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修改的档案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俄]Ю.B.叶梅利亚诺夫  页数:749  译者:石国雄,张俊翔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赫鲁晓夫,这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政坛上叱咤风云的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人眼里是个极有争议的人物:“修正主义头子”、“资产阶级代理人”、“斯大林的掘墓人”“中国人民的敌人”等等,是中国人给他定的调子,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  那么这们统治苏联10年之久的人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本书将全面、客观地展示赫鲁晓夫作为一名政治家的一生事迹,揭示他参与其中鲜为人知的世界重大政治事件的内幕,带您走进他的真实生活。  赫鲁晓夫的政治生涯涵盖了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60年代苏联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他于1964年失去党和国家的一切职务后开始以口授形式完成回忆录。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苏联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画面,记述了赫鲁晓夫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前后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其政治生涯的重要经历,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

书籍目录

矛盾而冲突的本性(代序)从牧童到中央书记第一部:前半段的生活第一章:赫鲁晓夫一家和库尔斯克地区第二章:“年轻的小伙来到顿涅茨克草原”第三章:“麻雀变凤凰”第四章:宦海沉浮第二部:两个五年计划之内:从工学院到政治局第一章:如何引起斯大林的注意第二章:卡冈诺维奇和斯大林的庇护第三章: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领导人第四章:乌克兰的头号人物第三部: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一章:保卫基辅第二章:哈尔科夫惨剧第三章:在斯大林格勒的战场上第四章:库尔斯克会战第五章:解放乌克兰,战争结束第四部:战后初年第一章:重建乌克兰第二章:重返莫斯科第三章: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和斯大林去世第五部:赫鲁晓夫时代的开始第一章:拉夫连季·贝利亚是如何失去信任的第二章:执政党的头号人物第三章:“朋友们,我们去远方!”第四章:“俄国人和中国人是永远的朋友第五章:“集体农庄”里的纠纷第六章:“印度人民和苏联人民是兄弟!”附录一 H.C.赫鲁晓夫生平二 H.C.赫鲁晓夫三 米洛凡·吉拉斯1945年春天见到的赫鲁晓夫四 各族人民间的斯大林式友谊是我们的祖国不可战胜的保证克里姆林宫里的扰乱者第一部:捍卫已获得的政权第一章:二十大及其内幕第二章:二十大的神话第三童:解冻变成了春汛第四章:反抗扰乱者第五章:在宇航成就的伴奏下第二部:超级大国的掌权人第一章:在战争边缘走钢丝第二章:“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代表大会”第三章:发现美国第四章:“戴维营精神”及其因U-2飞机折戟而毁灭第五章:新的宇航胜利和新的柏林危机第六章:“加油干,同志们!”第三部:梯子向上,人向下第一章:“把赫鲁晓夫当肉”第二章:加勒比海危机或古巴危机或导弹危机第三章:关于艺术的争论和克里姆林宫里的倾轧第四章:1963年的黄金面包第五章:阴谋家们也在哭泣第六章:迟了十一年的决定第七章:赫鲁晓夫最后的也是最长的讲话在赫鲁晓夫墓碑旁的思考(代结束语)

章节摘录

  从牧童到中央书记  第一部:前半段的生活  第一章:赫鲁晓夫一家和库尔斯克地区  A.И.阿朱别伊说,H.C.赫鲁晓夫在去世前不久曾经跟他讲述过一件不同寻常的往事。当赫鲁晓夫还是个农村小孩的时候,有一次在地里,一个陌生的妇女走到他跟前对他说,他会成为大人物。谁也说不清这件事是否发生过,因为除了赫鲁晓夫本人提到过那位神秘女人的预言之外,对于此事没有留下任何其他证据。但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们已经有预感,姓赫鲁晓夫的人可能会在俄国社会生活中扮演引入注目又反差很大的角色。在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成为全国知名人物的很多年之前,这个姓氏就已经在几部堪称俄罗斯经典名著的文艺作品中出现过。M.Ц.穆索尔斯基在歌剧僦里斯·戈杜诺夫》中写过一个次要角色——大臣赫鲁晓夫,这个人物在A.C.普希金的同名话剧中没有出现。虽然《鲍里斯·戈杜诺夫》里的这个军政长官并非主要角色,但围绕他展开的故事却鲜明地诠释了大混乱的开始,多年之中俄罗斯一直深陷其中。  A.Ц.契诃夫把他1888年创作的话剧《树精》的主人公也叫做赫鲁晓夫。这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地主,他真切地关注俄罗斯森林的命运,他的内心涌动着崇高的热情。剧尾的场景是他急着去扑灭森林大火。看来,正是由于他痴迷于保护森林,喜欢极其热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朋友们把他叫做树精。剧中,赫鲁晓夫发表充满激情的长篇大论,鞭挞人们的恶习,时而也揭露自身的不足。他对该剧的另一个人物谢列布里亚科夫教授说:“我们口口声声说为人民服务,但同时又残忍地互相厮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思想坚定、充满仁爱的人,但我不能原谅他人哪怕最微小的错误,我相信谗言,还跟别人一起造谣。我是树精,我渺小、平庸、盲目,可教授您也不是雄鹰!……如果像我这样的人也被正儿八经地当成英雄,如果像您这样的人也确实能够声名远扬,那么,这就意味着,‘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没有真正的英雄、天才和强人能够把我们带出这片黑暗的森林,能够修复我们所破坏的东西;没有真正的雄鹰……”(A.Ц.契诃夫一开始积极努力地想把这部剧作搬上舞台,后来又不喜欢它了。在他把该剧并入《万尼亚舅舅》之后,赫鲁晓夫这个人物就不复存在了,他的许多对白经由阿斯特罗夫医生之口说出来,这位医生也不是新作的主要角色。姓赫鲁晓夫的主人公似乎影响了剧作家创作思想的发展。)  И.布宁1911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苏霍多尔》的主人公也具有类似的性格和矛盾的本性。按照作品当中用人们的回忆,赫鲁晓夫一家人“都是火爆性子,跟火药筒似的”,坐下来吃饭的时候膝盖上都放着长鞭,万一发生什么情况可以用来对付一起吃饭的人。“跟任何一个长期聚居一处的家庭一样,赫鲁晓夫一家人之间的不和与争吵历来都是出了名的。”尽管如此,苏霍多尔的最后一位主人公彼得·彼得罗维奇-赫鲁晓夫却“想以自己的好客博得所有来宾的好感,并让大家知道他是一家之主”。这家的女仆纳塔利娅回忆:“当主子的都大大咧咧的,既不管家务,也不懂理财。”“苏霍多尔的爱是奇特的,苏霍多尔的恨也是奇特的。”不过,讲述者也把这种“奇特”视为“荒谬”。  赫鲁晓夫一家人是“随遇而安的、软弱的”。“我们眼看着苏霍多尔庄园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田鼠筑在其地下通道和洞穴上的土丘,在耕地的耙犁底下一个接一个最终消失得杳无踪迹……我们这些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发疯、自杀、昏睡、堕落,直至消失在某个地方!……我们不但对自己的祖先,而且对自己曾祖父那一辈的确切情况都一无所知,甚至对半个世纪以前的情况我们也一天比一天模糊了!”小说的主人公抱怨说:“现在世上只剩下一个赫鲁晓夫了,只剩下一个了。”  契诃夫和布宁的作品以及穆索尔斯基的歌剧当中的所有赫鲁晓夫都具备一个共同特征——混乱。按照弗拉基米尔·达利的《详解词典》的定义,“混乱”一词不仅可以表示“反对”、“叛乱”、“造反”以及“老百姓与当权者之间的纠纷”,还可以指“家庭不和”、“口角”、“搬弄是非”、“诽谤及其后果”、“杂乱无序”和“乱七八糟”等等。达利认为:“制造混乱”的意思是“引起纷争和纠纷、靠搬弄是非让人不安”。因此,契诃夫笔下那位赫鲁晓夫之所以喜欢相信谗言、传播流言飞语,这不过是其任性冲动的“混乱”性格的表现之一。按照达利的定义,“扰乱分子”就是“惹是生非的人”、“挑拨是非的人”、让别人内心不安的人。达利举了一句民间常说的话为例:“爱挑拨的女人搅得全家不得安宁。”  为什么穆索尔斯基、契诃夫和布宁把赫鲁晓夫这个姓要么同俄国的混乱联系起来,要么同徒劳的争吵联系起来?为什么在姓赫鲁晓夫的人当中有精力旺盛、愿意服务于高尚事业的人,有“纯火药一样的急性子”,也有“荒谬的”、“好挥霍的”、只想胜过他人、迷惑他人的人?作家们预见到了在国家的舞台上会出现一个爱撒谎、爱挑拨是非、让国人好几十年都难为情的人?为什么以此为姓的主人公都遭受了失败?——他们被起义的农民捆了起来,他们心爱的树林被焚,他们的家族衰败。难道俄罗斯文化的创造者们具有天才的预见力,他们能听到数十年之后响彻俄罗斯大地的姓氏?在人们看来,这个姓氏是不可抑制的冲动力量的体现,这股力量导致了尖锐的政治冲突和变革,而这样的变革常常带着良好的动因,但并未经过深思熟虑,因此不少时候都以失败告终。  可以推断,选择赫鲁晓夫这仑姓是因为它的发音。俄罗斯文化大师们总是悉心为自己笔下的人物——包括次要人物——选择姓氏。(譬如И.布宁就说过,对于每一个作家来讲,为自己的主人公取一个合适的名字至关重要,某个人物的名字不恰当可能毁掉一部作品。)可以推断,与其说赫鲁哓夫这个姓让作曲家和作家联想到了“赫鲁西”(俄语中发音为“赫鲁西”的单词xpym意为“金龟子”),不如说让他们联想到了坚硬物体被折断或压碎时发出的刺耳声响(俄语中发音为“赫鲁斯特”的单词xpycT意为“某物折断和脆裂时发出的声音”)。这个姓氏的发音像脚踩到树枝上或者把树枝放到火中时它开裂的声音,像餐具打碎时的声音,像“嘎吱嘎吱”咬面包干的声音。这个姓氏的发音与表示“摧毁”、“毁灭”之意的单词类似(俄语中“摧毁”一词的发音为“克鲁希奇”,“毁灭”一词的发音为“拉斯鲁希奇”)。上述作品中人物好争斗的性格以及他们所处的冲突情形可能会促使作者选取能让人联想到“断裂”、“崩溃”和“粉碎”之义的姓氏。俄罗斯文化中出现姓赫鲁晓夫的人物反映的也许不仅是过去和现在的纷乱,更是对未来社会风暴的预感。  同时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赫鲁晓夫的姓氏本身也有利于他在革命狂澜和巨大的社会动荡之中不断升迁。姓氏的发音历来在许多著名人物的成功道路上起到过不小的作用。难怪许多演艺明星都会为自己挑选一个“响亮”的艺名,而不用真实的姓名。政治舞台上的明星也是如此。托洛茨基这个姓听上去就像抽动鞭子发出的声音,季诺维也夫这个姓的发音仿佛丁当作响的铃声,而斯大林这个姓不仅从意义上而且从发音上都让人能感觉到敲击金属的回音。听到这些姓氏,激昂的民众就仿佛听到了战斗的号角,而这几位演说家的真实姓氏“布龙施泰因”、“阿普费尔包姆”和“朱加什维利”未必能在俄国听众中产生那样的效果。  一些政治家没有必要使用化名,因为他们本来的姓名就很简短,适合集会场合。这些姓名很快就能被记住,也可以很容易地被齐声喊出,它们的发音体现出了一种进攻的节奏感。有位作者说得很在理:如果希特勒的祖父没有认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这个儿子,后者就只能把极其难读的姓氏传给儿子阿道夫,这样一来,阿道夫未必能当上法西斯德国的元首(按照流传颇广的说法,法西斯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是约翰·希特勒的私生子。由于种种原因,约翰·希特勒在八十四岁的时候才认了儿子,此后,三十九岁的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改名为阿洛伊斯·希特勒。希特勒这个姓氏自然也传给了阿道夫——译者注)。

编辑推荐

  传记译林。(1962年)10月27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天。那天我们的地球可能会毁灭的。——中央情报局前特工布鲁金奥尼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大约七分之一的时间里都担任着执政党最重要的职务。他在任的时间比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任职时间的总和还长。他领导苏联部长会议的时日比马林科夫、布尔加宁、吉洪诺夫和雷日科夫等诸位主席都多。苏联后期领导人的政治意识恰好是在他领导的十一年内形成的。  在联合国大厦内,有很长时间参观者向导游提得最多的请求是:“请指给我们看赫鲁晓夫用皮鞋敲的那张桌子。”  ——实录  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就像一颗未经打磨加工的钻石。尽管接受的教育有限……他容易走极端,对某些想法过于执迷,对自己的错误决定或者突发的奇想又表现得很固执。  ——米高扬  我这辈子最主要的功劳之一。是能够做到以退休方式离开。  ——赫鲁晓夫  我的一位马来西亚的熟人说,没有赫鲁晓夫他的生活也变得无趣了,“以前每次翻开报纸都等着看他又抛出了什么新花样”。  ——实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未经修改的档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