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裂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顾宏义  页数:37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两宋烽烟录”丛书之一。作者凭借深厚的史料功底,突破封建史家奉赵宋为正朔的传统观念,紧扣南北政权社会治乱、人事政潮、经济
升降和地缘外交等因素,以细腻生动的纪实笔法,观照与再现十二世纪初至中期宋、金和战的风云变幻,及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功过与命运,寓含极其丰富的内涵。

作者简介

  顾宏义,上海人,1959年出生。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主要从事宋史、辽史及古籍整理研究。著有《教育政策与宋代两浙教育》、《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诸书及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数风流人物
楔子
第一章 旌旗入燕云(1115-1123)
 一 降臣献策(1115-1116)
 二 海上之盟(1117-1120)
 三 北胜南败(1120-1122)
 四 万金赎城(1123)
第二章 惊破一统梦(1123-1126)
 一 尘嚣甚上(1123-1125)
 二 醉梦未醒(1123-1125)
 三 徽宗内禅(1125)
 四 城下订盟(1126)
第三章 汴梁赋悲歌(1126-1127)
 一 勾心斗角(1126)
 二 血染太原(1126)
 三 汴京沦陷(1126)
 四 靖康奇耻(1126-1127)
第四章 偷安都江南(1127-1134)
 一 即位应天(1127)
 二 宗泽遗恨(1127-1130)
 三 烽火扬州(1129-1130)
 四 激战川陕(1129-1134)
 五 定都临安(1130-1132)
第五章 绍兴战与和(1130-1141)
 一 刘齐始末(1130-1137)
 二 岳家铁军(1131-1135)
 三 和战之争(1133-1139)
 四 狼烟遍地(1139-1141)
 五 自毁长城(1141
第六章 西风扬子江(1142-1164)
 一 偏安江南(1142-1156)
 二 海陵霸图(1148-1161)
 三 折戟瓜洲(1161)
 四 隆兴和议(1162-1164)
尾声
后记

章节摘录

一 降臣献策(1115—1116)    1115年(宋政和五年,辽天庆五年)三月二日,设置在对辽前线的雄州(今河北雄县)城内的宋朝河北沿边安抚司突然收到辽光禄卿(掌管朝廷礼仪祭祀事务的长官)李良嗣秘密遣人送来的蜡丸密信,信是投寄给宋朝太尉兼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童贯的。李良嗣在信中透露了女真人建国的消息,并表明了其诚信投宋的愿望:“女真建国举兵,攻州陷县,势不可挡;辽兵溃败,莫有斗志。天祚帝下诏亲征,反而引起军民更大惊惶。度其时势,辽国倾亡指日可待。吾遵循‘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古训,心慕尧风,欲南归圣域。”雄州是宋朝沿辽前线的军事要地,自1005年订立澶渊和盟双方罢兵以来,宋、辽之间已有百余年未发生战事,铁剑化犁,和平相处。因此,宋朝虽在雄州设有沿边安抚司负责边防,不过其所处理的“军务”仅是缉盗安民、修理城池之类小事,如李良嗣南投一类的重大事情是无权擅决的。雄州的地方长官(知雄州)和诜不敢怠慢,即刻遣人将密信火速送到京城开封。    这个李良嗣本名叫马植,辽国燕京霍阴(当作“潮阴”,在今北京通州东南)人。马姓,是辽代燕京地区四大汉人家族之一。马植祖上仕辽为官者数十人,有官至执政、节度使的。马植涉猎诗书,有口才,能文辞,长于智数,但仕途不甚顺利,还因行为有失检点,受人呵病。此时,他看到辽朝国势日衰:,金国如日方起,知辽国必亡,故而决计南来投宋,另谋前程。因为马植曾在1111年(政和元年)与奉使辽国的童贯有过一面之交,并深知童贯是宋廷中的实权人物,所以化名向他投书献诚。    宋徽宗接报后,不禁大为踌躇。却说宋徽宗赵佶自1100年(宋元符三年,在辽天祚帝登基之前一年)即位以来,信用佞臣,好大喜功,奢侈荒淫,民怨日深,但在表面上还维系着国富民安、歌舞升平的幻象。宋徽宗自内心希望接纳李良嗣,藉此在解决本朝的“老大难”问题——收复燕云十六州乃至进一步征服辽国上取得进展,为自己的“青史留名”大增光彩。但百余年前宋、辽签订的澶渊之盟中有双方互不招纳降附的规定,而且在宋仁宗时,辽朝驸马刘三嘏因与公主不和,逃人宋界,当时有人建议宋廷收留刘三嘏,询问辽廷机密,但执政大臣从维护宋、辽和好出发,坚决加以反对,刘三嘏终于被遣送回辽国。虽然现在辽国的国势明显地在走下坡路,但是否接纳李良嗣毕竟关系重大,宋徽宗一时也不敢决定,遂令亲信重臣太师蔡京、太尉童贯密议可否。十日,蔡、童二人上奏云:“自古招徕,国之盛德,又况辽国用兵,军民不附,良嗣归明,应当收留。”这与宋徽宗所想不谋而合,所以当即下令让知雄州和诜秘密处理此事,务要成功。和诜接到密旨后,不敢怠慢,马上遣人越界到燕京(今北京),约李良嗣于四月一日夜里偷渡宋、辽之间的界河南奔。是月九日,李良嗣越界进入雄州谒见和诜。和诜与李良嗣略作寒暄之后,即日派遣兵卒数人秘密护送李良嗣进京。经过数日旅途颠簸,李良嗣悄悄进入开封城,住进童贯府邸之中。    这个被后人称为“六贼”之一的童贯,原是给事宫掖的宦官,生性巧媚,善于揣摩人主的微意,先事奉承,由此深得宋徽宗的宠信,自小小的供奉官不数年,破例官拜武康军节度使,统兵攻取青唐,征伐西夏,声名赫赫。自从澶渊和盟以来,每岁新正,宋、辽照例互遣贺正使,以文官为正使,武将为副使。政和元年九月,宋朝遣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贺正使前往辽国贺新春,并以童贯为副使。对此,有人面奏宋徽宗反对道:“以宦官为国使,难道朝廷中就无人才吗?”宋徽宗辩解道:“契丹皇帝闻听童贯攻败西羌,颇为惊异,想一见之。故朕遣之使契丹,并欲因此觇视其国虚实。’,这自然只是宋徽宗的托词而已,但皇上既已开了“金口”,大臣们自然不便多说,然而唯知佞谀上意的童贯却深解其中三味——好大喜功的宋徽宗不过是想因此夸示外国。因此,童贯这次出使惟是多携宝货北行而已,甚至随身携带浙江漆具、书柜、床椅等自用,到了辽都,只知夸奇斗异,豪饮买醉,并因言语粗俗,颇为辽人所耻笑。童贯出使回来,虽然乏善可陈,无策可述,却逢人自诧,恃功骄恣,以征战讨伐为己任。宋徽宗也以童贯甚投己意,把他看作是不世出的奇才,任命他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将沿边军权全部交给他节制。    以长于智数自誉的李良嗣,甫见童贯,就已洞悉其心中“好大喜功”之欲,不由大言自己有灭辽的奇策:“女真恨辽人切骨,本朝(指宋朝)若自山东登州、莱州一带涉海北渡,与女真联络结好,相约攻辽,辽国可图也。”此计得到童贯的极力赞成,并荐之于宋徽宗。宋徽宗大感兴趣,决定亲自召见李良嗣。十八日晨,李良嗣随童贯来到位于开封城中心的皇宫。宋朝皇宫原来规模不很大,宋徽宗登基后,多次加以扩建,极其富丽堂皇:皇宫正门名宣德门,左右各有一门,左称左掖门,后面为妃嫔、宫女、太监生活区(童贯虽是太监,但已为朝廷重臣,另有赐第在外,不住在皇宫内);右边门称右掖门,百官一般经此门出入皇宫。宣德门后为大庆殿,是宋朝君臣在正旦、冬至等节庆日举行称贺大礼、致斋仪式的地方。大庆殿西为文德殿,是皇宫中的正衙殿,百官常朝便在此处进行。文德殿西为中书省、门下省、枢密院等官署,宰相等官员在此处理国家政务。大庆殿北有殿阁甚多,主要有紫宸殿,皇帝在正朔日召见宰执重臣的地方;垂拱殿,取“垂拱”而治天下之意,是常日召见宰执之所;集英殿,为皇帝御试进士或宴请臣下之地。紫宸殿后为崇政殿,皇帝退朝后在此处理朝政,旁有延英殿等便坐之殿,为皇帝休息或召见臣下密议时政之处。李良嗣在小太监的传引下,从右掖门进皇宫,经过重重殿庭,来到延英殿内,宋徽宗、蔡京、童贯已在殿中坐候。李良嗣见礼毕,宋徽宗即询问起平辽之策。李良嗣已在与童贯交谈中知晓宋徽宗的心态喜好,于是胸有成竹而表面上慷慨地奏对道:    辽国天祚帝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远近生灵,悉被苛政。比年以来,有女真阿骨打者,知天祚帝失德,用兵累年,攻陷州县。加以溃兵内乱,万民罹苦,辽国必亡。愿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顺伐逆,王师一出,百姓必壶浆来迎。愿陛下速行讨伐,脱或后时,恐为女真得志,燕京不得归我矣。    李良嗣通过分析辽政无道、金兵日盛的现状,指出辽国亡在旦夕,如宋朝不马上有所动作,燕京必为女真人所占领,到那时再谈恢复旧疆,必成空话。李良嗣这一番陈词慷慨激昂,且又在情在理,宋徽宗听了甚是入耳人心,当下对李良嗣大加慰赏,赐国姓“赵”,正式改其名为赵良嗣,授官朝请大夫、秘书丞,为秘阁待诏,备皇帝顾问;同时命蔡、童二人商议实施联金灭辽,恢复汉、唐故疆之事宜。    赵良嗣南逃不久,辽国就以澶渊和盟所订条约为辞,派使者前来开封索要,但宋朝绝口否定收留逃人。此时辽国在金兵的不断进攻下,朝政已是十分混乱,派人来索要赵良嗣仅属例行公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赵良嗣由是得以安居开封城内。P11-14

后记

说起宋朝,世人大多讥之为“积贫积弱”,而终致亡国。“积贫”一说,时贤论驳已众,这里就不多赘言。至于说“积弱”,宋人对外作战败绩累累,往往通过割地、输纳“岁币”以求得平安,结果先被金兵倾覆,后遭元骑灭国。由此看来,“积弱”的恶评大概是挣脱不了了。    不过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赵宋立国三百余年,先后分别与骑马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人大战多年。与汉、唐相比,两宋因西、北通往草原之道被阻隔,获取马匹甚为艰难,故其军队以步兵为主,在与西、北骑军对阵时,只能取守势,从而往往丧失战役主动权。宋军屡屡对外作战惨败,此为一大原因。但就是这样,宋朝在与之相始终的辽、西夏、金三国先后覆亡之后,又与曾东征西讨、横扫千里、“灭国四十”的强悍蒙古铁骑,在大江上下血战四十余年方才被灭,其中原因如只是归咎于“积弱”,显然有失之过浅之嫌。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海书店出版社总编辑金良年先生有意对此问题作一深究、探索,而我当时刚编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三朝北盟会编》二书索引,对此也颇有一些想法,故欣然接受了稿约,于是就有了《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一书的出版。此后,又在金老师和责编绍元兄的一再鼓励下,完成出版了《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一书。而“宋辽和战实录”、“宋夏和战实录”两稿,却因多种原因一直拖至今日方告成,在此期间绍元兄的不断督促与鼓励,实在是这两部书稿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动力。于是,历时十五六年慢慢攒成了这个计有一百余万字的“大工程”,也算是对这些年来的“青灯黄卷”活计有了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交代。今承蒙出版社的厚意,将此四部书稿合并出版,而总名之日《两宋烽烟录》。其中《天裂》因出版已有年月,故此次颇有所修改,而《天平》则主要订正了一些文字舛误。    因为是叙述宋朝与辽、夏、金、蒙(元)的和战历史,故在书稿撰写时,虽然也大量取用辽、夏、金、元史料,并注意参考域外资料如古代波斯、中亚人对蒙古历史的记载等,但相对而言宋人史料更为丰富、系统,故所取为多。但在宋人著述中,因多种原因,其有关辽、夏、金、(蒙)元史实,尤其是辽、夏部分,却是甚为零散且时有桀误,故在取用时往往需先加考正辨析,以求其真。又出于简明通俗易晓考虑,故书稿在引用史料时,一般均已作简化或白话处理。同时,因近些年来我对其中部分相关问题如宋初宫廷政治等做过一些探究考证,故书稿中的有些说法与当下通行观点时存异同,在此特加说明。    本书中有关地图、插图,以及一些体例设计,出版社金老师和责任编辑等给与了很大帮助。此外,因体例等关系,本书对于所引用的文献史料以及所参考的前哲时贤之研究成果,未能一一注出,特在此一并说明之,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顾宏义    辛卯腊月于海上梦湖书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详尽的描述了宋与金之间的和与战,不错。
  •   关于宋金和战的专题史,详实而又不失精彩。
  •   历史研究文献,论证严谨,引经据典,是很好的历史研究资料
  •   史料很详尽,而且作者的有些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比如海陵王纳入很多从姐妹入后宫的事情,坐着就提出者也是因为这些为了稳定金代贵族,要从政治角度去了解
  •   真正的历史书,我常将天平推荐给朋友,也买了两本送朋友。
  •   详细,丰富的内容,书里的内容超级好~~~这本历史书值得一读
  •   内容全面,语言凝练生动,不错
  •   很好看,有历史的厚重感
  •   了解富而不强的结果是什么,空有世界第一的富裕,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保卫自己,最后落得皇族都被人奸淫掳掠!
  •   属于闲读,研读之间的书,很值得一看
  •   好书,很棒,值得一看
  •   未看完,还不错。拿过来嘟嘟还行
  •   书非常好,发货速度非常快
  •   必须读的好书
  •   靖康耻难雪
  •   名家大作,展现一段烽火岁月。
  •   正版很赞,价格便宜,很方便
  •   买这本书和下面的天平、天衡一道是为了买的天倾合成一套,书的内容也确实不错。
  •   书写得详实严谨。作者是下了功夫的。比百家讲坛上的那些大忽悠要好,都是商业骗子而已。
  •   用心写的北宋亡国史,不忍看下去的惨痛史。好书,顶了。
  •   宋辽金蒙古历史的系列
  •   单看书名似乎是文学作品,实际是一套讲历史的书。书写的可读性非常强,足以见得作者在历史研究与文字表达上的水平。
  •   作者治学严谨,可惜器宇狭小,见识短浅,性格懦弱,对于史料往往削足适履,以求政治正确,不敢求真。此书胜在史实而缺史识,可惜,对宋金历史无研究的读者容易被其误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