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汪云霞  页数:24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以中西比较诗学为背景,从“知性”这一视角来研究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流变规律。1920至1940年代,以T.S.艾略特和瑞恰慈为代表的西方知性诗学在中国得以传播和接受,这种“客观化”。非个性化”的知性抒情主张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中国古典诗学中“以理入诗”的宋诗传统。在传统和西方的合力作用下,中国现代诗人开始建构自己的知性理论系统并致力于创作实践。1930年代,一些诗人突破了传统的感性抒情方式,为中国现代诗歌艺术寻求新的方向,而1940年代,另一些诗人在知性这条路上走得更加深远,并由此实践着中国“新诗现代化”的理想。

书籍目录

序言知性与知识分子写作(代序)引言第一章 西方现代诗学中的知性第一节 知性之始:柯尔律治论想象第二节 艾略特:“非个性化”与“玄学派诗人”第三节 瑞恰慈:“科学与诗”第二章 西方知性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第一节 艾略特在中国第二节 瑞恰慈在中国第三章 中国现代知性诗歌的滥觞与知性诗学的形成第一节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知性滥觞第二节 中国现代知性理论的倡导与成熟第四章 知性与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新方向第一节 1930年代的知性诗群第二节 卞之琳:寻找中国新诗的新方向第三节 废名:召唤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审美现代性第五章 知性与中国新诗现代化第一节 1940年代的西南联大诗人群第二节 冯至:在散步中思想第三节 穆旦:走在新诗现代化的最前沿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序言  知性与知识分子写作(代序)  引言  第一章 西方现代诗学中的知性  第一节 知性之始:柯尔律治论想象  第二节 艾略特:“非个性化”与“玄学派诗人”  第三节 瑞恰慈:“科学与诗”    第二章 西方知性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  第一节 艾略特在中国  第二节 瑞恰慈在中国    第三章 中国现代知性诗歌的滥觞与知性诗学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知性滥觞  第二节 中国现代知性理论的倡导与成熟    第四章 知性与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新方向  第一节 1930年代的知性诗群  第二节 卞之琳:寻找中国新诗的新方向  第三节 废名:召唤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审美现代性    第五章 知性与中国新诗现代化  第一节 1940年代的西南联大诗人群  第二节 冯至:在散步中思想  第三节 穆旦:走在新诗现代化的最前沿  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