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俊-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出版时间:2012-10-01  出版社:孔德生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10出版)  作者:孔德生 著  页数:128  

前言

人民英雄  时代楷模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刘英俊,让人感受到英雄不是抽象的枯燥的概念,而是一种震撼心灵、催人奋起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国家腾飞、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    1966年3月15日,刘英俊与战友们到佳木斯市郊外执行训练任务,途中一辆炮车的辕马听到汽车的喇叭声突然受惊掉头猛跑。公路上车来人往,车马径直朝人群冲去,情况十分危急。担任炮车驭手的刘英俊用肩膀猛抵惊马的脖子,惊马被迫拐上公路左侧的小道。刘英俊拉紧缰绳,惊马继续飞奔。这时,在炮车前面不远处有6名儿童……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刘英俊不顾个人危险,用力将缰绳在胳膊上猛缠几道,然后猛力一拉,使惊马前蹄腾空而起。接着,他双脚伸向马的后腿,使尽全身力气踢倒惊马。6名儿童安然脱险,他却被压在翻倒的车底。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21岁。刘英俊所在部队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向人民的好儿子、雷锋式的好战士刘英俊学习的号召。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刘英俊的名字也许是陌生的,因为他离开我们已经近半个世纪了,但是热爱生命的人永远值得崇敬,尤其是那些为此而失去了年轻生命的人。    刘英俊牺牲后,军队系统、刘英俊的家乡长春市和烈士牺牲地佳木斯市首先行动起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举行学习刘英俊大会,长春市和佳木斯市分别召开万人大会,掀起了纪念刘英俊、向刘英俊学习的热潮。《解放军报》为此连续刊发四篇社论,新华社向国内外播发了介绍刘英俊事迹的长篇通讯。刘英俊的英雄事迹传开以后,全国各大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纷纷刊登和播送了学习刘英俊的文章,宣传刘英俊的英雄事迹。1966年7月13日,《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发表了长篇报道《向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刘英俊学习》。1966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人民的好儿子》的社论,高度评价了英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刘英俊烈士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共6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总政治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吉林省委、黑龙江省委、长春市委、佳木斯市委……都发出了通知,号召各行各业大力开展宣传学习刘英俊活动。从此,一个宣传学习刘英俊的高潮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    刘英俊生活在火热的上世纪60年代,成长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之中,是学习雷锋的好榜样。正是平时多年的培养和磨炼,使他业务上、思想上不断进步不断成熟。这样,到了关键时刻,到了党和人民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才能够毅然决然地做出最重大的抉择,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刘英俊是一个平实的英雄,一个时代的先锋。正因为他真实、质朴,而显得更加可爱、可敬。人们无不被刘英俊感动着,纷纷追忆英雄,宣传英雄,学习英雄,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争当先锋模范。特别是青年一代,更是满怀壮志豪情,学英雄,见行动,决心弘扬刘英俊精神,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刘英俊,真正的英雄;刘英俊,时代的楷模。

内容概要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刘英俊》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丛 书之一。刘英俊(1945-1966),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刘英俊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生活极端贫苦,从小家教严格,受到良好 的熏陶。学生时代,刘英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个学习刻苦、助人为乐、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好少年。1962年,17岁的刘英俊怀着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应征入伍,成为沈阳军区 3029部队驻佳木斯第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二○○团重炮连三班一名光荣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战士。他参军的第二年,正值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刘英俊积极响应,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决心做一名雷锋 式的好战士。刘英俊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无论是活多长时间,他的死,只要是献 给党的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那就是无限光荣的,有价值的。雷锋能,我也 能。”他学雷锋最大的特点就是言行一致,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在连 队,他是“业余修理员”;在医院住院,他是“劳动休养员”;出差途中,他是“义务勤务员”;在部队驻地,他是附近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 像雷锋那样闲不住,有空就为群众做好事。他也像雷锋那样,做好事不留姓 名。1966年3月15日,刘英俊随战友们赶着炮车到郊外执行任务途中,辕马 突然受惊,在人行道上狂奔,6名儿童的生命危在旦夕。关键时刻,刘英俊 用尽全身力气踢倒惊马。6名儿童转危为安,而他却被重重地压在翻倒的车 底,因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21岁。刘英俊用自己的英雄壮举履行了自 己的人生诺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了向人民的好儿子、雷 锋式的好战士刘英俊学习的号召。刘英俊成为一个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时 代英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刘英俊》真实描写和热情讴歌了一名雷锋式的好战士刘英俊的成长过 程和英雄事迹。

书籍目录

人民英雄时代楷模(代序)成长的脚步  苦难童年  少年英才  立志参军先锋战士  军营磨炼  无限热爱毛主席  自觉改造世界观  真心实意为人民  充当文艺轻骑  积极传播毛泽东思想英雄壮举  真正的典型  惊天动地  英雄命名神州的呼唤  各地各部门发出学习号召  权威媒体大力宣传  全国掀起学习刘英俊的热潮爱心的传达  省市党政领导探望慰问英雄父母  鸿雁传情  刘妈妈的幸福人生英雄永生  永远的怀念  精神的传扬后记  英雄已逝精神永恒

章节摘录

真心实意为人民    毛主席讲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有益于青年,一贯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叶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刘英俊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真正做到了把为人民服务的宏大志愿与踏踏实实地做有益于集体、有利于人民的事情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刘英俊做好事,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具有明确的阶级观点。每次外出野营,他都要先做社会调查,把新驻地周围谁家是贫下中农,谁家是烈属、军属都了解得清楚后,才去帮他们干活。他在营区附近群众当中做好事也是如此。一次,连队外出生产,他看到一个老贫农家里,只有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生活上有很多困难。在那之后,他几乎每天都去帮助挑水、扫院子,从不嫌脏,也不喊累。他说:“咱们是贫农的儿子,贫农有困难,咱们就应该关心。他家里是脏一些,但他的心最干净。”冬天快到时,他为了能让老两口吃菜方便,还特地起早贪黑挖了个菜窖给他们存菜。连队离开时,老大娘含泪对连长说:“这孩子真是把咱贫下中农当亲人了啊!”二是真心实意,勤勤恳恳,没有半点显示自己的意思。他经常在佳木斯市西区三十七委一带为群众做好事,帮这家挑水,帮那家买粮。时间久了’做的好事也多了,群众都很喜欢他。可是“刘英俊”这个名字,直到他牺牲大家才知道。军属刘大爷颤抖的双手捧着刘英俊的遗像,哭着说:“孩子!你的真名瞒了大爷一辈子啊!”还有一位老大娘说:“他真是铁了心为人民服务啊!他把毛主席的话全都记到心尖上了啊!”1965年春节的前几天,佳木斯市佳西商店非常繁忙。刘英俊和其他十几个战友一同来到店里帮忙。刘英俊被分配到露天摊床上卖家具。天很冷,呼啸的北风还夹杂着雪花,但刘英俊仍是热心地为顾客服务着,一站就是一整天。有一位农民来买炕席,刘英俊在帮他挑了一个称心的之后,还热心地给他捆了起来。忽然刘英俊看到了他早已冻得发红的双手,又连忙给他拴了_一条绳子,说:“这样,你可以背着走,就不冻手了。”农民感激地说:“谢谢你小伙子,你真是太细心了!”    连队宿舍的走廊里过去没有信箱,同志们写了信后没有统一的地方放。刘英俊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利用休息时间,用几块木板做了_一个小信箱,还在上面涂上了绿颜色,写了红红的两个大字:“信箱”。从此,战友们写了信,往里一投,到时由通信员一起送往邮局,很是方便。1965年秋天,二班单独在外执勤。天气渐渐冷了,战士们急需一个取暖的火炉。可是,地方太小,砌不开;修火墙,材料还不够。这件事让刘英俊很是头疼。他天天在驻地周围到处转,终于找到一个破铅桶。他和同班的苏旭东同志一起,敲敲打打,忙了整整一天,终于做成了一个小小的火炉,经过试烧,很管用。就这样连队没花一分钱就解决了取暖的大难题。次年2月,刘英俊调到三班。三班刚补充了一匹马,马嚼子不够用了。遵照毛主席勤俭节约的教导,刘英俊用几副已经报废的马嚼子,拼拼凑凑,拆拆卸卸,做成了一副马嚼子。    一个大风雪的日子,王文琴从居委会开会回来。一进屋,就发现两个孩子不见了,王文琴急得在屋里团团转。因为儿子启敏还不满4岁,女儿艳军也才9岁,而且还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万一迷了路,陷到雪里可怎么办啊!正想着,突然“吱”的一声,门开了,刘英俊一手抱着启敏,一手拉着艳军,满身都是雪。他放下启敏,对王文琴说:“大婶,我在马路上看见这两个孩子冻得走路都费劲了,路上车还多,我怕出事,就给他们送回来了。”王文琴听了,心里感动得不得了,连忙叫他到炕上暖和暖和。可是,他说了声“我还要参加学习呢”,就一溜烟似的跑掉了,怎么叫都不回头。    朝鲜族妇女李桂英所在居委会的水井边冻出了一个小“冰山”,大家打水很不方便。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李桂英在屋里坐着,看见一个战士站在门外。李桂英走出去问:“小同志,有事吗?”那个战士说:“大娘,能把锹和镐借我用一用吗?我想把那个井沿刨一刨!”李桂英把镐、锹递给他,他迅速脱下棉衣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李桂英出去一看,他那小白布衫已经被汗水浸得湿透了。李桂英说:“孩子啊,慢点干,可别感冒了呀!”李桂英把棉衣给他披上,接着说:“差不多了,你快回去休息吧!”可他并没有停下'又跟李桂英借了土筐,直到把所有刨下来的冰都清理干净才回去,此时已经11点多了。他一连利用好几次休息时间,才搬倒那座“冰山”。他把水井旁修得平平整整的,还细心地垫上了沙子。李桂英问他姓啥,他笑呵呵地说:“大娘,我姓王。”转身就走了。有一天,正赶上李桂英的孩子在家,那个“姓王的战士”又来了。李桂英说:“福子,你出去看看王同志是不是有什么事?”福子一瞅,转过头对母亲说:“那不是刘英俊,刘哥哥吗!怎么会姓王呢?”李桂英问:“你怎么知道?”福子说:“我们一起打过球!”李桂英说:“那你赶快把你刘哥哥叫进来!”他一进屋,李桂英就说:“你怎么诓大娘呢?要不是你小弟弟在家,我还以为你真姓王呢!你这是跟雷锋学,跟王杰学,甘当无名的英雄啊!”在李桂英的心目中,刘英俊做的好事实在太多了!1965年寒冬腊月,李桂英去粮店买粮,走出店门刚把粮食顶在脑袋上,就有人从后面把粮食夺过去了。李桂英回头一看,是刘英俊,便对他说:“孩子,你从哪儿来?”他说:“我也是买东西来了,我把粮给你老人家送回去吧!”李桂英说:“这粮挺沉的,快给我吧!”他说:“你拿着不是也沉吗?”硬是帮助李桂英把粮食送到了家。    刘英俊两只手从来不闲着。宿舍里,有他做的毛主席语录板、书架,修理的门窗和桌椅;操场上,有他挖的排水沟,编织的篮球网,修理的篮球架;炊事房里,有他修理的锅灶和其他炊事用具;俱乐部里,有他修的黑板,写的标语,布置的学习园地……他做的好事是无法用数字来形容的。旅途中,他扶老携幼,忙这忙那,从不休息,是“义务列车员”。就连在医院休养时,他也不忘帮助重病号打水、端饭,协助医院工作人员扫地、刷厕所,“劳动休养员”这个称号给他再合适不过了。他做了这么多好事,大都是在业余时间。他从不留名,不向领导汇报,不跟同志说起,也不在日记里记载。他无时不是为革命,无时不是为人民的所作所为,充分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不为名利、真心实意为人民的崇高品质。    P27-32

后记

英雄已逝  精神永恒    刘英俊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刘英俊也是东北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刘英俊更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刘英俊生于上世纪40年代,牺牲于60年代。刘英俊的英勇行为和英雄故事,当时是家喻户晓,也早在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推进,那些“八○后”、“九○后”、“○○后”对这个英雄的名字已经愈发陌生。英雄的事迹已不为多数人所熟知,回忆文章也只是偶尔散落于浩如烟海的报刊之中,歌颂英雄、宣传英雄便成为我们的一大心愿。    自2009年刘英俊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特别是接受了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出版同名丛书中《刘英俊》的撰写任务后,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追寻着刘英俊烈士十分短暂而非凡的革命生涯,从60年代出版的小册子、连环画、邮票,从零星散乱的图书报刊、有关人等的回忆录,到亲自参观刘英俊(烈士)纪念馆、瞻仰刘英俊烈士陵园、踏察刘英俊旧居、刘英俊小(中)学,到走访刘英俊生前亲友、战友、同学和刘英俊出生地、牺牲地即长、佳两市有关单位知情人,特别是发动自己所带研究生直接参与查找有关材料、搜集一些相关资料,终于理清了英雄的生命轨迹、思想历程、成长道路、动人事迹,包括过去不甚了解的一些故事和许多感人的细节。在此基础上,终于对英雄刘英俊的整体形象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    刘英俊是东北这片黑土地养育的、从长春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走出去的一个普通青年。他为了保卫祖国,毅然从军,最后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而英勇献身,成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刘英俊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是青年先锋,是时代楷模。他是人民学习的好榜样,鼓舞和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当前,由于时空因素,英雄在新生代心目中的印记有些浅淡。为此,我们在搜集资料和前期走访环节,要求自己所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全员全程参与,目的就是要为他们补上这一课,实践证明确实达到了预期收效。而身为高校教师的撰写者,我们在准备过程中也受到了深深的教育,特别是写作过程中无时不在感受着英雄的教诲,获得了许多方面的激励和启迪。刘英俊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比流星更闪亮更永恒。刘英俊虽然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的精神是不朽的,它将代代相传。    一本薄薄的传记,远远不能完全展现英雄刘英俊的全部人生和整体风貌,更不敢说已对英雄刘英俊的思想与精神层面做出。了全面而准确的揭示与定位。这只是我们的一个探索,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大家共同努力,早日推出一部更厚重的刘英俊传记。    非常感谢吉林文史出版社王尔立副总编的信任,将这一重要选题的写作任务交给了我们。特别感谢长春日报报业集团资料室王芬主任和硕士研究生刘娉婷、刘应龙、蔡雨、于美丽等同学的帮助,在资料搜集、打字录入和文稿校对方面付出了大量劳动。本书写作参阅了多部同类图书、小册子,摘引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三江晚报》等多种报纸和多家网站所刊发相关文章的部分内容,在此对出版者和作者一并深表感谢。本书作者水平有限,欠缺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刘英俊生活在火热的上世纪60年代,成长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之中,是学习雷锋的好榜样。正是平时多年的培养和磨炼,使他业务上、思想上不断进步不断成熟。这样,到了关键时刻,到了党和人民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才能够毅然决然地做出最重大的抉择,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刘英俊是一个平实的英雄,一个时代的先锋。正因为他真实、质朴,而显得更加可爱、可敬。人们无不被刘英俊感动着,纷纷追忆英雄,宣传英雄,学习英雄,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争当先锋模范。特别是青年一代,更是满怀壮志豪情,学英雄,见行动,决心弘扬刘英俊精神,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刘英俊,真正的英雄;刘英俊,时代的楷模。    孔德生编著的《刘英俊》就像一部星光璀璨的英雄谱,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刘英俊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刘英俊-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