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巴西

出版时间:2008-03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法)让-克利斯托夫·吕芬  页数:459  字数:357000  译者:李焰明  
Tag标签:无  

前言

  中译本序  刘成富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五日,法国龚古尔奖评审委员会经过长达十轮投票之后,在巴黎德吕昂饭店宣布,让-克利斯托夫·吕芬的《红色巴西》夺得了该年度的龚古尔奖。  《红色巴西》是反映最早的、最滑稽的法国殖民主义侵略扩张时代的作品之一。在巴西的出版界,法国对巴西的殖民侵略史已成为文学描写的常见题材。法国作家让-克利斯托夫·吕芬在《红色巴西》这部长达五百多页的小说中,再一次充满激情地叙述了这段在西方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叫维勒加侬的海军司令。他是出色的冒险家,同时又是极为虔诚的天主教教徒。一五五五年,他带着亨利二世的诏书和人道主义的梦想,以法兰西的名义,率领“南极法兰西”远征团,开始对巴西进行疯狂的征服。当时的巴西属于葡萄牙,当地的土著人在葡萄牙殖民者的统治下已经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法国殖民者抵达著名的瓜纳巴拉海湾(后来被称为里约热内卢海湾)后,马上占领了当时还无人居住的小岛,并长期地住了下来。为了能够让法国在这片土地上真正扎根,维勒加侬展开了一系列建设“新法兰西”的活动。首先,他命令他的“部队”建造了一座用以自我保护的堡垒,然后苦心经营一个较为理想的殖民地。但是,由于在宗教信仰方面存在严重的分歧,他的殖民地很快就部分地分离了出去。十年后欧洲残酷的宗教战争,实际上就是这段历史的戏剧性重复。尽管南极法兰西远征团占领了本属于印第安人的那个荒芜的海湾,但他们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学习种植和加工木薯,学会在当地的实际生活中壮大自己的生存力量上面,而是就宗教上的“变体”(圣餐中面包和葡萄酒是耶稣的身体和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这样,十五年之后,也就是一五七零年,未能站稳脚跟的南极法兰西远征团最终被葡萄牙人赶出了巴西。  为了全面展现这段历史,在《红色巴西》中,让-克利斯托夫·吕芬使用了两条平行的线索生动有趣地讲述了这段历史。外交方面的线索涉及一些阴谋家、一些叛徒、一个威尼斯间谍和一个狡猾无比的葡萄牙人。让-克利斯托夫·吕芬采用了一些漫画手法,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葡萄牙总督的作用以及里斯本的政治和外交。情感和道德方面的线索则力图再现由于时间的久远而变得十分暗淡的历史画面。《红色巴西》是以描写两个孤儿开篇的,男孩名叫朱斯特,女孩名叫科隆布。他们本来住在表姐家,表姐为了侵占他们的财产,竟骗他们去找海军司令维勒加侬,说是可以找到他们失踪多年的父亲。两个少年被强行拉到了远征的船上,到达巴西后,又被送到土著人那里学习语言,为日后充当翻译(或叫“媒子”)做准备。在小说开篇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才十五岁和十三岁,天真烂漫,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可是,在巴西的经历使他们分别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男孩后来竟成了驻扎在海湾的那个远征团的一名出色的头目,成了海军司令维勒加侬的得力助手。女孩因无法忍受那种残酷的征服行动,义无返顾地逃到了印第安人那里,过上了与印第安人一样的生活。她讨厌基督徒们的疯狂行为和血腥屠杀。她的人道主义观点,使她从心底里排斥加尔文派、葡萄牙人和耶稣会士。她认为生活在图皮人那里比生活在西方要好得多。通过女孩与印第安人广泛而深入的接触,让-克利斯托夫·吕芬让我们穿越了那个已经消失的印第安世界。那个女孩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让-克利斯托夫·吕芬的替身或代言人。  在《红色巴西》里,让-克利斯托夫·吕芬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十六世纪的法国人征服巴西的经过,再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个鲜为人知的殖民事件,其叙述的着眼点在于揭露法国的殖民统治政策对巴西印第安人肉体和心灵的摧残。通过深受其害而成功逃脱的女孩之口,作者表现了他内心深处对人道、友善和尊严的渴望。同时,通过两个被绑架的少年对立的人生态度,作者表现了对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各种对立和冲突的关注,以及由这些对立和冲突所引发的感伤。让-克利斯托夫·吕芬说:“我在这部作品里痛斥了乌托邦,乌托邦产生了一种绝妙的能量,但同时威胁也随之产生了。”在《红色巴西》中,作者引用了翔实的历史资料,把历史事实和文学虚构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把自我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全部融入文学叙述之中,在较深的层面上显示了文学创作才华。让-克利斯托夫·吕芬以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的时间间隔,向读者叙述了一个宗教思想冲突不断的法国殖民地的解体过程。他曾对《快报》直言不讳地说:“说到底,这是一部最终用以叙述狂热思想形成的小说,因为在基督教信仰方面,今天仍然有着各种狂热的思想萌芽,无论狂热是哪个方面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色巴西》不仅仅是一部资料翔实、扣人心弦的小说,一部展现两个少年快速长大并传授宗教教义的叙事作品,同时也是对宽容,对两种截然对立的文明碰撞所进行的深入思考:具有征服性的、“具有普遍价值”的欧洲文明自认为能够解放他人,而实际上却是杀人凶手;印第安世界具有奔放、幽默和神圣感等特点,是对幸福的永恒呼唤。  《红色巴西》在法国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夏娃·德·卡斯特罗在《费加罗报》文学版上撰文说:“这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精神和物质相结合,充满了丛林意象、文明意象。难以置信。过瘾。”威尔西尼·乐莱在《快报》上称赞道:“在一个特定的情节里,吕芬天才般地创作出了一部充满异国情调并使之重新流行起来的叙述冒险经历的作品。”让-莱米·巴尔朗在《读书》杂志上指出:“把狂热的教士、吃人的士兵、马路上的强盗和理想主义者放在一起,这种建立在泛神论描写和面貌一新的讽刺性对话基础之上的对‘热带地区法国’的生动再现,就像一部武侠小说。”热拉尔·德·科尔唐兹在《文学杂志》上写道:“《红色巴西》……是本文学年度最伟大的作品,是作者本人写得最宏大、最雄心勃勃、最深刻的一部作品。”《红色巴西》所关注的事,已经大大超越了作者的个人范畴,他把个人的痛苦、困惑上升到了普遍意义的层面上。他怀着慈爱的态度对待我们这个世界,他用社会的、历史的方法观照了生命的意义,他的作品里闪烁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光芒。

内容概要

少年朱斯特和一直以为是他妹妹的科隆布被企图夺占家产的表姐哄骗,跟随海军上将维勒加侬前往巴西,去寻找失散的父亲。维勒加侬受命于法国国王,在南美野蛮开拓,建立所谓“南极法兰西”,与早巳来到这一带的葡萄牙人和海盗发生了矛盾冲突。他的朋友加尔文派来援助他的新教徒又与他在宗教信仰上发生对立,双方几乎爆发宗教战争。受到维勒加侬器重和培养的朱斯特在维勒加侬走后,成为南极法兰丙的长官,担负起保卫这块殖民地的重任。而科隆布第一次接触上著人,就觉得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毫无顾忌地融入到印第安世界中。在与葡萄牙人的战斗中,这对年轻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小说以富于喜剧意味的笔触讲述了十六世纪法国在巴西建立殖民地的经历,描绘了两个世界、两种文明的相遇和冲突,揭露了殖民统治对印第安世界造成的灾难和破坏。

作者简介

让-克利斯托夫·吕芬,于一九五二年出生于法国布尔热市。自一九七七年起,成为人道主义组织“无国界医生”的先锋。现为人道主义组织”反饥饿行动”的主席。在第三世界的不寻常经历,不仅力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而且为他的文学创作指出了方向。他说,长期在国外生活之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去食人肉部落的孩子们第二部 瓜纳巴拉第三部 肉体与灵魂第四部 锡耶纳关于《红色巴西》的故事来源

章节摘录

  第一部 去食人肉部落的孩子们  第一章  “阁下,当一个人看见面前烧着一锅开水,而自己就要被放进去煮的时候,您想此刻他是什么心情?”  说完这话,水兵朝正在燃烧的炭火看了一眼,神情阴郁。  “胡说!胡说!”印第安人站起来喊道。  “怎么?我说的不对?难道你们不吃自己的同类?你这强盗见到人肉真的会拒绝?”水兵又把身子转向军官,接着说,“没错,阁下,并非所有巴西人都跟俘虏我的这帮家伙一样残酷,他们当中确实有些人也用烤或者熏制的鱼和肉等食物充饥。我说的没错吧,无赖?”  水兵用他那瘦弱的手一把抓住印第安人的上衣,像醉汉一样死不撒手,将自己油光光的鼻子紧对着印第安人的脸。对峙持续了几秒钟,两个人相互瞪着眼,都仇恨到了极点。随后,水兵突然松开手,两人大笑起来并相互紧紧握手。卢昂教堂的大钟楼上敲响了:八点整。每响一声,对面小酒店的每根屋梁都颤抖一下。  军官身材修长,瘦削脸,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他对水兵的话毫无兴趣。他有任务在身,并且刻不容缓。现在是一五五五年年中,过了六月份,越往后就没有顺风了。他用手掌拍了拍桌子。  “我们十分清楚,”他说,语调也因为面临冷酷的威胁变得不自然。“我们将要登陆的那些海岸危机四伏。然而,我们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一星期后我们就起航,我们要去巴西创建一个新法兰西。”  坐在矮凳上的水兵和印第安人站了起来。他们的笑容还未收敛,一听说“巴西”,他们的眼底又呈现出那些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使得他们那也许原本只是陶醉于梦想的表情变成了讥讽的神态。  “我们不能耽搁时间了,”军官冷冷地说,“你们两人是否愿意加入到我们的远征军里,去巴西给土著人当翻译?请回答。”  喜欢作乐并希望延续这一乐趣的水兵想耍点花招。  “阁下,”他带着醉汉的嗓音低声说,“我告诉过您,您可以在当地找翻译。在我们诺曼底,已经有三代人去巴西寻找那片神奇的红树林了,这片红树林给高伯兰兄弟的油画增添了色彩。只有厚颜无耻的葡萄牙人才会说是他们发现了这个国家,其实我们比他们更早就在那里做生意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精神和物质相结合,充满了丛林意象、文明意象。难以置信。过瘾。  ——夏娃·德·卡斯特罗, 《费加罗报》文学版    在一个特定的情节里,吕芬天才般地创作出了一部充满异国情调并使之重新流行起来的叙述冒险经历的作品。  ——威尔西尼·乐莱, 《快报》    把狂热的教士、吃人的士兵、马路上的强盗和理想主义者放在一起,这种建立在泛神论描写和面貌一新的讽刺性对话基础之上的对“热带地区法国”的生动再现,就像一部武侠小说。  ——让-莱米·巴尔朗, 《读书》杂志    《红色巴西》……是本文学年度最伟大的作品,是作者本人写得最宏大、最雄心勃勃、最深刻的一部作品。  ——热拉尔·德·科尔唐兹, 《文学杂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色巴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多看些名著对自己很有帮助!
  •   十分怀疑是翻译的问题,本来有可能是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