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孟子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西书局  作者:郭志坤,陈雪良 著  页数:154  

前言

一个孔子,一个孟子,他们精心构建的儒学,奇迹般地主导了中国两千余年的文化,影响了世代华夏子孙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俗。孔子倡导于前,成为天下第一人,人称“至圣”。孟子紧随其后,极尽光大之能事,位居次席,人称“亚圣”。孔孟两人在儒学兴盛中起着特殊而无可取代的作用,因此,人们又习惯地将儒道称为“孔孟之道”。    早在孔子在世之时,他就被孔门弟子奉为经天的日月,后世的儒家传人更是强调“孔子之道如日月之明”,要是没有孔子,华夏子孙还不知要在黑暗中徘徊几多岁月,几多时日!孔子伟大如此,那么被唐代大学问家韩愈誉为“醇乎醇者”的孟子呢?如果天不生孟圣,那儒学的命运将如何呢?    正是这个孟子,把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加以弘扬,提出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观念;正是这个孟子,把孔子的仁学理论推上了“仁政”的轨道,推出了“王天下”和“民贵君轻”的理念;正是这个孟子,把孔子的“立志观”加以完善,认为人既应有“志”,还应有“气”,以浩然正气立身于世;正是这个孟子,提升了孔学中的人格精神,号召士人努力去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中华文化没有孔子不行,那么,要是没有孟子呢?这是历史留给后世的一个大问题。    郭志坤  陈雪良    2010年5月20日

内容概要

  《提问孟子》是提问诸子丛书之一。
  《提问孟子》简介:孟子自称是孔子的“私淑弟子”,“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说的是真话,他的毕生之功,就是学习和弘扬孔道。
  孔子首创私学,力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孟子则全力以赴于时雨化人的“君子之教”,高举起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文大旗。
  孔子倡言仁学,强调“仁以为己任”。孟子将“仁”由德行推向政事,以仁“一天下”,行仁政,施王道,推出传颂千古的十字箴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孔孟二人是血脉相通的。孔子世称“至圣”,而孟子则世称“亚圣”,他们两人精心打遗的儒道则被世人称为“孔孟之道”。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孔门私淑
第二章 人性本善
第三章 乐育英才
第四章 民贵君轻
第五章 利义之争
第六章 浩然正气
第七章 岳岳亚圣
后记

章节摘录

一问    对于您是哪里人,史籍上说法颇多,有说是邹人的,有说是邾人的,有说是鲁人的,《史记》则说:“孟轲,驺(z6u)人也。”请问,究竟哪个说法更准确些?    孟答:我看,都说对了,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说法略有不同而已。说是邹人,那当然是确切的。我出生的那个地方称为邹邑,是一个小县城,它从属于鲁。因此,说我是鲁人与说我是邹人是一个意思,只是指认的地域范围有大有小而已。至于《史记》上说的驺人的“驺”,实际上只是“邹”的异文而已,“邹”与“驺”相通,正像“邹衍”其人可以写成“驺衍”一样。    说我是“邾人”,那是一种更加文化一点的说法。《说文解字·邑部》:“邹,鲁县,古邾娄国,帝颛顼之后所封。”“邾”为“邾娄”的省文。邾国的第一任君主据说是古帝颛顼的后人名挟的那个人,这里有着五帝时代的古文化。后来邾国为鲁所兼并,成为鲁的一部分,由于当地人口音的关系,“邾”字又被读成“邹”,后来就定名为“邹”了。    这就很清楚了,我的出生故地从地域上看,小而言之为邹(驺),大而言之为鲁;可言我为邾人,亦可言我为邹人。人们辩来辩去,其实大致上是一回事。    二问    在《史记·孟子苟卿列传》中,太史公直呼您为“孟轲”。对于“轲”字,后人有多种解读。有的说:“轲,接轴车也,轲有车义。”(《说文》)说明您是出生在一个“有车”阶层的家庭中。但又有人说,您之所以叫“孟轲”,那是因为早年生活太坎坷。“轲”与“坷”同音同义,可以通假,如这样看,“轲”与“有车”就一点不沾边了。您说哪种说法更接近事实?    孟答:如从我家族的发展过程来解读这个“轲”字就清楚了。我家的祖上原是鲁国威名赫赫的家族,当年曾经主政过鲁国,也出了像孟公绰、孟之反、孟文子、孟献子、孟庄子等这些德行高尚的人。一直到孔子那个时代,孟氏家族还是颇有权势的。那时的孟氏家族,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有车”族。但是,在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到了战国时期,孟氏一脉明显中落了,家族成员也散居各地,有的还流落他国。我的家几经变动,最后算是定居在邹地了。那时我父母已是一介平民,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说“轲”是“坷”也就不无道理了。    三问    说您早年坎坷,是否与您早年丧父有关?    孟答:这是个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中年男子在家庭中是顶梁柱,没有这样的支撑,整个家庭都会散架。我的父亲叫孟激,名为“激”,是否与像我一样易于激动有关?也许是吧!他比孔子父亲更普通.有关他的有价值的资料一点都没有留下。我三岁时,父亲就病故了(孔子也是三岁丧父)。父亲死后,母亲独自撑起了这个家,又是耕,又是织,还要管教我这个调皮又不懂事的孩子,实在不容易。    四问    从汉代开始,在《列女传》等文字中,就有关于“孟母教子”的诸多故事。这些故事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但是,有不少人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先生,作为当事人,您是怎样看待这些故事的?    孟答:这里有一个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的问题。历史的真实是指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真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故事;生活的真实是指在某人身上完全真实地发生了这样的故事。我觉得,不管是历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还是阅读历史作品的普通百姓,首先要追求的是历史的真实。应该说,“孟母三迁”之类的故事,在以文明和教化著称的古代中国是必然会发生的。通过这样的教育,树立了孟母天下“母教一人”的高大形象,那有什么不好呢?通过这个故事,不管是当父母的,还是当子女的,都有所得,那就够了。    五问    “孟母三迁”是最有名的,其故事梗概大致如下:最初,孟子一家居住在靠近坟墓的地方。当时孟轲还小,把墓葬的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闲来无事,就去学掘坟墓、埋死人这些事。孟母感到不妥,心想,那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了,就把家迁到了城里的集市旁。那里行商坐贾,肩挑叫卖,讨价还价,热闹非凡。孟子与那里的孩子一起做起做买卖的游戏来。孟母觉得那里的气氛也不好,于是又把家迁到学宫之旁。这下孟子全变了,“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见孩子这样,很高兴,说:“此真可以居吾子矣。”请问:这个故事被视为家庭教育的经典留传下来,其道理何在?    孟答:在历史进程中,大大小小的史实无数,某些史实被留存下来,传之久远,总有它的道理。这个故事干百年来之所以盛传不衰,是因为它带给了我们不少积极的文化信息。“三迁”的核心价值当然是对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选择。我们虽不能说环境决定一切,但也必须看到,居住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至深至远。最后,我的母亲选择在“学宫之旁”定居下来,这反映了这样的现实:当时虽说是在大乱之世,但人们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的。为孩子从小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父母的责任。P2-6

后记

为了提高国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一块砖、加一片瓦,我们花费了数年时间编纂了这套定名为“提问诸子”的丛书。我们的人手不多,写作这样大部头的书稿实在有点勉为其难。好在大家都有决心.齐心协力地干,几易其稿,现在终于可以面世了。    有朋友看了样稿后赞道,这是对国学精当的阐释和大胆的浅化。这当然是同道的过誉和奖掖,对我们来说实不敢当。国学博大精深,涵盖了中国固有的文化和学术,除我们涉及的子学外,还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方面的传统文化。若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若以思想分,先秦时期就有所谓的“诸子百家”,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思想体系。我们触及的只是整个国学中的冰山一角,岂敢以偏概全?所言‘精当的阐释和大胆的浅化”,倒确是我们的初衷之所在。这个“子”那个“子”,历代统治者为了一己之利,早已把他们涂抹得面目走样了,为文化自觉和自信计,非得还其原本的真相不可。在“精当”两字上,我们确是花了不少气力的。至于浅化,那更是当务之急。“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应是国策。既然这是关乎“全民”、“国家”的事,岂有不浅化之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丛书靠的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除了笔者的努力外,丛书主编黄坤明先生在选题和框架构想的设定上功不可没。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及诸子故居所在地纪念馆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和照片,也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意见。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采纳了张晓敏、江曾培、李国章、陈广蛟、秦志华等先生的许多真知灼见,有关编辑胡国友、刘寅春、李梅、李琳、贺寅、周俊、金燕峰、孙露露、王华、王凤珠等作了精到的修饰和校正,在图文合成中,得到了梁业礼、王轶颀、本本、曾初晓、卢鹏辉、卢斌等的帮助,倪培民教授为丛书简介作了英文翻译,在此一并致谢。    当然,由于作者学力有限,必有偏差、失当和粗疏之处,在此诚望方家好友不吝指教,以待重版时修正。书中的图片有的是请友人实地拍摄的,有的是购买或有关方面赠送的,在此表示谢意外,谅不一一注明了。还有极个别图片已多处使用,且署名不一,实难确定作者。有的图片虽经寻访,但仍然找不到原作者。日后这方面的工作如有所进展,定当按相关规定付以稿酬。    作者    2011年10月18日

编辑推荐

提问对人来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会使人兴奋,使人坐卧不安,使人有索解的欲望,使人有不倦的探求精神。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任何一个人都永远生存于提问和被提问之中。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提问是驱动思想发展的真正的“永动机”。    由郭志坤等著的《提问孟子》是提问诸子丛书之一。本书分七章,内容分别为孔门私淑,人性本善,乐育英才,民贵君轻,利义之争,浩然正气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提问孟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