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在美国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南海  作者:严昌涛  页数:284  字数:179000  
Tag标签:无  

前言

  2005年春天,我和女儿述把自从她1996年到美国留学以后我们之间的通信集结成一本小书,名为《母女对话录》。这本装帧简单、内容朴实的书只印了6000册,悄悄地上市以后很快售完,受到读者的欢迎。我知道,这些读者中有的是我的朋友、同事,但更多的是对这本书的内容感兴趣的、与我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对我和女儿之间的对话感兴趣,对我女儿的成长经历感兴趣。他们从这本小书中读到了他们想读的东西。  几年过去了,这期间,有许多朋友希望知道女儿和我现在的情况,希望读到《母女对话录》的续集。  《母女对话录》主要收录的是我女儿述在1996年初中毕业后去美国求学,2000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那段时间我和述的通信。通信的时间截至2002年。在这些通信中,我和述讨论了她那几年面临的学习、择校和交友等问题。2005年,述完成了斯坦福大学本硕连读的学业,取得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运筹学的硕士学位,开始了她人生的新旅途。这几年,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我和述在新情况下以新的形式继续着母女之间的对话。  今天,把我和女儿这几年的对话写下来,一方面是应朋友们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我和女儿的对话依然很有趣,再现这些对话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现在,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入了世界一流大学,就以为自己是教育家了,到处写书演讲。我认为,这会给人们一个错误信号。因为,进入一所好的大学学习,只是孩子人生长途上的一个加油站,只是奠定了孩子健康生活的基础。人生还有更多的复杂问题需要孩子去面对,需要父母去面对。我感到,对于女儿进入“后大学”时期遇到的就业、择偶、成家等一系列安身立命问题的处理,要比女儿的求学问题复杂得多,深刻得多,更检验着我们母女的智慧。所以,我们母女这几年对话的广度与深度,都远远超过了《母女对话录》。我愿意和朋友们、和《母女对话录》的读者分享我们新的体会。  当我决定要写一本新的《母女对话录》时,发现完全用通信的形式已经不行了。因为这几年世界变化很大,进入E时代后,人们对话交流的形式也在与时俱进。电话和视频通话的形式增加了,文字的形式减少了,纸质的东西就更少了,我已经不能像当初写《母女对话录》那样把我和述的通信简单收集在一起就可以集结成书了。现在,我只能换一种形式,即用我能够找到的信件等文字材料,加上我的文字叙述来再现我们的对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再现我们这几年的交流和成长过程。好在我有写日记的习惯,我的日记可以为我提供很清晰的资料,帮助我回顾我们这几年不平凡的岁月。  我仍然坚持真实的原则。这本书会像《母女对话录》一样真实。我不是写小说,不会去杜撰一些吸引人们眼球的故事,而希望真实地反映我们成长的轨迹。为什么说是“我们成长”?因为我认为女儿述和我都在成长,只是我们成长的速度不同而已。尽管有些真实发生过的事可能会显得幼稚可笑,但我们就是那样走过来的。讲真话是值得尊重的。如果读者们能够从我们真实的人生轨迹中感悟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我就感到欣慰了。  我最想说的是:谢谢我的女儿述。我认为,母女关系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关系之一。中国人有一种说法,认为“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从一般意义上同意这种说法。但是,我认为还有一种更为理想的母女关系,那就是女儿是妈妈的知心朋友。能和成年的女儿成为真正的知心朋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我女儿带给我的远比我希望的更好更多。特别是近几年女儿带给我源源不断的新鲜细胞,更新着我已经有些迟钝的感觉,使我能够始终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和认识这个令人激动年代里的新变化,让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力在女儿身上继续,我和女儿在共同成长。只是我从女儿的成长历程中得到的比我所能够给她的要多得多,我更多的是在分享她在人生道路上辛勤耕耘后的丰硕成果。  《我的女儿在美国》,我分享着女儿成长的快乐!

内容概要

  一个14岁出国留学的中国女孩,四年半完成斯坦福本硕连读,放弃年薪8万美元的美国政府铁饭碗,进入麦肯锡一番历练后,又创立公司获得成功。在这期间,她还组建了美满家庭,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
  求学、择业、就业、创业、成家,女孩在美国成长的每一步,都有远在中国母亲的智慧指引。一个家庭,两个半球,两种思维,十余年母女对话,和而不同,情深意浓,携手成长,分享快乐。

作者简介

  生于1954年,小学没有毕业就经历社会动荡,初中毕业后到农村当过农民。1975年至今一直从事税务工作。在几十年的生活中养成好读书、爱思考、勤写作的习惯,常有文字变成印刷体。

书籍目录

出版人的话
序言
第一章 求学的路
 雏鹰展翅
 述跨进了斯坦福大学
 “不能得诺贝尔奖,就不要学那个专业”
 学习运筹学专业
 四年半完成本硕连读
第二章 择业的路
 述:不读博,要当个体户
 接受女儿对我说“不”
 开办公司正当时
 爱她,就支持她
 坚守的底线
 昌涛:试一试做公务员
 述:拜拜,美国公务员
第三章 职业的路
 述加入麦肯锡
 述在米兰
 述在奥斯汀
 述在北京
 述在旧金山
 初露去意
 潇洒转身,告别麦肯锡
第四章 成家的路
 短暂的初恋
 “妈妈,凯文向我求婚了”
 斯坦福大学教堂的婚礼
 交流是保持婚姻美满的妙方
 小孙女去非的出生
 家庭的营养师
第五章 立业的路
 要做抢眼的紫牛
 初露锋芒——紫牛公司上了《世界日报》
 创业的苦与乐
 财富的创造力比财富更重要
 紫牛的秘密
第六章 健康心智的路
 追求信仰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走出孤独
 一颗慈善的心
 圈内圈外都愉快
后记
  

章节摘录

  开办公司正当时  如果说我对于述不读博士学位的决定还比较平静的话,那么对于述居然要把当个体户作为她人生的第一个职业选择的决定就不那么平静了。我的心海里就如同掀起了滔天巨浪一般,述的选择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感到恐惧,根本不能接受!  在我看来,述的可选择面太广了,即使她不攻读博士学位,她也可以争取去研究所、大公司、政府机构工作。我坚信述是一个能够干大事的姑娘,她在社会分工中应当从事更高层次的职业,绝不是去当个体户,做小商贩!她真是荒唐可笑!在电话中,我竭力打消她创办文具公司的想法,并以做小生意没有前途、我身体不好、今后不能从经济上帮助她等理由给她施加压力,坚持要她去找一份研究机构、大公司或政府机构的工作。  述认为开办小公司或者说当个体户一点儿也不荒唐可笑。述告诉我,她和她的两个同学要开办一个在网上专卖亚洲笔(主要是日本、中国香港生产的多种比较特殊的笔)的公司是很慎重的、有科学依据的决定。为此,他们作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了许多数据,仔细地进行了市场分析,才决定开办这个公司的。他们的理由是:第一,现在是做电子商务的最好时机。在美国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市场中,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美国发达的电子商务平台、成熟的信用(支付)体系、完善的物流设施等社会资源,以低成本竞争,在至少有1500万美元的市场里占有一定的份额。第二,她有两个很好的合作伙伴。男同学小麦,熟悉开办公司的财务和法律知识;女同学立莲,对商品市场很敏感。而述有一定的美术技巧,擅长制作网页,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特别想在实践中学习怎样管理供应链。述认为他们三个人都是学管理的,具备开办公司的专业知识,他们之中既有擅长理性思维的又有擅长实际操作的,堪称是一个完美组合。第三,每个人3000美元的投资也是他们现在能够拿得出来的钱,即使创业失败,他们也能够承受得起。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都有极高的创业热情和极强的实干精神,都愿意自己创业。他们在迈出校门后首先开办这个小公司,也是学习的需要。因为自己创业能够比在大公司工作得到更多的更全面的锻炼,学到更多知识,进步会更快。他们坚信小公司可以成长为大企业,做小公司也不意味着没有前途。  述认为她个人现在正处于创业的最佳时期。因为在近几年内她的个人生活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不需要很多的钱,她完全可以过一种很简朴的生活。至于我关心的归还学生贷款的事也不用急,美国学生贷款的利息很低,还款的期限很长,她可以慢慢还。她说,自己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即使这次创业失败了,她也能够从头再来,那时再去大公司工作也不迟。总之,对她而言,现在创业机会成本最低,是最好时机。如果在这个时候她都不抓住机会去试一试、搏一搏,一定会后悔一辈子,遗憾终身。  述还认为和其他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相比,她有着极大的优势,因为她不需要借助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才能够在美国待下去,她不需要急功近利。而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最开心的。  经过深入的讨论,述说服了我。看来,述和她的两个同学创办一个网上商务公司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而是她和伙伴们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我知道述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只要是她自己的选择,就很难改变。因为无论是她到美国留学,还是选择大学的专业,无不体现出她的独立性。看到她创办文具公司的决心已定,我明智地作了妥协,有条件地同意了她与伙伴创办网上文具公司。  爱她,就支持她  之所以我是“有条件地同意”述创办网上文具公司,是希望述在创办文具公司的同时,继续去找大公司或者政府机构的工作,仅仅把创办文具公司作为一项业余活动,或者干脆就是当一个纯粹的小股东。我知道,在中国就业与在美国找工作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中国目前的就业环境比较恶劣,就业歧视比比皆是。比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口歧视等。我常常感叹,现在成都很多火锅店招收服务员都要求身高必须1。6米以上,我连做服务员都没有资格,因为我的身高不够。比较而言,美国社会劳动力的流动性很强,人们选择就业的机会很多。一般说来,企业在招工时根本不能列出年龄、性别、人种等条件,因为如果提出这些条件,就是一种公开的歧视行为,法律是不允许的。我姐姐的一个女朋友就是在近50岁的时候,才第一次当上了联邦政府雇员(这在中国是完全不可能的)。我想,在美国就业的选择机会很多,述现在想学习怎样做生意,就当是她用几千美元练练摊,就当她硕士按照正常时间毕业吧。她还年轻,赔得起一两年的时间,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不必在意,她在这个年龄阶段是不怕经历挫折的,就让她去玩一玩、试一试、闯一闯吧!  当时我的确没有想到,述从斯坦福大学走出的第一步是当个体户。在后来的日子里,我逐渐明白了,也许自从述走进了斯坦福大学校园,就注定她迟早会选择自己创业这条路。在美国的大学中,哈佛大学以坚持人文精神的高贵著称,而斯坦福大学则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典范,它从20世纪中叶起就高举实用主义大旗,创造了硅谷奇迹,成为“硅谷之母”。我的女儿述,深受斯坦福大学校训“自由之风永远吹”的熏陶,强调个人创新和接受挑战,讲求实用、坚持实干的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她的血液中。更何况她身处崇尚创业的硅谷,每天听到的和接触到的许多年轻人都怀着创业的激情,梦想着自己打出一片天地。在四年多的学习中,她参加了学校很多与创业有关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让她开心,带给她干一番事业的激情,现在她走上自己创业的路也就不奇怪了。我甚至还在心里猜想:在今后的岁月里,她还会带给我多少新的意外呢?  我之所以能够平静地接受述不读博士学位和“有条件地同意”她开公司的决定,还因为在我心底深处,我知道母爱是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母亲爱孩子最重要的是要给她人生的自由,孩子不是自己的“私产”,不是自己的“作品”。孩子成人以后,就是社会的一员,而且越优秀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就越小。因为在优秀的孩子眼里,他们不仅有着自己的家,有着爱自己的家人,更有着广阔的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的眼光永远注视着前方,注视着未来,渴望着创造新的世界。作为一个母亲,想永远把孩子揽在自己的羽翼下是不可能的,这也不是真正的母爱,那种母鸡爱小鸡的爱是我所鄙视的。我觉得有些名义上的“母爱”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自爱”行为,是当妈妈的爱自己的“正确”,爱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爱自己能够长久指挥和控制自己孩子的能力。在我的眼里,这是变了味的“母爱”,这样的“母爱”只能成为孩子的精神累赘。我不能让述在作人生重大选择时有这些顾虑,我得支持她,哪怕是有限的支持!  ……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与美式精英教育水乳交融,看中国母亲如何将女儿培养成人生赢家!  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孩子出国后怎么管?孩子的选择与你想的不一样怎么办?与远在异国他乡的孩子如何沟通?如何帮助孩子在国外获得成功?一名普通的中国母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育儿心经,看理解与沟通如何创造教育奇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女儿在美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5条)

 
 

  •   一个14岁出国留学的中国女孩,四年半完成斯坦福本硕连读,放弃年薪8万美元的美国政府铁饭碗,进入麦肯锡一番历练后,又创立公司获得成功。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   不错的一本书,讲的是母亲和留学美国的女儿沟通交流的亲情故事,跟其他此类的家教书不一样的是,这本着眼点在孩子名校毕业之后的生活。原来把孩子送出国并不算成功,如何让孩子在国外事业和家庭都取得成功,才是最难的事情。值得好好看看借鉴一下!
  •   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孩子出国后怎么管?一名普通的中国母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育儿心经,看理解与沟通如何创造教育奇迹。很好的一本书。
  •   《我的女儿在美国》:书里母亲把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与美式精英教育很好的水乳交融,看后很反思,对于我自己的孩子该让她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呢,我要好好考虑考虑,这书对我启发很大。
  •   《我的女儿在美国》,里面讲的中式妈妈和西式女儿的混搭成长路,我欣喜地发现,她可以说是我期待的中国家庭教育专家,很高兴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伟大的母亲,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女儿,值得我们中国许多父母去学习
  •   讲一位送女儿留洋的妈妈的切身教育体会和经验。 这对母女的经历算是很成功了,家里又留学生或者孩子即将出国的家庭,看看这本书还是有好处的
  •   书很好读,看完后觉得是一本很细腻的书,书中母女之间的书信中透着细腻的情感,无论是关于就业的争执,还是关于成长的困惑。信任和理解让女儿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母亲的智慧也体现在这里,尽管孩子的选择背离了母亲的初衷,但经过反思和理智的思考母亲选择了无条件的支持,其实成功的路有很多条,无论选择哪一条都不能少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励。还有书中那棵小树,虽然是用来装饰的花纹,可是顺着看下来,小树也从稀疏的枝条变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很有意思的创意,喜欢这种细腻的装饰。
  •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与美式精英教育水乳交融,一名普通的中国母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育儿心经,看理解与沟通如何创造教育奇迹。
  •   求学、择业、就业、创业、成家,女孩在美国成长的每一步,都有远在中国母亲的智慧指引,看了让人非常感动
  •   女儿在国外留学,母亲在国内,但她们之间的交流却没有出现问题,在女儿面临决定的时侯,母亲都能给她以帮助,一个家庭,两个半球,两种思维,十余年母女的书信。很喜欢这书。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父母的共同心愿。现如今父母都想把儿女培养成精英,纷纷将儿女送到国外,接受西方的教育。可是骨子里还是有很多传统的观念。比如对于女孩子,就想着她安安稳稳地念完书,找个好工作,最好是拿稳定薪水的又不那么累没有风险的,比如教师啦公务员啦,要是要去自己创业当个体户那还了得,坚决不行。可是受了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教育的女儿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于是矛盾产生了,各种烦恼,各种问题不停。这位母亲也真是用心良苦,一路走来有艰辛也有欢乐,读来很是真实,总有感动的细节让人动容。她们既是母女,也是朋友,共同成长。
  •   一个家庭,两个半球,两种思维,十余年母女对话,和而不同,情深意浓,携手成长,分享快乐。
  •   孩子在国外或计划送孩子出国的父母必读!一位母亲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案例,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与美式精英教育水乳交融,看中国母亲如何将女儿培养成人生赢家!
  •   这书还是蛮吸引人的,首先被精美的包装所吸引,接着被内容所吸引:一个普通的中国母亲与出国留学的女儿在教育这方面的育儿心经。
  •   我的女儿在美国是一本很细腻的书,书中母女之间的书信中透着细腻的情感,无论是关于就业的争执,还是关于成长的困惑。信任和理解让女儿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母亲的智慧也体现在这里,尽管孩子的选择背离了母亲的初衷,但经过反思和理智的思考母亲选择了无条件的支持。
  •   孩子刚刚高考完,在等待结果的这段时间,想为她多做一个打算,那就是出国留学。
    咨询了几家留学机构,暂定为美国,正好在给女儿网购雅思英语考试资料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先买来自己跟成功妈妈学习一下,说不定日后我的女儿去了美国我也用的到呢。提前做好功课比较好。
    补充一句,封面不错, 很喜欢。
  •   一般这种家教类的书都是讲从小怎么培养孩子,而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孩子出国之后,和家里怎么沟通,在重大拐点如何选择,一直到女儿在美国成家立业,两代人东西方不同的思想有很多矛盾,但是都在沟通后做出了对的选择,很值得我们借鉴
  •   书到货很快,具体内容是讲一位送女儿留洋的妈妈的切身教育体会和经验。
    我的侄儿再有两年就要准备出国留学了,我表嫂上次还和我说让孩子独自在外,有很多担心和顾虑,这本书是买来送给她的。
  •   这是一本成功教育书优秀女儿的母亲写的书,只是这位母亲写的是孩子大学毕业后的内容,包括如何择业,恋爱、择友、创业等,要说学到什么,谈不上,毕业孩子不同,但是理念上可以借鉴
  •   《我的女儿在美国》中的母亲巧妙化解两国教育方式冲突,取其优势水乳交融,最终将远在大洋彼岸的女儿培养成为人生赢家!她的教育智慧值得我们借鉴
  •   书里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实实在在可以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一名普通的中国母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育儿心经.把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与美式精英教育完美结合。
  •   好朋友高中时就只身一人去了美国,经常抱怨妈妈不理解她,几年下来母女之间已然有了不小的鸿沟。看到这本书决定买下来送给好友的妈妈,哈哈。这位母亲跟在美国的女儿也是不断磨合,不断沟通,最后达成理解和包容,女儿取得了成功,妈妈也成长了,中西交融,一起成长。希望对她有用。
  •   不错的一本书,讲的是母亲和留学美国的女儿沟通交流的亲情故事,跟其他此类的家教书不一样的是,这本着眼点在孩子名校毕业之后的生活。
  •   看后受益很多,讲的是母亲和留学美国的女儿沟通交流的亲情故事,书里有很多母女之间的信件,能看出母女两人对彼此的爱,很喜欢书里的教育方式,很平等很自由。
  •   这里我很佩服这位母亲的耐心与用心,为了女儿她也去调查、学习、提供各种建议,与孩子耐心而平等的交流,交流非常重要,虽然我比这位母亲年轻很多,但是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依然存在着一样的保守:希望孩子读名校,找稳定的工作、再找一个好先生结婚生子安稳一生。其它先不说,就说“安稳”,安稳对于我们而言是种幸福,可这本书里却让我更新了原有的这种观念
  •   父母都想把儿女培养成精英,纷纷将儿女送到国外,接受西方的教育。现在想把孩子送出国的父母很多,多看看过来人的经验,想必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吧!
  •   一位普通的中国母亲,却把女儿打造很出色的人才,这可能不只是女儿优秀,也与她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最关键的地方。
  •   这书对于有准备要出国留学的父母很值得一看,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与美式精英教育水乳交融。
  •   文字写得诚恳真切,留守母亲与出国留学女儿长达10年的对话,书里有着溶溶的亲情,及新颖的教育方式。
  •   把孩子送出国并不算成功,如何让孩子在国外事业和家庭都取得成功,才是最难的事情。值得好好看看借鉴一下!
  •   这书说的是中国母亲与在美国留学女儿长达10年的书信来往,讲一位送女儿留洋的妈妈的切身教育体会和经验。
  •   书里讲的是母亲与在国外女儿关于教育与就业的话题,长达十余载的书信来往牵着母女之间的交流,有两种文化的差异,也有就业与创业的矛盾,最后还是求同存异,很好的解决了问题。
  •   书里母亲的形象我很喜欢,她以自己的聪明与智慧,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了出色的人才,女儿是出色的,但与母亲的教育也分不开。这也反映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   信任和理解让女儿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母亲的智慧也体现在这里,尽管孩子的选择背离了母亲的初衷,但经过反思和理智的思考母亲选择了无条件的支持,其实成功的路有很多条,无论选择哪一条都不能少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   还不错,拿到手上的时候看着很干净,没有像上次那样外面的塑料纸都破了书也脏兮兮的。内容大多是妈妈和女儿的两地书,情真意切,很佩服这个家长敢于放手的勇气,这也许就是她的孩子能最终走向成功的根源,虽然不是天天生活在一起但依然可以言传身教。不厌其烦的沟通真的很值得学习,耐心很重要,还有理解和合理的支持,这些是让教育过程中的争执、不满得以化解的关键。这本《我的女儿在美国》虽然没有讲那些条条框框的家教法则,但依然让人受益匪浅。
  •   作为一个母亲,想永远把孩子揽在自己的羽翼下是不可能的,这也不是真正的母爱。理想的母女关系,那就是女儿是妈妈的知心朋友。书里的母亲确实是这么做的。
  •   这位母亲跟在美国的女儿也是不断磨合,不断沟通,最后达成理解和包容,女儿取得了成功,妈妈也成长了,中西交融,一起成长。希望对她有用。
  •   国内现在的教育竟争激烈,学生有如千军万马的过独木桥,也许出国是条不错的路,也想送孩子去国外,抱着此打算,看到这书,豪不犹豫的就下了单,收到书看了确实不错,与评论说的差不多。
  •   前几天收到书之后仔细阅读了一下,书里有很多母女之间的信件,能看出母女两人对彼此的爱,哪怕在两人的观念分歧最为严重的时候,母亲也没有采取国内许多家长用的高压强迫孩子服从的方法,而是努力用过来人的经验和看法说服女儿。很喜欢书里的教育方式,很平等很自由,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更像是个大朋友,这种教育方法应该学习!
  •   看了书里母亲与女儿的沟通方法,我也深有体会,好的父母能教育好好的孩子。
  •   这对母女的经历算是很成功了,家里又留学生或者孩子即将出国的家庭,看看这本书还是有好处的 。
  •   昨天下的单,第二天就收到了,送货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只看了介绍说内容是关于家有留学生的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的,现在想把孩子送出国的父母很多,多看看过来人的经验,想必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吧!
    详细的剧透等读完了再分享!
  •   书里母亲以家书的形式来进行教育女儿,无疑放慢了节拍也更容易让孩子有一个真正的接受适应过程。毕竟,文字比口头的表达更加地调理清晰,思路明确。再次,家书的文字表现更是一份父母深情的重要凭证。
  •   “儿行千里母担忧”呀,温情的语言,有心的母亲,很有营养的越洋亲子对话。佩服这位妈妈用豁达开通的心态,结合中西方教育的优势,从容培养出独立能干的女儿。我家孩子现在还小,有些教育方法先收着!
  •   一个在外留学女儿的成长之路,母亲用她的智慧把她培养长才,仔细读读很有帮助的,让我学到很多教育的方法。
  •   一个14岁的小女孩出国留学,在母亲的指引下,走上成功之路;当然与她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更多是母亲的教育方法有效。
  •   我的女儿也再有两年就要准备出国留学了,孩子独自在外,有很多担心和顾虑,这本书是买来送给她的。
  •   书是好书,写的很朴实,以国内母亲与出国留学女儿的故事为线索,给我们带来很多新颖的教育方法。
  •   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好孩子,是当今父母最困惑的问题。《我的女儿在美国》是一本很好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书,可以一读。
  •   很喜欢书里母亲的方法,一位平凡且普通的母亲却能把女儿培养的很好,应该是与她的教育方法有关,她那平等式,不强加给孩子于自己的观点,多聆听孩子的想法真的很可贵,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   好书,一位中式母亲与西式女儿的成长之路,书里的母亲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把女儿培养成才。
  •   中西文化的冲突,一个是出国在外的女儿,一个是留守国内的母亲,很具有代表性,现在国内出国留学的很多,肯定也存在这这样的矛盾,应该推荐他们都来看看着书,受益匪浅的。
  •   我的女儿在美国,给人第一印象是关于留学的,但是内容却适合所有孩子不在身边的母亲。
  •   粗看这书,被精美的封面所吸引,还是喜欢内容,讲一个中国母亲如果把国外留学的女儿教育成才的故事。很有说服力的。
  •   为书里母亲所感动,为了出国的孩子,十余载的书信来往,只是为了教育孩子。
  •   封面不错, 很喜欢。内容是关于家有留学生的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的,现在想把孩子送出国的父母很多,多看看过来人的经验,想必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吧!
  •   对于这书,如果有小孩在国外或者家里有准备出国留学的孩子,无论父母还是小孩都值得来看一看,书里讲的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及最后还是融合到一起,很不错的。
  •   我的女儿在美国的故事是讲述身在中国的母亲和在美国生活的女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   我的女儿在美国没有讲那些条条框框的家教法则,以一个母亲与女儿十余载的书信做为线索,把两种文化的差异,两种教育的好与坏呈现在读者面前。很好的书。
  •   人们常说,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个性.作为父亲,我时常思考如何教育自己独一无二的女儿,如何与她成为朋友?向书里母亲学习。
  •   拿到这书,第一感觉不错,书的设计与包装都很美,讲的是母亲和留学美国的女儿沟通交流的亲情故事,是关于教育方面不错的书。
  •   为了赶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我最近开始拼命恶补各种育儿书籍,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我的女儿在美国我会认真阅读
  •   儿子大了不好管,最近主意越来越大,我以前积累的那些书本经验显然不够用。为了赶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我最近开始拼命恶补各种育儿书籍,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我的女儿在美国我会认真阅读
  •   书里的母亲没有采取国内许多家长用的高压强迫孩子服从的方法,而是努力用过来人的经验和看法说服女儿。结合中西方教育的优势,从容培养出独立能干的女儿。
  •   这书所反映的教育问题,正是当下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孩子的成长是家庭的第一问题,怎么教育好孩子也是父母最关键的事情,学习书里母亲的方法还是有用的。
  •   我的女儿在美国写的挺真实的,要送孩子出去的父母基本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看了很有用的。
  •   一定要从小把孩子教育好。这本书图文并茂,很生动讲从女儿上学一直到留学,成家。不仅学到教育孩子方法,感情也很感动人
  •   内容是讲一位送女儿留洋的妈妈的切身教育体会和经验。 孩子在走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此多多借鉴别人的案例会有很大的收获
  •   出国也许能学到很多东西,但我想这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不一定是进大公司,也许自己创业也是条不错的路。
  •   孩子出国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出国学习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所以想了解孩子再国外学习生活情况的父母也越来越多。我感觉这本书就我们答案。
  •   真实的事情,图文并茂,文字写得诚恳真切,看得出,母亲非常非常爱自己的女儿,也对自己女儿的成就非常自豪,读起来也很感人。女儿在美国取得名牌大学学位,在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这个本身就对国内的白领也有有一些参考价值,很励志
  •   我自己也是从事教育职业,很能理解书里母亲的教育方法,其实家庭教育应该是教育的关键,好的父母可以教育出成才的孩子。
  •   怎么教育孩子,书里虽然讲的是出国留学的教育,但方法对所有的父母都有借鉴的。
  •   怎么说呢,有关教育的那些事儿,总是说不尽,也许子女才是作为父母的一辈子的财富。
    不是虎妈狼爸才能教育出来好儿女,不同的父母,其教育子女的方式亦不同。
    每个家庭每个人,生而有别,因此教育的路,没有万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也要好好看看这本书,子女教育的路,是一条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漫长的路。
  •   这虽然是一本讲教育书但绝不教条,通过作者讲述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能够看到她教育的理念,爱孩子理解孩子所以也能得到孩子的理解,让这种远距离的家庭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了成功,值得学习!
  •   一直纠结是让孩子接受中国的传统教育还是接受美国的精英教育,
    在中国接受教育吧,觉得对以后发展不是很大,毕竟优质教育资源紧缺;
    去美国呢,打个越洋电话都贵,孩子那么小出去也不放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不好;
    不知道人家这个家长怎么做到的,取取经吧。
    等我取到真经再跟大家分享啊
  •   别人的人生经历,虽然不能完全复制,但很多内容是可以借鉴的,在文化差异大的美国,留守在家的家长也不好当,这位母亲用自己细腻的爱心及新颖的教育方法把自己女儿打造成才。
  •   很感动书里母亲平等式的教育方法,这种知心朋友式的母女关系,为她们之见的沟通带来很多方便之处,正是如此,母亲才能很好的把孩子教育成才。
  •   以文字的形式,用字里行间的温情,鼓励和激励着孩子的成长。很是难得母亲可以用如此独特的形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我身为家长的角度来评判如此的教养模式,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   这是一本成功反映教育的书,写的是孩子大学毕业后的内容,包括如何择业,恋爱、择友、创业等,从中学到了一些教育的理验,也许以后能用上。
  •   每个家庭每个人,生而有别,因此教育的路,没有万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也要好好看看这本书,子女教育的路,是一条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漫长的路
  •   孩子刚刚高考完,在等待结果的这段时间,想为她多做一个打算,那就是出国留学。
  •   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书,这书还是有很多亮点,母亲的教育方法还是不错的,她能做到什么都与女儿去沟通,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女儿头上。
  •   一本好书能到给人很多东西,我的女儿在美国给我的启发是孩子还是后天培养是关键,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   这是一本关于教育方面的书,书里以一位中国母亲与留学女儿的故事,来探讨时下最热门的教育话题。很不错的一本好书。
  •   我们的经验未来就对孩子是合适的,我们的经验只是对我们过去的总结,可是世界在变,孩子也在成长,他们倒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们可以给意见,但不应过多,让孩子按自己想的去做,不一定是“安稳”但却可以多彩的生活,不也是很好嘛, 为什么一定要过一种大众一样的生活呢,有经历、有创造才应该是他们所需要的。这本书就让我从这对母女亲自的经历看到并明白了这点。
  •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我,也想说说我的看法,没读之前,我本来不想读,因为书评很多都很负面,“夸奖,赞美,”等等字眼,不过看完后,我只能说,我非常喜欢书里的母亲,母亲很伟大,也很聪明,她用自己的教育方法吧女儿打造成才,很不错的 。
  •   出国也许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国内也不能说就不好,关键还是要走对路,像书中的女儿,她最终的选择是自主创业。
  •   把国内传统的教育与国外先进的教育二者结合到一起,书里的母亲做的很不错,最后女儿也成才了,算是完美的结局吧。
  •   内容挺好的,就是看完以后觉得将来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送出国!
  •   我作为女儿,向大家推荐下这本书,看看书里的女儿如何在母女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说服母亲的。亲子之间,沟通很重要!
  •   留学生在外不容易,父母不在身边,如果意志不坚强的话,很难适应的,书里女儿还是不错的,在中国母亲的指引下,最终成才了。
  •   很感动一名普通的中国母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育儿心经
  •   虽然我出不了国,但看后还是很受影响的。孩子看完后想出国!
  •   还不错,拿到手上的时候看着很干净,没有像上次那样外面的塑料纸都破了书也脏兮兮的。内容大多是妈妈和女儿的两地书,情真意切,很佩服这个家长敢于放手的勇气,这也许就是她的孩子能最终走向成功的根源,虽然不是天天生活在一起但依然可以言传身教
  •   看了书以后的感受就是 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 和父母的付出是成正比的,好的 家庭教育能培养出好的孩子,这是不变的真理。
  •   很多父母都选择把孩子送去国外读书,看看这书对他们有很大帮助的。
  •   这是一本关于留学成长的书,很合适有在外面留学的父母看,可以学到怎么去与孩子沟通,如何指引孩子成长。
  •   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都有参考价值,养儿的的规律都是差不多的。在我国的目前的情况下,要想让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我价值,就需要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指出一条的明确的路,孩子在走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此多多借鉴别人的案例会有很大的收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