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边的文人们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朱鸿召  页数:315  
Tag标签:无  

前言

  在20世纪中后期,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而尤其是一个中国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你将永远也挣脱不了与延安的精神联系。这种联系,无论你承认不承认,意识到没意识到,它都客观而又化入主观地存在着。也可能正因为它已经由认知客体附着生成为行为主体,融入了你的精神思想,成为你的血肉生命,你时时刻刻都在呼吸操持着它,才不能觉察到它确切的客观存在。  老实说,我开始进入这个课题研究时,对此,也只是一些朦胧的感觉。随着我对课题研究的深入——通览了延安时期几乎所有的新闻出版物,搜罗了’尽量多的当时当事人的回忆录,走访了历史的旧迹,查阅了有关文献档案,我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和冲击。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致力于“五四时期”的文化历史研究。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延安整风,到“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始终处于急剧动荡之中,思想潮流,文化运动,基本上每十年一个周期。而在所有这些潮流运动中,组织最严,程度最烈,声势至大,影响至深的,不是发生在城市里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而是出现在黄土地上的延安整风运动。时势造英雄,20世纪中国的真正英雄,也不是发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而是领导延安整风运动的人民领袖毛泽东。

内容概要

  延河,流过延安,流进黄河,承载着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死歌哭,命运浮沉,深刻地溶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悄然地化入几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此水此河,与海相连。延安文人的命运,浓缩着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密码,折射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风雨霞光,也制约着20世纪后半期,以至于21世纪前期中国社会几乎每一个生命的生活品质和价值尊严。关注延安,其实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作者简介

  朱鸿召,1965年生,安徽庐江人,199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解放日报》主任记者、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延安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约研究员,现居上海。主要从事延安时期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研究。相关著述有《延安文人》、《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众说纷纭话延安》、《王实味文存》、《博古,39岁的辉煌与悲壮》(合编)等。主持并参与近年来有关上海文化发展的政策设置和修订调研工作。

书籍目录

自序引言:肤肉恩施第一章 奔向延安1·1 叛逆者、逃亡者与追求者1·2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1·3 亲吻着圣地的热土第二章 圣地如斯2·1 战时共产主义理想国2·2 心中黄河歌如涛2·3 纷繁的文事2·4 在不能安身处安心立命第三章 清洁精神3·1 与己无关的整风3·2 与己有关的“讲话3·3 不可或缺的牺牲3·4 从整风到审干3·5 从审干到抢救第四章 走出延安4·1 劳心者与劳力者4·2 精神的家园4·3 走不出的起点附录一 外国文人在延安附录二 延安文化活动大事记附录三 关于“党内斗争为什么这么严酷”的通信附录四 关于设立“延安学”的学理依据初版代后记 访学千里到延安后记

章节摘录

  他怀着纯真而敏于感受的心,追求着人生社会的浪漫理想。“是的,我应该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我应该到前线去。即使我不能拿起武器和兵士们站在一起射击敌人,我也应该去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而且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这样可以减少一点我自己的惭愧,同时也可以使后方过着舒服的生活的先生们思索一下,看他们会不会笑那些随时准备牺牲生命的兵士们也是头脑晕眩或者火气过重。”①1938年8月,何其芳与沙汀、卞之琳一起到了延安,并上了前线。  虽然延安文人中追求者往往也是一种叛逆者,但相对于前述叛逆者与逃亡者,他们没有造成与原来社会政治、生活、道德、文化的直接对立和冲突;他们的心态是积极的,甚至是激进的,但一般没有那么绝对与偏激。这样,他们到延安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如沙汀、卞之琳都在1939年底比较自由地离开了延安。相反,作为叛逆者与逃亡者的延安文人,他们是义无反顾地投奔了延安,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将个人的命运与延安所开创的事业和精神紧紧地捆结在一起。延安文人中,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是这些叛逆者与逃亡者,他们具有这个知识分子群体质的决定性;那些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知识青年,他们属于追求者,在质的决定性上从属于叛逆者与逃亡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延河边的文人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这本书,以前叫《延安文人》,当年那个洛阳纸贵,此书是填补了一个空白,资料也扎实。新修订本添加了新发现的资料,更值得期待。
  •   ling
  •   任何时代都一样,既美好,又残酷
  •   非常喜欢,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
  •   本书恰恰弥补了萧功秦评高华《红太阳》一书所指出的不足:对延安之于青年人的理想主义的吸引力,予以了更充分的展示,并使人们更清楚地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青年人,会以如此强烈的激情,如精卫填海与灯蛾扑火一样,投入到这样一场革命中去。革命有其残酷的一面,但毕竟是美丽的。
  •   老革命根据地,发生了一些老故事,这些老故事传流了下来
  •   研究延安的经典系列。
  •   写法单调,叙述平庸,徒有其书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