公众所熟悉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公众,这是两者的界限。明晰了这个界限,我们就不至于犯那种把明星写的书当做名著的可笑错误了。  不过,应当承认,做明星是一件很有诱惑力的事情。诚如杜甫所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做明星却能够现世兑现,活着时就名利双收,写出的书虽非名著(何必是名著!)但一定畅销。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许多学者身份的人现在热衷于在电视屏幕上亮相。学者通过做电视明星而成为著名学者,与电视明星通过写书而成为畅销作家,乃是我们时代两个相辅相成的有趣现象。人物走红与商品走俏遵循着同样的机制,都依靠重复来强化公众的直观印象从而占领市场,在这方面电视无疑是一条捷径。每天晚上有几亿人守在电视机前,电视的力量当然不可低估。据说这种通过电视推销自己的做法有了一个科学的名称,叫做“文化行为的社会有效性”。以有效为文化的目标,又以在公众面前的出现率为有效的手段和标准,这诚然是对文化的新理解。但是,我看不出被如此理解的文化与广告有何区别。我也想象不出,像托尔斯泰、卡夫卡这样的文化伟人,倘若成为电视明星——或者,考虑到他们的时代尚无电视,成为流行报刊的明星——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姑且承认,凡有相当知名度的人均可称作名人。那么,最后我要说一说我在这方面的趣味。我的确感到,无论是见名人,尤其是名人意识强烈的名人,还是被人当做名人见,都是最不舒服的事情。在这两种情形下,我的自由都受到了威胁。我最好的朋友都是有才无闻的普通人。世上多徒有其名的名人,有没有名副其实的呢?没有,一个也没有。名声永远是走样的,它总是不合身,非宽即窄,而且永远那么花哨,真正的好人永远比他的名声质朴。

编辑推荐

  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个人正是靠自己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我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各自的朝圣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9条)

 
 

  •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受到这本书与一起购买的的《守望的距离》有着同样的本质、或者说是同样的灵魂,更为贴切。
    《各自的朝圣路》中讲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故事与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在人生的朝圣路上安稳前进。我很喜欢这些哲理性的东西,他们听起来让人仿佛突然理解了什么,突然灵光一现,找到了什么答案。这些道理指引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前进,不让我们迷失路途,陷入深渊。
    在一个精神衰落、物质至上的时代,人们都还在寻找的东西就是幸福,那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是什么?他给我们的回答是“无论是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对无幸福可言。”可见,幸福与否的发言权是在精神、信仰和哲学,物质、科技等等都永远不可能解决人生的幸福问题。
    从高中到现在,周国平的思想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灵魂的净土。
  •   这是一本心灵的自传,他深刻的剖析了人的灵魂生活,叫人在喧闹的嘈杂的世界中,寻回一方心灵的净土,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哲学家,可我更愿意称呼他为我精神生活的领袖,是的,他让我变得成熟,变得理智,变得深刻。或许,我的语言过于浅薄,我不敢随意的评论,只敢当他为虔敬的一种形式,我不是教徒,但是这本书却让我成为一个信徒,让我笔直的走着我的朝圣路。我只想说,这是一本很安静的书,我很喜欢,我愿意再捧起他,对你们说,我正在重读......
  •   周国平曾说在他还狂热钟情尼采等大哲学家的年轻时候,他有机会,甚至几近走上了一个学者型哲学家的道路。许是当时他正研究的尼采给他立了坏的榜样,又或者他认为哲学的研究或者体系的建造本身就是一种回避。于是他转身向生活。真诚是他研究一生和追求一生的课题目标。而这一转身中究竟包含多少真诚,是不是基于天性的一种退让和回避,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      在之后的时间里,周国平写了大量的充满哲学思考气息的散文,包括他类似于散文体的自传。总体说来周国平是一个比较一致的人,包括一致的命题探讨,一致的自省风格,甚至是完全一致的文章,这许是他一致的矛盾之处,他的同一篇散文常常会出现在新旧不同的散文集中。他自己解释其为对抗盗版的一种方式。我不解。同样的矛盾还出现在他的一些时评中,在展现时弊的同时,总不忘展现自己的高风亮节。那些不入其法眼的东西。      有些命题,在十几岁二十几岁去想,不免为时过早,然而它一旦不合时宜的出现,便成为一生再也不能逃避的课题。对于一个有自己内心生活和经常自省的人,周国平的散文课题同样也是我们想过无数遍的课题。我不敢担保周国平散文的真诚,但我可以说那还是比较真实的,因为讲的都是大大的实话。然而我并不认为这些实话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周国平受于叔本华尼采哲学中悲观主义观点的影响,以清醒的笔触点出生活的源头。然而在他一贯的提倡“真诚,善良,富贵”的哲学里,我看到的重复的自我安慰,既没有超越,也没有出口。      那些哲思散文并无意塑造一个高高在上的超人形象,他以一个真诚和善良的普通人的视角叙述着他的困惑,又似乎勇敢地直面生命中的核心问题。爱欲生死孤独和意义的探讨一直贯穿着他的整个写作生活。这让我发出疑问,或者对他的真诚态度产生怀疑:对意义的探讨是否也可成为一种意义?抑或不过是对于意义准寻的一种回避。周国平自己也说,他正是在对孤独的不断探讨中,逐渐忘却了孤独。哲学只是他的疗伤方式和麻醉剂。所以我以为他的哲学于其自身而言是基于忘却而略显软弱的。所以有论“男不可读王小波,女不可读周国平”,可见一斑。      揭示带不来启示。当我们警醒地觉察到生活中的孤独,荒诞和虚无时,我们发现没有一种哲学能够再把我们带回自己曾经一无所知的开头。所以一旦带着神性的悲观主义介入了我们的生活,总有带着兽性的忘却主义相伴而来。并且是必须相伴而来。用真诚忘却荒诞,用善良忘却孤独,用表面的富贵忘却虚无。因为我们要存活,而活下去,是所有兽的本能。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周国平算不上一位好的导师,倒可以做一个知己,因他也和我们一样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   各自的朝圣路,喜欢周国平的书,买了很多他的散文集。
  •   各自的朝圣路,喜欢周国平的书,也喜欢妞妞
  •   第一次接触周国平,是在南山图书馆里偶然看到的《各自的朝圣路》,翻看了一下,觉得有些观点很能引起共鸣,对哲学、对人生的见解也是有着独特的视野。个人觉得是好书,能给我启发,所以果断收藏了。
  •   因为各自的朝圣路,让我对作者的其他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很享受他带给自己的精神粮食。
  •   (周国平细腻剖析朝圣者各自的心路历程)
  •   周国平用他的笔为我们展示了一条独特的路,各色心灵朝圣者都在默默前行。读来竟会让人心情平静,或许还会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淡然欣喜。
  •   我在我的路上,走着我自己的路,加油每一位朝圣者
  •   其实每个人都在朝圣的路上
  •   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但一定要虔诚。每个人都可以是圣人,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
  •   一条朝圣的路,引领着我的前行……
  •   各自的朝圣路。。。。
  •   朝圣之路,是寻根、寻梦之路。
  •   前几章写朝圣路程的比较精彩
  •   97年读大学的时候,偶尔在同学那里看到了先生的《守望的距离》,便爱不释手!自己也去买了一本来收藏!先生的语言睿智洒脱,对人生各种情感的剖析深入细致,其中最佩服他对死亡的分析!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渴望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   以前看过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几乎是含着眼泪看完的。这本书是女儿老师推荐的,期待他的力作。
  •   周国平的一本精彩散文集
  •   在浮躁的时候读一读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能让人心情平静。
  •   周国平自己的人生感悟结合哲学思想的随笔,每个人都会从中找到契合点。
  •   一起把周国平的散文全买齐了
  •   走在各自的征途上,只要你的信念够坚定,即使一个人孤军奋战内心也并不孤独
  •   看了其中几页,突然意识到,到2015年,周国平先生就要70了,70岁应该是一位老人的年龄,但在脑子里一直停留在四、五十岁的样子。岁月不饶人,唯有对岁月的感悟,如沥水的黄沙,沉淀了下来,让人久久回味。
  •   很好,读周国平的书一直都让人很心静
  •   周国平的~作品还是很不错的!书本身也没什么问题很好!
  •   周国平的书一直是我的最爱,我买了很多本他的书,这本书也是好书
  •   尤其喜欢周国平的这本书,周国平是个有思想,有自己想法的人,喜欢一边享受阳光,一边细细品读周先生的思想
    这本书的包装很好,很不错
  •   周国平的书给了我很多启示
  •   喜欢周国平的书,很有内涵
  •   喜欢周国平的文字,这本书亦然~
  •   周国平七十多岁,周老写的东西总是给我莫名的鼓励和巨大的收货
  •   虽然寄过来封皮有点变形了……但是内容还是很不错滴~喜欢周国平的东西~
  •   好书,好周国平
  •   内容令人深思,探索对人生的思考!!
  •   如果你不清醒,就不能读明白这本书,这是需要安静和精力的集中,才不枉读一次。
  •   凤凰涅槃终于达到境界。心路历程往往是复杂和曲折的。体味真谛就是这么艰辛。
  •   很喜欢这个作者···有思想有哲理的文
  •   需要安静的读,很不错,看了一遍还想看第二遍!!!
  •   哲学性的人生反思 感觉像是自己的事情一样
  •   多是一些对人生的感悟,很有深度,部分有些看不懂。
  •   最喜欢的作家,最爱读的书。
  •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静下心来,阅读,思考,体会,感悟。好好生活,好好学习。祝福天下万物生灵。
  •   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方向,切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迷失了方向,跟内心对话,我想要的是什么?
  •   超赞!!沁人心脾的精神食粮~~
  •   老师推荐买的,正在阅读中。
  •   原先是借阅的,看了以后感觉真是一本有内涵、直达心灵深处的好书,故才再买了。
  •   心灵受到了洗礼,不愧是大师啊
  •   这个是帮学生买的书, 内容不是很清楚, 但是外包装还不错
  •   这个商品很不错,书的内容也不错
  •   很好的书、推荐大家看~
  •   还没看,不过书是很不错的
  •   无其他,周老师的书,我都爱度
  •   书皮有点破损,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
  •   书质量很好哦
  •   不错的书,等看完了,还会再买喜欢的书。
  •   周老师的书,挺好的
  •   忘了评论了 不好意思哦 很好的书哦
  •   跟新华书店看到的一模一样~因为是拿来送人滴 所以没拆~但是封面啥的 挺好滴。。。
  •   我喜欢这本书 刚失恋 专门买来读关于爱情那部分的 其余部分还没看完
  •   我想说的是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
  •   第三次买着本书
  •   这是女儿喜欢的一本书,她看了后又买了一本赠送给同学,很不错!推荐大家阅读。
  •   还不错,很深刻,需要静下来慢慢读
  •   ……、…………
  •   之前在朋友那里看了,感觉很深刻,所以觉得自己该买一本收着,。
  •   看的有些吃力,反复读读应该还是有所收获。
  •   收藏了好久一直没下手,好厚的一本,很实在,装订很适合收藏。文章在买之前试读过,很喜欢,没有喧嚣感,很朴实。计划整套收藏。
  •   还可以,就是纸质感觉不是很好
  •   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噩
  •   很好,到货也快,质量也不错
  •   还没来的及看,先收下空了再看
  •   倾听
    沁透
    明己
  •   好书 有必要会再买送朋友
  •   已用心看完,非常喜欢。
  •   包装很好,纸张很好。
  •   想买很久了 终于买了 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无论是包装还是纸张都挺合我意的、
  •   很好,看看
  •   作者的书很好,值得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