菿汉三言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章太炎  页数:20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菿汉三言》包括章太炎三种以蓟汉命名的着述,大抵以佛教唯识论为主体,将其与中国的儒、道、易、玄、理学等贯通比较,凡先秦以来的典籍、医学、历算、数学、音乐、文学、音韵、史事等,多所涉及,在太炎先生繁富的学术论着中具有特定地位;其间又自述学术思想变化之迹,作为自我认定,因而备受学人重视,梁启超、钱穆等多有推崇。《菿汉三言》是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之作。 

作者简介

章太炎(1869-1936),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名炳麟,宇枚叔,号太炎。著述丰硕,除刊入《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外,部分遣稿刊入《章氏丛书三编》。今人编有《章太炎全集》。

书籍目录

蓟汉微言/1蓟汉昌言/75经言一/77经言二/92经言三/99连语一/107区言一/124区言二/141蓟汉雅言剳记/153经学/155史学/162哲学/173文学/182附录/189自述学术次第/191

章节摘录

版权页:内圣外王之道,不能晏处山林明矣。老聃语孔子曰:“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为人子者毋以有己”,即为臣子而令趣人无我。颜渊欲说卫君,孔子示以心斋,即其近暴人而令瞻彼阕者,此所谓事理无碍也。《易.系辞》云:“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亦与示颜渊同旨。韩康伯言:“形而上为道,形而下马器。于道不冥而有求焉,未离乎谄也;于器不绝而有交焉,未离乎渎也”,说虽超踔,非《易》之旨。老聃所以授仲尼者,《世家》称:“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为人子者毋以有已”,《列传》称:“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毋以有己”者,无我也。骄气,我慢也;多欲,我爱也;态色,我慢所呈露也;淫志,我爱所流衍也:是皆去之,与“毋以有己”相成。不言去欲,而言去多欲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欲也。老以诏孔,其所就为无我;孔以诏颜,其所就为克己。授受不爽如此,而儒者多忽之。《系辞》:“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荀慈明日:“出干之外,无有知之”。按干即心体,有转生减心为真如心者矣,未有心体之外而可知者也。精义入神,不以致用,则为晋人之清谈。利用安身,不以崇德,则是杨朱之为我。高卑虽异,皆视心外有物。故圣人断之曰:过心体以往,未之或知。如是即为穷神知化,如是即为德之盛。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道不远人,而昧者于人外求道。吉甫知其非,故孔子亦许马知道。然坚执斯义,有物即堕我执,有则即堕法执。我法二执,与生俱有,可不谓民之秉彝乎!吉甫所见,去无我克己尚远。《荀子。不苟》云:“天地始者,今日是也。(此本仲尼告冉求说,所谓当下即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内圣外王之学,不出此十六字矣!七国大儒所以可贵。《唯识三十颂》云:“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老子》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德者,内得于己也。有所得反无德,无所得反有德,是即唯识义也。颜子少时,亦立少物以为唯识性者,所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有所见也。孔子博之以文,则知经纬天地,莫非识性不可以相求矣。约之以礼,则所谓“克己复礼”者。

编辑推荐

《菿汉三言》是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菿汉三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前言说对常见异体字一般予以保留,但下面列举的不保留的异体字几乎全是常见的。编辑有问题。章太炎这种文字学大师,喜欢用偏字古字来刁难读者,你把他的字改了,就失去作者原意了。为什么不能全部的字都按作者的本意出版呢?编辑怕读者读不懂,是太小看读者了。
  •   这本书没有注释,只有原文(附注都是本来有的),所以标点就成了校点者为读者提供的唯一“有附加值”的劳动。随便一翻,《昌言》的开头(78页)第二段标点为:“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这本是《老子》中的一句,“恃之而生”四个字被拦腰掐断,不知为何?什么叫“生而不辞”啊?同一段内,引文或加引号(如“万物归焉”),或不加引号(“万物恃之”、“大道氾兮”),依据是什么?--总之,大家读这本书时,要自己处处小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